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同步作业:17.1-2 能量量子化、光的粒子性 Word版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能量量子化
课时2光的粒子性
对应学生用书P25
一、选择题
1.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答案B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能用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故选B。
2.(多选)关于对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能量值ε
B.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
C.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
D.这一假说与现实世界相矛盾,因而是错误的
答案BC
解析普朗克能量子假说认为,能量存在某一个最小值,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的能量只能是这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故A错误,B正确;能量子与电磁波的频率成正比,故C正确;能量子假说反映的是微观世界的特征,不同于宏观世界,并不是与现实世界相矛盾,故D错误。
3.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热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冷的物体只吸收电磁波
B.温度越高,物体辐射的电磁波越强
C.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的物体的颜色就是物体辐射电磁波的颜色
答案B
解析一切物体都不停地向外辐射电磁波,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电磁波越强,故A错误,B正确;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除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材料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故C错误;常温下看到的物体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故D错误。
4.(多选)对于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以某一个最小能量值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
B.辐射或吸收的能量是某一最小值的整数倍
C.吸收的能量可以是连续的
D.辐射或吸收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答案ABD
解析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以最小能量值——能量子ε的整数倍一份一份地辐射或吸收的,是不连续的。
故A、B、D正确,C错误。
5.关于光电效应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入射光的波长大于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极限波长,才能发生光电效应现象
B.在光电效应现象中,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跟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C.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D.在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单位时间内从金属中逸出的光电子个数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答案D
解析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也就是入射光的波长小于金属的极限波长,故A错误。
由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知,
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是正比关系,且与入射光强度无关,故B、C错误。
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光强越大,光子数越多,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光电子数与光强成正比,故D正确。
6.已知某单色光的波长为λ,在真空中光速为c,普朗克常量为h,则电磁波辐射的能量子ε的值为()
A.h c
λ B.h λ
C.c
hλD.以上均不正确
答案A
解析由光速、波长的关系可得出光的频率ν=c
λ,从而ε=hν=h c
λ,故A正
确。
7.
(多选)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B.用红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
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
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
答案AD
解析将擦得很亮的锌板连接验电器,用弧光灯照射锌板(弧光灯发出紫外线),验电器指针张开一个角度,说明锌板带了电,进一步研究表明锌板带正电。
这说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锌板中有一部分自由电子从表面飞出来,锌板中缺少电子,于是带正电,A、D正确,C错误;红光不能使锌板发生光电效应,B错误。
8.(多选)一含有光电管的电路如图甲所示,乙图是用a、b、c光照射光电管得到的I-U图线,U c1、U c2表示遏止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光电管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
B.a、b光的波长相等
C.a、c光的波长相等
D.a、c光的光强相等
答案AC
解析由图甲可知,光电管中左侧的极板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右侧与电源负极相连,电场线从左向右,电子逆着电场线运动。
因此,光电管此时得到的电压为正向电压,A正确;图乙是a、b、c三种光照射光电管时得到的I-U图线,由图可知,a、c两种光的遏止电压相同,说明a、c两种光照射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
因此,a、c光的频率相同,a、c光在真空中的波长相等,C 正确,B错误;a、c光照射在光电管上,饱和光电流不同,说明光照强度不同,D错误。
9.
(多选)在做光电效应的实验时,某金属被光照射发生了光电效应,实验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的频率ν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此图线可求出()
A.该金属的极限频率和极限波长
B.普朗克常量
C.该金属的逸出功
D.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
答案ABC
解析由图线可知E k=0时的频率为极限频率νc,极限波长为λ0=c
νc。
该图
线的斜率等于普朗克常量h,该金属的逸出功W0=hνc也可求。
不能求出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故A、B、C正确。
10.用波长为λ1和λ2的单色光A和B分别照射两种金属C和D的表面。
单色光A照射两种金属时都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时,只能使金属C 产生光电效应现象,不能使金属D产生光电效应现象。
设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分别为W C和W D,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λ1>λ2,W C>W D B.λ1>λ2,W C<W D
C.λ1<λ2,W C>W D D.λ1<λ2,W C<W D
答案D
解析单色光B照射时,金属C产生光电效应现象,金属D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可以判断出金属C的逸出功W C小于金属D的逸出功W D,单色光A 照射金属D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单色光B照射金属D不能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可以判断λ1<λ2,故D正确。
11.
(多选)如图所示为一真空光电管的应用电路,其阴极金属材料的极限频率为4.5×1014 Hz,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频率一定,则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
B.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频率一定,则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
C.用λ=0.5 μm的光照射光电管时,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
D.光照射的时间越长,电路中的光电流越大
答案BC
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频率一定,则电路中光电流的饱和值取决于入射光的强度,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电路中的饱和光
电流就越大,与光的照射时间长短无关,故B正确,A、D错误;频率f=
3×108 0.5×10-6
Hz=6×1014 Hz>4.5×1014 Hz,所以电路中有光电流产生,故C正确。
12.(多选)已知能使某金属产生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为νc,则()
A.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一定能产生光电子
B.当用频率为2νc的单色光照射该金属时,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
C.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则逸出功增大
D.当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νc时,若ν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增大一倍
答案AB
解析光的频率2νc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所以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hν-W0=hν-hνc,则用频率为2νc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hνc,故B正确;逸出功的大小与入射光频率无关,由金属本身决定,故C错误;根据光电效应方程,知E k=hν-W0=hν-hνc,照射光的频率大于νc时,若频率增大一倍,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是增大一倍,故D错误。
13.关于黑体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只吸收电磁波,不反射电磁波,看上去是黑的
B.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C.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无关
D.如果在一个空腔壁上开一个很小的孔,射入小孔的电磁波在空腔内表面经多次反射和吸收,最终不能从小孔射出,这个空腔就成了一个黑体答案C
解析由于黑体本身可能辐射电磁波,所以看上去不一定是黑的,故A错误;根据黑体辐射结论,黑体热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照波长的分布只与温度有关,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B错误,C正确;小孔只吸收电磁波,而不反射电磁波,因此是小孔成了一个黑体,而不是空腔,故D错误。
14.很多地方用红外线热像仪监测人的体温,只要被测者从仪器前走过,便可知道他的体温是多少,关于其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的体温会影响周围空气温度,仪器通过测量空气温度便可知道人的体温
B.仪器发出的红外线遇人反射,反射情况与被测者的温度有关
C.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短波长的成分强
D.被测者会辐射红外线,辐射强度以及按波长的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时辐射强且较长波长的成分强
答案C
解析根据辐射规律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增加,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人的体温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辐射的红外线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通过监测被测者辐射的红外线的情况,就可知道这个人的体温,故C正确,A、B、D错误。
15.某种光的光子能量为ε,这种光在某一种介质中传播时的波长为λ,则这种介质的折射率为()
A.λε
h B.
λε
ch C.
ch
λε D.
h
λε
答案C
解析由ε=hν,则这种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为v=λν=λε
h,所以这种介质
的折射率为n=c
v=
ch
λε,故C正确。
16.入射光照在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减弱入射光的强度,而保持频率不变,则()
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
D.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明显增加
答案C
解析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当入射光频率不变时,金属仍能发生光电效应,故A错误;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知当入射光频率不变时,逸出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故B错误;频率一定,光的强度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入射光强度减小,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数目减少,故C正确;频率一定,光的强度影响的是单位时间内发出光电子的数目,并不会影响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的时间间隔,故D错误。
17.(多选)在光电效应实验中,分别用频率为νa、νb的单色光a、b照射到同种金属上,测得相应的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分别为E k a和E k b。
h为普朗克常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νa>νb,则一定有U a<U b
B.若νa>νb,则一定有E k a>E k b
C.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
D.若νa>νb,则一定有hνa-E k a>hνb-E k b
答案BC
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由动能定理可得:E km=eU,所以当νa>νb时,U a>U b,E k a>E k b,故A错误,B正确;若U a<U b,则一定有E k a<E k b,故C正确;由光电效应方程可得:金属的逸出功W0=hνa-E k a=hνb-E k b,故D 错误。
18.(多选)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中,波动说不能解释的有()
A.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被照金属的截止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
B.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C.入射光照射到金属上时,光电子的发射几乎是瞬时的,一般不超过10-9 s
D.当入射光频率大于截止频率时,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答案ABC
解析此题应从光电效应规律与经典波动理论的矛盾着手去解答。
按照经典
的光的波动理论,光的能量随光的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与光的频率无关,金属中的电子必须吸收足够能量后,才能从中逸出,电子有一个能量积蓄的时间。
光的强度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电子数目越多。
故应选A、B、C。
19.研究光电效应的电路如图所示。
用频率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分别照射密封真空管的钠极板(阴极K),钠极板发射出的光电子被阳极A吸收,在电路中形成光电流。
下列光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压U AK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答案C
解析用频率相同的光照射同一金属时,发射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相同,所以遏止电压相同;饱和电流与光的强度有关,光的强度越大,饱和电流越大,故C正确。
20.
如图所示,当开关K断开时,用光子能量为2.5 eV的一束光照射阴极P,发现电流表读数不为零。
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发现当电压表读数小于
0.60 V时,电流表读数仍不为零。
当电压表读数大于或等于0.60 V时,电流表读数为零。
由此可知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A.1.9 eV B.0.6 eV
C.2.5 eV D.3.1 eV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E k=eU c=0.60 eV,所以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可得W0=hν-E k=(2.5-0.6) eV=1.9 eV。
21.下列利用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只能吸收一个光子
B.电子吸收光子后一定能从金属表面逸出,成为光电子
C.金属表面的一个电子吸收若干个光子,积累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从金属表面逸出
D.无论光子能量大小如何,电子吸收光子并积累能量后,总能逸出成为光电子
答案A
解析根据光子说,金属中的一个电子一次只能吸收一个光子,只有所吸收的光子频率大于金属的截止频率,电子才能逃离金属表面,成为光电子,且光子的吸收是瞬时的,不需时间的积累,故A正确。
22.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
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波长为λ,碰撞后的波长为λ′,则碰撞过程中()
A.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B.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λ=λ′
C.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D.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λ>λ′
答案C
解析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适用于宏观世界也适用于微观世界。
光子与电子碰撞时遵循这两个守恒定律。
光子与电子碰撞前光子的能
量E=hν=h c
λ,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光子的能
量E′=hν′=h
c
λ′,由E>E′,可知λ<λ′,故C正确。
二、非选择题
23.康普顿效应证实了光子不仅具有能量,也有动量,图中给出了光子与静止电子碰撞后,电子的运动方向,则碰后光子可能沿方向________(从“1”“2”“3”中选择)运动,并且波长________(选填“不变”“变小”或“变长”)。
答案1变长
解析因光子与电子碰撞过程动量守恒,所以碰撞之后光子和电子的总动量的方向与光子碰撞前的方向一致,可见碰撞后光子的方向可能沿1方向,不可能沿2或3方向;通过碰撞,光子将一部分能量转移给电子,能量减少,由E=hν知,频率变小,再根据c=λν知,波长变长。
24.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要使发生光电效应的电子不能到达A极,则电源的a端应为________极(选填“正”或“负”)。
(2)用频率为ν的普通光源照射K极,没有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K极,则立即发生了光电效应;此实验说明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若KA加上反向电压U,在KA之间就形成了使光电子减速的电场,逐渐增大U,光电流会逐渐减小;当光电流恰好减小到零时,所加反向电压U可能是下列的________(其中W0为逸出功,h为普朗克常量,e为电子电荷量)。
A .U =hνe -W 0e
B .U =2hνe -W 0e
C .U =2hν-W 0
D .U =5hν2e -W 0e
答案 (1)正 (2)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才会发生光电效应
(3)A
解析 (1)若想使发生光电效应的电子不能到达A 极,应加反向电压,即a 端应接正极。
(2)用频率为ν的光照射K 没有发生光电效应,用频率大于ν的光照射K ,立即发生光电效应,说明发生光电效应的条件是入射光频率大于金属的极限频率。
(3)由光电效应方程知E k =hν-W 0,当反向电压为U 时,光电流恰好为零,
则有-eU =0-E k ,联立得eU =hν-W 0,则U =hνe -W 0e ,故A 正确。
25.分别用波长为λ和34λ的单色光照射同一金属,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
动能之比为1∶3。
以h 表示普朗克常量,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则此金属的逸出功是多大?
答案 5hc 6λ
解析 设此金属的逸出功为W 0,根据光电效应方程得如下两式:
当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时:E k1=hc λ-W 0①
当用波长为34λ的光照射时:E k2=4hc 3λ-W 0②
又E k1E k2
=13③ 解①②③组成的方程组得:W 0=5hc 6λ。
26.铝的逸出功是4.2 eV ,现在用波长为100 nm 的光照射铝的表面,已知普朗克常量h =6.63×10-34 J·s ,光速c =3.0×108 m/s ,求:
(1)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2)铝的遏止电压(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铝的截止频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1.317×10-18 J(2)8.23 V (3)1.01×1015 Hz
解析(1)由光电效应方程,得
E k=h c
λ-W0=
6.63×10-34×3.0×108
10-7
J-4.2×1.6×10-19J =1.317×10-18
J。
(2)由eU c=E k得,遏止电压U c=E k
e≈8.23 V。
(3)由W0=hνc得,截止频率
νc=W0
h=
4.2×1.6×10-19
6.63×10-34
Hz≈1.01×1015 Hz。
27.在半径r=10 m的球壳中心有一盏功率为P=40 W的钠光灯(可视为点光源),发出的钠黄光的波长为λ=0.59 μ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真空中光速c=3×108 m/s。
试求每秒钟穿过S=1 cm2球壳面积的光子数目。
答案9.4×1012个
解析钠黄光的频率
ν=c
λ=
3×108
0.59×10-6
Hz≈5.1×1014 Hz
则一个光子的能量
E0=hν=6.63×10-34×5.1×1014 J≈3.4×10-19 J 又钠光灯在t=1 s内发出光能
E=Pt=40×1 J=40 J
那么在t=1 s内穿过S=1 cm2球壳面积的光能量E1=SE
4πr2=1×10-4×40 4×3.14×102
J≈3.2×10-6 J
则每秒钟穿过该球壳1 cm2面积的光子数
n=E1
E0=
3.2×10-6
3.4×10-19
≈9.4×1012(个)。
28.用波长为2.0×10-7 m的紫外线照射某金属的表面,释放出来的光电子中最大的动能是 4.7×10-19J。
求该金属的极限频率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光速c=3.0×108 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7.9×1014 Hz
解析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 c λ-W 0,W 0=hνc 知νc =c λ-E km h ,代入数据
得ν≈7.9×1014 Hz 。
29.
如图所示,一光电管的阴极用极限波长λ0=500 nm 的某金属制成,用波长λ=300 nm 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光电管阳极A 和阴极K 之间的电压U =2.1 V ,饱和光电流的值I =0.56 μA 。
(1)求每秒内由K 极发射的光电子数;
(2)求光电子到达A 极时的最大动能;
(3)如果电压U 不变,而照射光的强度增加到原值的三倍,此时光电子到达A 极时最大动能是多少?(普朗克常量h =6.63×10
-34 J·s)
答案 (1)3.5×1012个 (2)6.012×10-19 J
(3)6.012×10-19 J
解析 (1)每秒内由K 极发射的光电子数
n =It e =0.56×10-6×11.6×10-19个=3.5×1012个。
(2)由光电效应方程可知
E k0=hν-W 0=h c λ-h c λ0
=hc ⎝ ⎛⎭⎪⎫1λ-1λ0。
在A 、K 间加电压U 时,设光电子到达阳极时的最大动能为E k ,由动能定理得
eU =E k -E k0
则E k =E k0+eU =hc ⎝ ⎛⎭
⎪⎫1λ-1λ0+eU , 代入数值,得E k =6.012×10-19 J 。
(3)根据光电效应规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如果电压U不变,则光电子到达A极的最大动能不变,E k=6.012×10-19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