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箴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中国封建专制的基本特征,史学家白钢认为:政治表现,一是有权就有一切,二是家长制,三是官僚政治;经济表现,一是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其经济基础,二是以自然经济为基本面貌的封建生产方式;文化上推行蒙昧主义,一是天命观……其中“有权就有一切”、“家长制”、“官僚政治”、“蒙昧主义”历史根源分别是()
A、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B、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C、三公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儒家思想
D、皇权制、宗法制、中央集权制、道家思想
【答案】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宗法制、中央集权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2、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
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
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
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为妻纲”“夫唱妇随”“男主内,女主外”的信息,分别与宗法观念,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程朱理学,社会习俗有关,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皇权专制与家庭关系没有关系,故③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3、阅读下表(表中之数字,表示各时代在各区域中治水事业活动之次数)。

据此无法推论的是()
A、经济重心由北方向南方转移
B、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
C、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
D、从汉代到唐朝疆域不断扩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数据表格,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分布可以得出黄河治理是古代治水的重点,如汉唐时期陕西与河南的治理次数一直都很高,唐朝时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的治理次数也很高,也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联系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色,可知水利是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据此分析可知ABC均符合题意,而D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反映,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水利工程的兴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
4、宋初,内地人民用铜钱向边民购马,但边民却将铜钱铸造成铜兵器,到处侵扰。

为此,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以布帛、茶叶、药材等换马的物物交换方式。

这可用来说明()
A、经济政策在于维护封建统治
B、北宋时期经济模式大大倒退
C、边疆地区有较强的军事实力
D、守内虚外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论述的是边疆贸易,边疆地区有较强的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北宋时期经济模
式主要还是小农经济,并没有因为边境贸易而减退,故B项错误;材料中“到处侵扰、宋实行茶马互市,禁止以铜钱买马”的信息说明通过经济政策的改变来维护封建统治,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守内虚外的军事信息,故D项错误。

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经济政策的转变
5、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

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B、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答案】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对科技的影响
6、雍正帝指责地方官员:“此当青黄不接之际,朕待报湖南雨水情形,既特使人来奏,何雨水粮价竟无一语及之,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雍正帝意在()
A、强调重农意识
B、关注地方稳定
C、申饬官员无能
D、关心百姓疾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汝任地方之责,试思宁有大于此事乎”的信息说明雍正帝在发生水灾之际,责问地方官吏要关注地方的安宁,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重视农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是从地方稳定的角度阐述的,没有提及民众苦难问题,故D项错误;雍正帝只是责问官员,没有提到官员无能的信息,故C项错误。

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皇帝对地方稳定的关注
7、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D、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

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故排除A项;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故B项不正确;C 项本身错误。

明清理学盛行,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故答案为D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8、有学者指出“从汉朝以迄明清,宰相一旦威权既重,组织形态发育成熟,便会蜕变为闲曹,为皇帝身边发育出来的新的宰相机构所取代。

以皇权为中心,中国的宰相机构呈现出‘波纹式循环发生’状态。

”下列选项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汉代中外朝制度
B、隋唐三省六部制
C、魏晋九品中正制
D、宋代设参知政事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外朝制度、三省六部制、参知政事
9、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限。

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

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D、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信息“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商帮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这涉及到的是商品的流通领域,而商品的流通需要的是商品生产的支持,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处于萌芽阶段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所以商帮发展缺少根基。

故此题应选A项。

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到商帮与政府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了他们有高人一等的商业手腕;D项错误,材料明确说明明清时期的商帮发展规模很大。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帮。

10、恩格斯在论及某场战争时说:“不管这次战争的直接后果如何,有一点是必不可免的:古老中国整个传统的经济体系将完全崩溃。

……在陆地和海上打了败仗的中国人将被迫欧化,全部开放它的港口通商,建筑铁路和工厂。

”恩格斯所说的“这次战争”的历史影响在于()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为中国思考制度变革提供了历史契机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发展历程
D、极大地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合法性
【答案】B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维新变法
11、美国学者周锡瑞指出,辛亥革命后,“任官举职,权柄恒不自上。

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谒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

这种现象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民国政府行政效率较低下
B、民众民主共和意识得到提高
C、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
D、地方政府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权柄恒不自上……往往司长所辟除者,地方人民辄投函或径渴司长,要求更易,甚至已易数人不能决”可知,人们对官员的任职具有一定的
民主性,这说明了公众对政治生活关注增强,所以答案选C。

材料并没有涉及民国政府行政效率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共和意识”,排除B;材料也没有涉及地方政府争权夺利问题,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
12、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

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

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逐渐丧失对关税主权的保护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英国通过关税协定条款加紧了对中国的掠夺,但并不能体现出进一步控制中国,故A项错误;此题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无关,故B项错误;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了中国对国内经济的保护,故C项错误;清政府认识不到关税协定是丧失了关税主权,反而还为获得了比之前更高的税率而高兴,体现了其缺乏国家主权概念,故D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中英协定关税13、“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

”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B、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D、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既然“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那么可以排除A、D两项。

材料的主旨是反映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洋务运动,而洋务运动则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所以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本题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14、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据此说法,中国近代最先向西方学习并开展的活动应该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考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器物—制度——思想文化
15、王华在阅读我国古代历史文献时发现,“马上”“马甲”“马头””“马褂”“马蹄”“马前卒”“马到成功”“马革裹尸”“马首是瞻”等有关“马”的用语特别多,而现代常用文字中“机器”“机舱”“机车”“机电”“机工”“机构”“微机”“机械”“机帆船”“机关枪”等关于“机”的词汇比较多。

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文字改革的发展趋势
C、传统文明的逐渐消失
D、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古代文献中“马”字使用特别多,与农耕时代依赖“畜力”生产方式有关,现代常用文字中的“机”字出现比较多,反映了以机械力为动力的工业文明生产方式。

所以D项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16、下图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

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
B、自然灾害是导致1960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的根本原因
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八字方针”实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50年代末的“左”倾错误导致工农比例失调,而60年代初因中央生产关系的调整,工农比例趋向于平衡,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是在50年代,故A项错误;B项“根本原因”说法是错误的,应是“左”倾错误,故B项错误;C项“优先发展农业”说法错误,应是“优秀发展工业”,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
17、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

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

”按照这一学者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
18、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克里斯提尼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部落代替原先的4个血缘部落。

这两个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
A、有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B、利于打破贵族垄断特权
C、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导致了官僚政治的衰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克里斯提尼将地域划分选区来取代血缘部落,这在某种程度上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将国家的人事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些措施共同的进步意义是都打破了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

所以答案选B。

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最终确立起来,而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所以A、C不符合,排除。

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官僚政治的建立,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克里斯提尼改革
19、在希波战争中,雅典军队列成方阵,这种军阵由十二列步兵密集组成,前面的战士倒下了,后面的就自动补位,直到全部阵亡。

结果此战雅典以一万步兵战胜了十万波斯军队。

从中可以体会到的雅典政治特色是()
A、法律至上
B、直接民主
C、公民意识
D、轮番而治
【答案】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意识
20、有学者对罗马法做如下评价:“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可见罗马法()
A、具体实施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B、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
C、法官和法学家随意曲解法律
D、体现一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材料没有体现法律具体实施的随意性,而是法律制定过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故A项错误;没有按照基本立法程序制定是材料中内容已作的评价,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法学家随意的曲解法律,而是在法律制定过程中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故C项错误;不是
按照立法程序制定,而是主要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体现了在法律制定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制定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21、《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
C、因信称义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A项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由强调知识的作用,从而强调人的地位,也是人文主义的体现。

所以二者观点最接近。

本题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22、“从十月革命的全过程和苏俄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程可以看出,俄国十月革命不是马克思主义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以上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已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B、是对既有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彻底否定
C、本质是以社会主义方式清除俄国现代化的障碍
D、为发达国家开创了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马克思主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已经不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而被社会主义取代的革命。

马克思曾经设想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同时在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才可能胜利。

而十月革命是发生在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说明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也可取得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因此C项符合题意。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的本质
23、“俄国革命经事实证明是自由资本主义的救世主:一方面使西方赢得了反希特勒德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另一方面悖谬地通过苏联表面上对大萧条所具有的免疫力,促使人们放弃对自由市场正统观念的信念,为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提供了驱动力。

”材料中的“资本主义进行自我改革”是指()
A、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第三次科技革命
C、发展“混合经济”
D、放弃自由市场体制
【答案】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对西方经济政策的影响
24、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

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

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

”([美]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关注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发展对自然界造成破坏,B符合题意,ACD的表述均不合题意。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世界文学·现实主义文学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5题22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8分,共52分)
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德国式的深思高论,只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


---余秋雨《行者无疆》
材料二: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

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以帝国的名义宣战与媾和。

……
第十五条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材料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

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材料四: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焚烧国旗。

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利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评价的是哪国的什么政治制度?有人认为“这种制度根本改变了这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发展方向,同时又没有割断历史,超越传统。

”请你说明的理由。

(10分)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两国元首产生方式和跟各自议会之间关系的差异?(4分)
(3)围绕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政体,甲同学认为材料二的政体有效,乙同学认为材料三的政体进步。

你同意哪一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6分)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2分)
【答案】(1)英国,君主立宪制。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改变了君主专制的传统,开启了英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同时又保留了君主制,贵族制,沿袭了通过议会分享国家权力的传统。

(10分)
(2)德国:世袭,控制议会。

法国:选举,对议会负责。

(4分)
(3)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有利于民主进程的推进,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或)德国:君主立宪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强大。

(6分)
(4)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