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的传染物 人 生物学病因的萌芽 病原物 环境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三角模式
宿主
生 物
生物医学模式
轮状模型
物机体 质 社 会
现代医学模式
第三节、现代(整体)医学模式
时间:大约1970年以后 背景: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形式:环境健康医学模式
卫生部将我国人群的死亡类型分为大城市、 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 村等五类,见附表 1 、 2 。大体上可归纳为 三类。
附表1 1999年中国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和位次
大城市 1/10万 % 中、小城市 1/10万 %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和中毒
148.9 1Biblioteka 138.2 2 106.7 3 84.3 4 35.2 5
1980
年 份
部分国家男性胃癌年龄调整死亡率之比的50年时间趋势
(Howson 等,1986,引自耿贯一, 1996)
我国部分城市前5位死因变化(1957~1992年)
位次 1957 1 2 3 呼吸系疾病 急性传染病 肺结核
1963 呼吸系疾病 恶性病 脑血管疾病
1975 脑血管疾病 心脏病 恶性肿瘤
生物进化论:19世纪,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自然界的各 种生物皆为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进化的唯一途径。它有力 地冲击了上帝造万物、物种不变等神学、形而上学观点。促进 了胚胎学、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
鬼神、上帝、天意 人
迷信阶段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水 火土 木 金 人 气
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朴素唯物主义
表 2-3 中、美人群前十位主要死因比例(%) 国 家 生活方式和行为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中国(1981-1982) 37.73 31.43 20.04 美国(1977 年) 48.9 23.2 17.6
保健服务 10.80 10.3
━━━━━━━━━━━━━━━━━━━━━━━━━━━━━━
3、不同疾病四类因素所占的比例 不同。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保定市1950~1988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率
(马志平,1991 )
500 450 400 350
日 智
本 利
死亡比 300
(X1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匈 牙 利 芬 兰 英格兰及 威 尔 士 新 西 兰 美 国
二、医学模式的特点
它是人类保护健康和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 它随医学的发展与人类健康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它的发展过程经历了曲折与反复
第二节、医学模式的演变
现代医学模式
18’~19’
生物-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 疾病的 生态学模式 疾病是机器 发生局部的故障 疾病归结为 自然过程
生物医学模式
15‘
机械论的医学模式
预防服务
生理服务
扩大到 扩大到 扩大到
心理服务
院外服务
院内服务
技术服务
社会服务
二、模式的内容
以综合健康医学模式为代表,它说明 1、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是 • 环境、 • 生物、 • 行为生活方式、 • 卫生服务等四类
复合内因
成熟老化 社 会
心 理 环境因素 自 然 职业危害
生物因素
遗 传
治 疗
疾病是劳动能力的丧失
三、整体健康观 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
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
状态”(Health is a state of Complete
Physical, mental and social wellbeing,
and not merely the absence of disease
一类农村 1/10万 % 二类农村 1/10万 % 三类农村 1/10万 %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病 心脏病 损伤和中毒 消化系病 内分泌.营养和 代谢及免疫病
153.0 137.1 116.7 82.3 51.2 18.1
1 2 3 4 5 6
24.1 21.5 18.4 12.9 8.0 2.8
1985 心脏病
1992 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 脑血管病 恶性肿瘤 呼吸系疾病
4
5
消化系疾病 肺结核
心脏病 心脏病
呼吸系疾病
消化系疾病
呼吸系疾病 心脏病
消化系疾病 损伤和中毒
(卫生年鉴,1993)
(三)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保护健康
疾病的防治
提高生命质量
提高生活质量
要求卫生服务扩大服务范围
扩大到
治疗服务
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时间:大约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1300年,中国周朝
到宋朝,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
背景:社会生产力提高,科学技术水平也提高;从
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自然哲学者认为 世界万物是有机联系的
内容:健康、疾病与自然现象、人的心理活动有对
应的关系,相生相克,达到平衡,保持健康;
采用调整机体与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之间的
• 心脑血管病的行为生活方式最高为 44%左 右; • 恶性肿瘤的行为生活方式与生物因素分别 达43.64%与45.92%; • 意外死亡的环境因素最高为67.34%; • 传染病的卫生服务最高为58.16%。
三、模式的影响
在临床医学上:
在预防医学上: 在医学教育上:
练习
生物医学模式过时了吗?为什么? 试就某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某一种传染病发生的影响 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出影响模式图。 ① 分别列出这两种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可能的影响因素。 ② 绘制影响因素模式图(包括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96.4 102.4 145.0 70.2 73.3 25.0
3 2 1 5 4 6
16.1 17.1 24.2 11.7 12.2 4.2
93.0 105.8 114.2 80.3 71.4 33.4
3 2 1 4 5 6
16.1 18.3 19.7 13.9 12.3 5.8
9.2
7
1.4
5.4
主要斗争目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场斗争称第二次卫生革命
主要措施: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降低危险因素,早期发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
(三)第三阶段 约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
主要社会卫生问题:环境破坏,社会条件改变
主要斗争目标:环境保护、社会病防治
主要措施:卫生监督、卫生立法、社会防治。
二、我国社会卫生状况三类型
维护机器一样,机器失灵就修补完善。
4、生物医学模式
时间:大约公元1800-1970年,中华民国、新中国
背景 :社会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提高,资
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 说、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实验医学、生物医学 的发展。〉 疾病则是该平衡的破坏;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和 生理生化功能的异常,导致疾病发生;病因多系 生物的、理化的,单因单果的疾病表现形式。〉
机械论医学模式 二、实验医学时期 生物医学模式
3、 机械论医学模式
时间:大约公元1300年到1800年,中国元朝到清朝,
意大利、英、法等。
背景:14-17世纪西欧各国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反封
建反教会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了实验科学 和机械论。
内容:把机体的一切复杂运动,简单归纳为机械运
动疾病是机器发生故障失灵;保护健康就象
14~16’自然哲学的医学模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疾病归结为
超自然力量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一、经验医学时期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古埃及、巴比伦
时间: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前期,中国 商朝以前,
背景:生产力水平低,科学技术思想尚未确立
内容:对健康、疾病的认识是超自然的防治疾病主要依赖求神 问卜
11
0.9
6.5
11
1.1
第五节 健康观的演变
健康观的演变过程
传统健康观 → 各学派健康观 → 整体健康观
一、传统健康观
二、 各学派健康观
• 社会学的健康观:健康是对劳动的胜任
• 统计学的健康观:健康是人体统计学的正常状态 • 生物医学的健康观:健康是身体结构和功能正常 • 生态学的健康观:健康是人体与生态条件的平衡状态 这些观点都有不足之处。
24.0 22.2 17.2 13.6 5.7
110.7 1 23.5 88.3 2 18.8 71.3 4 15.2 72.4 3 15.4 43.2 5 9.2
内分泌.营养和 代谢及免疫病 消化系病 18.8 6 18.5 7 3.0 3.0 10.0 7 2.1 15.5 6 3.3
附表2 1999年中国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和位次
第四节 卫生事业的发展 一、世界卫生发展三阶段
(一)第一阶段 大约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叶
主要社会卫生问题:传染病流行,社会卫生 状况不良,人群健康状况
差。
主要斗争目标:各种传染病,这场斗争称第
一次卫生革命
主要措施:预防接种、抗菌药物、杀菌灭虫
(二)第二阶段 大约从20世纪中叶开始
主要社会卫生问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增多,高新医疗技术广泛应 用,卫生费用剧增,健康不公平性日益突出。
第二章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
主要内容
医学模式的概念 医学模式的演变:
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和内容
健康观的演变
目的与要求: 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的演变过程;现代医学模式的内容; 整体健康观的概念;
熟悉: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卫生事业发展的三阶段
了解: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健康概念的扩展;
第一节 医学模式的概念
一、模式、医学模式的概念
模式(Model)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 们观察、 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医 学 模 式 ( M e d i c a l m o d e l ) 是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 是指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 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 、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 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总体概括。
or infirmity .) 对健康的这一定义,是整体的健康观。
内容: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之间的平衡,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8-19世纪,发现动能化学能、热能和电 能等,都可按一定规律相互转化。它不仅适用于机械运动,也适 应于物质代谢运动,促进了生理、生化等学科的发展。
细胞学说:17世纪,在显微镜下第一次看到细胞形态。19世纪,光学 显微镜的 发展,观察到细胞内部结构,建立了细 胞学说。促进了机体构造和机体发育的 研 究 。
综合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一、 产生的背景
(一)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二)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 (三)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 (四)医学科学认识论的进步和方法论的综合
(一)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
个人分散的医疗活动 系统医学活动 个体疾病的治疗 群体 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 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是以人人为健康尽医务为前提 大卫生观:公共卫生措施常需结合医学以外的各 种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还涉及到有关的行政管 理;还须发动社会各方面各个部门力量,体现了 “大卫生观” 社会分工协作进行的 疾病的个体预防 的
健 康
卫生服务
预 防
康 复
生活方式 生活危害
消费类型
综合健康医学模式
2、据中、美两国调查结果,影响人群健康四类 因素所占的比例,从大到小依次为
两国对比,中国生物因素占的比例高于美国; 而美国行为生活方式占的比例高于中国。
行为生活方式 生物因素 环境因素 卫生服务
表2-2 我国人群前十位主要死因及其主要危险因素 (1岁以上,城乡 9 个点,男女合计) 主要危险因素的比例(%) 死 因 死亡数 占全部 死亡% 生活方式 生物 环境 保健 和行为 因素 因素 服务 心脏病 5140 26.68 45.70 29.00 19.15 6.15 脑血管病 4270 22.17 43.26 36.60 15.09 5.50 恶性肿瘤 3609 18.74 43.64 45.92 6.65 3.78 意外死亡 1648 8.56 18.34 2.34 67.34 11.98 呼吸系病 1033 5.36 41.09 27.76 18.20 12.95 消化系病 1022 5.31 26.95 27.62 19.00 27.42 传染病 960 4.98 16.41 6.70 18.74 58.16 泌尿系病 315 1.64 13.74 43.13 23.95 19.17 神经精神病 215 1.12 2.53 35.86 43.94 17.68 内分泌病 134 0.70 14.81 58.52 20.00 6.67 合计 19262 95.23 37.73 31.48 20.04 10.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