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精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技术委员会工作总结和工作思路
20××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一年,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年。

面对破解科技创新“四不”问题的新要求,面对科技经费使用和科技项目组织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我们以落实“八倍增、两提高”和“科技创新三十条”为抓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快推进国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显著进展。

一、20××年全市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一)继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完善科技创新政策。

落实“科技创新三十条”,制订配套政策,强化“区、县(市)创新发展专项考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创建、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等政策导向。

20××年5月,科技部批复××市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组织开展2011-2012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区(县)考核评选,××市本级及12个区(县市)获得考评先进。

抓好示范基地建设。

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目标,推进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首期“一区两城三园”创新发展规划,推进高新区、青山湖和未来科技城等“十大科技平台”建设,指导协助青山湖科技城、临江高新园申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

千岛湖、新安江科技城获市政府批复。

深化企业服务活动。

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机关党建,征求意见、整改落实,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好社会评价意见整改,完善工作制度,促进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形成。

结合省科技厅“百局
千人万企”专项调研和市委市政府“双服务”专项行动,和市相关部门一起组建“爬山虎”中小微企业联盟,联合团市委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五个一”活动,组织企业税收政策培训等活动。

(二)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

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群体。

巩固成绩,组织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专项检查和推荐认定、复审培训工作,当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3家,至年底全市拥有1673家,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47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328家,累计认定3131家。

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鼓励科技人员、大学生创业,新认定雏鹰企业153家、青蓝企业100家。

开展2012年度“雏鹰杯”最具成长潜力企业评选工作。

新认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57家。

制定《××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培育工程(蒲公英计划)实施意见》。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总面积215万平方米,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3893家。

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企业承担国省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新增1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4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

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科技创新载体6家。

新增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级2家、省级6家和市级2家。

(三)深化改革释放创新活力。

改革重大科技项目组织方式。

围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链提升、协同创新、重大技改和创新源培育”,编制创新链产业链结合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指南,制订20××年工业和科技重大创新项目的评审办法,鼓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织实施69项市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预计研发经费总投入153311.44万元。

支持各类创新主体承担或参与国家重大专项26项,获资助经费8373万元。

实施20××年市科技进
步奖异地评审,推荐获得25项省科技进步奖。

改革科技资金配置方式。

深化科技金融结合。

制订“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金管理办法”、“××市蒲公英天使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承办“首届浙江科技金融论坛”。

企业融资周转金自20××年7月底成立以来,至年底,累计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周转39220万元,为财政实际到位资金的11.2倍。

“联合天使担保风险池”在12个区、县(市)基础上拓展到钱江开发区和西湖区两个街道,全年实际完成5.9亿元,全年担保总量超13亿元。

(四)加强知识产权运用保护。

扎实推进示范城市建设。

2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58279件、授权量4151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915件,××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0499件,继续保持省会城市第一,副省级城市第二。

以专利量质提升、专利技术产业化和维权保护为工作重点。

制定实施《关于开展××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工作的意见》。

举办20×ד市长杯”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促进创新设计和技术创新的融合。

加强专利维权执法。

服务块状经济产业和中小企业,20××年12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中国××(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服务网络经济发展,在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等7家中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形成快速受理投诉机制。

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

与市中院签署《知识产权(专利)民事纠纷诉调对接工作规程》。

(五)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

深化科技创新服务。

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以“科技西进”为重点,积极为企业引进技术、人才和资本,在园区、孵化器和重点企业试点设立“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和“科技创新联络员”,在五县(市)
全部设立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分中心。

促进技术市场交易。

组织参加“20××浙江省技术成果拍卖交易暨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我市荣获优秀组织奖。

制定网上技术交易成果转化项目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鼓励技术成果流通,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

全市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73.79亿元,合同金额创历史新高。

完善平台运行机制。

发布《20××年××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服务指南》,制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提供消费券服务具体办法。

新建浙江省物联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3
个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六)科技支撑城乡统筹发展。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

组织企业参与省农业科技转化工程,新推荐认定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3个、市级15个。

推荐认定省级农业科技企业25家、农业研发中心5家。

做好市第四批科技特派员任期考核及第五批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工作。

注重民生科技发展。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施了29个统筹城乡科技项目。

下城区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支持建德市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推进防震减灾工作。

根据省市委“平安县市”考核要求,开展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全市防震减灾“平安市县”创建连续四年零扣分。

启动了地震应急预案体系的修订,组织地震应急避险演练26次。

二、20××年科技工作思路和重点
(一)工作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科技创新“八倍增两提高”和“科技创新30条”,组织实施以“一个重点、三个
体系、五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一三五行动(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完善科技投入支撑、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创新服务三个体系,实施创新环境优化、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五项工程),建设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力争2015年建成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

(二)主要目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3%以上。

2、累计有效发明专利量达20800件。

3、组织创新链产业链重大创新项目不少于5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工业类)不少于20项,农业与社会发展类项目不少于20项。

4、推荐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家。

5、新增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新增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

6、市技术市场实现交易额58亿元。

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指导服务企业500家以上,新建“科技创新示范服务站”4家,在50家以上重点骨干企业设立“科技创新联络员”。

7、新认定市级以上农业科技企业20家以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点10家以上,实施20项以上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项目。

(三)工作重点
1、优化创新环境。

以改革精神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环境。

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制度等“软件”保障。

要发挥好规划、政策、标准、考核等在创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完善激励导向机制。

贯彻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ד科技创新三十条”,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统筹协调。

加强科技进步与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区、县(市)、园区创新发展考评和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等政策,做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工作,加大对企业和科技人员的业务培训,破除影响人才和企业发挥创新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是完善投入保障机制。

项目和资金管理改革是科技管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要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优化科技经费使用方式,市场导向类项目要突出企业主体,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要深化科技金融结合,继续先行先试。

做实联合担保风险、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周转、高新技术企业信用担保等业务,探索天使投资、与海外创投基金合作等业务。

要进一步规范项目选题、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验收及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企业科技信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经费使用检查机制和倒查机制,建立重大成果产出导向的评价体系,使财政科技经费真正用在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中。

三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是事情很多。

必须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协调。

要以建设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结合创新发展考核、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八倍增两提高”专项考评和“科技西进”行动,努力在统筹科技资源向实体经济、向重点产业、向企业主体集聚上有新突破。

发挥高新(滨江)区
引领作用,支持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江高新园和青山湖科技城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两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和五县(市)科技城创新发展、错位发展。

对内要加强各处、委属单位之间的合作,对外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相关市级部门和各类园区的联系沟通,增强科技工作服务大局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协调性,形成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良好工作环境。

(二)培育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推进大企业大集团、成长性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协作创新,建设富有活力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重点任务和路径是,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产业化。

一是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与质量。

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进一步抓好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认定、复审和管理工作,指导区县(市)培育认定50家以上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企100家和市级高企100家,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型领军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值等科技产出增速高于全市工业企业。

二是提升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成活率与成长性。

坚持以创业促创新,实施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行动,继续推进“雏鹰”、“青蓝”计划,实施蒲公英计划,促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协调发展。

鼓励支持各类科技人员带科技成果创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创造、吸纳、承接和转化科技成果,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条件、创新商业模式,培育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三是提升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按照产业链创新链组织科技工作和配置科技资源,鼓励科技型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协同创新,组建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承担
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通过多种方式增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加快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企业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提高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

着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培育产学研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企业协同的良好创新格局。

(三)建设创新平台。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

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

加快建设“一区两城三园”的省级自主创新示范区,重点在高新区内开展“先行先试”,发挥高新区在全市创新创业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

加快推进有条件的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开展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创建工作,促进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等成为创新驱动的示范区,打造以高新区、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大江东产业集聚区为代表的创新平台。

二是打造公共服务平台。

健全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区县(市)创新服务分中心、创新服务联络站和联络员三级服务体系。

深化创新创业“五个一”服务行动。

加快科技创新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组织企业创新需求调研、信息咨询、产学研对接、业务培训等活动。

加快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用足用好“平台消费券”。

促进各类主体兴办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海外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三是打造成果交易平台。

实施技术市场成果交易专项行动,加快培育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办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分市场、××技术交易市场和“知识市场”,开展科技成果展示、对接、交易、拍卖等活动,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四)发展产业集群。

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机遇,以产业集群发展促进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尽快形成千亿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基地。


挥科技引领作用,引入人才、资本、专利等科技资源,围绕十大重点产业,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国家数字安防创新型产业集群、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强化组织引导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围绕县市块状经济,依托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国家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援助中心等,加快促进优势传统产业提升发展,促进各地有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培育、孵化和壮大。

二是强化重大项目带动。

按照市工业和科技统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制定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指南,主动设计、组织实施创新链产业链结合的重大攻关专项,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形成和储备制度,大力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以重大项目带动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探索企业出题、先行投入、协同攻关、市场验收、政府同期非盈利投入和后补助的重大项目组织实施机制。

(五)保护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工作要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重在专利运用和保护。

一是提高创造运用能力。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继续推进企业专利试点示范、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体系建设、规上工业企业专利清零、知识产权托管等工作。

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为目标,修订《××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突出鼓励企业主体、资助发明专利和市、区县(市)两级责任,力争保持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二是完善维权援助体系。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推进中国××(制笔)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专利)民事纠纷“大调解”体系,加强网络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与淘宝网合作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联合市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能部门,做好展会纠
纷防范、调解与处理工作。

三是加大宣传服务力度。

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科技活动周等平台,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

开展专利知识产权培训进园区、进工业功能区、进企业活动,组织在杭专利代理机构、专利审查员和区县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专利工作基础相对较弱和零专利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提高企业利用专利制度的意识和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