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江苏版二轮专题复习配套文档: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与气候
5年5考题目考点考向分值高考说明
2017
第7、8题天气系统综合分析4分
大气的受热
过程,大气保
温作用的基
本原理,大气
热力环流的
形成过程;全
球气压带、风
带的分布、移
动规律及其
对气候的影
响,季风环流
的形成及影
响,主要气候
类型的特征、
成因及分布;
锋面、低压和
高压天气系
统及其对天
气的影响
第27(2)、(4)、
30A(4)题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
成因分析、全球变暖
8分
2016
第5、6题
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寒
潮
4分第12、27(1)
题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
成因分析
5分
2015
第9、10题
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台
风
4分第15、16、27
(2)题
气候类型判读、特点及
成因分析
8分
2014
第5、6题
锋面天气系统判读、寒
潮、沙尘暴
4分第14、20、27
(1)、(2)题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
成因分析
10分
2013
第25题锋面天气系统判读3分第26、27(1)
题
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
成因分析
9分第13、14题
气候变化特点及成因
分析
8分
考点一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理·主干知识]
1。
大气受热过程
(1)受热机理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2)原理应用
①解释昼夜温差大小的原因
②“高处不胜寒”: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高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③全球变暖:温室气体增多,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增强,气温升高;同时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强.
④烟雾防冻:增强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增强。
⑤温室大棚: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⑥果园铺沙石:昼夜温差增大。
2。
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分布规律
时间变化日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
值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
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
年变化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
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
一般气温年
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
空间变化
垂直
分布
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 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水平
分布
全球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陆
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
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
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
温高
沿海
地区
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
区海水温度较低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2010·江苏高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题。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双选)()
A。
①B。
②
C.③D。
④
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答案AC
【典例2】(2017·江苏精题)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地寒冷期()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
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
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3)该地可能位于()
A。
吉林省B。
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解题关键(1)知道平均气温日变化的含义。
(2)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
解析第(1)题,材料中提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效果显著,说明①②为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排除③④。
又根据枯雪年降水少,昼夜温差较大,丰雪年降水多,昼夜温差小,可进一步判断:①为丰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②为枯雪年覆盖地膜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因此答案选B。
第(2)题,由图可知,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的平均气温日变化,不能确定当地最低气温,因此A错;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即平均气温变化状况和昼夜温差)大致相同,因此B错;膜内温度日变化丰雪年小于枯雪年,主要是由于丰、枯雪年积雪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因此C正确,D错误.第(3)题,本题考查时间的估算。
一般来讲,某地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4时,而此时北京时间是16时左右,说明该地比北京时间晚2小时左右,相对于120°E偏西30°左右,当地经度大约为90°E,结合选项只能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因此答案选D.
答案(1)B(2)C(3)D
【教师独具】读我国某区域1月和7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对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影响最大的是()
A.地形B。
纬度
C。
海陆 D.洋流
(2)A地7月气温可能是()
A.29℃B。
27℃
C.25℃
D.23℃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1月等温线走向大致与纬线平行,影响其走向的最大因素为纬度。
第(2)题,根据河流流向可知,A地地势较高,所以夏季气温较低,由图中等温线数值信息可判断相邻两条等温线之间相差2℃,所以A地气温应该在26℃~28℃之间。
答案(1)B(2)B
反思归纳
1.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小的判断及原因分析
(1)陆地与海洋:陆地上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同纬度海洋上大.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白天和夏季增温快,夜晚和冬季降温快,海洋则相反。
(2)阴天与晴天: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
原因是阴天时,白天多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晴天低;夜晚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较晴天高。
(3)低纬与中纬:中纬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
原因是中纬地区四季变化明显,低纬地区终年高温.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区出现在赤道附近的海洋上。
2。
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
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
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即“一陆南,七陆北;一海北,七海南”)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大气受热过程分析
1。
(2017·江苏精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的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
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的因素是()
A.降水变化B。
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
D.气温变化
(2)由图可知()
A。
阴天时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的日变化也大
B。
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
散射辐射的变化,只取决于天气的变化
解析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的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的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
第(2)题,太阳高度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的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关系,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的颗粒物少,参与散射作用的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物多,参与散射的质点多,白天的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和晴天的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的日变化大于晴天;散射辐射的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还受大气中的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1)D(2)B
题组二气温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
2.(2017·江苏精题)读“陕西省年平均地温和气温分布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丙、丁四处年均地温的比较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海拔最高
B.乙处是汉水谷地,其地温高于山区
C。
丙处是渭河谷地,地温较高
D。
丁处地温最高,其主导因素是纬度和地形
(2)下列关于该省年平均气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与甲处所在的地区相比,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大
B.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
C。
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北侧弯凸
D.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解析第(1)题,甲处地温较低是因为纬度最高;乙处为渭河谷地;丙处为秦岭,海拔高,地温低;丁处纬度最低,且为谷地地形,所以地温最高.第(2)题,甲处与丙处相比,丙处的等温线分布较密集,说明丙处气温的地区差异较大;根据气温的变化规律可知,丙处年平均气温小于10°C;渭河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汉水谷地的等温线向西侧弯凸。
答案(1)D(2)C
考点二大气运动与降水
[理·主干知识]
1。
理解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四个关键点
2。
图解风的形成
3。
把握大气环流的内在联系
4.三圈环流与气候类型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5.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1)大气环流:一般低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高气压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西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多,信风带影响区域降水较少.
(2)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影响区域降水多,寒流影响区域降水少。
(5)下垫面状况:植被覆盖率高,地表水体面积广的区域降水较多,反之则少。
(具体见下表)
多雨少雨
气流上升气流下沉
低压中心,低气压带控制高压中心,高气压带控制
低压槽控制高压脊控制
锋面控制单一气团控制
地形迎风坡地形背风坡
迎岸风离岸风
暖流沿岸寒流沿岸
夏季风影响冬季风影响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2010·江苏高考)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回答下题.
导致冰岛火山灰蔓延到欧洲上空的气压带和气流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
B.副极地低气压带和西风
C.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风
D.副极地低气压带和东北风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冰岛所在的纬度位置,题干中的“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已经有了明确的暗示,但需要说明的是冰岛位于北极圈以南,只要知道这一点,很容易得到答案。
答案 B
【教师独具】(2012·江苏高考)下图是2012年4月18日8时~4月19日8时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示地区降水的主要原因是()
A.高压脊控制B。
锋面活动
C.反气旋过境D。
热带气旋影响
(2)若图示降水持续多日,最易发生洪涝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
B.四川盆地
C。
珠江三角洲D。
长江三角洲
解析第(1)题,春夏之交在我国华南地区会出现的降水多为锋面雨。
选项中A、C天气系统控制一般不会出现降水,D选项中热带气旋常出现在夏秋季节。
第(2)题,图中发生降水区域位于我国南方,珠江三角洲降水最强,加上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河网密集,若降水之时较长导致排水不畅极易引起洪涝灾害。
答案(1)B(2)C
【典例2】(2011·江苏高考)图1为北非简图,图2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解析气温差异主要从气温高低与气温年较差回答;降水差异要从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两方面回答;原因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荒漠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
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反思归纳
1.气压带、风带图示中风向的判定方法
在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
运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性质解释实际问题
以区域图或环流模式图、气候类型图为载体来考查,该类型试题的答题思路一般为:
3.根据两地距离判断降水差异影响因素的方法
江苏高考中经常给出两地的降水统计图表、两地降水具有差异等材料来命题,分析此类题目时可根据两地位置分析降水差异。
(1)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南、北方向,则一般从大气环流角度去分析。
(2)若两地位于位置较远的东、西方向,则一般从海陆位置角度去分析。
(3)若两地位于纬度大致相当的大陆两岸,则一般从洋流角度去分析。
(4)若两地位置较近,且降水差异较大,则一般从地形(迎、背风坡)角度去分析。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以气象资料切入,考查热力环流
1.(2017·江苏精题)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A。
商业区B。
住宅区
C.工业区
D.公园绿地
(2)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A.甲B。
乙
C。
丙D。
丁
(3)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A.减少城区蒸发量B。
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C。
增大城区径流量 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解析第(1)题,大气运动与气温紧密相关,温度高,气流上升;温度低,气流下沉.丙处气流下沉,最可能为城市中的公园绿地.选D.第(2)题,温度高,花开早,乙地3月底的平均气温高于10℃,为四地中最高。
选B.第(3)题,广泛采用绿色屋顶可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气温,减弱城区热岛效应,使城乡温差减小,从而减弱城乡热力环流;拦截利用降水会使城区径流量有所减少。
选B。
答案(1)D(2)B(3)B
题组二气压带、风带位置判断
2.热带辐合带是指从南北两半球来的气流在赤道附近辐合而成的多雨带.下图为某月非洲盛行风向和热带辐合带的位置图。
完成(1)~(2)题。
(1)该月为()
A.1月B。
4月
C。
7月D。
10月
(2)图中虚线框范围内热带辐合带位置较东侧明显偏北的可能原因是()
A。
沿岸寒流降温B。
地势高气压低
C.南北气流辐合D。
阳坡受热增温
解析第(1)题,图中北印度洋海域为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应是南半球的夏季,即1月。
第(2)题,位置偏北,说明该处较东侧同纬度地区气压低;依据右图显示有地形因素,同时东侧有东非高原分布,东侧地势要高于此处平原和低矮的高原,故可能是因为阳坡的缘故.
答案(1)A(2)D
题组三降水的分布、成因及影响
3.(2017·江苏精题)祁连山地处我国西北内陆,降水较少。
东段北坡的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山地灌丛草原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东段南坡的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草原带、山地森林草原带、高山灌丛草原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西段北坡的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荒漠带、高山草原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西段南坡的自然带自山麓到山顶依次为荒漠带、山地草原带、高山草原带、高山亚冰雪稀疏植被带。
据此完成(1)~(3)题。
(1)祁连山地区大气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
北冰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太平洋
(2)有关祁连山地区降水分布特征及其主要成因,描述正确的是()
A.水平方向上,东北多西南少-—来自大西洋及北冰洋的水汽遇西北坡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B.水平方向上,东南多西北少——来自太平洋的水汽遇东南部山地阻挡,多地形雨
C.垂直方向上,东北坡从山麓向山顶递减——随海拔升高水汽减少
D.垂直方向上,西北坡先升高后降低-—水汽遇地形阻挡上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地形雨,降水量达到最大,之后水汽减少,降水量降低
(3)祁连山东北坡植被与西南坡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为()
A。
东北坡降水多 B.东北坡水分蒸发少
C.西南坡海拔高,气温低D。
西南坡土壤贫瘠
解析第(1)题,祁连山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地是太平洋。
选D。
第(2)题,由于祁连山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分布的影响,对降水分布特征的判断需要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两个维度来进行。
水平方向上,受来自太平洋的水汽的影响,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垂直方向上,水汽沿祁连山东北坡向上爬升到一定高度形成地形雨,降水量达到最大,之后水汽减少,降水量降低。
选B。
第(3)题,祁连山东
北坡比西南坡植被茂密、自然带多,这与东北坡降水多、蒸发少、海拔低、气温高都有关系,但主要是因为东北坡降水更多。
选A。
答案(1)D(2)B(3)A
考点三常见天气系统
[理·主干知识]
1。
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提醒:需要注意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
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静止锋。
【易误警示】1。
冷锋天气并非只发生在冬、春季节。
冬春季节易发生冷锋天气,但夏季也会发生冷锋天气,如华北地区夏季的强降雨一般是冷锋过境带来的天气.
2.锋面附近不一定有降水,例如沙尘天气。
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暖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来云雨甚至造成暴雨、大风天气。
【温馨提示】
1.不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锋面气旋的中心一定是低气压中心。
2。
锋面的移动方向与所在半球气旋的水平气流方向一致。
3.受海陆分布的影响,锋面气旋主要形成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
4。
成熟的锋面气旋系统往往左侧为冷锋系统,右侧为暖锋系统,即“左冷右暖”判断原则。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2016·江苏高考)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
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2)题.
(1)此时我国()
A。
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B。
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
三亚风力大于昆明D。
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2)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
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B。
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
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D。
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高压控制下,而非高压脊控制,A错误;大多地区天气晴朗,降水较少,B错误;三亚比昆明的等压线稀疏,所以风力也比昆明小,C错误;根据等压线的方向可以作出北京和上海的风向,两地的等压线方向差不多,所以风向基本相同,D正确。
第(2)题,上海北方没有山脉的阻挡受寒潮影响较大,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小,所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
答案(1)D(2)A
反思归纳
判读等压线分布图时的注意点
1.判断南北半球:通过海陆轮廓或经纬线判断南北半球。
2.判断气压中心:根据等压线的分布趋势,判断高低气压中心。
3.风向与风力:作图判断风向,依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大小。
4.判断天气:气旋雨、反气旋晴,冷锋后雨、暖锋前雨.
5.判断气温:依据纬度或气团性质判断气温高低。
6。
判断气压:主要依据等压线的分布和数值来判断。
[练·高考重点]
题组一锋面与天气
1。
(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2014年4月30日20时海平面气压形势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A。
甲 B.乙
C。
丙 D.丁
(2)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第(1)题,图中乙地位于我国西北部,气候干旱,地表植被稀少,沙源丰富。
与其他三处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更强劲,更易发生沙尘暴.第(2)题,读图可知该锋线位于低压中心西侧,形成的是冷锋系统,M地位于冷锋前,所以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气温降低,风力增强,天气转阴,出现降水天气。
答案(1)B(2)C
题组二利用等压线判断天气系统
2.(2017·江苏精题)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时的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若①地此时为晴朗天气,则控制①地的天气系统为()
A.气旋
B.反气旋
C。
冷锋 D.暖锋
(2)若①地为低压中心、②地为高压中心,则图中虚线处可能存在锋面的是()
A。
a B.b
C。
c D.d
(3)若①地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则图中M地吹()
A。
偏西风 B.偏东风
C.偏北风
D.偏南风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地地处某气压中心(高压或低压);若为低压(气旋),则多为阴雨天气;若为高压(反气旋),则多为晴朗天气.故B选项正确。
第(2)题,若①地为低压中心、②地为高压中心,则a、c、d三处均为高压脊(等压线弯曲,且凸向气压较低处),b处为低压槽(等压线弯曲,且凸向气压较高处)。
在低压槽处,不同性质(冷或暖)的气团相遇,可能形成锋面,故B选项正确。
第(3)题,若图中①地为高压中心、②地为低压中心,首先在图中画出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然后根据其所
在半球画出风向--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向右偏转约45°,最后结合该图指向标判断M地吹偏南风(见下图),D选项正确。
答案(1)B(2)B(3)D
考点四气候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
[理·主干知识]
1。
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世界气候的分布
(1)图解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2)特殊地区气候的分布及成因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地形迎风坡+沿岸暖流,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虽位于西风带内但地处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受地形影响的气候分布:如南美洲西海岸的气候区南北延伸、东西狭窄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
3。
全球变暖的原因与对策
[悟·方法技巧]
典题感悟
【典例1】(2013·江苏高考)2013年5月2日《中国科学报》:据美国夏威夷冒纳罗亚天文台测定的数据,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日均值将于今年5月初超过400 ppm。
下图是CO2浓度曲线(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