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潮阳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潮阳区实验学校中学部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2017年网民人数3.6亿,文学网站储藏的原创小说1600余万部,日更新达1.5亿汉字。

网络小说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网络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多产生比较热烈的社会反响。

网络小说在海外迅猛发展:一是海外专门搭建了翻译传播中国网络小说的平台,如北美最早也是目前影响最大的中国网络文站Wuxiaworld(武侠世界);二是中国的网络小说网站也积极搭建海外平台,如2017年5月正式上线的起点中文网国际版。

问题在于,我们既欣慰于当代网络小说的迅猛发展,更期盼网络小说能够涌现一批大家精品。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精品意识应该树立。

中国网络小说并不缺乏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缺乏的是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精神高度是指看得见人类的发展规律和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它需要历史的思考,更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

古今中外的文学精品无一不是在对时代现实的剖析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

中国当代网络小说虽然有了一些表现现实生活的作品,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剑仙、玄幻和后宫的描述中,网络小说作家所关注的生活似乎基本疏离于当代人的生存状态。

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这是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精品最为重要的原因。

文化内涵既指世界优秀文化,更指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正能量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时代文化与中华民族血肉相连,是中华民族的根。

大多数当代中国网络小说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将世界大众文化的一些要素移植到小说中来,会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却很难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

只有将时代的精神高度、表现中国文化内涵与高超艺术价值融为一体,才能创造出精彩的中国故事,呈现出中国小说的独特性。

精神高度需要作家的思想境界,文化内涵需要作家建立宏大的文化格局,这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着必然联系。

仅认为网络小说创作门槛低可以尽情发挥或仅看到网络平台传播可以获取人气和经济利益,看不到这是贡献声响和色彩、展现诗情和意境的崇高创作途径,是无法创作出精品的。

这确是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创作必须思考的问题。

(节选自汤哲声《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呼唤精品意识》)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小说在当下中国文学市场异常繁荣和活跃,因此中国网络小说已经度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

B.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C.精神高度需要作家思想境界,需要作家对历史的思考,需要对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考量。

D.追求神秘文化、特异文化的当代中国网络小说,只能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不能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

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通过中国网络小说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证明了网络小说在海外得到迅猛发展的观点。

B.文章第二至五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使论证思维更加严密,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C.文章先指出中国当代网络小说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再论述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论证层层深入。

D.文章以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为基本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国网络小说应该树立精品意识”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文学精品都是在剖析时代现实中揭示人性的伟大和深刻。

B.中国网络小说有传奇故事和多变的人性,所以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

C.文络小说是否具备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与作家的艺术追求有着必然联系。

D.当代中国网络小说不能只盯着人气和经济利益,还得贡献声响和色彩,展现诗情和意境。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表达出诗所难以传达的情绪,但有时也不能表达诗所能传达的情意。

换句话说,诗有诗的意境,词有词的意境,有的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同样的,有时在词里所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比较而言,是“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诗里所写的内容、所传达的意境更为广阔、更为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意思是“言长”,也就是说有余味,所谓“长”者就是说有耐人寻思的余味。

缪钺先生在《诗词散论·论词》中也曾说:“诗显而词隐,诗直而词婉,诗有时质言而词更多比兴。


②为什么诗与词在意境和表达方面会形成这样的差别呢?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③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如果拿词跟诗歌相比,特别是与五言古诗相比,二者之间便有很大的不同。

像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这样的长篇五言古诗,所叙述的内容这样博大、这样质朴,像这种风格和意境,在词中是没法传达的,因为词在性质上本是配乐歌唱的歌辞,它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④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诗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或七言,字数是整齐的,押韵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韵,形式固定;而词的句式则长短不整齐,
每句停顿的节奏也不尽相同。

就诗的停顿而言,一般来说,五言诗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节奏,七言诗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像杜甫诗句“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可是在词里,不仅词句的字数是长短不整齐的,而且在停顿节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齐的变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顿也有时不同于五言或七言诗的停顿。

即如五言的句子会有一四的停顿或三二的停顿,七言的句子会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顿,如周邦彦词句“嗟——情人断绝”和“似——风散雨收”。

当然,词里面也会有与诗相同的停顿。

这两种不同的停顿方式有两个名称:凡最后一个停顿的音节是单数的与诗相同的,这样的句式称之为单式;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双数的,则称为双式。

一般来说,一个词牌里单式的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而双式句子较多,这个调子则比较曲折、委婉、含蓄。

⑤有的人要说,不是词里才有不整齐的句子,诗里面也有杂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齐的句式。

即如汉乐府诗:“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同词一样是长短不等的句式。

有人还说,汉乐府和词一样都是可以配乐歌唱的诗歌,两者相似,其间有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⑥我以为,乐府诗是先有歌词后配乐曲的,而词则是先有曲调而后按照曲调填写歌词的;乐府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词则是完全不自由的。

二者虽外表形式很相似,但完全自由写作的乐府诗和按曲填写的歌词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且所配的音乐也是不同的。

(选自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有删改)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时候,诗能表达的,不一定能在词里表达出来;词能表达的,也不一定能在诗里表达出来。

B.诗的内容、意境更为广阔、博大,而词所能传达的则有余味,正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C.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内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

D.在一个词牌里,最后一个音节的字数是单数的句式较多,这个调子就比较轻快流利。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提出基本观点,接着从形式的角度进行了论证,再着重从写作时的各种原因方面分析。

B.文中引用缪钺先生《诗词散论·论词》中的话,旨在证明王国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一说的正确性,增强说服力。

C.在论述诗与词在字句、音律上的差别以及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

D.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上的差别时,主要谈了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的不同。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句式都是整齐的,隔句押韵,停顿上有固定的节奏;而词的句式长短不齐,每句停顿的节奏不尽相同,较之于诗更富于变化。

B.诗与词的停顿是不一样的,如杜甫的《春望》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五字句,前者是二三的节奏,后者则是三二的节奏。

C.一首词,其中可以融合单式和双式的句法变化,而一首诗,却往往是单式停顿,例如二三、二二一或四三、二二三等,变化少。

D.乐府先有歌词后配乐曲,它的长短句是完全自由的。

而词是不完全自由的,因为它是先有曲调,后按曲调填写歌词的。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堆苹果
李立泰
四大嘴好早起晨练,顺着小公路,边走边打拳,也没啥套路,就是活动活动筋骨,出身汗,痛快!今天一出村,来到村北打谷场。

其实早没打过谷子了,就轧轧麦子,这两年麦子也不轧了,都用收割机了,到地头吐麦粒儿。

但场里还有麦秸垛。

老远四大嘴就看着场里多了堆东西,黎明前天还挺黑的,看不清。

他快步走到近前,哇!一堆苹果。

这就有点儿意思了,一夜间多出堆苹果,蹊跷。

他蹑手蹑脚躲到麦秸垛窟窿里,观察动静。

等到天亮,也没来个人毛儿。

四大嘴从麦垛窟窿出来,整整衣服,拍打拍打麦草,庄重地查看苹果现场。

四轮从小公路来到场里把苹果卸下,大部分是散装,有几个塑料袋子装了苹果,围在边上。

没袋子的地方用树枝画了圈儿。

还写了几个大字:各位乡亲,因有急事,先把苹果卸下。

谢谢!
噢,原来如此。

四大嘴有数了,要帮助老乡看好苹果,不能在咱这儿丢了一个苹果。

他回家告诉老婆子新发现,老婆子说,憨家伙,还不拉到家来,你先看见的。

他大嘴一撇到了耳门子:娘们儿家头发长见识短,不是咱的东西,能往家拉吗?现在什么社会了?和谐社会!唉──人家遇到急事了,咱火上浇油?
那你学雷锋?憨头!
对!我去看着,咱也不是思想高学雷锋。

应该。

他搬了凳子,提了水,来到场里,坐到苹果堆旁边喝水吸烟。

人们陆续出村,见四大嘴在场里坐镇,当了掌柜,哈哈!鸟枪换炮了,四儿!二大牙先走进四大嘴的
视野,此时四大嘴眯缝着眼不看来人。

二大牙开腔,四哥,发财了倒腾苹果?说着伸手摸个大苹果,在褂子上蹭蹭,张嘴想吃。

四大嘴伸手抢过来,对不起,这不是我的,不能吃。

这里还没平息五大巴子也来了,伸手捡大苹果。

青瓜梨枣见面就咬。

吃个尝尝,先尝后买知道好歹。

老五,这不是我的,别吃。

俩弟兄弄了个窝脖儿,四大嘴跟他们告诉了事情的原委。

嗨!不知哪儿的,分了龟孙算了。

二大牙说,四哥你先见的,你要大半,俺见得晚,俺少要。

五大巴子也附和,是啊,这样吧,你百分之六十怎样?俺每人百分之二十。

行吧?
四大嘴身子一拧,说,不行。

咱都不能要。

人家有急事,走了,咱不能坏良心。

二大牙说,四哥,良心多少钱一斤?见好的就该抢是不是?
四大嘴说,兄弟们,我不管你们讲不讲良心,现在,我有发言权,别叫我生气,咱还喝酒还是好兄弟。

二大牙、五大巴子说,四哥,俺知道了,你是想吃独的。

好,俺不沾你光了。

二人悻悻地离去。

天色将晚,四大嘴回家抱来被子,晚上睡在苹果旁。

第二天还搭了个简易窝棚,吃住在场里。

四大嘴看主人三天没来,报告村主任。

村主任表扬四大嘴做得对,没丢咱村的人,我看再等几天不来,要想法处理,不然果子坏了咋办?是啊,现在就有快烂的了。

两天后村主任跟四大嘴决定把苹果卖了,发动村民自愿买。

大喇叭一喊,村民蜂拥出村,带包、带篮子的来到村北场里。

苹果是红富士,这成色的果子市场价5元一斤,村主任讲明道理,咱按公道价,不能乘人之危。

四大嘴过秤记录,村民自觉把钱往酒箱子里放。

二大牙、五大巴子见村主任到场,没出歪点子,还都买了苹果。

他俩抽着烟,帮四大嘴整理苹果。

不到中午一堆苹果卖完了。

他们帮点钱,把百元、五十、二十……的分类,共卖了15680元。

苹果共3136斤。

村主任在斤数、钱数的条子上签了字。

好,午饭我请客,去“兔子炖鸡”。

行,俺把苹果钱送回家,马上到。

四大嘴喊住他俩,说,兄弟,你俩知道我为啥帮人家?那年,我去黄河南驮地瓜秧子,遭了大雨,没法骑车子,邓龙村民给我派车套驴拉回来。

谁没个三灾八难的?
二大牙、五大巴子笑了,四哥做得对。

四大嘴临走,把酒箱拆了,弄个牌子,写上“拉苹果老乡,村头儿第三门找我”挂到了树上。

——摘自《广西文学》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一堆苹果”为线索,通过这一线索将不同的人物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使文章
条理清晰,结构紧凑。

B. 小说在刻画人物上以正面描写为主,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凝练传神地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C. 小说的结尾表现了四大嘴的善良细心,丰富人物形象;同时故事情节戛然而止,为故事的后续发展设置了悬念。

D. 本文语言运用富有地方色彩,为了表现乡村风格,贴合人物形象,大量使用了俗语和口语,如“鸟枪换炮了”“谁没个三灾八难的”等。

8.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村主任”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9. 小说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列举并作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麟,字元瑞,本安仁人。

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

弘治九年成进士。

言官庞泮等下狱,麟偕同年生陆昆抗疏救。

除刑部主事,进员外郎。

录囚畿内,平反三百九十余人。

正德初,进郎中,出为绍兴府知府。

刘瑾衔麟不谒谢,甫五月,摭前录囚细故,罢为民。

士民醵金赆不受,为建小刘祠以配汉刘宠,因寓湖州。

瑾诛,起补西安。

遭父忧,乐吴兴山水,奉父框葬焉,逐居湖州。

起陕西左参政,督粮储。

都御史邓璋督师,议加赋充饷,麟力争。

会陕民诣阙诉,得寝。

寻迁云南按察使,谢病归。

嘉靖初,召拜太仆卿。

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六府。

中官耿忠守备紫荆多纵,麟助奏之。

请捐天津三卫屯田课,及出库储给河间三卫军月饷,征通课以偿,皆报可。

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

再引疾归。

起大理卿,拜工部尚书。

四司财物悉贮后堂大库,司官出纳多侵渔,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

帝称善,因赐名“节慎库”。

已,上节财十四事,汰内府诸监局冒破钱,中贵大恨。

及显陵工峻,执役者咸觊官。

麟止拟赉,群小愈怨。

会帝纳谏官言,停中外杂派工役,麟牒停浙江、苏、松织造,而上供袍服在停中。

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

久之,显陵殿阁雨漏,追论麟,落职。

麟清修直节,当官不挠。

居工部,为朝廷惜财谨费,仅逾年而罢。

居郊外南坦,赋诗自娱。

中为筑一台,令为构堂,始有息游之所。

晚好楼居,力不能构,悬篮舆于梁,曲卧其中,名曰神楼。

年八十七卒。

赠太子少保,谥清惠。

(节选自《明史.刘麟传》)
10.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言官庞泮等下狱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B. 寻迁云南按察使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
C. 征道课以偿,皆报可求人可使报秦者
D. 追论麟,落职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世为南京广洋卫副千户,因家焉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 为建小刘祠以配汉刘宠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C. 麟请特除一郎官主之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
D. 执役者咸觊官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刘麟恪尽职守,为官清廉。

任职刑部主事时,刘麟甄别核察囚犯,为三百九十多人平反,罢职绍兴知府后,对百姓凑钱赠送的路费,刘麟分文不取。

B. 刘麟不附权贵,指斥不端。

因为不拜谢权宦刘瑾,刘麟出任绍兴知府五个月后便被革职为民,守备紫荆关的宦官耿忠为人骄纵放肆,刘麟上奏弹劾。

C. 刘麟直言敢谏,恤民体国。

担任陕西左参政时,都御史邓璋奏请加征赋税,刘麟极力争辩,任职工部时,刘麟主张节约财用,并淘汰内府所贪财物。

D. 刘麟从容闲居,执贫自足。

罢官居住南坦时,刘麟以赋诗筑台、修堂自娱。

刘麟晚年喜居楼阁,因无力修建便在屋梁上悬挂篮舆,曲身其中自乐。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因谕户部,中外军饷未给者,悉补给之。

(2)中官吴勋以为言,遂勒麟致仕。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念奴娇·瓢泉酒酣,和东坡韵①
辛弃疾
倘来轩冕②,问还是、今古人间何物?旧日重城愁万里,风月而今坚壁。

药笼功名,酒垆身世,可惜蒙头雪。

浩歌一曲,坐中人物之杰。

休叹黄菊凋零,孤标应也有,梅花争发。

醉里重揩西望眼,惟有孤鸿明灭。

世事从教,浮云来去,枉了冲冠发。

故人何在?长歌应伴残月。

【注】①作于绍照无年(1190年),时辛弃疾赋闲于带湖,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韵而自抒怀抱。

②轩冕,出自《庄子》:“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倘来,寄者也。


14.弃疾这首词也以健笔写豪情,风格上极力追步东坡。

但是比较之下不难发现两者之间有一些区别。

同是抒发____的情怀,同为豪放的风格,苏词之章放表现为超逸放旷,辛词则表现为_____。

15.整首词中作者的情感是复杂的,请结合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

自我徂尔,______________。

(2)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

(3)固时俗之工巧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余佩之陆离。

(6)子曰:“《诗》三百,___________,曰;‘思无邪’。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_________,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______________,不逾矩。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面是一幅春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要求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

我谨向您惠赠我的个人资料,请您斧正。

作为985工程大学的高足,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没有的,我希望能为贵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一团和气。

如果能被录用,将是我的荣幸。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路走来
先是栽下了幼苗,
后来长成了森林,
当记忆邂逅满城灯火,
谁会想起最初拓荒的艰辛?
是谁将徘徊升华为坚贞?
是你,是我,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是谁将热土变成了黄金?
是你,是我,是我们忘我的献身
一路走来频频刷新,
第一声春雷至今回响着余音。

一路走来屡屡动心,
再一次出发迎着梦的召唤飞奔。

请根据这首歌词的主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学生的心声。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错在“因此中国网络小说已经度过了粗放型发展阶段”,把未然当成已然,且强加因果。

原文是说“我们既欣慰于当代网络小说的迅猛发展,更期盼网络小说能够涌现一批大家精品。

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网络小说粗放型发展阶段可以过去了,精品意识应该树立”;
B项,错在“中国当代网络小说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扩大陈述对象(偷换概念)。

原文是说“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D项,错在“只能产生短暂的阅读快感,不能形成弥久的阅读体验”表达过于绝对化,原文是说“那些疏离现实的生活描写,缺少时代精神的呼应,可以产生离奇,写出人性的变异,却不能产生时代效应,形成人生的震撼”。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文中第一段证明的观点应为“网络小说是当下中国文学市场最为繁荣、活跃的文学现象”。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
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B项,错在“所以它未来的发展将会一片光明”,原文是说“中国网络小说并不缺乏传奇的故事和多变的人性,缺乏的是精神高度和文化内涵”。

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

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C项,“之所以博大、质朴,是因为它们没有音乐曲调上的限制”说法错误。

结合第三段首句“我们先说形式上的原因”和第二段“也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的表述,就会发现选项“以偏概全”,除了形式方面的原因,还有写作时语言、环境、背景的原因。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项,“再着重从写作时的各种原因方面分析”说法错误。

最后就乐府诗与词的异同作了辨析。

C项,“文中采用的都是引证法”说法错误。

文中对应部分虽然有引用,但作者的目的是列举实例,引用的内容并不是重点,这部分采用的主要是例证法;且文中在论述乐府诗与词的不同时,还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D项,“文中论述诗与词的形式上的差别时,主要谈了有无音乐曲调的限制以及句式、押韵的不同”说法错误。

“句式、押韵的不同”概括不全面,文中还花了大量笔墨谈“停顿”的不同。

故选B。

【6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