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尔沁部落和传统扎鲁特部落服饰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LTURE AND DESI
GN
基金项目: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我国传统女红工艺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创新演绎
传统科尔沁部落和传统扎鲁特部落服饰文化
张安凤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213000)摘要:历史文化不仅表现在人们的风俗习惯,更表现在见证了历史演变的服饰文化。
其中蒙古族由于地理因素,长期处在草原地带,故人们均以身穿长袍为主。
另外,蒙古服饰是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它体现了蒙古族的文化习惯,同时展现了传统文明的多样性。
本文将以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为例,深入探讨两部落的服饰区别、服饰渊源、变化即承载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科尔沁;扎鲁特;服饰文化中图分类号:TS 9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9)21-0104-01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古族各部落服饰不断创新演变,服饰的改变不仅为当地人们提供便利,还能够反映当地文明。
故08年蒙古服饰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为后人留下传统印记,透过服饰了解历史文化。
本文将从牧区展开,进一步研究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服饰文化。
1传统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服饰区别
传统科尔沁部落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群具有不一样的服饰图案。
从传统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的传统服饰特点来
看,前者服饰多以相同部分的图案为主,
而在材质方面多字以刺绣为主,它不仅保留了原有民族的风俗习惯,还对当地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深远的意义。
例如在头饰方面,已婚女子的头饰多以珊瑚和松石镶嵌为主。
而在坎肩方面多以牡丹花图案为主,
它往往象征着吉祥富贵。
再有,
已婚女子服饰分内、外两袖中,内袖长且窄,
外袖短且宽,总而言之,服饰以及头饰长袍各个设计
都通过图案以及压边,
象征吉祥如意。
而传统扎入托部落服饰图案都能够明确象征着富贵吉祥以及对未来事业发展的美好寓意。
不同的年龄段在服饰上的细节具有不
同。
例如,已婚女子头饰,
不仅有松石还有蝴蝶形状的玉作为配饰,同样在簪子上都印有同科尔沁头饰类似牡丹花的美丽图案。
另外在配饰、颜色以及面料不仅能够看出年龄还能够显示人们的身份地位。
而圆
脚立领、凤鸟纹、
牡丹花图案、桃形饰品及开衩是体现扎鲁特服饰特点的关键词。
因此,服饰不同一方面体现两部落不同的文化习俗,另一方面也体现两部落人们的特点以及文化喜好。
2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服饰渊源
早在清朝,年幼孝庄皇后因为满族和
蒙古族两族联姻嫁给满族皇太极。
因此,科尔沁的服饰点缀以及主要颜色深受满族文
化的影响,而且两地人们又深受蒙古族理念的影响,使两族的服饰在一定程度上有进一步结合。
例如,在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科尔沁在服饰颜色上与其相似,女子服装颜色多采用鲜艳的色调,且在服装样式上
种类繁多。
而在具体颜色上多以红、
蓝、绿色为主,服装材质上多以丝绸贡缎作为服装面料。
所以科尔沁服饰不仅能够透过服装款式以及颜色向其他民族人们展现部落人们的热情,还能够彰显部落之美。
而扎鲁特同样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这里地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地不仅是蒙古族的曲
艺之乡,还是版画创作一流的部落。
与此同时,扎鲁特部落男女服饰多以长袍左右开
叉为主,所以在服装色彩上对比强烈,
而且看上去华丽大方。
例如,扎鲁特的服饰颜色多以红、绿、黄色等鲜艳的色为服装主色
调。
因此,从现在的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
之间看,扎鲁特是科尔沁的核心,
承载着科尔沁的“灵魂”。
故,扎鲁特与科尔沁部落随
着时间的推移,服饰文化在保留原有
“魂”的基础上不断顺应发展。
3科尔沁和扎鲁特两部落服饰变化
科尔沁服饰由于受到满族服饰的影响,历史朝代在经过几次联姻最终在经济与贸易发展上具有大的突破。
而扎鲁特服饰也仍保留着原有的文化气息,服饰文化也是扎鲁特的特色之一,其中刺绣这种手艺已经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绣针和色彩鲜艳的线经过刺绣人的一针一线,形成一件件扎鲁特服饰。
他们在生活习惯以及外在审美上都发生着重要变化。
其中,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清末的大量汉民走进内蒙区域,这就为当地蒙古人们带来产业
上的转变,从之前的游牧为主,
转变为农牧参半,同时这种方式也为蒙古的服装带来很大的转变。
这样不仅为人们在生活经济上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科尔沁部落人们
仍然延续之前的风俗。
但在文革十年期间,各个民族部落受到空前的破坏,其中科尔
沁部落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规定,科尔沁的人们不能够穿长袍大褂,街上人们服饰一
切从简,不能看到女子佩戴金银首饰。
因为科尔沁也受到文革冲击,故人们的生活方式向农耕进一步转变,为了方便下地干农活,人们从之前的长袍人人转变为短款服
装,路上行人穿长袍的人少之又少。
而在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没有回到之前服饰的模样,他们已经在文革期间习惯短式服饰,再加上西方外来文化的引进,人们从之前的服饰颜色、审美以及面料等多个方面有所转变,使得现在的服饰文化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顺应时代符合大众审美。
同为蒙古族的扎鲁特在服饰文化上也不断创新变化,人们在服装手艺做工上越来与精湛,并且赋予历史气息以及现代人们对未来的展望。
因此,扎鲁特在服饰上面的一点一滴变化便是彰显文化习俗以及人们期望。
结束语
服饰文化代表地方特色,蒙古族服饰多以长袍为主,而科尔沁和扎鲁特在服饰发展上与地域、气候、人们的思想不可分割。
传统科尔沁和扎鲁特的服装属于蒙古族,但又脱离于蒙古族,服装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同时,顺应时代演变更加符合现实需求。
而以游牧为主的部落注定在服饰上以长袍为主,人们同样会根据年龄不同在服
装上配有不同物质的点缀。
因此,两传统部落的服饰文化在保留原有文化的同时吸取外来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永珍.浅谈传统科尔沁部落和传统扎鲁特部落服饰文化[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07):142-144.
[2]成格尔.科尔沁蒙古袍制作技艺与研究[J].大众文艺,2017(08):98-99.
[3]锡林郭勒盟四大部落传统蒙古族服饰的装饰特征研究[J].刘娜,武建林.大舞台.2014(01)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