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高二政治期中考试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生活高二政治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56分)
1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存在的现象④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可以是天生的⑤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A、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
D、②⑤
2、把文化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很多地方都出现“争夺”文化资源的现象。
梁祝故事在我国的浙江、河南、甘肃、安徽、山东、江苏等10多个省市广为流传。
国家邮政总局发行《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是,众多省市都认为自己是梁祝故事的原发地,纷纷要求举办邮票首发式材料说明()
A.市场具有盲目性
B.市场具有滞后性
C.文化是重要的经济资源D举办首发式能够拉动经济发展
3、经过严密的史料考证和实地勘察,国家邮政总局确定了宁波为首发式主会场。
并在浙江省的杭州、上虞,河南的驻马店,江苏的宜兴,山东的济宁等5个城市同时举办首发式。
国家邮政总局邮票首发式属于()
A.政治活动
B.文化活动
C.经济活动
D.城市交流活动
有统计每年在庄稼黄熟、准备开镰之前,藏族农民总是身着节日服装,手捧预示五谷丰登的“切玛”(五谷斗)和青稞酒,来到农田载歌载舞,欢庆一年一度预祝丰收的“望果节”。
答4-5题。
4、在藏族聚居的地区,藏族农民用载歌载舞的方式欢庆丰收,这在全国其他地方是很少见到的。
这说明( )
A.在经济落后地区是难以发展先进文化的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
C.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D.文化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5、“望果节”已从单纯的宗教节日,演变为集文艺、体育、商贸于一体的节日,可见( )
A.人们总是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B.文化活动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
C.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绍兴,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文化积淀中孕育,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起跳。
,回答6-7题。
6、绍兴,一个沿海经济发达区域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每一口新鲜湿润的空气,都吐纳着深厚的文化”,才是走进绍兴获得的最直观最真实的视野。
这形象地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B.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C.人们从现实生活中感悟文化D.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文化
7、绍兴人说,没有精神的城市,是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市。
这是因为( )
A.优秀文化是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B精神文化建设是当前城市建设的中心工作C.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精神上不能贫困,物质上可以贫困
据报道,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美国CDP总量的18%~15%;400家最富有的美国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公司;美国音像业的出口额已超过航天工业的出口额,成为美国造创利润最多的行业之一。
回答8~9题。
8、材料说明()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B.文化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D.文化生产力在现状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9、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
B.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重要任务
C.必须把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首要途径
D.必须时刻警惕对我国的文化渗透
《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2、围内重点建设12个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答10~11题。
10、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①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②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④增长知识、陶冶人的情操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11、据统计,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到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
这说明( )
A.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B.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D.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徐飞教授在谈到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形象的讲到:西方文化是桥牌文化,而东方的文化是围棋文化、麻将文化。
美国人打桥牌强调的是强强联合,日本人下围棋强调的是一致对外,中国打麻将崇尚的是自摸。
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牌,也休想让别人和。
回答12-13题。
12、东西方的文化的差异说明()
A.文化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
B.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可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
D.人创造文化又享用文化
13、中国文化源于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强调等级与和谐;而希腊文明则们对狩猎和捕鱼的依赖较大,强调个人特征。
这说明()
A.一定文化源于一定的经济生活
B.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
融 D.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许多古典诗词能帮助我们加身对文化现象的理解。
回答14~22题。
14、《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
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5、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这反映了文化对人的()
A、潜移默化的特点
B、深远持久的特点
C、相对独立性的特点
D、差异性的特点
16、“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民族节日游子的特殊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②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透过民族节日,可以感受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④不同民族的民族节日一定不同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7、“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告诉我们,鸿雁是我国古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
A.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C.文化传播的现象无处不在
D.古代的传播手段是无法准确传递信息的
18、陆游《冬夜读书示子半》:“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主要来自创作者的灵感和聪明才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9、“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这首诗所包含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有()
A、传统文化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被抛弃
B、新的文化必然会战胜和取代传统文化
C、传统文化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D、不同时代的文化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20、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这对我们启示是()
A、文化工作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C、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D、终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1、孔子曰“学而不厌”、“见贤思齐”“博爱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反映了儒家开放的胸襟和求知精神,对我们年轻人在求知道路上有着深邃的影响。
这表明()
A、我国的传统思想是人类的精神财富
B、传统文化有保守过时的因素
C、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有积极的影响
D、传统文化中的那些不合理的因素始终制约着人们的价值取向
22、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
A、阶级性
B、民族性
C、地域性
D、包容性
安徒生这位世界童话巨匠。
据此回答23—24题。
23、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在跨越三个世纪的时空中传遍了世界,熏陶着一代又一代年轻的心灵,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平和希望。
这说明 ( ) 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
人②优秀文化能给人思想的启示和精神的享受③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④优秀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②③
24、安徒生童话哲理丰富,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文学成就不仅启迪着儿童,甚至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影响一代人的成长。
这主要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 )
A.丰富人的精神世界B.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改变人的思维方式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北京奥运会早已落下帷幕,回答25-28题
25、“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这一口号是全世界人民对和平繁荣的期盼,也必将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这表明()
A.优秀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B.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C.世界的文化将取代各民族的文化 D.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26、奥运会会徽告诉我们()
A、文化传播对文化传承起促进的作用
B、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C、奥运会会徽是世界文化遗产
D、文化是民族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个特征
27、从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上,我们感悟到了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对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②各民族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文化多样性,使得各民族文化难以交流融合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8、面对文化的多样性,我们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这就必须()
①坚持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③承认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文化都是本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二、主观题(44分)
29、在生命的长河里,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铬心;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阅读这段话,并用自己的理解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力。
(10分)
30、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山一水一圣人的美誉。
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山东省于2008年6月16日一18日举办"2008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山东各地积极响应省文博会,根据各地实际,进行了一系列的各具特色的活动,带动了旅游、餐饮。
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的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举办文博会对山东经济发展的作用。
(12分)
31、我国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强调指出,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继承。
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适度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努力提高全民族的人文素养。
请问: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10分)
32、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级干部进修班发表讲话。
在谈到社会主义文建设时,他说,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最大限度地焕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用于创新的积极性,使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12分)
参考答案一、请你仔细选一选(30*2=60分)
32、请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12分)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工作者要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3分)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3分)
③要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要经历的过程。
反对历史“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3分)
④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实现文化创新要需要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