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设计理论研究——以北京菊儿胡同改造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设计理论研究——以北京菊儿胡同
改造为例
摘要:在当今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特色正在逐渐消失与被同化,而城市历史
区域作为城市地域特征、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其进行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已形
成社会的广泛共识。
城市历史区域不仅应注重城市区域在时间积淀下形成的物质
载体,非物质文化生活,城市空间结构的全面记录,实现整体保护;其次,城市
历史区域在进行整体性保护同时,又要注重其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实现有机更新。
本文以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为例,探讨具体规划、施工中的城市历史区域“整体性”保护与更新设计理论应用。
关键词:城市历史区域保护;整体性;连续性;有机更新
城市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其建筑,文化,生活等是具有多样性的,城市历
史需要被人感知、城市的多样性需要充分保护,展现和弘扬设计。
而关于城市历
史区域的保护,城市文脉的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冻结与某一时刻,应注
重城市区域的整体性和城市发展过程中时间的连续性,实现有机更新,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城市历史区域的保护。
1城市历史区域特征
城市历史区域是城市在动态,渐变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具有城市独特风貌
的空间结构和自然价值、文化价值的一个整体,城市历史区域的形成是一个连续
的过程,是具有多样性的,进行城市历史区域进行保护更新前必须对城市历史区
域的“整体性”“连续性”有充分的认知。
1.1空间结构多样性
城市历史区域是历经数十年、数百年而留存下来的古老区域,其空间结构,
建筑形式呈现多个时代的杂糅特征,在某些方面保留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
同时融入其他年代、乃至当代的建筑元素,成为城市建筑的历史展览馆,对于研
究区域历史文化,特别是建筑风格的变迁具有无可取代的作用。
1.2功能多样性
与其他历史遗迹不同,城市历史区域是具有实际用途的,时至今日仍然为今
人所使用,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历史建筑或街区。
当然,历经时代的变迁,城市历
史区域的功能也逐步发生变化,许多已经偏离其最为原始的功能,如北京菊儿胡
同的41号院,从最初的寺庙到民国时期的民居,再到如今的旅游、观光区,其
功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呈现多样性特征。
1.3文化延续性
城市历史区域的魅力并不单纯的是街区或建筑实体的魅力,许多情况下受到
其承载的文化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城市历史区域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对其
进行不遗余力的保护和更新,其关键在于保护其承载的文化,保障文化的延续性,这既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人类文明的时空遗迹,对于今人了解历史、探寻文
明的发展历程起到极大的物质慰藉作用。
2北京菊儿胡同的基本情况概述
北京菊儿胡同是北京四合院建筑形式的集合,是老北京胡同文化的缩影,无
处不体现着历史的印记。
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北京的菊儿胡同与其他的北京胡同
一般无二,并无特殊之处,保存更为完整,能体现明清、民国时代特征的胡同更
是比比皆是。
北京菊儿胡同之所以能够为世人所熟知、热捧,在于其内孕育的北
京新四合院-----菊儿小区,这是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的成功案例,既最大限
度的保留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风格和文化特征,又实现建筑的现代化改造,满足
现代人的居住需求,是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设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完美体
现和有意尝试,具有至关重要的借鉴意义。
3北京菊儿胡同更新设计的基本思路
3.1维护历史区域的整体性
与其他的胡同改造不同,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采取整体、成片建设的方式进行,对整个区域进行整体设计、重建,最大限度的保持胡同的原有建筑风格、布局,减少区域更新设计对北京菊儿胡同历史性、文化性的影响,做到良好的历史、文化与现代功能兼顾。
3.2维持胡同原有的建筑高度、道路布局
北京胡同的规划中,其建筑风格在其次,鲜明的棋盘式道路布局和鱼骨式体
系是其建筑结构的精髓所在。
在胡同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充分考虑到胡同的布
局特征,给予最大限度的保留,使得北京菊儿胡同的新四合院呈现现代、历史交
融的特征。
3.3创新新四合院的建筑形态
城市历史区域的更新设计应充分考虑保护文化印记的必要性,但是不能为了
保有文化印记而不做改变,照爆照抄历史区域的建筑形态。
应根据住户的具体需要,结合现代建筑技术对城市历史区域进行更新设计,对区域规划、施工材料、
建筑结构等进行优化,形成功能现代化、历史气息浓厚的新型建筑形态。
4北京菊儿胡同住宅模式对城市历史区域保护与更新设计的启发
4.1历史区域的“整体性”保护
在当前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误区,一味的建造仿古建筑群
以商业性开发为主的改造模式,破坏了城市历史区域的原有特征,破坏了历史区
域内存在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真正的特色,而人为的制造出来某个时期的“假古董”,造成了城市历史区域在时间空间上的断层.城市历史区域包括物质载体比如
旧城形态、空间环境、建筑风貌,也包括非物质的文化形态。
历史区域的保护应
该完整地保留历史区域内原有的特色历史遗存,如原有历史地段内的各级文物建筑、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传统建筑,“20世纪遗产”“当代遗产”;完整保留历
史街区的空间格局、典型风貌等有形物质环境下的完整环境;完整地延续历史街
区原有的社会网络和历史文脉,整体地继承历史街区的传统文化和地方艺术。
北
京菊儿胡同住宅模式的探索有极大的参考、借鉴价值。
4.2保护历史区域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连续性”
对于城市历史区域的更新设计应该从历史区域整体性和发展的连续性两个角
度考虑,在城市历史区域保护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哪个年代的空间结构,会将这
个层积从的整体结构中的某一层剥离出来,从而造成城市历史区域肌理的割裂,
因此,应该打破以往在不同类型遗产保护规划分列的做法,在整体性的城市肌理
框架下统筹进行保护与管理,保证城市发展过程中空间结构的连续性。
4.3注重对自然价值的提升
在更新设计的过程中,不但应该考虑历史区域的文化传承特征,尽可能的保
有其独特的历史风貌,还应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探索切实科学的空间布
局形式,提升区域自然价值,反哺城市,满足现代城市建筑规划和结构要求。
4.3注重对文化价值的传承
北京菊儿胡同的重要功能是居住功能,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蕴育有
相应的居住文化,是文化传承、延续的主要载体,应该避免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
成大的改变,保障文化的承续。
结语
城市历史区域不仅应注重城市区域在时间积淀下形成的物质载体,非物质文化生活,城市空间结构的全面记录,实现整体保护;其次,城市历史区域在进行整体性保护同时,又要注重其城市发展的连续性,实现有机更新。
参考文献
[1]杨波.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遗产更新与保护对策——以历史文化名城徐州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12(7):23-27.
[2]苏夏.人文生态视野下城市历史区域保护及更新思考[J].工业建
筑,2012,42(9):46-50.
[3]潘怀俊.“拼贴城市”理论与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以陕西户县钟楼历史街区城市设计为例.宁夏大学学报.
[4]井晓鹏,张海楠.历史地段有机更新的规划路径探索.绿色科技.
[5]蒋楠,杨红波,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与有机更新——以海安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
[6]Recommendation on the 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UNESCO,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