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
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
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NaCl 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 (4 可用降温结晶
法。
和 NaNO 3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cc 分别表示a、 b 图中曲线a、 b、 ______ 。
溶解度大小的
顺序是、 b、c( 1)t℃时,a1______c 溶液是溶液是______ 溶液,bm 点表示在t℃下,a 溶液是 ______
溶液,( 2)
3溶液。
相同。
______物质的 ______ ℃时,) n 点表示在 t______和( 3 。
℃,析出
2
晶体最多的是 ______c 分别在 50g 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b(4)在 t℃时, a、、13______。
c 溶液中提取 c 最好采用的方法是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5)从 aa 最好的方法是 ______;要从。
a
可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物质的(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a 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
溶解度
练习题一、溶液的形成、溶液 1 1()溶液的概念: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溶液为黄色 )(SOFe 溶液为浅绿色FeSO 溶液为蓝色CuSOa 注意:、溶液不一定无色,如34442 1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b<溶剂的体积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d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2 )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剂;( 1 )两种液体相溶时,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
溶质。
( 2 )溶液中若有水存在,无论水的量多还是量少,水都是溶剂。
(3)在不指明溶剂时,
溶剂一般是水。
( 4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3 )判断方法: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
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 1 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质量不再减少,则为该
溶质的饱和溶液;否则为该溶质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2降温、蒸
发溶剂、加溶质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加溶剂
注:① Ca(OH) 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
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
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
饱和溶液浓
(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NO 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SO溶解4342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 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2)溶解度的含义:20℃时 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
在 20℃时,在100 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 克 NaCl
或在 20℃时, NaCl 在 100 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克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 3少数固体物质的
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Ca(OH) 2例:
(4)溶解度曲线
A
S( 1) t℃时 A 的溶解度为80 3N( 2)P 点的的含义B
(3)N 点为,可通过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P
( 4) t℃时 A 、 B 、 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1C
( 5)从 A 溶液中获取 A 晶体可用的方法获取晶体。
0 t tt t
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 B的方法获取晶体 6 ()从( 7)321
t℃时 A 、B 、C 的饱和溶液各 W 克,降温到 t℃会析出晶体的有无晶体12
2
析出的有法 A 与 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中的泥沙用(8)除去 A法;分离2、气体的溶解度②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
小)①气体的性质影响因素:
③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3、混合物的分离难溶物 + 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 2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如 NaCl (海水晒盐)
降低温度(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如 KNO )3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
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由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
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
适用范围:溶
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一.选择题
1.(福建南安)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
100和...... 2.( 2010 .绍兴)如图是 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在t ℃时往
两个盛有
1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 a 克 A 物质和 b 克 B 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 ℃。
下列说法正确的
2
是( )
A. t ℃时, 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1B.t℃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A 溶液为饱和溶液, B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1
C.t ℃时, A 的溶解度比 B 的溶解度大,两杯溶
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2
D.t ℃时, A 的溶解度比 B 的溶解度大, A 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B 溶液为饱和溶液23.(10茂名)右图为A、 B 两种不带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30℃时, A 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 . 20℃时, A 和 B 的溶解度相同
C. 10℃时,等质量的 A 和 B 饱和溶液中, B 的溶剂最少
D.等质量的 A、 B 的饱和溶液从30℃降到 20℃时, B 析出的晶体最多
4.( 10 苏州)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3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C. 80 ℃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5.( 10 ,威海)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是一种高级混合物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D. 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6g,则 20℃时 100g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 36g
6.( 10 江苏泰州)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 t ℃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水的顺序是甲>乙 >丙
1
t ℃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在2 C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
化为不饱和溶液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丙D. 10海南)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据此判断7.(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水中可得l60g 溶液t ℃时,将 60g 乙加入100gA.t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B. 32.t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C.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D l二.分析题时20℃含义是在度氢钠的溶解为9.7g ,其, 101.(内江2) 20℃时碳酸,同时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但却只有;
工业上用氨碱法制纯碱时,向饱和氨盐水中不断通入CO2___________________ 。
碳酸氢钠结晶
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小顺序是。
A⑴ tC 时,、
2.右图为AA 度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
g
B 00 2。
时,析出溶质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
,无溶质析出的是最多的是C
0C⑵将tC 40
0t/℃ 20t温度 2 1g。
℃时,将⑶2030g A 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
液的质量是
℃时的溶解度 45)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甲物质在 3.(10 日照℃;要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 ____ 为 _______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CO2(填“升高”、_____________ “降低”)温度;常压下,溶液应“乙”)曲线。
、的变化应类似于 ____(填“甲”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液度曲线:、辽宁鞍山)小明同学绘制了如右
图所示( 4. 2010AB 4
B 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时,A 物质与 (1)当温度为。
(2) 若将 B 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方法是CO,那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 NaCl 和 Na(3)
32
(填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
”据此你认为图中)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的相似。
”或“ B”“ A
:2010 甘肃兰州)右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你根据图
示回答问题5.(”)。
<”或“ = 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填“ >”、“( 1)
t ℃时, a
1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a、 b( 2)将 t ℃时
2
℃,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物质。
冷却到t 1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
态。
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
(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
是,状态最不稳定的
是10 河南)右图是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6.(。
(1)3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g水中,搅拌后得到的℃时,将
40g 该物质加入到l00g(2)50或“不饱和” ) 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是(填“饱和g
20℃时可析出晶体本溪)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 A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7.10
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g 溶解废36353433323130292827
/
,充分溶解形成的是固体A℃时,向盛有100g 水的烧杯中加入30g(1)70
20℃,此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 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温度降至
) ;的质量比为
表数据的分析,物质;(
(
填最简整数比的溶解度曲线
填“甲” 或“乙” ) 应是右图中的
A(2)通过对上
两
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请回答无锡)右图AB8.( 10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时, A 物质的溶懈度(1)℃时,A、。
””或““”“
填物质的溶解度
> 、<=) 5
(B(2)20℃
(3)40 ℃时,将A、 B 各 15 g 分别加到均盛有50 g 水的两只小
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物质有剩余 ( 填“ A”或“ B” ) 。
(4)现有 50℃时 A 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在不减少溶剂的情况下,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下列措施肯
定不能实现的是
(填序号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人 A 物质
9.( 10 江西)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
g;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 (2) 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法的方可采用不饱和溶液,变欲将4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为(3);是
(选填“>”
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 ,分别降温到20℃,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或“=”或
(4)
“<”的溶解度就存在一定,Ba(OH)10武汉)有些金属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物理性
质却有所不同,如Ca(OH)10.(22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温度/℃04080
0.1870.1410.094
/g Ca(OH)
2
溶解度
Ba(OH)2 1.678.22101.4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或“ B” ) 溶解度曲线的是(1)右图中,表示 Ca(OH)
( 填“
(只举一种)的不饱和溶液转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2
Ca(OH)( 2)如果要将
溶液,采取的物理方法Ba(OH))( 3现有常温时含
2
Ca(OH),Ba(OH) 两种溶质的某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222为。
( 11.10 云南楚雄)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其出中的一条(哪可( 1 解)从物甲质的溶度曲线以得到些信息请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t (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较大的是 1 (填)(3t℃时,水中, 50g 充分搅拌能否全部
溶解 ____________ 甲物质放入将 20g。
“不能”或“无法判断” “能”、)℃时,该过程中没有发
1
生改变的是 t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将一定量(4t___________ (填序号)
C. 溶液
12
质量 B.A.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质的质量分 D.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