活性氧化铝的制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性氧化铝的制备
活性氧化铝(Al2O3)是一种具有优异性能的无机物质,不仅能做脱水吸附剂、色谱吸附剂,更重要的是做催化剂载体,并广泛用于石油化工领域。

它涉及到重整、加氢、脱氢、脱水、脱卤、歧化、异构化等各种反应。

所以能如此广泛地被采用,主要原因是它结构上有多种形态及物化性质上千差万别。

学习有关Al2O3的制备方法,对掌握催化剂制备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铝盐与碱性沉淀剂的沉淀反应,掌握氧化铝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的制备过程。

2、了解制备氧化铝水合物的技术和原理。

3、掌握活性氧化铝的成型方法。

二、合成方法及原理
1、以铝盐为原料
用AlCl3·6H2O,Al2(SO4)3·18H2O,Al(NO3)3Cl3·9H2O,KAl (SO4)4·24H2O等的水溶液与沉淀剂—氨水、NaOH、Na2CO3等溶液作用生成氧化铝水合物。

球状活性氧化铝以三氯化铝为原料有较好的成型性能。

实验多使用该法制备水合氧化铝。

2、以偏铝酸钠为原料
偏铝酸钠可在酸性溶液作用下分解沉淀析出氢氧化铝。

此原料在工业生产上较经济,是常用的生产活性氧化铝的路线,但常因混有不易脱除的Na+ ,故常用通入CO2的方法制各种晶型的Al(OH)3。

制备过程中有Al3+ 和OH—存在是必要的,其他离子可经水洗被除掉。

另外还有许多方法,它们都是为制取特殊要求的催化剂或载体而采用的。


备催化剂或载体时,都要求除去S、P、As、Cl等有害杂质,否则催化活性较差。

本实验采用铝盐与氨水沉淀法。

将沉淀物在pH=8~9范围内老化一定时间,使之变成α—水铝石,再洗涤至无氯离子。

将滤饼用酸胶溶成流动性能较好的溶胶,用滴加法滴入油氨柱内,在油中受表面张力作用收缩成球,再进入氨水中,经中和和老化后形成较硬的凝胶球状物(直径在1~3mm之间),经水洗油氨后进行干燥。

也可将酸化的溶胶喷雾到干燥机内,生成40~80μm的微球氢氧化铝。

上述过程可用框图表示。

沉淀是制成一定活性和物性的关键,对滤饼洗涤难易有直接影响。

其操作条件决定了颗粒大小、粒子排列和结晶完整程度。

加料顺序、浓度和速度也有影响,沉淀中pH值不同,得到的水化物则不同。

例如:
当Al3+ 倾倒于碱液中时,pH值由大于10向小于7转变。

产物有各种形态水化物,不易得到均一形体。

如果反向投料,若pH不超过10,只有两种形体,经老化也会趋于一种形体。

为此,并流接触并维持稳定pH值,可得到均一的形体。

老化是使沉淀形成不再发生可逆结晶变化的过程;同时使一次粒子再结晶、纯化和生长;另外也使胶粒之间进一步粘结,胶体粒子得以增大。

这一过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常常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洗涤是为了除去杂质。

若杂质以相反离子形式吸附在胶粒周围而不易进入水中时,则需用水再搅拌情况下把滤饼打散成浆状物再过滤,多次反复操作才能洗净。

若有SO42—存在则难以完全洗净。

当pH近于7时,Al(OH)3会随水流失,一般应维持pH>7。

酸化胶溶是为成型需要设置的。

这个过程是在胶溶剂存在下,使凝胶这种暂时凝集起来的分散相重新变成溶胶。

当向Al(OH)3中加入少量HNO3时发生如下反应:
生成的Al3+ 在水中电离并吸附在Al(OH)3表面上,NO3—为反离子,从而形成胶团的双电层,仅有少量HNO3就足以使凝胶态的滤饼全部发生胶溶,以致变成流动性很好的溶胶体。

当Cl—或Na+或其他离子存在时,溶胶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变差。

应尽可能避免杂质存在,否则会影响催化剂的活性。

利用溶胶在适当pH和适当介质中能溶胶化的原理,可把溶胶以小滴形式滴入油层,这是由于表面张力而形成球滴,球滴下降中遇碱性介质形成凝胶化小球,以制备Al2O3小球催化剂。

三、主要仪器和试剂
马沸炉、电热恒温干燥箱、水浴锅、电动搅拌器、布氏漏斗、水泵
三氯化铝、氨水、碳酸氢铵
四、实验步骤
1、溶液配制
(1)取65ml蒸馏水放入150ml烧杯内,在粗天平上称量2.5克无水三氯化铝(要求快速称量,否则因吸湿而不准确),分次投入水中,搅拌后澄清。

如果有不溶物或颗粒杂质,可用漏斗过滤,最终配成5% AlCl3溶液。

(2)取浓氨水(25%)50ml,用水稀释一倍待用。

2、水合氧化铝的制备
(1)将三氯化铝溶液放入烧杯内,升温至40℃,在搅拌下快速倒入氨水(按理论量80%),观察搅拌桨叶的转动情况。

若溶液变粘稠,再加少许氨水,沉淀的胶体变稀,用玻璃棒沾取沉淀胶体滴入pH试纸上,测定pH在8~9之间则合格,停止加氨水,继续搅拌30分钟,随时测pH值,如有下降再补加氨水。

(2)30分钟后把温度升至70℃,停止搅拌,将其静止老化1小时。

(3)将老化的凝胶倒入抽滤漏斗内过滤。

第一次过滤速度较快,随着洗涤次数的增加,过滤速度逐渐减慢。

(4)取出过滤抽干的滤饼,此操作称为打浆。

全部变成浆状物后,再次过滤,通常至少洗涤5次,最后用硝酸银溶液滴定滤液,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即为无氯离子。

取少量凝胶在显微镜下观察。

(5)将洗好的滤饼放在500ml烧杯内,称重,待酸化使用。

3、干燥及灼烧
洗净后的球状氢氧化铝凝胶,然后放于烘干箱中105℃下干燥6小时,再置于高温炉中500℃下灼烧4小时,最后生成γ—Al2O3(当操作条件不当会混有η—Al2O3)。

注意事项
1、温度的控制是该实验关键之处。

2、注意PH调节。

参考文献
【1】触媒学会编. 触媒工学讲座10 元素别触媒便览. 地人书馆. 东京:1967 【2】任岳荣. 无机盐工业. 1989,(1),30
【3】佐藤太一. Al2O3及氧化物构造概述. 矿物学杂志. 1989,19(1),21~41 【4】朱洪法. 催化剂成型.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