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我们起航 1
去物理之海冲浪——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 使学生初步了解物理研究什么及其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物理研究的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
引发学生的兴趣,避免产生畏难情绪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说到物理,你想到了什么?
物理学家?
物理发明?
物理实验?
1、认识世界的科学
(1)使人类认识了物质世界的各种运动(宏观和微观)
(2)揭开物质世界结构的秘密
宇宙起源于“宇宙大爆炸”
2、改变世界的科学
(1)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最早发明活塞式蒸汽机是巴本)推动
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电力技术和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3)信息技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
二、摆的故事和启示
你知道伽利略吗?
生平简介:(1564~1642) ----意大利天文学家、力学家、哲学家。
近代物理学之父
①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例如公开进行的比萨斜塔实验上。
②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
这些成果包括:发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木星有四个卫星(现称伽利略卫星),太阳黑子和太阳的自转,金星、木星的盈亏现象以及银河由无数恒星组成等。
他用实验证实了哥白尼的“地动说”,彻底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天动说”。
伽利略研究摆的故事:
他被吊灯摆动的节律性吸引住了———观察
每摆动一次的时间相等吗?
摆幅大些,每摆动一次的时间还相等吗?——提出疑问和假设伽利略模仿吊灯进行实验,研究摆的特点——实验探究
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相同的。
——分析得出结论
探究实验——“摆的等时性”。
1.单摆的周期(T):单摆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2.单摆的组成:
①摆球质量(m):球的重力mg。
②摆长(l):摆线长度。
③摆幅(θ):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角度。
请你猜想:单摆摆动的快慢(周期)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单摆的周期可能与摆长、摆球的质量、摆幅有关。
3.研究方法:
因为单摆的周期可能与摆长、摆球的质量、摆幅有关,所以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每次研究控制两个量不变,研究周期与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下面分三步进行研究:
第一步:探究摆的周期与摆球质量的关系:
注意:控制摆幅与摆长都相同,摆球质量不同。
实验步骤:
(1)把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50克的摆球。
(2)让摆小幅度地自由摆动。
(3)倒计时,观察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
(4)为减小误差,将实验重复三次。
(5)将三次实验中摆的摆动次数填写在记录表上。
(6)按照以上步骤,不改变摆绳的长短、摆幅大小,分别用质
量为100克、150克的摆球进行实验。
第二步:探究摆的周期与摆幅的关系:
注意:控制摆球质量与摆长都相同,改变摆幅不同。
实验步骤:
(1)把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质量为50克的摆球。
(2)让摆小幅度(5度)地自由摆动。
(3)倒计时,观察摆在15秒内摆动的次数。
(4)为减小误差,将实验重复三次。
(5)将三次实验中摆的摆动次数填写在记录表上。
(6)按照以上步骤,不改变摆绳的长短、质量,分别改变摆幅为8度、10度进行实验。
第三部:探究摆的周期与摆绳长的关系:
注意:控制摆球质量与摆幅都相同,改变摆长不同。
实验步骤:
(1)把长度为15厘米的摆绳固定在铁架台上,下端挂一个摆锤。
(2)让摆小幅度地自由摆动。
(3)倒计时,观察摆在10秒内摆动的次数。
(4)为减小误差,将实验重复三次。
(5)将三次实验中摆的摆动次数填写在记录表上。
(6)按照以上步骤,不改变摆锤的质量、摆幅大小,用长度为30厘米的摆绳进行实验。
三、奇妙的物理现象
活动卡P3 奇妙的物理现象
有趣的物理现象
请观察演示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演示实验】
1.“不掉的纸片”
现象:容器倒置后,纸片不掉下来。
2.“会爬升的试管”。
现象:小试管向上运动,而水从两个试管的间隙中流出。
3.“虹吸管”
现象:水从高的容器中经橡皮管流到低容器中。
4.“感应起电”
现象:两个金属球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并伴有“劈啪劈啪”的响声。
活动卡P4
【学生实验】
1.“吹乒乓”
现象:乒乓球滚到另一个杯子里去了
2.“吹纸哨”
现象:纸片会发出声音。
3. “怪铅笔”
现象:不会倾倒,铅笔始终处于水平状态,移动手指时两手指会交替移动,直至手指移到铅笔的中部为止。
4. “筷子提米”
现象:米和瓶子被提起来了。
5.“哈哈镜”
现象:用凸面看脸,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且发生了形变。
用凹面看脸,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像,且发生了形变。
6.“飞舞的塑料条”
现象:塑料条相互分离,排斥。
四、小结
送给同学们——“冲浪”要诀
1.努力读懂文字、图片;
2.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3.勤于观察,勇于实验
4.勤于思考,敢于提问;
5.勤于记忆,善于总结;
6.认真做题,及时订正;
7.激情冲浪,永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