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干扰素治疗组30例,联合治疗组50例。

α-干扰素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胸腺肽20 mg肌肉注射,1次/d。

疗程均是6个月,观察肝功能HBV-DNA及血清病毒指标。

结果治疗结束时,单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阴转率40%,而联合胸腺肽治疗组为52%;干扰素治疗组HBV-DNA阴转率36%,而联合治疗组为76%;干扰素治疗组HBeAb阳转率为16.7%,联合治疗组为26%。

结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用干扰素的疗效。

【关键词】乙型肝炎;α-干扰素;胸腺肽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每年约有300万人新发病,而且每年死于肝炎和肝炎引起的疾病(如肝硬化、重型肝炎及肝癌等)近70万人,所以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多发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难治性传染病。

因此,控制慢性乙型肝炎的反复发作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近年来我院应用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现将其观察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50例患者为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34例,女16例;年龄平均40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CHB诊断标准。

这些CHB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血清HBsAg持续阳性1年以上;(2)有乙型肝炎病毒活动性复制,HBV-DNA定量在 1.0×105~1.0×108 copies/ml以上;(3)血清ALT增高幅度在正常上限值的4~20倍;(4)无HA V、HCV、HEV重叠感染;(5)HBsAg、HBeAg、HBcAb均阳性;(6)不伴有失代偿期肝硬化;(7)血常规、血小板正常范围;(8)无明显的心、脑、肾病史,无精神异常、糖尿病,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9)近1年未用过任何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疗效考核标准:(1)完全应答(CR):HBeAg阳性,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检测不出(PCR 法)和HBeAg血清学转换。

(2)部分应答(PR):介于完全应答与无应答之间,如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ALT恢复正常,HBV-DNA<1.0×105copies/ml,但无HBeAg血清学转换。

(3)无应答(NR):未达到以上应答者。

1.2 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扰素组和联合治疗组。

干扰素组给予α1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肌肉注射,隔日1次,疗程6个月;联合治疗组干扰素用法同上,胸腺肽针(辽宁卫星制药厂),每日20 mg,肌肉注射,疗程也是6个月。

1.3 检测检测HBsAg、HBsAb、HBeAg、ItBeAb、HBcAb、HBV-DNA和ALT。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的血清HBeAg和HBV-DNA阴转情况见附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生化及病毒学应答情况比较(例,%)
例数HbeAg 阴转HBV-DNA 阴转HBeAg/HBeAb转换ALT复常数
联合治疗组5026(52.0)38(76.0) 13(26.0) 36(72.0)
干扰素治疗组3012(40.0)1l(36.7)5(16.7) 14(46.7)
2.2 不良反应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治疗HBV药物的发展主要是针对病毒复制的靶位点和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主要有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得福韦酯等,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清除或者永久抑制HBV,减少致病性和传染性,从而终止或减轻肝脏炎症和坏死。

但迄今为止抗病毒治疗效果还不是令人满意,所以。

抗病毒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以提高疗效。

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抗细胞分裂和免疫调节活性,是目前公认治疗病毒性肝炎有效的首选药物。

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主要是通过干扰素与细胞膜上的干扰素受体结合,诱生多种抗病毒蛋白,阻碍病毒核酸及蛋白的合成,抑制病毒复制。

而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是通过增强细胞膜上的HLA的表达,使免疫活性细胞易于识别被肝炎病毒感染的细胞。

亦能增强免疫活性细胞的活性使病毒得以清除。

但由于慢性乙型肝炎易形成人体免疫耐受。

HBV不易清除,单独应用干扰素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多主张抗病毒药物联合应用或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胸隙肽能促进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增强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功能,能够诱生内源性干扰素,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使肝炎患者机体内的免疫功能趋于平衡,达到减轻肝损害、抑制病毒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强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有利于清除氧自由基对肝脏的损害,具有保护肝功能的作用。

两种药物联用既可利用胸腺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的特点,又可利用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的双重作用,达到提高疗效的目的。

临床实践表明,单独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转率为40%,而联合应用胸腺肽组为52%;干扰素组HBV-DNA阴转率为36.7%,而联合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为76%;HBeAg血清学转换由16.7%上升至26%,说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单独应用抗病毒药物的疗效远不如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的疗效,而且联合用药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良好。

参考文献
[1] 陈守春.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00,21(11):944-946.
[2] 张文中.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及随访情况.人民军医,2002,45(6):3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