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沉降的响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态学报
(") "##\,:; "R" _ "N!
!"#$%&’ "( )’&%* +,"’"-.( /01%232 42$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期
张乃莉等: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
FL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0*)*"% "%&%(",1%& 2 3’ )1% ’%(" 0*)*"%,,-’&%4*%’,% -0 &-#+ /#,"-5#(+ "%&6-’&% -’ 7+-5(+ ,1(’7% 8#++ &)#++ 5% )1% 9%. 4*%&)#-’ )1() 8% &1-*+! (’&8%" *"7%’)+. 2 !"# $%&’( ,+#/()% 8("/#’7,()/-&61%"#, : !%6-&#)#-’,&-#+ /#,"-5#(+ 5#-/(&&,&-#+ /#,"-5#(+ (,)#$#).,&-#+ /#,"-5#(+ ,-//*’#). &)"*,)*"% 全球变化已成为科研工作者、 政府机关乃至国 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领域。其中,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是近一、 二十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 !" #$ 2 , <===; >5%" !" #$ 2 ,<==?;@%’’ !" #$ 2 ,<==?;A*’!%"B 。它们对生态系统生产力、 植物群 &%’ !" #$ 2 ,<==?) 落结构和土壤生化过程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然而, 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敏感的类群, 土壤微 生物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是土壤生态 学领域广泛关注的、 最为重要、 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 题之一 (C(’#9-$,<==?) 。 人类 活 动 向 大 气 排 放 大 量 的 温 室 气 体 ( DEF 、 , 改变生态系统 D 平衡, 加速全球温 D;G 和 :F E 等) 暖化进程 ( >’’( !" #$ % ,<===) 。土壤温度的变化可 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矿化速率和酶的活性, 以 及群落组成, 尤其是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更为 明显 ( H-77 !" #$ 2 ,<==I) ; 同时, 气候变暖可以改变 植物群落组成、 初级生产力、 地下部分碳输入、 土壤 水分和养分有效性, 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大气 可溶 : 沉降通过改变植物生长和地下部分碳输入、 性有机质含量以及流失速率 ( A(++- !" #$ 2 ,FJJG) , 从 而深刻地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然而, 由此产 生的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变化如何反馈尚不清楚, 它 可能通过改变分解速率和 DEF 释放等微生物活动来 直接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 也可能通过改变养分的 形成、 转移等方面间接地做出响应 ( ;* !" #$ 2 , ; 大气 : 沉降引起生化过程的变化与土壤微生 <===) 物活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相联系的普遍模式亦未形 成。本文着重从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活动和微生 物群落结构、 凋落物的分解、 养分利用与循环以及养 分的固持与流失等方面, 将大气 DEF 升高作为一个 因素纳入气候变暖研究, 回顾近期土壤微生物对气 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模式及其研究 进展。 初级生产力, 加快植物蒸腾速率并减少地表和地下 径流量, 引起土壤温度的升高, 加快 D 的同化, 改变 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和养分有效性 (;* !" #$ 2 ,<===) 。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工农业生产向大气排放的 DEF 和 D;G 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自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 DEF 浓度逐步升高, 有关预测指出本世纪中叶 大气 DEF 浓度将达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两倍 ( >’7%+( 。 !" #$ 2 ,<==?) 由于人类活动干扰, 尤其是农业肥料和化石燃 料的使用, 过去一个世纪使陆地生态系统土壤 : 素 含量达到先前的两倍, 大大增加了 : 素的循环速率 ( @"%. !" #$ 2 ,FJJG;O(""%)) P O*"9%,FJJJ;A(++-8(. , 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并没有消退的迹 !" #$ 2 , FJJN) 象 (Q#&% P R"#71), 。大气 : <==L;@%’’ !" #$ 2 , <==?) 沉降不仅影响森林土壤 : 素的固持能力, 也可能加 速土壤 : 淋失, 引起土壤 : 素有效性、 土壤 D S : 和 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 (Q#&% P R"#71),<==L) 。 T-1’ 和 >+#&-’ (FJJG) 认为大气 : 沉降将给美国环境健康 带来一种持续的威胁, 而事实上这种威胁已经不止 如此 ( O%"7 !" #$ 2 ,<==I;T%00"#%& P U("-’,<==I) 。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体系的 最重要的生命组分, 是生物地化循环中最核心的环 节, 没有它们也就没有 D、 没有 :、 C 等元素的周转, 所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没有有机质的形成和土壤 更没有气体交换和污染物的降解 ( V#,1("! D 的蓄积,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 将动植物 !" #$ 2 , FJJL) 和自身的残体以及根际分泌物等有机 D、 : 矿化释 放到土壤中, 或是固定于自身体内, 推动整个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的运行, 维系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图 。同时, 也正是这些土壤生物通过调节自身活动 <) 带给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增强或削弱全球变化所带来 的后果的可能性。菌根真菌能够在大气 DEF 浓度升 高时加强 D 在活体、 衰老或凋落的菌丝体中的蓄 积, 削弱大气 DEF 浓度升高给陆地生态系统带来的 影响; : 素的添加又会以加快土壤微生物养分周转 的形式减少 D 在菌丝体中的蓄积, 降低前者产生的 负效应 ( W"%&%!%" P >++%’,FJJJ) 。气候变暖使湿地 深层环境发生了变化, 加强了土壤微生物对 D;G 气 体的生产和 氧 化 释 放 , 对气候变暖形成正向反馈
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
张乃莉! 郭继勋" 王晓宇"
!%##"&)
马克平!!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摘
要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是近一、 二十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全球变化现象, 它们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们不仅影响地上植被生长和群落组成, 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过 程, 而土壤微生物对此做出的响应正是生态系统反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 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活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凋落物分解、 养分利用与 循环以及养分的固持与流失) 两个角度, 综述近期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更多地反映在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上, 而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 活动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又会通过改变凋落物分解、 养分利用和 (、 ’ 循环等重要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做出响 应, 形成正向或负向反馈, 加强或削弱气候变化给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然而, 到目前为止土壤微生物的 响应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最终结果仍是未决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大气 ’ 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收稿日期:"##N/#N/"S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R$#%S" ] (#!!!#S) 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万师强老师对本文写作的悉心指导和修改 XHD-^ .AJ-EM -JM J6 !通讯作者 +5FI8C G8C J8CC=EH86:=6J= K/D-.@:
*4567896 ,@8A-@ B-CD.6?,C=E5@F=: GC8D C.E.6? -FD8EHI=C.J ?C==6I85E= ?-E=E,I-E .6JC=-E=: FI= K-CFI’ E E5C/ G-J= F=DH=C-F5C= AL # M N O .6 FI= "#FI J=6F5CL -6: B.@@ J86F.65= F8 .6JC=-E= .F AL -HHC8P.D-F=@L ! M & Q R M S O .6 FI.E J=6F5CL M TI= :=@.U=CL 8G C=-JF.U= G8CDE 8G 6.FC8?=6 F8 FI= =6U.C86D=6F FIC85?I FI= E5D 8G -?C.J5@F5C-@ -6: .6:5EFC.-@ -JF.U.F.=E -@E8 =PJ==:E FI-F GC8D 6-F5C-@ HC8J=EE=E M TI= =J8@8?.J-@ J86E=V5=6J=E -C.E.6? GC8D ?@8A-@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I-U= -@E8 A=J8D= FI= U=CL .DH8CF-6F .EE5=E 8G ?@8A-@ JI-6?= C=/ E=-CJIM TI=E= JI-6?=E 68F 86@L .DH-JF FI= ?C8BFI 8G -A8U=?C856: U=?=F-F.86 -6: H@-6F J8DD56.FL EFC5JF5C=, A5F -@E8 JI-6?= A=@8B?C856: E8.@ =6U.C86D=6F,-6: FI5E .6:.C=JF@L .6G@5=6J= FI= D.JC8A.-@ HC8J=EE=E M W=J=6F C=E=-CJI=E E5??=EF FI-F E8.@ D.JC8A.-@ C=EH86E=E F8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H@-L -6 .D/ H8CF-6F C8@= .6 FI= G==:A-JXE 8G F=CC=EFC.-@ =J8ELEF=DE F8 J@.D-F= JI-6?= M Y=FF=C 56:=CEF-6:.6? 86 FI= D.JC8A.-@ C=EH86E=E F8 .6JC=-E.6? F=DH=C-F5C= -6: ’ :=H8E.F.86 .E JC.F.J-@ F8 HC=:.JF FI= JI-6?=E .6 F=CC=EFC.-@ =J8ELEF=D (,’ :L6-D.JE .6 FI= G5F5C= M ZC8D FI= U.=BH8.6FE 8G D.JC8A.-@ A.8D-EE,D.JC8A.-@ -JF.U.F.=E -6: EFC5JF5C=,@.FF=C :=J8DH8E.F.86,65FC./ =6F 5E= -6: JLJ@.6?,E=V5=EFC-F.86,C=F=6F.86 -6: @8EE 8G 65FC.=6FE,FI.E -CF.J@= C=U.=BE C=J=6F -:U-6J=E C=E=-CJI 86 D.JC8A.-@ C=EH86E=E F8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M (86E=V5=6J=,F-X=6 GC8D D8EF 8G C=/ E=-CJI=E,EI8BE FI-F E8.@ D.JC8A.-@ J8DD56.FL EFC5JF5C= .E D8C= E=6E.F.U= FI-6 E8.@ D.JC8A.-@ A.8D-EE -6: D./ JC8A.-@ -JF.U.F.=E F8 C=G@=JF ?@8A-@ J@.D-F.J JI-6?= M +@FI85?I D5JI HC8?C=EE .6 C=E=-CJI 86 .DH-JFE 8G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86 D.JC8A= I-E -JI.=U=:,L=F FI=C= -C= E8D= V5=EF.86E 56C=E8@U=::!) -D856FE 8G EI8CF/F=CD C=E=-CJI J-668F A= 5E=: F8 HC=:.JF FI= @86?/F=CD .6G@5=6J= 8G FI=E= ?@8A-@ JI-6?= :C.U=CE 86 D.JC8A=;")G=B C=E=-CJI=E 86 D.JC8A.-@ F5C68U=C -6: .6F=C-JF.86 .6 65FC.=6F JLJ@.6?;%).6F=C-JF.U= =GG=JFE -D86? :.GG=C=6F ?@8A-@ JI-6?= :C.U=CE F8 E8.@ D.JC8A= M TI=C=G8C=,D8C= =GG8CFE EI85@: A= F-X=6 F8 EF5:L FI= @86?/F=CD .6G@5=6J= 8G FI=E= ?@8A-@ JI-6?= :C.U=CE 86 D.JC8A= -6: -6-@L[= FI= JI-6?= .6 D.JC8A.-@ HC8J=EE B.FI E8.@ =6U.C86D=6F-@ JI-6?=E,-6: D8C= -FF=6F.86 EI85@: A= H-.: F8 FI= D.JC8A.-@ C=EH86E=E F8 ?@8A-@ JI-6?=
"#$% &$’(#)$*% +,,-)*’." /# ’%$&*/, 0*(&$!1 *!- */&#"23,($’ ! -,2#"$/$#!
)*+’, ’-./0.! ,,12 3./456" ,7+’, 4.-8/95" ,-6: ;+ <=/>.6?!!
!
"#$%&#’%&( %) *+#,’-’#’-./ 0/1/’#’-%, 23%4%1( ,5,6’-’+’/ %) 7%’#,( ,89-,/6/ :3#;/<( %) =3-/,3/6 ,7/->-,1 !???@A ,89-,# ,#,; B C%&’9/#6’ C%&<#4 D,-./&6-’( ,89#,139+, !A??BE ,89-,#
(") "##\,:; "R" _ "N!
!"#$%&’ "( )’&%* +,"’"-.( /01%232 42$3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期
张乃莉等: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
FLN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 0*)*"% "%&%(",1%& 2 3’ )1% ’%(" 0*)*"%,,-’&%4*%’,% -0 &-#+ /#,"-5#(+ "%&6-’&% -’ 7+-5(+ ,1(’7% 8#++ &)#++ 5% )1% 9%. 4*%&)#-’ )1() 8% &1-*+! (’&8%" *"7%’)+. 2 !"# $%&’( ,+#/()% 8("/#’7,()/-&61%"#, : !%6-&#)#-’,&-#+ /#,"-5#(+ 5#-/(&&,&-#+ /#,"-5#(+ (,)#$#).,&-#+ /#,"-5#(+ ,-//*’#). &)"*,)*"% 全球变化已成为科研工作者、 政府机关乃至国 际社会非常关注的领域。其中,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是近一、 二十年来人们关注的焦点( ;* !" #$ 2 , <===; >5%" !" #$ 2 ,<==?;@%’’ !" #$ 2 ,<==?;A*’!%"B 。它们对生态系统生产力、 植物群 &%’ !" #$ 2 ,<==?) 落结构和土壤生化过程都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 然而, 作为生态系统中一个非常敏感的类群, 土壤微 生物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是土壤生态 学领域广泛关注的、 最为重要、 也是最具挑战性的问 题之一 (C(’#9-$,<==?) 。 人类 活 动 向 大 气 排 放 大 量 的 温 室 气 体 ( DEF 、 , 改变生态系统 D 平衡, 加速全球温 D;G 和 :F E 等) 暖化进程 ( >’’( !" #$ % ,<===) 。土壤温度的变化可 以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矿化速率和酶的活性, 以 及群落组成, 尤其是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更为 明显 ( H-77 !" #$ 2 ,<==I) ; 同时, 气候变暖可以改变 植物群落组成、 初级生产力、 地下部分碳输入、 土壤 水分和养分有效性, 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大气 可溶 : 沉降通过改变植物生长和地下部分碳输入、 性有机质含量以及流失速率 ( A(++- !" #$ 2 ,FJJG) , 从 而深刻地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然而, 由此产 生的土壤微生物过程的变化如何反馈尚不清楚, 它 可能通过改变分解速率和 DEF 释放等微生物活动来 直接对气候变化做出响应, 也可能通过改变养分的 形成、 转移等方面间接地做出响应 ( ;* !" #$ 2 , ; 大气 : 沉降引起生化过程的变化与土壤微生 <===) 物活动及微生物群落组成相联系的普遍模式亦未形 成。本文着重从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活动和微生 物群落结构、 凋落物的分解、 养分利用与循环以及养 分的固持与流失等方面, 将大气 DEF 升高作为一个 因素纳入气候变暖研究, 回顾近期土壤微生物对气 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与适应模式及其研究 进展。 初级生产力, 加快植物蒸腾速率并减少地表和地下 径流量, 引起土壤温度的升高, 加快 D 的同化, 改变 生态系统水分平衡和养分有效性 (;* !" #$ 2 ,<===) 。 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工农业生产向大气排放的 DEF 和 D;G 等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自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 DEF 浓度逐步升高, 有关预测指出本世纪中叶 大气 DEF 浓度将达到工业革命时期的两倍 ( >’7%+( 。 !" #$ 2 ,<==?) 由于人类活动干扰, 尤其是农业肥料和化石燃 料的使用, 过去一个世纪使陆地生态系统土壤 : 素 含量达到先前的两倍, 大大增加了 : 素的循环速率 ( @"%. !" #$ 2 ,FJJG;O(""%)) P O*"9%,FJJJ;A(++-8(. , 到目前为止这种趋势并没有消退的迹 !" #$ 2 , FJJN) 象 (Q#&% P R"#71), 。大气 : <==L;@%’’ !" #$ 2 , <==?) 沉降不仅影响森林土壤 : 素的固持能力, 也可能加 速土壤 : 淋失, 引起土壤 : 素有效性、 土壤 D S : 和 土壤酸化等一系列问题 (Q#&% P R"#71),<==L) 。 T-1’ 和 >+#&-’ (FJJG) 认为大气 : 沉降将给美国环境健康 带来一种持续的威胁, 而事实上这种威胁已经不止 如此 ( O%"7 !" #$ 2 ,<==I;T%00"#%& P U("-’,<==I) 。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体系的 最重要的生命组分, 是生物地化循环中最核心的环 节, 没有它们也就没有 D、 没有 :、 C 等元素的周转, 所谓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没有有机质的形成和土壤 更没有气体交换和污染物的降解 ( V#,1("! D 的蓄积, 。土壤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 将动植物 !" #$ 2 , FJJL) 和自身的残体以及根际分泌物等有机 D、 : 矿化释 放到土壤中, 或是固定于自身体内, 推动整个生物地 球化学循环的运行, 维系植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 (图 。同时, 也正是这些土壤生物通过调节自身活动 <) 带给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增强或削弱全球变化所带来 的后果的可能性。菌根真菌能够在大气 DEF 浓度升 高时加强 D 在活体、 衰老或凋落的菌丝体中的蓄 积, 削弱大气 DEF 浓度升高给陆地生态系统带来的 影响; : 素的添加又会以加快土壤微生物养分周转 的形式减少 D 在菌丝体中的蓄积, 降低前者产生的 负效应 ( W"%&%!%" P >++%’,FJJJ) 。气候变暖使湿地 深层环境发生了变化, 加强了土壤微生物对 D;G 气 体的生产和 氧 化 释 放 , 对气候变暖形成正向反馈
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的响应
张乃莉! 郭继勋" 王晓宇"
!%##"&)
马克平!!
!###$%)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 东北师范大学, 长春
摘
要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是近一、 二十年来人们非常关注的全球变化现象, 它们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
已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它们不仅影响地上植被生长和群落组成, 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微生物过 程, 而土壤微生物对此做出的响应正是生态系统反馈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该文分别从气候变化对土壤微生物 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活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 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凋落物分解、 养分利用与 循环以及养分的固持与流失) 两个角度, 综述近期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响应与适应的研究进展。 气候变暖和大气 ’ 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更多地反映在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上, 而土壤微生物量、 微生物 活动和群落结构的变化又会通过改变凋落物分解、 养分利用和 (、 ’ 循环等重要的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做出响 应, 形成正向或负向反馈, 加强或削弱气候变化给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然而, 到目前为止土壤微生物的 响应对陆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最终结果仍是未决的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气候变暖 大气 ’ 沉降 土壤微生物量 土壤微生物活动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收稿日期:"##N/#N/"S 接受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 (%#R$#%S" ] (#!!!#S) 感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万师强老师对本文写作的悉心指导和修改 XHD-^ .AJ-EM -JM J6 !通讯作者 +5FI8C G8C J8CC=EH86:=6J= K/D-.@:
*4567896 ,@8A-@ B-CD.6?,C=E5@F=: GC8D C.E.6? -FD8EHI=C.J ?C==6I85E= ?-E=E,I-E .6JC=-E=: FI= K-CFI’ E E5C/ G-J= F=DH=C-F5C= AL # M N O .6 FI= "#FI J=6F5CL -6: B.@@ J86F.65= F8 .6JC=-E= .F AL -HHC8P.D-F=@L ! M & Q R M S O .6 FI.E J=6F5CL M TI= :=@.U=CL 8G C=-JF.U= G8CDE 8G 6.FC8?=6 F8 FI= =6U.C86D=6F FIC85?I FI= E5D 8G -?C.J5@F5C-@ -6: .6:5EFC.-@ -JF.U.F.=E -@E8 =PJ==:E FI-F GC8D 6-F5C-@ HC8J=EE=E M TI= =J8@8?.J-@ J86E=V5=6J=E -C.E.6? GC8D ?@8A-@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I-U= -@E8 A=J8D= FI= U=CL .DH8CF-6F .EE5=E 8G ?@8A-@ JI-6?= C=/ E=-CJIM TI=E= JI-6?=E 68F 86@L .DH-JF FI= ?C8BFI 8G -A8U=?C856: U=?=F-F.86 -6: H@-6F J8DD56.FL EFC5JF5C=, A5F -@E8 JI-6?= A=@8B?C856: E8.@ =6U.C86D=6F,-6: FI5E .6:.C=JF@L .6G@5=6J= FI= D.JC8A.-@ HC8J=EE=E M W=J=6F C=E=-CJI=E E5??=EF FI-F E8.@ D.JC8A.-@ C=EH86E=E F8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H@-L -6 .D/ H8CF-6F C8@= .6 FI= G==:A-JXE 8G F=CC=EFC.-@ =J8ELEF=DE F8 J@.D-F= JI-6?= M Y=FF=C 56:=CEF-6:.6? 86 FI= D.JC8A.-@ C=EH86E=E F8 .6JC=-E.6? F=DH=C-F5C= -6: ’ :=H8E.F.86 .E JC.F.J-@ F8 HC=:.JF FI= JI-6?=E .6 F=CC=EFC.-@ =J8ELEF=D (,’ :L6-D.JE .6 FI= G5F5C= M ZC8D FI= U.=BH8.6FE 8G D.JC8A.-@ A.8D-EE,D.JC8A.-@ -JF.U.F.=E -6: EFC5JF5C=,@.FF=C :=J8DH8E.F.86,65FC./ =6F 5E= -6: JLJ@.6?,E=V5=EFC-F.86,C=F=6F.86 -6: @8EE 8G 65FC.=6FE,FI.E -CF.J@= C=U.=BE C=J=6F -:U-6J=E C=E=-CJI 86 D.JC8A.-@ C=EH86E=E F8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M (86E=V5=6J=,F-X=6 GC8D D8EF 8G C=/ E=-CJI=E,EI8BE FI-F E8.@ D.JC8A.-@ J8DD56.FL EFC5JF5C= .E D8C= E=6E.F.U= FI-6 E8.@ D.JC8A.-@ A.8D-EE -6: D./ JC8A.-@ -JF.U.F.=E F8 C=G@=JF ?@8A-@ J@.D-F.J JI-6?= M +@FI85?I D5JI HC8?C=EE .6 C=E=-CJI 86 .DH-JFE 8G J@.D-F= B-CD.6? -6: -FD8EHI=C.J ’ :=H8E.F.86 86 D.JC8A= I-E -JI.=U=:,L=F FI=C= -C= E8D= V5=EF.86E 56C=E8@U=::!) -D856FE 8G EI8CF/F=CD C=E=-CJI J-668F A= 5E=: F8 HC=:.JF FI= @86?/F=CD .6G@5=6J= 8G FI=E= ?@8A-@ JI-6?= :C.U=CE 86 D.JC8A=;")G=B C=E=-CJI=E 86 D.JC8A.-@ F5C68U=C -6: .6F=C-JF.86 .6 65FC.=6F JLJ@.6?;%).6F=C-JF.U= =GG=JFE -D86? :.GG=C=6F ?@8A-@ JI-6?= :C.U=CE F8 E8.@ D.JC8A= M TI=C=G8C=,D8C= =GG8CFE EI85@: A= F-X=6 F8 EF5:L FI= @86?/F=CD .6G@5=6J= 8G FI=E= ?@8A-@ JI-6?= :C.U=CE 86 D.JC8A= -6: -6-@L[= FI= JI-6?= .6 D.JC8A.-@ HC8J=EE B.FI E8.@ =6U.C86D=6F-@ JI-6?=E,-6: D8C= -FF=6F.86 EI85@: A= H-.: F8 FI= D.JC8A.-@ C=EH86E=E F8 ?@8A-@ JI-6?=
"#$% &$’(#)$*% +,,-)*’." /# ’%$&*/, 0*(&$!1 *!- */&#"23,($’ ! -,2#"$/$#!
)*+’, ’-./0.! ,,12 3./456" ,7+’, 4.-8/95" ,-6: ;+ <=/>.6?!!
!
"#$%&#’%&( %) *+#,’-’#’-./ 0/1/’#’-%, 23%4%1( ,5,6’-’+’/ %) 7%’#,( ,89-,/6/ :3#;/<( %) =3-/,3/6 ,7/->-,1 !???@A ,89-,# ,#,; B C%&’9/#6’ C%&<#4 D,-./&6-’( ,89#,139+, !A??BE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