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病害形成及预防措施谢延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病害形成及预防措施谢延青
发布时间:2021-10-08T00:46:13.710Z 来源:《建筑科技》2021年10月上28期作者:谢延青
[导读] 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理念相继提出,对于农村地区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山区道路施工项目数量大大增加。
宜君县农村公路管理站谢延青铜川市宜君县 727299
摘要:近年来,我国乡村振兴、城乡协同发展的理念相继提出,对于农村地区建设工作正在全面开展,山区道路施工项目数量大大增加。
然而,山区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在施工阶段经常受到自然因素影响,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址灾害。
鉴于此,在山区道路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易出现的路基病害做好“提前量”,分析不同病害出现的具体原因,在施工建设中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在本文研究中将针对山区道路路基病害的类型、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研究,为山区道路建设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山区道路;路基;病害预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个区域之间的关联性显著提升,需要借助道路交通建设将我国不同地区联系成一个整体,尤其是山区经济建设能够有效带动贫困、偏远区域经济发展。
但是,山区道路建设受到气候、地质、交通、人为因素等影响,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降低山区道路施工的不良影响,尽量节约施工企业资金、设备成本,需要对山区道路施工的潜在问题、安全隐患等加以研究,并做好预防准备,力求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损失,获得良好的施工建设效果。
一、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的病害类型
(一)路基沉陷
当山区路基的承载力与实际应用需求之间不平衡时,便会出现路基下沉现象,路面的水平高度也会不断低于设计标准要求,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山区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根据文献研究能够看出,路基沉降的主要形式有二:首先,路基整体出现沉降现象,道路整体水平高度均低于设计标准。
其出现原因是整体地基质量不足,难以承受道路交通的运行需求【1】;其次,路面出现阶段性沉降现象。
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路基设计选择了半填充、半挖掘施工方式,路基施工整体性不足,其承载力也会随着施工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在承载力较为薄弱的区域内会出现更为明显沉降现象。
以上两种沉降方式都会影响山区道路正常使用,且在极端天气、自然灾害出现阶段,其危险性更高。
(二)路基开裂和坍塌
在我国一部分区域,山区地质条件并不理想,在路基建设过程中受到土壤质地影响,地基开裂现象屡见不鲜。
路基开裂的方向通常是纵向开裂,其原因主要是日常交通运转超过路基负荷、土质松软导致承载力不足。
当路基开裂之后,靠近山体边坡的一侧会逐渐沉降,影响路面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或者是在路基施工过程中未能够按照既定标准和要求碾压、选择粗制滥造的原材料,影响路基建设的最终效果。
当路基开裂时间延长,且未能够有效处理时,路面则会出现不规则沉降,严重影响山区交通运输【2】。
(三)泥石流病害
我国南部山区季节性降水十分显著,这类区域经常出现夏季短时间强降雨,在山体中滞留了大量水分,随着降水量增加、山体自身的承载能力有限,极易出现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且山体上裸露的岩石,缺少泥土保护,受到长时间风化影响,岩石较为酥软,在雨水冲击下会出现山体滑坡、塌方等现象。
在自然灾害出现之后,会大面积掩盖山区道路施工现场,严重损害路基质量,影响山区交通运输,甚至威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病害的预防措施
(一)路基开裂、坍塌
由于山区环境中国地下水分布错综复杂,需要在施工前、中期及时清除地下滞留的水流,保证塌方土质干燥,避免土质松软湿润产生软土地基,影响后续建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还可将地基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固处理,设置挡土墙,增加其承载力和稳定性,避免出现路基裂缝、坍塌等不良现象【3】。
针对一些坍塌情况严重、坍塌现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可以根据建设需求、实际情况适当改道,或者是在路基建设心中铺设碎石,在道路两端的边坡区域种植本土植物,加固道路边坡,确保其具有耐冲刷的能力。
(二)泥石流
在众多偏远山区,夏季、秋季经常出现短时间强降雨,诱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灾害出现阶段对路基、路面造成影响,可在路基边坡区域种植草皮,起到稳定岩石、土壤的作用。
还可在边坡区域设置防护网,在防护网外侧喷射混凝土,避免大量岩
石、沙土随着降雨滚落下来。
与此同时,在道路建设阶段还需要做好交通排水处理,能够缓解强降水天气下,大量水源滞留,降低对山体、土壤的冲刷强度【4】。
(三)软土路基和泥沼
山区地质环境复杂,地下水资源丰富。
众所周知,软土地基施工建设的难度较高,一旦建设失误极易影响后续工程建设的质量,在使用阶段也会产生安全隐患。
针对软土地基建设工作,可借助置换法施工。
在泥沼、软土等区域建设地基时还需要对施工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适当填充碎石、混凝土等,强化地基承载力。
还可根据施工建设的区域,酌情选择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胶凝材料等填充地基,改良施工区域的土质特点,使得土壤能够与施工材料更好的结合在一起,提高地基的强度和刚度。
或者可使用真空密击的方式处理地基,借助外力击打软土地基建设区域,能够降低局部土壤含水量,提高土壤密度。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当下山区路基建设时经常使用钻孔灌注桩的加固措施,可有效提升路基稳定性。
在钻孔施工阶段,对设备、材料、施工技术的需求十分严格,务必使用深钻孔水头,提高钻孔内部压力。
灌浆需使用钢护筒,保证其承载力水平。
灌浆阶段需严格按照国家既定标准实施,将混凝土搅拌均匀之后循序渐进灌注,避免其中产生气泡,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在灌注之后还应对其进行养护,在72d 之后进行质量检查,确保无误之后方可继续施工【5】。
结论
由上可知,山区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复杂的地势地形,且自然条件较为恶劣,存在泥石流、山洪、强降水等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对道路路基建设的影响十分深远。
针对这类问题需要技术人员在施工阶段做好前期准备,有效预防和解决路基病害问题,避免影响道路建设的整体质量,日后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砚戈.山区道路路基设计问题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20,47(10):159-160.
[2]王加龙.山区道路路基边坡防护措施及其适用性分析[J].科技风,2020,(14):149.
[3]陈永刚.山区市政道路路基边坡设计与应用[J].福建交通科技,2020,(02):8-11+27.
[4]李启祥.山区道路路基设计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09):58.
[5]杨猛.山区道路路基失稳病害形成及预防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07):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