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4)

合集下载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八年级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1.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2.自古以来美丽的草原就是诗人歌颂的对象,你知道那些诗吗?3.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展示本节课题1.询问:美丽的草原上有我们很熟悉的牛羊,还有什么生物是你熟悉的?展示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2.询问:这些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知道吗?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各式草原美景。

学生思考,朗诵某首诗。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情绪调动回答:鼠、兔、鹰、草……思考回答:食物链待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书写草原上食物链。

3.用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明白鼠数量变化造成草原的不稳定,是草原生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3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3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4-3课《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领会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了解生态系统是相对稳定的。

3.知道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了解,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保护生态系统的意识。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学过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本人从“生态系统的稳定”的认知角度来分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既体现了新课标的“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同时,有说服力的情景剧,资料等适时的情感教育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帮助学生更好的去了解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

3重点难点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秋游视频
以本校学生秋游视频作为导入,预热课堂。

同时请学生思考回顾秋游时路过了哪些生态系统。

2【讲授】亮标预学
1.点击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2.自主预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

3.自学反馈:检测自学效果。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生物《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锻炼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情境引入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功能1.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播放《天堂》歌曲询问:美妙的歌曲将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地方?2.自古以来美丽的草原就是诗人歌颂的对象,你知道那些诗吗?3.美丽的草原在长期的各种因素影响下,有的依然光彩夺目,但更可惜的是有些草原消失了,想知道原因吗?想让美丽的草原永远稳定地、详和地存在吗?展示本节课题1.询问:美丽的草原上有我们很熟悉的牛羊,还有什么生物是你熟悉的?展示美丽的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

2.询问:这些生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你知道吗?欣赏歌曲放松心情,脑海中展现美丽的各式草原美景。

学生思考,朗诵某首诗。

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思考、情绪调动回答:鼠、兔、鹰、草……思考回答:食物链待学生回答后指导学生书写草原上食物链。

3.用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明白鼠数量变化造成草原的不稳定,是草原生态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提问:一般情况下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的变化会不会引起生态系统严重不稳定以至崩溃呢?待学生回答后紧接问1.某草原上今年鼠害严重试分析草、鹰数量变化?2.若草的数量变化如图,你能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鼠、鹰间关系吗?教师做好辅助工作,在学生讨论前以食物链草→鼠→鹰引导学生认识草、鼠、鹰间的数量关系即草数量远大于鼠、鼠数量远大于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展示草原美丽景色图片,同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歌曲。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生态系统是如何进行自我调节的。

草原的景色美不美?你在歌曲中听到了哪些?学生回答:草原通过优美的音乐和美丽的图片,把学生带到美丽的草原上,让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感情,产生尊重生态系统、爱护生态系统的的愿望。

【新课讲授】(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功能1、在草原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说出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稳定的生物因素有哪些?2、讨论(1)草原生态系统中,草减少,其他哪些种类生物数量会发生变化?(2)尝试着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与鼠之间的关系。

教师指出草与鼠的最多数量应该依次减少,出现最值以此推后,也就是滞后的原则。

1、学生回答:植物:草动物:草原鼠、牛、羊、兔等食草动物,蛙、蛇、鹰等食肉动物。

2、学生画图,然后交流展示。

3、学生讲解:当老鼠的数量增加时,它的天敌也因为有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数量增加,相反由于食物缺乏和天敌数量的增加,老鼠的数量减少,草因通过画图,理解草原上各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通过反复思考和修改,使草、鼠之间的数量关系更趋合理,提高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动手绘图的能力。

使学生明确物种和数量相对稳定了,生态系统系统才能保持相对稳定,且调节能力的大小与其物种的复杂程度有什么?你我谈:人类应当如何保持生态平衡?学生畅所欲言,要使我们周围的生存环境变好,我们每个人必须爱护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再次进行情感教育。

【课堂小结】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课堂练习及作业布置】课堂练习教师自设作业布置:本章练习题1、2题六、教学板书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四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四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四一、目标: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剂能力;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固和生态平稳;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是有限的。

二、导学提纲:1.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既存在着,又存在着相互、的关系。

和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淌,坚持生态系统的相对平稳。

2.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流淌和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剂能力,或者抗击外力阻碍的能力就越。

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坚持平稳的能力越。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是有限的。

、、和等自然因素可在瞬时使一些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三、课堂练习1.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种现象能够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是 ( )A.相互制约的 B.多种多样的C.不断进化的 D.谁也离不开谁2.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逝,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绝灭的要紧缘故是 ( )A.自然灾难 B.天敌过多C.动物瘟疫 D.生态环境被破坏3.由于人类的活动,目前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有所提高,这将导致土壤沙漠化等恶果。

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高的要紧缘故是()A.人口剧增,呼出二氧化碳增多B.工业污染和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量生物物种的灭绝D.自然因素破坏了生态平稳4.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爱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如此做()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②表达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③有利于爱护生态平稳④有利于保持环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资料分析:北美驯鹿是可爱的动物,它们在宽敞的草原上生活。

但是,它们常受到狼的威逼,因此,人们为爱护驯鹿而捕杀草原上的狼,驯鹿家族繁盛起来。

但是,过了一些年后,人们发觉草原被驯鹿糟践的专门厉害,而且北美驯鹿有时成批死亡。

是什么缘故呢?科学家们研究发觉,北美驯鹿失去了天敌狼后,种群扩大了,草场不足,草原被破坏,而且那些老弱病残的鹿也不能及时被剔除,加剧了草场不足的困难。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如:“你们认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原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3.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如调查周边生态环境,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4.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生态系统的世界,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本章节的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例如:“草原上的植物和动物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在面对外界干扰时,如何调整自身结构以维持生态平衡?”等问题。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
4.多元化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全面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5.结合实际生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的“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一节,是学生理解生态系统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关键章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生态平衡的概念,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实际案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自然、保护生态。
5.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小组讨论、期末考试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培养自我反思的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3.创意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小组讨论:加强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5.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文化素养。
6.家庭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家长协助监督,确保作业质量。
2.汇报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
3.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四)课堂练习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将设计以下课堂练习:
1.判断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判断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2.选择题:设计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选择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的实践中。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学设计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二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二

苏科版生物八上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word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剂能力;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固和生态平稳;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是有限的。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明白得人与自然和谐进展的意义,提高环境爱护意识;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阻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注意观点。

教学重点: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剂能力;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同上教学过程:一、导入《食物链的故事》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在我国遥远的南海上,有一群岛屿——西沙群岛。

别看这些岛子小,岛上却生长着青翠的树林,生活着各种昆虫和海鸟。

解放军叔叔在那个地点日夜守卫着祖国的海疆。

小岛上生活专门困难。

不要说粮食,就连喝的淡水,种菜的土壤也要从大陆上运去。

解放军叔叔不怕困难,在岛上种菜养花,把小岛装扮得象花园一样。

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在岛上养了鸡。

后来,通过不断地繁育,鸡群越来越多。

只要到林子里转一圈,就能够拾回满满一筐鸡蛋。

但是,没过多久,不知什么缘故那个地点的老鼠成了灾。

由于老鼠的危害,岛上的鸡大量死亡。

大白天,一个小时内,二十多只雏鸡就被老鼠咬死;夜里,两、三只大老鼠竟向老母鸡发动了进攻。

由于鼠灾,鸡群越来越少。

侥幸活下来的鸡干脆躲进树林里,再也不敢出来。

“老鼠怕猫,依旧请猫帮帮忙吧!”为了消灭老鼠,战士们又把猫带到小岛上。

果然,老鼠就被消灭了。

但是,战士们在岛上巡逻时,又发觉低矮的麻枫桐树下有一堆堆鲣鸟的尸体。

经调查,原先是猫作的孽。

猫不仅吃老鼠,同时也危害宝贵的鲣鸟。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案
B、水库蓄水量不够
C、长江口发生热带风暴
D、农田排水量大
5、我国西部地区大开发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与水土流失、沙尘暴有关的()
A、生态问题B、经济问题
C、地理问题D、人口问题
6、人类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破坏生态环境。()
7、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我们就可以过度地利用它。()
8、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类,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3)这个生态系统被最终破坏了吗?为什么?
(4)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什么特点?
2.画一画:尝试用坐标、曲线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鹰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关系。
画时注意:
(1)草、鼠、鹰的数量谁最多,谁最少?
(2)鼠与鹰哪一种生物先增大到最大值?
生物数量

时间
3.议一议:由上图,思考:
(1)从画出的曲线图上,我们可以看出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新知探究:
一.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引导:
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 .自主阅读教材p85资料(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讨论以下问题:
(1)用恰当方式表示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资料中草、鼠、鹰的数量有没有发生变化?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新)苏科版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公开课(课件)4

(新)苏科版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公开课(课件)4

哪一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哪一个最弱?
资料一:森林大火
资料二:厄而尼诺现象
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有限度 的
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生态 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 能自然恢复或者部分恢复,有时则完全不 能恢复。
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的因素还有哪 些?说给大家听听。
地震 干旱 海啸 火山
蚕豆种子的内部结构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
总结蚕豆种子的结构
蚕 种皮— 保护
豆 胚芽 种

子 胚轴 的 结 胚根 构 子叶
胚(是一粒 种子中最重 要的结构, 是一株新植 物体的幼体)
子 叶 植 物
(二片)
玉米种子的结构会和蚕豆 种子的完全一样吗?
提示:
• 1.切开玉米时一定要小心,防止伤到手; • 2.要纵切,从正中间切开; • 3.滴加碘液时,注意滴管不要接触到种子
注意事项: 滴加碘液时,注意滴管不要接触到种子。
观察与思考:
1一粒蚕豆种子从外部你可以看到哪些结构?你知道 它们各有什么作用吗?
2剥掉种皮,分开合拢的子叶,你还发现哪些结构? 你是如何区分它们的呢?请你尝试着用语言去描述它。
3滴加碘液后,出现了什么现象?
蚕豆种子的外部结构
种皮(保护 作用)
种孔(萌发时 吸水的通道) 种脐(从母体脱 落时遗留下的痕迹)
`
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子叶 1 片, 有 胚乳
胚乳储存营养物质
一粒种子长成一株新的植物体,奥秘 究竟在哪里呢?
? ??
我来总结
• 虽然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千差万别, 但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都有种皮和胚, 胚又包括胚芽、胚轴、胚根以及子叶;其 中胚是一粒种子中最重要的结构。因为它 是一株新植物体的幼体,所以一粒种子能 长成一株新的植物。

苏科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苏科2011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描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概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和交流的能力。

(2)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3)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3)通过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学生初步形成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三、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教师课前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相关破坏生态平衡的各种事例。

五、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有一首歌里面这样唱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大家知道这是形容什么生态系统的吗?来到草原我们感受到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晴朗。

课前我了解到我们班的同学多才多艺,有没有同学愿意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和我们一起分享对草原的感受呢?欣赏《美丽的草原》伴乐朗诵天空是这样纯净的蓝,山坡上有一片片的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与天相接,草原上散落着一群群羊,一群群马,几条河流快乐的流淌着,我们躺在草地上,听见马儿的嘶鸣鸟儿的絮语,远处隐隐传来一阵阵的花香,我们仿佛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这是多么美丽而震撼的场景。

站在这里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而自然是如此的伟大。

师: ***同学的朗读让我们仿佛来到了美丽的草原。

但是,现在的草原在各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有的依然碧草连天,有的却逐渐退化甚至消失。

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原因吗?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苏科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苏科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调节才能是有限度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是有限的。

2、在小组合作完成“课前学习〞、“展示交流〞、“资源共享〞等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乐于分享及表达展示的才能。

3、利用教学互动平台,通过网络学习、资源整合等数字化手段的运用,培养学生查找、分析、提取、运用信息的才能。

4、通过分析国际、国内及家乡生态环境的热点问题,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重要意义,增强环境保护意识,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才能〞的知识,本节课将进一步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是有限度的〞这一教学内容。

学生探寻新知的兴趣较高,但是对于当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超出一定的限度时,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这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是有限度的〞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八年级学生比拟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技术,通过自主学习、网络探究、、资源共享,展示交流等活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借助于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处理功能、视频播放功能、实时网络传输等功能、将各知识点联络起来,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网络,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构建概念教学的高效课堂;同时在教学中更为关注学生才能目的和情感目的的达成,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持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根底。

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责任感,进步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才能是有限度的;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责任感。

解决策略: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数字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网络探究、、资源共享,展示交流等活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教学中借助模拟实验和师生共同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图片处理功能、视频播放功能、实时网络传输等功能整合相关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充分挖掘各种典型素材,引导学生探究分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责任感,突出宁夏的地域特色,达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从而打破教学中的难点。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6.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教案 (新版)苏科版

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教学目标】
1.认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2.概述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生态平衡;
3.学习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社会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4.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5.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教学难点:尝试用坐标、曲线图或直方图来表示并分析几种生态因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八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八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理解和看法。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四)总结归纳
1.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化他们对生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的理解。
2.强调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2.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湿地生态系统是如何自我调节的?”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能量流动,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
2.阐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原理和机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介绍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强调湿地生态系统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和能量流动。
2.掌握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原理和机制。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4.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认识湿地生态系统的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讲解、实例分析、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掌握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例如:“你们认为本节课学到了哪些重要知识?”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例如:“请评价一下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
18.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八年级生物上册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
一、案例背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
动物运动的方式
一、学习目标
1、说出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
2、说明动物运动方式与其生活环境的适应.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意义.
二、预习导学
1、导入:绝大多数动物(如:珊瑚虫和海葵)能够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动物的栖息环境可分、、三大类.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表现出与相适应的现象.
2、知识点一:动物在水中的运动方式主要是:
①水母、乌贼可靠伞部做漂浮运动或运动.
②草履虫(细胞动物【填单或多】):靠纤毛在水中做运动.
③蛙、鹅、鸭等趾间有发达的 . 有利于适应水中的生活环境.
④鱼的身体呈纺锤形有利于减少在水中的,身上还长有各种鳍,人们模仿了鱼的制造了浆和橹.
3、知识点二:动物在陆地上的运动方式:、、、
请说出以下动物在陆地的主要运动方式:
蜗牛鸵鸟袋鼠蛇
大象蝗虫捕食的猎豹
4、知识点三:动物在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①在空中飞行的有鸟类、和哺乳动物 .
②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是
5、思考:一种动物是否只有一种运动方式,举例说明.
6、意义: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
环境的 . 通过运动可以出击获取,可以逃避
和迁移到适宜的场所,可以完成和等,这些
都有利于动物的,有利于和种族.
7、小结:(1)水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陆地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3)空中环境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8、拓展:仿生学是指模仿生物建造技术装置的科学. 在生活中有许多仿生例子,小组结合课文举例. 如:浆模仿鱼鳍,天线模仿昆虫的触角,锯子模仿锯齿草,电子蛙眼模仿青
蛙, .
三、课堂检测
1.下列除哪项外都是青蛙的运动方式()
A.跳跃
B.行走
C.爬行
D.游泳
2.动物运动的意义是()
A.有利于进化和争得配偶
B.有利于寻找食物和依赖环境
C.有利于冬眠和渡过寒冬
D.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3.蚯蚓的运动方式是()
A.飞行
B.蠕动
C.奔跑
D. 行走
4.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里有这样一段描写:“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里描写了动物的哪些运动
方式:()
A.飞行爬行
B.跳跃爬行
C.跳跃游泳
D.飞行游泳
5.小明很喜欢看《动物世界》这一电视节目,动物的一些奇妙
现象激发着他的灵感,他常把动物的行为和军事、交通工具
进行类比. 下列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鸟在空中展翅滑翔时不会坠落下来——飞机
B.鱼通过改变鱼鳔内的空气量在水中自由沉浮——潜水艇
C.骆驼用宽大的足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自如——履带式坦克
D.蝙蝠通过发出和接受超声波确定猎物的方位——雷达
6.鱼的体形大多呈纺缍形,这有利于()
A.增大浮力
B.减少阻力
C.减少浮力
D.增大阻力
7、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生物,体表有大量纤毛,该特征有利于它在水中
A、爬行
B、飞行
C、游泳
D、奔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