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探究
作者:赵大春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4期
陕西白河县城关镇中心小学(725800)赵大春
一、前言
在学生教育中,小学数学是最基础的部分,同时也是人才教育的重要内容。
小学数学对培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人们逐步完善了对数学素质教育各方面的认识。
如何贯彻素质教育、如何将素质教育的实践微观化,并进一步深入到课堂教学,这是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我们应该针对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让教书与育人完美结合。
二、充分发掘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素质教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数字与图形相结合,用形象的图示来代替抽象的知识,达到把数学知识的难度降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一题多解可以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力,开阔学生思路;还可以将教学知识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师对数学教学目标要有整体观念。
一方面,数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大目标。
另一方面,每节课都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即每一节课为整体目标达成作出相应的贡献。
如有一些课程可能需要“过程”,也可能需要“结果”。
但从整体来看,过程与结果是同样重要的。
在具体涉及某一节课时,也可能会有所侧重,这节课可能会强调过程,这样的课往往是探索性比较强的;而另一些课,可能更侧重知识与技能的练习、巩固,或是学习的某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因此,教师要弄清本课的教学目标,分析学生达到目标的难点及如何突破难点的方法,然后在课堂上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完成制定的教学目标。
四、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是多元化的,但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仍是课堂教学。
因此,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各项基本能力,如观察、比较、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等,用于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1.恰当选用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的观念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也要有所改变。
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而定。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化教学过程。
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局限性:练习法过于机械化;谈话法需要较多的时间;参观法容易流于形式……因此,要根据教学方法的优势和短处,选择最能够达到教学效果的方法。
2.加强学法上的指导。
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不仅给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还要教他们如何应用。
在课堂上,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积极思维、敢于争辩,从
而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造更多让学生思考的机会,指导学生学习策略,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使学生会学习、爱学习。
3.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如果学生没有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再怎么努力,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达到
最佳教学效果。
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数学课的单调性,使之变得生动
有趣。
4.重视质疑,启发自学。
质疑便是提问题。
教师要对教学重点、难点设疑,使学生能够联
系新、旧知识思考问题,进而使教学的效果更加显著,新知识的掌握更牢固。
5.善于设难。
抓住着眼点是突破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学的同时,设“难”有利于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刺激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联纵绪横,构筑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各个部分的内容都是相互联系的,具有系统性。
所以,在教学新知识时,可以先复习一些旧知识、基础知识,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还要注意知
识之间的联系点。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补充问题,根据知识要点,填写条件,进行知识系统化
的复习。
7.故意设错,辨清思路。
设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判断正误的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认识错在
哪里,防止再错。
所以,设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利于教师制造悬念,使学生更
有求知欲。
五、正确评价学生
传统教育存在众多弊端,且重结果而轻过程。
成绩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优劣,不仅不重视
学习的过程,还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挖掘学生的
潜能,容纳学生的不同见解。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沟通,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才
能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进
而得到全面发展。
六、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师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增强学生
的勇气。
教师还应该包容学生提出来的怪问题,不训斥、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这样才能让
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最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七、结论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就要鼓励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单一、
死板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
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真正
好学、会学、乐学的学生。
(特约编辑熊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