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

基 肥 以施农 家肥 或 麸肥 、 肥 、 肥 为 主 , 施化 肥 或 复合 饼 沤 配
尚壮 的茶 园进 行 茶树 更新 复壮 , 即从 地 上 部分 ( 称树 冠 ) 和
地 下部分 ( 称根 系) 行改 造才能 达到 目的 。 也 进
31 更 新 树 冠 .
肥, 追肥 以追 施氮 、 、 为 主 。 林 市茶科 所低 产 茶园改 造 磷 钾 桂 时 , 肥 施 菜 籽 麸 22 0 k/m 配 施 生 物 复 合 肥 金 圣 方 基 5 gh ,
关键词 茶 园 ; 产 ; 造 技 术 低 改 ¥7 . 5 1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7 9 2 1 2 ~ 0 6 0 0 7 5 3 (0 0)4 0 9 — 3 中图分 类号
桂林 茶科 所是 广西 唯一 的 自治区级 茶叶 综合 性科 研机 构, 是全 国茶叶 现代 产业技 术体 系 综合试 验站 之一 , 射 广 辐
接 。 用劈 接法 , 后套 袋或 以土 代绑 固 定 。 采 接 接穗 时 应 挑 选
茶树 生长 、 叶产 量 与土 壤 的关 系 密切 。 据 调查 , 茶 根 产
量 为 15 0k /m 左 右 的茶 园 。 层 厚 应 至 少 在 4 m 以 0 gh 2 土 5e 上 ; 量 为 22 0 300k/m 的 茶园 , 产 5 ~ 0 g h 土层 厚 至 少应 在 6 O c m以 上 。 此 , 因 开荒 时 未深 耕 的 或 因管 理 差 而造 成 的 因 对 低产 茶 园 , 造时 都进 行 深耕 改 土 , 茶树 行 间深 耕 , 合 改 在 配 施基 肥 , 换 表 土和 底 土 , 活 土 层达 到 4 m 以 上 , 及 置 使 0e 并 时耕除行 间杂草 . 入土 中做青 肥 , 到改 良土壤 的 目的} 埋 达 I l 。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的技术措施一、土壤改良1. 合理施肥:建设生态茶园首先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茶树品种的生长需求,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提高土壤肥力,使茶树得到充分的养分供应。
2. 生物有机肥:选择适宜的有机肥料,并通过堆肥、发酵等工艺制成生物有机肥,在保障植物生长的对土壤进行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3.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喷灌等现代化灌溉方式,使水分均匀地分布在茶园内的土壤中,有效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二、水资源利用1. 蓄水设施:建设生态茶园时,应合理规划蓄水设施,包括水库、水塘、水窖等,将雨水进行集中蓄存,以应对干旱期间的水源不足问题。
2. 捕集和利用雨水:通过设置雨水收集装置,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灌溉和生活用水,在节水的同时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3. 水质保护:对生态茶园周边的水源进行保护,杜绝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对水源的污染,保障生态茶园周边的水质安全。
三、有害生物防治1. 生物防控:采用生物防治方法,鼓励益虫,对害虫进行天敌防治,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 物理防治:如利用黄板捕虫、覆盖网等物理手段,对茶园内的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生态防治:通过植物间作物与生境、植物与植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形成一种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的发生、传播和侵害。
四、茶叶采摘技术1. 采摘时间:选择在清晨或傍晚气温较低、湿度较高的时候采摘,这时茶叶中的有效成分比较丰富,质量更好。
2. 采摘方法:采用手工采摘的方式,避免机械采摘对茶树的伤害和茶叶的损坏,保证采摘质量和茶叶的完整度。
3. 采摘标准:严格执行采摘标准,采摘时只采撷嫩芽及嫩叶,保证茶叶的新鲜度和口感。
建设标准化生态茶园是茶叶种植业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其中的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土壤改良、水资源利用、有害生物防治和茶叶采摘技术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可以保障生态茶园的高质量茶叶生产,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桂林市油茶发展趋势及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

桂林市油茶发展趋势及高效种植技术要点分析【摘要】桂林市是中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但目前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主要从油茶产业现状分析、发展趋势和高效种植技术要点这三个方面展开讨论。
在桂林市油茶产业现状分析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该地区油茶种植的规模、产量和质量等情况。
我们也将分析桂林市油茶发展的趋势,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力。
我们将重点介绍高效种植技术的要点,包括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在我们将展望桂林市油茶产业的未来发展,并提出推进措施,为该地区油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桂林市油茶产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推动该地区油茶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1. 桂林市2. 油茶3. 发展趋势4. 高效种植技术5. 产业现状6. 展望7. 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桂林市是中国油茶产业的重要区域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宜油茶的生长。
油茶是桂林市的传统特色农业产品之一,对当地经济和农民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油茶产业正面临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传统的油茶种植和加工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要进行技术改造和升级。
如何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降低种植成本,加强产品加工和营销环节,已成为当前油茶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桂林市油茶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和高效种植技术要点的分析,探讨如何推动桂林市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部分仅为开篇,接下来将进一步介绍研究目的和具体分析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桂林市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油茶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高效种植技术的要点,并提出未来展望和推动措施,以期为桂林市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对桂林市油茶产业的全面分析和详细研究,希望能够揭示该地区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和机遇,为推动油茶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总结高效种植技术的要点,为油茶种植者提供科学的种植方法和技术指导,提高油茶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该地区油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茶园改造升级工程方案

茶园改造升级工程方案一、前言茶园是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之一,也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之一。
茶园改造升级工程是指对传统茶园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技术、管理、设施等方面的提升,以期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促进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及国内外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不断提升,茶园改造升级工程已成为茶叶生产企业必须重视和实施的重要工作。
二、茶园现状分析1. 茶园规模我国茶园面积广泛,分布广泛。
目前茶园规模从几亩到上千亩不等。
2. 茶园设施传统茶园的设施水平相对较低,主要依赖于自然条件进行生产,设施投入较少。
3. 茶园管理传统茶园管理方式相对滞后,主要依靠传统的经验进行管理,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4. 茶叶品质由于以上原因,茶园产出的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分析表明,传统茶园存在一定的改造升级需求,以期实现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下文将对茶园改造升级工程方案进行详细阐述,以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实现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三、茶园改造升级工程方案1. 提升茶园规模茶园改造升级的首要任务是提升茶园的规模,以实现茶叶的规模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茶园规模的提升,一种是通过扩大现有茶园面积,另一种是通过引进新的茶园资源。
在扩大现有茶园面积的过程中,可进行土壤调理、水土保持工程、以及相关设施的增设,以确保扩大的茶园能够实现高产高效。
2. 引进新的技术、设备茶园改造升级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引进新的技术、设备,以提升茶叶的生产水平,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引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茶园种植技术,其包括种植技术、施肥技术、喷洒技术、采摘技术等等。
另外,还可以引进智能化的农机设备,如智能化的喷洒设备、采摘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茶叶的品质。
3. 改善茶园管理水平茶园改造升级的另一重要任务是改善茶园的管理水平,以实现科学、规范的茶园管理。
首先需要对茶园进行科学的耕种和管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茶园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测和管理。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2024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范文____年茶园改造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茶园是中国的传统农业产业,也是我国一大特色农业产品。
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茶园的种植方式和经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茶叶的需求。
为了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需要对茶园进行改造,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升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二、目标设定1. 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改造茶园,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茶叶的品种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喜好,调整茶叶的品种结构,提供多样化的产品。
3. 提高茶农的收入水平。
通过改造茶园,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增加茶农的收入。
4. 保护生态环境。
在茶园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实施方案1. 科学选址。
根据土壤条件、水源、气候和市场需求,科学选取适宜的茶园改造地点。
2. 引进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采用科学种植方法,如有机种植、精细化管理等,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3. 更新茶园设施。
在茶园改造过程中,更新设施,包括茶叶采摘机械、种植工具、遮阳防雨设施等,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
4. 推广现代化灌溉技术。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提高茶叶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 开展茶园改造培训。
针对茶农进行茶园改造培训,提高茶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
6. 引进茶叶加工技术。
引进现代化的茶叶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7. 加强茶叶质量监管。
加强对茶叶产地的质量监管,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四、资源保障1. 政策支持。
制定茶园改造的支持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鼓励茶农参与茶园改造。
2. 资金支持。
为茶园改造提供资金支持,包括贷款、项目资助等,帮助茶农进行茶园改造。
3. 技术支持。
组织专家团队对茶园改造进行指导和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支持服务。
4. 市场保障。
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桂绿1号”介绍

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的国家级茶树优良品种“桂绿1号”介绍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特别是广西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有机茶(绿色食品)生产的兴起,一些抗病虫、适应性强的品种受到了重视,品种决定了茶树发芽期、适制性、品质特点和抗性等特性;发展茶叶生产,茶产品上市早、有特色、品质优、价格优,才具备抢占市场的条件,因此,要做强做大广西茶叶产业,必须从“源头”抓起――采用优良品种。
正如自治区农业厅麦楚均副巡视员在2007年8月8日,在广西武鸣纳天山庄召开的“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茶树良种推介座谈会”上指出的,品种更新换代是摆在广西茶叶人面前的一大问题。
“桂绿1号”茶树品种是广西桂林茶科所的科技人员从浙江黄叶有性系群体种中采用系统选育法,从1983年开始,到2003年8月评为国家级绿茶优良新品种,历经了19年的时间育成。
现已在广西的乐业、平南、武鸣、桂平、鹿寨等茶区推广种植已超过1000亩。
在这次“广西自主品牌知识产权茶树良种推介座谈会”上,“桂绿1号”作为广西自己选育出来的、到目前为止是广西茶中有史以来唯一一个通过国家级良种鉴定的茶树品种,以它在广西各地茶区表现出来的优越性,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
一是早上市,早收入。
茶树是一年中最早有收益的农作物,但早、晚生品种差异很大。
农谚云:“茶叶是个时鲜草,早采三天是宝,晚采三天是草”,意即采摘越早,价值越高。
“桂绿1号”发芽特早,在桂林地区元宵节前即可开采上市,在桂中、桂南则更早。
在国内目前的茶树优良品种中,是开采期最早的品种。
生产出的早春名优绿茶,比中、晚生品种采制同等级绿茶价格要高出1~2倍,如武鸣纳天茶场,种植了120亩的桂绿1号,仅一个多月的春茶,产值就达40多万元。
可见品种的早生特性具有明显的商品和经济优势。
二是产量高,多收入。
在市场经济驱动下,生产者十分注重品种的产量性状,既便同样投入于优质的品种,高产的品种则收入可增加几倍。
“桂绿1号”品种适应性强,易于种植,成园快,种植第二年投产,第三年进入丰产期,该品种育芽能力极强,呈立体发芽,产量高,在1996~2001年全国第二轮茶树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超过对照福鼎大白茶(国家级良种)104.4%,产量排名第一。
茶业有限公司简介优秀范文10篇

茶业有限公司简介优秀范文10篇茶业有限公司简介(篇1)新元茶业有限公司(标准茶厂)创办于____年_月,是金秀县建设的首个标准化茶叶生产加工基地,也是自治区科技厅支持金秀县发展县域经济的重大项目,茶厂占地面积约_____平方米,厂区环境优美,设备先进齐全,总投资____多万元,设计年加工茶叶___吨。
新元茶业是一家公司+基地+工厂,集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与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茶叶企业。
新元茶业以华南农业大学、广西桂林茶科所作为技术依托,拥有一支由高校高级导师、科研单位专家和茶业界名师等组成专业技术团队,公司具有规范的茶叶种植管理体系和成熟的茶叶加工技术。
茶厂位于金秀县大樟乡古董屯黄猴岭,海拔高约____米,年平均气温__℃,基地周边为高大茂密的针叶、阔叶混交林,山高云雾多,常年云雾缭绕,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土壤肥沃疏松,肥力高,蓄水性强,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孕育了品质优良的茶叶,是全国公认的茶叶生产最适宜区之一。
新元茶业承载的大樟乡渊远流长的茶历史,大樟乡古属象州,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产历史名茶也有史可考。
唐朝陆羽著《茶经》一书所列唐朝名茶是__个产茶州中,广西象州名列其中。
《象县志》评象州茶:“其特佳者,中平乡的青山茶,色黄绿,味香清;大樟乡有东温茶;瑶山中有瑶茶,色微红,极促消化,隔宿其味不变。
”在清朝年间,东温茶还被列为朝廷贡品,荣耀四乡。
新元茶业目前拥有茶园____多亩,茶园远离工矿企业,方圆___平方公里均为原始生态林区和西江水源保护区,茶叶的生长环境十分优越。
茶园按照有机茶标准种植管理,采用自然界生物链、物理方式控制病虫害,种植管理全程使用花生粕、菜籽粕、农家肥和有机肥。
公司经过长期努力,荣获第十届中茶杯特等奖一个,一等奖两个和桂茶杯创新代用茶奖一个。
欢迎各界人士前来指导参观。
茶业有限公司简介(篇2)“艺福堂”创立于,取“百年福气,茶艺满堂”之意,其创始人李晓军,主张做有态度的健康茶,倡导年轻人喝茶,被都市快报誉为“改变千百年来行业规则的创新者”,是电子商务领域中一家集生产、销售、科研为一体的现代茶业企业,也是杭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杭州市典型的“三都企业”(杭州为茶都、电子商务之都、大学生创业之都)。
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

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茶叶种植、管理和生产的示范基地。
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茶叶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推动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对于规范茶园建设和管理,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茶园基地选址。
1. 地理位置,茶园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方。
2. 生态环境,茶园基地应远离工业污染源,周边环境应清洁、空气新鲜、无污染。
3. 土壤条件,茶园基地的土壤应为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PH值在4.5-6.5之间。
二、茶园基地规划。
1. 地块划分,根据茶园基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划分种植区、生产区和生活区,确保茶园基地的规划合理。
2. 道路建设,茶园基地内应有便捷的道路连接各个区域,便于管理和作业。
3. 绿化美化,茶园基地内应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增加景观效果,提升基地整体形象。
三、茶园基地设施建设。
1. 灌溉设施,根据茶叶生长的需水量,建设合理的灌溉系统,确保茶园基地的水源充足。
2. 防护设施,建设防风、防雨、防病虫害的设施,保障茶叶生长的安全。
3. 储藏设施,建设茶叶加工和储藏设施,保障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四、茶园基地管理。
1. 种植管理,严格按照茶园基地标准种植茶树,定期修剪、施肥、除草,保证茶树生长的健康。
2. 病虫害防治,建立健全的病虫害监测和防治体系,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 生产管理,严格按照茶叶生产工艺要求,进行采摘、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管理,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安全。
五、茶园基地标准化示范。
1. 宣传示范,茶园基地应加强对外宣传,组织茶叶生产技术培训和示范,吸引更多的农户加入茶叶种植产业。
2. 示范效应,茶园基地要充分发挥示范效应,带动周边茶叶种植户提高生产水平,推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3. 标准推广,茶园基地的标准化管理经验应及时总结和推广,为全国茶叶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茶叶加工厂改造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茶叶加工厂改造项目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茶叶加工厂改造需求分析:对目前的茶叶加工厂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厂房建设状况、设备设施情况、加工工艺以及现有的问题和瓶颈等。
2. 制定改造计划: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制定茶叶加工厂改造的总体计划,明确改造的目标和重点。
3. 厂房改建和设备更新:根据改造计划,对现有的厂房进行改建,增加新的加工区域、储存区域和办公区域等。
同时,对旧有的设备进行更新或替换,引进最新的茶叶加工设备和技术。
4. 工艺优化:对茶叶加工的流程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优化包括加工工艺、时间控制、温度控制、湿度控制等方面。
5. 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严格的质检和抽检制度,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
6. 培训与人员管理:对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专业技能和质量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确保员工的持续发展和工作积极性。
7. 茶叶品牌策划和市场推广:在改造后,结合产品优势和市场需求,制定茶叶品牌策划方案,并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市场推广
和销售,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8. 监测和改进:定期进行生产数据、客户反馈和市场调研分析,根据结果进行改进和调整,不断提升茶叶加工厂的运营效率和产品竞争力。
以上是茶叶加工厂改造项目的具体实施方案。
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改造项目的顺利进行。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高山茶园标准化建设示范实施方案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的西湖乡境内,本社于200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448.26万元,合作社成员128户,主要经营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资料的购置及茶叶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
社域覆盖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森林资源丰富,主产茶叶。
茶叶是杨家坪村的经济支柱,是欧盟“bcs”、中绿华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高档名优茶的重要生产基地。
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全年无霜期320天。
土壤以红黄为主,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左右,十分适宜优质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为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经本社所有社员共同商定,决定建设高山标准化茶园200亩,现将标准茶园建设实施方案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必须性与目标1、项目建设必要性杨石村拥有茶园面积近4000亩,都是以高山茶园为主,没有机耕道,茶农采茶爬山需要2个小时左右,采茶成本非常高。
所以按照传统采茶习惯只是谷雨前茶叶进行采摘,其余时间的茶叶白白在树上老化,大大浪费了高山茶叶资源。
因此茶园大部份存在管理粗放,种植不科学,茶叶效益为得到体现,茶农存在小富既安的思想。
为此,一是可以采摘夏茶和秋茶,使茶叶产量大大提高,从而增加优质茶叶的比重,为茶农增加收入;二是通过高山标准园建设,可以带动整个西湖乡甚至辐射整个浮梁县高山茶园的管理,因此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通过该项目实施是符合茶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总之,本项目不管是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来分析,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二、项目建设目标该项目完成后,茶园实现“五机化生产”示范茶园,将为浮梁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为全县茶农提供茶叶科技生产示范、样板茶园,同时帮助茶农接受现代化茶园管理观念,改变茶农固守传统的茶园生产、加工模式,全面提升茶品质,降低成本,提交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优质茶比重,提高茶叶价格,增强浮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农业局实习报告

农业局实习报告篇一:XX年农业局见习报告专业见习报告11生物工程何祖亮一、见习目的为了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为了接触广阔的社会,丰富我们的知识和阅历以及增长我们对本专业在社会发展的认识和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去企业工厂和相关单位见习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强调它的实践性。
这次见习的主要目的是使我对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蔬菜新品种和制茶流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二、见习内容1.贺州市莲塘蔬菜新品种核心展示基地贺州市莲塘蔬菜基地是贺州市农业局精心打造的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新平台。
为了把科技农业快速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带动周围群众发家致富。
该基地位于连塘桂水村,这里风景优美,山丘环绕,植被茂密,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适合种植试验各种农产品,有实验田100亩,也是新品种开发的良好的平台。
今年上半年在该基地展示主要品种包括番茄、茄子、节瓜、苦瓜、豆角、准山等共五十多个蔬菜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在生长前期遇低温阴雨、后期高温多雨,对作物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经过技术人员的精心管理,克服了不利因素的影响,目前新品种长势良好。
主要技术有①露地地膜覆盖;②早春大棚防寒育苗;③绿色植保技术;④合理施肥;⑤高垄种植;⑥无环境污染;⑦大棚反季节栽培。
XX年6月19日早上8点,我们11生物工程班连同12生技与12园林班,在我院生物工程教研室主任陈兴田和陈春岚老师的带领下,搭乘3辆客车前往贺州市莲塘蔬菜新品种核心展示基地见习学习。
一路上,同学们有的说笑,有的谈论我们见习的地方,有的在细数自己吃过见过的各种蔬菜等,就这样客车穿过平躺的公路拐入坑洼曲折的山路,不一会儿的就到达基地了。
下了车后基地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到蔬菜新品种展示基地然后向我们介绍了各种绿色蔬菜新品种,还给我们品尝了各种种植可生食的蔬菜,有节瓜和番茄的各种品种,这一盘盘洗净的满满的摆在桌子上,可想工作人员在我们来之前就摘好便洗好了,品尝的番茄有皮黄酸甜味的,有皮红甜味的,有皮暗红带点甜味的,节瓜吃起来味爽口。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茶园改造实施方案1.前言茶园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具有文化传承和历史底蕴的行业。
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茶园的质量和效益成为了决定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
茶园的改造是保证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对茶园改造的实施方案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2.茶园改造的必要性茶园的改造是必要的,因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土壤条件、气候环境和种植方式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茶园改造可以通过优化茶园环境和技术措施的改进,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实现茶产值的增加,增强茶叶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健康发展。
3.茶园改造的基本思路茶园改造的基本思路是优化茶园生态环境,改进茶园种植技术方法,提高茶叶质量和产量。
茶园改造的实施方案应具体以生态建设、农业科技和品牌建设三个方面为重点。
3.1 生态建设茶园改造的生态建设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土壤改良、水源保护、病虫害防治和环保措施等。
其中,土地整理是首要的工作,茶园地形和地势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土地整理和平整工作,以便为茶园建设提供均衡的基础环境。
土壤改良是茶园改造的重要环节,因为土壤是支撑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
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和矿质肥料等方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
水源保护是茶园改造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在茶园地区,水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影响茶叶生产的重要因素。
农民可以在茶园边缘栽植林带或种植草地,使茶园地域内的水源得以保护。
3.2 科技创新茶园改造的科技创新是实现茶叶高产高质的基础。
茶园的科技创新包括茶叶种植技术、肥料和农药管理、水浇灌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在茶叶种植技术方面,种植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研究新栽培模式等方面进行科技创新,这有助于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
同时加强肥料和农药管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减轻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茶园的水浇灌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管理方法,也必须进行科技创新,使其逐渐发展成为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和更加环保的模式。
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

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摘要介绍广西桂林茶科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标准化茶园技术,对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对解决广西地区茶园管理劳动力紧缺,加大茶园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和促进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茶园;标准化;建设;改造;广西桂林茶科所广西桂林茶科所是广西唯一的自治区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全国茶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一,辐射广西6.67万hm2左右的茶园,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农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技术支撑的重任。
所部茶园20 hm2,另建有2个基地,包括坡地茶园、平地茶园、山地茶园,茶树主要品种20多个,如福云6号、福鼎大白、桂绿1号、凌云白毫等,该所建立至今已有31年,随着茶树树龄的老化、市场优良新品种的替换以及劳动力的日益短缺,推行茶园机械化迫在眉睫。
对此,桂林茶科所根据茶园的不同类型和实际情况实行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
1 高标准、高质量新建茶园基地由于近年劳动力短缺,茶园面积接近饱和,桂林茶科所提倡山地坡度太陡、土壤贫瘠的茶园退茶还林,茶园建设求质不求量,新建茶园要求高标准化,近年在金秀县、昭平县建立超过66.67 hm2品种优良、设备高标准化的茶叶基地,在广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1.1 建园条件选择的建园基地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以壤土、砂壤土、黏壤土为宜;土层厚1 m以上,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底土无硬盘;表土及底土酸性反应,土壤pH值、含钙量分别为4.5~6.5、≤0.2%;坡度≤25°,向阳,不面向寒流,交通方便,无污染源。
1.2 园地规划与建设1.2.1 园地规划与建设。
在规划建设园地时,应注意保护、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园生态平衡,以充分发挥茶树的优良种性[1]。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三篇)

茶园改造实施方案摘要:本方案旨在对____年茶园进行改造,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实现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方案主要包括茶园规划设计、茶园管理和技术培训三个方面。
通过科学合理的茶园规划,完善的茶园管理,以及提供专业技术培训,以促进茶园产量的增加、茶叶质量的提高,进而提高茶叶的市场竞争力。
1. 茶园规划设计1.1 茶园规模设计根据现有茶叶产量和市场需求,确定茶园的规模设计。
在茶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土地利用率、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茶叶的地块,并明确茶园的总面积和种植茶树的数量。
1.2 茶树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宜的茶树品种。
在选择茶树品种时,要综合考虑茶叶的品质、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等因素。
1.3 茶园布局设计根据茶树的种植需求和光照要求,合理布局茶园的位置和树行间距。
同时,根据茶叶采摘的便捷性,合理设置采摘道和加工场所等设施。
2. 茶园管理2.1 土壤改良与施肥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提高茶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土壤肥力。
选用合适的肥料和有机肥料,科学合理地施肥,提高茶树的养分供给,增加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2 病虫害防治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
采用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证茶叶的绿色环保。
2.3 水源保障合理规划水源,确保茶园的灌溉和生产用水。
通过集雨、蓄水、井水、引黄水等手段,保证茶园的水源充足,提高茶树的生长条件。
2.4 采摘和加工技术培训茶园工人和管理者,提高其采摘和加工技术。
规范采摘和加工流程,保证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3. 技术培训3.1 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和茶叶生产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茶园工人和管理者的技术水平。
培训内容包括茶树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采摘和加工技术等。
3.2 举办茶叶产业知识讲座定期举办茶叶产业知识讲座,宣传茶叶产业的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提高茶园工人和管理者对茶叶产业的认识和理解。
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

广西桂 林 茶科 所 是广 西唯 一 的 自治 区级 茶叶 综 合性 科
顶要 留 好森林 植 被 , 在 上风 口营造 防护 林 , 主 要道路 、 沟、 渠
研机 构 , 是全 国茶 叶现 代产 业技 术体 系综 合试 验站 之 一 , 辐 射 广西 6 . 6 7万 h m 左右 的 茶园 , 肩 负着 为政 府 决 策 提供 咨 询, 向社 会 提 供 信 息服 务 、 为农 户 开展 技 术 示 范 和 技 术 服 务、 为 茶产 业发 展提 供 全面 系统技 术 支撑 的 重任 。 所 部 茶园 2 0 h m , 另建 有 2个 基 地 , 包 括坡 地 茶 园 、 平地茶园、 山地 茶
茶 园机 械化 迫在 眉睫 。 对此 , 桂 林 茶科 所根 据茶 园 的不 同类 型和 实 际情 况实行 茶园标 准化 建设 与改 造 。
l 高标 准 、 高质 量新 建茶 园基地
宜种植 单 一 品 种 , 按 照 茶行 规划 , 平 地 茶 园双 行双 株 种 植 .
植 行距 1 8 0 c m, 梯 田茶园在 梯面 外 侧单行 双株 种植 , 以利 于 茶园机 械耕 作 , 种植 前 开宽 4 0 c m、 深 6 0 c m的 沟 , 施 足基 肥
山地修 筑 内倾 式等 高 梯级 茶 园 , 梯面 宽 不 小 于 2 m, 梯 坎 坚
固, 保 土保水 。
1 . 4 茶 树 种 植
选 用优 质高 产 的茶 叶 品种 , 各 类茶 叶 品种 合理 调 节 . 不
老化 、 市场 优 良新 品种 的替换 以及劳 动 力 的 日益短 缺 , 推 行
无 污染 源 。
1 . 2 园地 规 划 与 建 设
2 . 1 . 1 道 路改 造 。 茶 园主 干道 进行 了水 泥 硬化 , 拓宽 了 茶 园
低产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低产茶园包括栽培年份较长,树势衰老,或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以致未老先衰,这类茶园产量都低,但还有一定的生产潜力,如改造得法,还可以增加短期的收益。
这类茶园目前安徽省有相当比重,在很大程度上牵制着单产的提高,所以,对于低产茶园的改造是茶叶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并已列入全国七省茶叶技术推广项目。
1.低产成因和面貌低产是个相对的概念,指一定的时间、地点而言的。
形成低产的原因有树龄过老,建园基础差,管理不善,缺棵严重,采摘不合理等,表现出茶树个体生理机能严重衰退,群体结构差,集中反映在单产低下。
2.低产茶园改造的技术措施改造低产茶园的技术措施,应针对茶园面貌有的放矢进行。
综合安徽省各地经验,主要为改树、改土、改园、改采管制度,称“四改”。
然而从长远观点看,应有计划地逐步淘汰,重新种植,即改种换植。
(1)改树:改造树冠应根据茶树衰老程度采取重修剪或台刈。
凡树冠衰老、生产枝出现枯枝死干或“两层楼”现象,骨干枝不健壮的半衰老茶树适用重修剪,树冠和骨干枝很衰老,有的骨干枝已枯死,苔藓、地衣丛生,病虫害严重,产量极低的衰老茶树,则用台刈的方法改造。
重修剪与台刈的时期,技术要求如栽培管理所述。
改造前应施有机肥和改造后施化肥,以保证改造后新梢的生长。
(2)改土:低产茶园除了茶树本身衰老以外,还由于土壤太板结、水土流失等原因,改土首先是深翻土壤,深耕50厘米,同时施下有机肥;其次对土层浅的茶园要增加客土,增厚土层,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复壮茶树根系。
(3)改园:根据茶园坡度和水土流失情况,对30℃以上的陡坡低产茶园,退出造林;30℃以下的坡地茶园改为梯式茶园;缓坡地茶园改为等高条植。
同时,修筑好道路网和排灌系统。
改园还要补植缺丛,以采用大茶棵补缺效果较好,如果无大棵,也可以茶苗补缺。
移栽的技术参照前面所述。
(4)改革采、管制度:这是巩固改造成果的关键措施。
改造后必须重视茶园的耕锄、施肥、灌溉、防治病虫等,还要合理采摘,注意留养,切忌“一扫光”。
标准茶园构建实施方案

标准茶园构建实施方案一、前言茶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国际上广受欢迎的一种饮品,其种植和生产对经济及环境都有一定的贡献。
为了确保生产出来的茶叶质量稳定并达到市场的需求,建设标准化的茶园和制定科学的茶园管理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茶园规划1. 地理条件选择茶叶喜欢生长在海拔300-1000米,土层深厚、肥沃、物质充足的丘陵或山地。
在选择的过程中,需考虑到最大程度满足茶树的生长需要,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2. 茶园坡度选择为了方便水分的排除,茶园坡度应为15-25度。
同时应考虑到劳动力损失和管理方便,不得超过40度。
3. 茶树密度茶树密度对于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有直接的影响,需根据茶树的品种和物候特征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每亩茶园建议种植株数在1200-2500株之间。
4. 茶树行距茶园行距越大,茶树之间的空气流通性就越高,利于茶树生长;行距越小,茶树之间的遮荫能力越强,有利于茶树的遮阴。
因此,茶园行距应在1-1.5m 左右。
5. 茶园道路茶园应采用弯曲的自然路径,减少直路数量,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同时应保证道路宽度不小于 2.5m,以方便在野外进行茶园管理。
三、茶园管理1. 施肥茶园在构建过程中需施肥,以保证茶树的健康生长。
建议采用有机肥和化肥的结合,并根据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2. 病虫害防治茶园病虫害防治是茶园管理的重要任务。
建议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方式,以减少病害损失。
3. 茶树修剪茶树修剪需要根据茶树生长的需要进行定期处理,以确保茶树能够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4. 茶园采摘茶园采摘时间应根据茶树的品种和气候条件进行选择,以保证茶叶质量的稳定和产量的最大化。
5. 茶叶制作茶叶制作是茶园管理的最后一步,直接影响着茶叶的成品质量。
在制作过程中,需遵循科学制作程序,并注重细节处理。
四、茶园管理的优势1. 提高品质标准化茶园,能够使茶叶的品质得到提高,同时也有助于保证卫生安全。
2. 提高产量建立科学化管理方案,能够使得茶叶的产量得到提高,达到最大限度。
高标准茶田改造工程方案

高标准茶田改造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茶叶是中国传统的饮品,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很高的消费量,同时茶叶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为了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促进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田改造工程成为了迫切需要的项目。
茶田改造工程旨在通过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增强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项目目标1. 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保障茶叶产业的发展;2. 降低茶叶生产的环境风险,保护土壤和水资源;3. 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和茶叶产业竞争力。
三、项目内容茶田改造工程主要包括茶叶种植基地的规划设计、土地整理和改良、茶园设施建设、种植管理技术推广、管理体系建设等内容。
1. 茶叶种植基地的规划设计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结合茶叶市场需求,对茶叶种植基地进行规划设计。
根据不同的茶叶品种,确定茶叶种植区域,并进行排水、排气、斜坡保护等设计,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2. 土地整理和改良对种植基地的土地进行整理和改良,包括土壤疏松、排水排气、施肥等工作。
建设茶叶种植用地的园路、田间排水沟渠、梯田坡道等设施,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3. 茶园设施建设建设茶园设施,包括遮阴网、灌溉系统、施肥机械等设备。
建设智能化的温室和大棚,提高茶树的环境生长条件。
同时在茶园周边建设管理用房、储藏室、办公室等设施,提高茶园的管理水平。
4. 种植管理技术推广推广茶叶种植管理的先进技术,包括种植密度、修剪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引进新的优良茶树品种,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5. 管理体系建设建设茶叶种植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茶叶生长监测、生产计划管理、质量检测等。
建立茶叶生产流程和质量标准,实行全程管控,提高茶叶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
四、项目实施1. 项目筹备阶段确定项目实施地点,进行土地调查和规划设计。
制定茶叶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书,确定项目实施的组织机构和工作任务。
智慧茶园工程方案

智慧茶园工程方案一、项目背景茶叶是中国重要的饮料之一,也是中国的传统农产品之一。
中国的茶叶产量和茶叶质量一直领先世界。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茶园种植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茶叶质量和产量的需求。
因此,对茶园进行智慧化改造,是当前茶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智慧茶园工程目标1. 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2. 减少耕作成本和劳动力成本3. 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4. 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和抗病能力三、智慧茶园工程方案1. 土地准备:根据茶园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地,进行土地准备工作。
包括土壤改良、平整土地、施肥等工作,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2. 种植技术:采用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包括种子繁育、育苗、栽植、管理、采摘、加工等工作。
保证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3. 智能灌溉系统:采用智能灌溉系统,根据茶园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智能控制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提高土壤湿度和养分,保证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4. 智能施肥系统:采用智能施肥系统,根据茶叶的需求和土壤的养分情况,智能控制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5. 作物保护技术:采用现代化的作物保护技术,包括病虫害防治、野生动物防控等工作,保证茶叶的健康和安全。
6. 数据监测和分析:采用现代化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技术,对茶园的生长、发育、产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保证茶叶的品质和产量。
7. 智能化管理系统:采用智能化管理系统,对茶园的种植、施肥、灌溉等工作进行实时管理和调度,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8. 能源设施:采用现代化的能源设施,包括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等,减少用电成本,保证茶园的正常运转。
9. 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对茶园的种植、施肥、灌溉等工作进行智能化调整和控制,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
10. 大数据分析: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分析茶叶的生长、发育、产量等数据,发现规律和趋势,指导茶园的生产和管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茶科所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技术摘要介绍广西桂林茶科所高标准、高质量建设标准化茶园技术,对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技术进行分析,同时指出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对解决广西地区茶园管理劳动力紧缺,加大茶园机械研发推广力度和促进茶园机械化管理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推动我国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关键词茶园;标准化;建设;改造;广西桂林茶科所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4-0058-02广西桂林茶科所是广西唯一的自治区级茶叶综合性科研机构,是全国茶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之一,辐射广西6.67万hm2左右的茶园,肩负着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农户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茶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技术支撑的重任。
所部茶园20 hm2,另建有2个基地,包括坡地茶园、平地茶园、山地茶园,茶树主要品种20多个,如福云6号、福鼎大白、桂绿1号、凌云白毫等,该所建立至今已有31年,随着茶树树龄的老化、市场优良新品种的替换以及劳动力的日益短缺,推行茶园机械化迫在眉睫。
对此,桂林茶科所根据茶园的不同类型和实际情况实行茶园标准化建设与改造。
1 高标准、高质量新建茶园基地由于近年劳动力短缺,茶园面积接近饱和,桂林茶科所提倡山地坡度太陡、土壤贫瘠的茶园退茶还林,茶园建设求质不求量,新建茶园要求高标准化,近年在金秀县、昭平县建立超过66.67 hm2品种优良、设备高标准化的茶叶基地,在广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1.1 建园条件选择的建园基地气温适宜、雨量充沛,以壤土、砂壤土、黏壤土为宜;土层厚1 m以上,地下水位在1 m以下,底土无硬盘;表土及底土酸性反应,土壤ph值、含钙量分别为4.5~6.5、≤0.2%;坡度≤25°,向阳,不面向寒流,交通方便,无污染源。
1.2 园地规划与建设1.2.1 园地规划与建设。
在规划建设园地时,应注意保护、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促进茶园生态平衡,以充分发挥茶树的优良种性[1]。
新建茶园坚持远景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以实现农业机械化、水利化、园林化、梯田标准化、良种化的要求,以使茶园达到高产、稳产、质优的目的,不再提倡大规模发展茶园基地,而是合理发展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1.2.2 道路建设。
根据园地的地形、规模、地貌等科学安排支道、主道、步道和地头道。
主道硬化能通汽车等交通工具,支道要求宽不少于2 m,地头道、步道宽不少于1 m,以促进茶园机械化操作。
1.2.3 水利系统。
完善茶园的排灌水系统,并与茶园道路配套,在基地茶园顶部建立蓄水池,茶园地面安装水管和水龙头,建立良好的茶园灌溉系统[2]。
1.2.4 茶园生态建设。
茶园建设不应破坏生态环境,茶园山顶要留好森林植被,在上风口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遮荫树、行道树;梯级茶园坎边、梯壁种植绿肥等。
1.3 园地整理平地和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建园,坡度在15°以上的山地修筑内倾式等高梯级茶园,梯面宽不小于2 m,梯坎坚固,保土保水。
1.4 茶树种植选用优质高产的茶叶品种,各类茶叶品种合理调节,不宜种植单一品种,按照茶行规划,平地茶园双行双株种植,植行距180 cm,梯田茶园在梯面外侧单行双株种植,以利于茶园机械耕作,种植前开宽40 cm、深60 cm的沟,施足基肥种植[3]。
2 原有茶园标准化改造建设桂林茶科所1979年在原桂林茶场的基础上建所,所部茶园种植最早的已有40多年历史,生产茶园收集种植了区内外20多个茶叶品种,茶园建园基础标准不高,大部分茶园老化严重,茶树品种参差不齐,提升茶叶品质和产量困难,近年来茶科所不断研发和引进茶叶新品种,并严格按标准化茶园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造。
2.1 茶园园相改造2.1.1 道路改造。
茶园主干道进行了水泥硬化,拓宽了茶园耕机道,按照地形给茶园编号分块,每0.67~1.33 hm2为一块茶园,交通方便,茶园喷药修剪耕锄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2.1.2 种植行道树和遮荫树。
在主干道两侧和围墙边每隔6 m种植桂花树,既可起到遮荫效果,提高茶叶品质,其桂花还可以加工各类桂花茶,进行茶叶深加工;桂花树同时还是经济效益很高的园林绿化树,许多茶厂由于茶科所这项间种技术的推广收益不小,有的收益高达几百万,是广西茶园间种品种选择较好的树种[4-5]。
2.2 复壮树势由于茶科所部分茶园的树龄虽老,但管理水平尚高,主枝和一、二级枝尚壮,因此可采取复壮树势的方法改造。
2.2.1 更新树冠。
更新树冠主要采用重修剪、台刈和轻修剪3种类型,重剪和台刈是根据茶树枝干部位、发育阶段、茶树衰老程度选择改造手段。
轻修剪主要用于抑制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和更新树冠上局部出现的细弱分枝。
一是重修剪。
茶园中未老先衰、半衰老的茶树树龄不大,但因不合理采摘、肥培管理不善,使茶树植株生长偏小,分枝相对较少,树冠枝梢存在明显的高低差,茶树育芽能力不佳,降低了鲜叶的产量与品质,但茶树有活力的主枝还是居多。
因此,对茶树进行重修剪[6]。
由于茶树中、下部枝干生活力较强,可在茶树1/3或1/2处沿水平高度进行修剪,修剪高度茶树间要保持一致,以利于茶园管理。
对“两层楼”茶树,应以低层为标准,切口要割成倾斜,一般剪口离地面35~50 cm为宜。
同时清理病虫枝、丛内外枯枝、匍匐枝。
二是台刈。
茶树严重衰老,分枝数量少,大多数枝条没有育芽能力,枝干皮层呈灰白色,发生回枯,部分茶树长满苔藓和地衣,树冠上的叶片较少,病虫害严重,根系向根颈部萎缩。
为提高茶树产量,增加肥料的施用量,但因茶树的吸收能力大大降低,很难达到增产的目标,该类茶园可以进行台刈。
台刈即将茶树地上部分砍除,使根茎部细胞得到分化,萌发出新芽,重新培养树冠的一种方法。
桂林茶科所选用圆盘式茶树台刈机,在春茶采摘结束后,将茶树地上部分枝条全部剪除,要求剪口离地面5~10 cm,且切口平滑、倾斜。
台刈后的茶园对夏梢进行留养,打顶采秋茶,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培养宽大的树蓬。
而当年春夏茶则结合茶树生长情况合理留叶采,并做好定型修剪,加强肥水管理。
台刈后抽发的新枝,在当年生长停止后,离地面40 cm修剪。
以后,2~3年内逐年于上次剪口提高5~10 cm修剪,长到80 cm左右时,按轻修剪标准,整理树冠便于采摘。
三是轻修剪。
对离地15~30 cm处没有明显骨干枝的大量形成对夹叶的茶树,采取先留养、后修剪的方法培养树冠,留养春茶1季或春夏茶2季,春梢留养后期在原树冠面以上10 cm高度剪平,留养的夏梢在春梢切口上提高10 cm剪平。
2.2.2 更新根系。
茶树地下部、地上部的生长关系,不仅相互促进,而且相互制约。
一般地上部分枝、地下部分枝同时生长,随着吸收根系的生长,茶叶产量逐渐增加。
但在茶树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根系萎缩,粗根比重增加明显,有效根系死亡量增加,茶树吸收养分、水分能力明显减弱,树冠衰老,茶叶产量下降。
另外,与茶园表土冲刷、土壤理化性状恶化、盐基流失、肥力下降有直接的影响。
为使茶树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平衡生长,低产茶园、老茶园更新树冠时,要对根系进行更新复壮。
若只单一更新树冠,改造不理想甚至无效。
在枝干更新前进行根系更新,要求深耕30~40 cm,抽槽换土,槽深、宽分别为50~60、40~50 cm,上下土壤要求交换。
深耕位置距主根距离、深度分别为20、40~50 cm,结合施用有机基肥效果最好。
2.3 更换新品种由于有些茶园树龄有40多年,茶园严重老化,品种混杂,品质劣,产量低,因此可按新建茶园要求,重新改植换种。
种植优质高产的新品种,如桂绿1号、金观音、白豪早等适合作高档绿茶和红茶的优良品种,采用双行双株种植,行距180 cm,为日后机械化耕作打好基础[7-8]。
2.4 科学管理2.4.1 合理施肥。
一般茶园秋冬重施1次基肥,春、夏、秋3季追施肥料,且要求施用生物有机肥、麸肥。
桂林茶科所施肥方法:分别用桐麸、生物有机肥3 000、375 kg/hm2作底肥,追肥按n∶p∶k=3∶1∶1的比例配方施茶树专用有机肥,每年施2次,春茶结束后秋茶开采前,在茶树行间开沟深施,并做好完善的记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4.2 做好茶园病虫防治。
茶科所主要有小绿叶蝉和蚧类等30多种病虫害,尤其以小绿叶蝉和蚧类危害严重,在病虫害防治中以农业防治为主,以全面建设生态控害体系为中心,以广泛利用物理生物技术为重点,以合理使用安全低毒农药防治为辅的茶树病虫无公害化治理的集成技术。
加强病虫田间监测,利用害虫习性采用信息素黄板和灯光诱杀。
2.4.3 标准采摘。
茶叶严格按产品标准生产,采摘标准化,天天采,及时分批采,不同的品类不同的级别采摘标准不同,但对鲜叶质量的标准的要求是相同的,要求鲜叶老嫩一致、大小相同、匀净度好、鲜爽度好,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必须做到按标准采摘。
3 建立良种繁育基地,推广优良茶叶新品种长期以来,由于广西茶树育种人才及育种仪器设备等条件均较欠缺,选育出的优良品种数量远远不如国内其他省份育种单位,满足不了广西茶叶生产上的需求,致使广西有80%的茶园面积都是引种外省品种,普遍种植福云6号、福鼎大豪,导致出现同类的产品很多,成为全国茶叶的原料基地,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弱,经济收入不断有下滑趋向。
因此,近年来桂茶科所加大了良种育苗基地建设,加快人才培养,建立了国家良种繁育基地,选育有桂红1号、桂绿1号、桂香18号等国家良种,指导各产茶大县和龙头茶叶企业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合理开发当地野生茶树资源,育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异品种,快速选育出更多的优异茶树品种储备起来,不断供应广西市场,使茶园建设良种化,更有利于打造广西自主的茶叶品牌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
4 参考文献[1] 彭欣.茶园机械化生产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思考[j].湖北农机化,2011(2):29-31.[2] 薛亮.茶园管理机械化效益核算[j].茶业通报,2009(2):64-66.[3] 刘初生,梁月超,陈佳.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96-98.[4] 江余昌,李文炳,们发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农村实用技术,2006(3):35.[5] 吴文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安徽林业,2005(5):31.[6] 吴祝平.山地中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要点[j].闽东农业科技,1998(2):24-25.[7] 王莉娟,田洪云,魏凌云.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2):52-53.[8] 贾振丽,陈建富.低产茶园改造技术[j].汉中科技,2006(4):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