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探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设计的探索
摘要: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小城
镇绿地系统的规划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向城镇生态的建设。
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
能够使小城镇功能设施更加齐全,使生态环境更加完善。
文中首先对小城镇绿地系
统的现状做了描述,对其重要性做了简要的阐述,其次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小城镇
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了几个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城乡一体;小城镇;绿地系统
引言:小城镇是我国城市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镇”方针的推动下,我国的众多小城镇得以迅速发展;然而盲目与冲动的发展模式使得城镇化呈现出无序状态,小城镇的环境遭到一定
的破坏。
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往往受到忽视,而有些小城镇照搬大中城市的
做法,致使小城镇自身的生态、经济和社会特色丧失。
因此,建立一套适宜于小
城镇环境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体系对更好地改善小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生态
的良性循环及提升小城镇形象是极其重要和迫切的。
一、我国小城镇绿地系统的现状和其重要意义
虽然绿地对小城镇的发展作用很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小城镇建设中,大多
数城镇规划者对城镇绿地重视程度不高,他们更重视工业用地、居住用地以及道
路用地规划,绿地建设多是在原有城市规划的下进行,属于一种“填充”角色,这
就造成了绿地建设的选址不适宜、绿地面积小、布局分散,绿地保护环境的效果
不明显,生态效益低,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城市绿地标准。
还有的小城镇建设者
为了使绿地建设达标,盲目地进行绿地建设,既增加了绿地建设的资金压力,同
时也导致了绿地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另外在小城镇绿地建设规划过程中,太注重
单纯构图,没有从整体上对绿地进行规划,不仅人工痕迹重,而且增加了绿地建
设成本。
小城镇处于城市体系和农村体系之间,是联系大城市和农村的纽带和桥梁,
有“亦城亦乡”的特点。
从小城镇绿地体系所担当的职责来看,它不仅仅是经过人
工重新建设生态体系的保护措施以及模仿自然的设计方法,是对城镇原本就有的
自然环境部分的适当的保护以及提升,更加是这个以人工环境为主要的城镇再次
创造自然环境,并且能够将城镇人工环境中的资源再生、扩大以及持续使用。
环
境建设的根本就是绿色植物,城镇中最为重要的自然空间就是小城镇的绿地体系
空间。
城市自然空间主要是在靠小城镇的绿地体系创造以及保护的,它的发展越
大以及建设质量越高,城镇的结构就越完善,所以从小城镇绿地体系可以看出城
镇的发展前景。
二、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1、保持小城镇原有生态风貌的原则:地处广阔的农业用地环绕,田园风光近在咫尺,小城镇具有塑造绿色、健康、生态更优越的自然基础环境。
由于地域辽阔,我国的小城镇所处的自然环境丰富多彩。
将小城镇地域中的山体、溪流、江
河湖海、沼泽、植被、动物等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和利用,纳入小城镇空间发展
系统,构造出花鸟虫鱼,四季有花,流水不断的城市网格图,将形成独特的城镇
风光和生态景观,起到良好的生态和环境效益。
小城镇的绿地系统应充分利用城
区内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建设城市公园、绿色走廊、居民区绿化等形式,将其
有机的组织到城市景观中来。
2、绿地建设与城镇地方文化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园林绿地每个小城镇都有,
要想打造特殊的小城镇绿地景观,就需要与地方的特色文化相结合。
在绿化工作
规划的过程中,应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风俗文化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对于文化
古迹遗址、历史人物、庙会场所等和当地人生活有很大关系的地方,做到尽可能
的保护。
只有在园林绿地建设过程中融入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才能打造出独具
特色的城镇环境,让小城镇更吸引人。
3、建全绿化景观管理体制:针对小城镇绿化建设盲目上马,背离大生态环境,布局混乱的现状,建立严格的建设养护管理制度,完善现有体制,做到绿化建设
前期有章可依,有设计方案可循,有统一规划做保证,在保护生态大环境基础上
进行绿化建设;绿化建设后期管理有法可依,管理机关责任分明,组织有序,并
确保在绿化的养护和管理上有技术支持。
绿化景观建设整个过程中都要加强宣传,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将绿化建设朝着生态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小城镇
绿化建设和生态景观环境的改善。
三、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几点思路和建议
1、转变观念,确定小城镇绿地系统的地位:在过去很多城市规划建设中都是只着重强调建筑工程建设,而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列为“附属品”,在小城镇中这
种现象尤为盛行,长久以往,使得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边缘化”趋势严重。
但是园
林绿化在城镇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赋予城市生命力,是人类居住地区
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要转变观念,重新确定园林绿化在小城镇建设中
的地位。
开展宣传工作,使大众认识到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使城镇规划建设者分
清城镇园林绿地与区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走出将园林绿化当成城镇建设“附属品”的误区。
2、绿地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为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进行树种引进的时候,要根据小城镇本身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气候特点、地质特点,选择适合当地
的植物来进行栽培,以此来防止绿地系统植物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
有的地方热
衷于“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对奇花异草偏好以及对乡土物种的审美偏见,在苗
木选择方面不考虑树木生态学特性,不考虑绿化地区自然环境,违背了苗木生长
发育规律,其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劳民伤财、半途而废。
树种选择要适地适树,就是使园林绿化景观树种生物学特性,和绿化工程地区光、热、水、土相适应,
使绿化种植树木生长旺盛,观赏价值高,生态效益好,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和文化
发展需要。
3、合理的对道路绿地进行规划:道路是小城镇的基本骨架,其绿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小城镇的精神面貌及文明程度,对小城镇的政治、文化及经济水平也
有着综合性的体现。
在小城镇的道路规划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对镇区的相关性质、镇区建设用地的情况和道路交通运输的特点以及当地的经济水平等进行考虑,避免将其他镇区使用的道路绿化规划标准直接照搬使用。
在道路的规划建设过程中,人们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镇区道路中的断面形式和道路绿地率进行规划,在一些有条件的道路中尽量进行绿地规划,在一些道路路幅偏窄或者改造过
的旧镇区道路中,可以不进行绿地规划。
4、广场的绿化规划:广场是小城镇生活人群进行社会活动的主要场所,增加其绿化程度并与道路绿化相互协调,使小城镇广场的社会功能及交通功能得以保证。
在对广场绿植进行布置的时候,要结合广场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方式,
植物的配置可不多,但是一定要保持精细的特性,不要喧宾夺主。
在小城镇广场
中可以通过植物的巧妙运用,特色文化景观的融入,为人们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
场所。
结语:随着目前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消耗正在不断的增加,镇区
中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镇区绿化也逐渐的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我国
的小城镇数量众多,城镇的绿化建设成为了平衡我国环境与发展的关键,只有相
关的工作人员将小城镇的绿地规划工作做好,才能使我国的环境和发展和谐共存,做到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勇.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J].民营科技,2012,09:300.
[2]周彦峰.小城镇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
[3]黄志新,张建平.试论景观生态学原理与镇区景观生态建设[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