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学习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作者:徐静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1年第06期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在小组中,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当前小学课堂实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只注意到形式,有沸沸扬扬之场面,却无扎扎实实之功效,这是因为,忽略了合作学习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所以,在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应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的关系
合作动机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合作学习将个人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团队的意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学习又是一个积极、主动、有意识的过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只要围坐在一起交流、讨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

相反,合作学习小组不是纯粹的交友小组或娱乐小组,而是一个协同共事的团队。

如:噪音监督员,控制小组的音量或让小组成员互相移近一点,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协调者,引导小组活动,确保学习任务按时完成;激励所有小组成员参与活动,调动成员积极性,确保没人垄断讨论和没人被忽视等。

在学生互动的小组活动中,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协助、互相依赖,动态生成。

二、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辩的关系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每个人的学习结果都是独立中带有互相依赖。

可以说,独立思考是合作交流探讨、深入探究的基础。

就一般情况而言,没有独立思考探索作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将受到阻碍,导致小组合作时优秀生“包打天下”,其他同学成了无从插手、插口的“陪客”,甚至出现“搭便车”的情况。

语文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它需要个体直面阅读材料,独立地、有创意地思考。

讲究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教师的分析讲解无法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任何形式的小组合作也无法真正代替个体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语文实践。

三、合作形式与学习任务、内容的关系
合作学习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法,它不是教学方法的全部。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完成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

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

有时可以是小组合作,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某种任务。

交流有时可以是分工协作,每个人承担一部分任务。

如在教学《狄仁杰公正护法》一课时,我在课前布置了预习题,让学生查找狄仁杰的相关资料,然后分组讨论:狄仁杰为什么敢犯言直谏,他难道不怕死吗?让学生在小
组争论和辩解中了解狄仁杰的为人和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在教学《美丽的规则》一课时,学生们对课文内容不太相信,在没有警察、没有监视器而且个个都是赛车高手的情况下,人们仍然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没有哪个“聪明人”越白线一步,这不能不令人惊讶。

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发生在你身边的交通事故,我们应该从那些澳大利亚人身上学到些什么?从教学情况来看,小组内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激烈……在此合作过程中,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问题、想法或预习时收集的信息,进行交流,对学生的“原始资源”进行开发,实现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资源生成。

四、合作技能与合作情感的关系
合作必须通过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交流技能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对同伴的发言做鼓励性评价;学会质疑,有疑问,请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乐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修正他人的观点,同时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

合作情感又是训练合作技能的“润滑剂”,它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以及合作的成就感等。

在训练合作技能的同时渗透合作情感,从根本上说,就是发挥组员间、小组间民主、和谐、积极、向上的非实体性心理素质。

诸如耐心、机智、满足与否等情感体验,如:小组代表发言时应以小组名誉——“我们”而不是“我”来表达;求助同学彬彬有礼;得到帮助诚心感谢,帮助的同学热情耐心,同学有独到见解给予支持,不当之处不嘲笑,而是态度诚恳地说服对方等。

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极具人文性的合作氛围,从而形成了有效的合力,完善小组合作。

五、教师引导与学生合作的关系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

教师必须对随时发生的意外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以免阻碍合作学习的进展。

当学生对小组的任务还不清楚时,老师要耐心地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的内容及操作程序;当小组活动偏离主题时,教师应及时发现、点拨;遇到问题受阻时,老师可结合事先做出的预测并当场采取机智措施,使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淮滨城关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