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地理高考一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8单元17-18版第18章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中国地理概况
本讲复习脉络:
错误!—错误!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辽阔的疆域
①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
②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分别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3)众多的邻国
①陆上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
②隔海相望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2.中国的地形
读中国山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形特征
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a天山—阴山、昆仑山—b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c大兴安岭-太行山—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 武夷山、f台湾山脉
江中下游平原
“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
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中国的气候
(1)气候
①类型: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
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②特征: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类型复杂多样。
(2)气温与降水
①温度带:a暖温带、b中温带、c亚热带.
②干湿地区:d湿润地区、e半干旱地区、f半湿润地区。
③气温
特征
冬季
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冬季风、地
形的影响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南北普遍高温,最
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
气候区
④降水
特征
空间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
风的影响
时间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
5~9月
干湿
地区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
4.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读我国内外流区域水文特征差异比较图,回答问题.
(1)内外流区:a外流区,b内流区。
(2)水系
水系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黑龙江、淮河、海河、钱塘江、珠江、辽河、闽江等
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3)京杭运河: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的输水通道。
(4)主要湖泊: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5.我国的自然资源
项目内容
特点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主要资
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考向1 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影响
(2017·德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
B.②地形区北坡自然带更丰富
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
2.有关②⑤⑥⑦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B.都位于亚欧板块
C.⑥地形区聚落较多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
D.⑦山雪线平均海拔最高
1.B2。
D[图中纬度变化说明了该地形剖面为南北走向,从海拔高度变化,该地形剖面最高处超过了7 500米。
说明该剖面还穿越了我国的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因此跨越的是我国的一、二级阶梯;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①为准噶尔盆地;②为天山山脉,其北坡
降水较多,自然带相对较丰富;③为塔里木盆地;④为青藏高原上的地区;⑤为阿尔泰山脉;⑥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因其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为充足,聚落相对较多;⑦为喜马拉雅山脉,雪线平均海拔最高。
]
●考向2 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
(2016·广东适应性考试)根据我国1951年以来824个气象站点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得出全国各农业区的无霜期,结果见下表。
据此完成3~5题。
中国各农业区无霜期长度统计表
A.海拔较高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D.植被较少
4.我国各地无霜期空间分布的总体规律是( )
A.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加
B.自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C.自南向北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
D.自东向西随海拔升高逐渐增加
5.研究发现,我国北方农区、甘新区和青藏区无霜期有延长的趋势,这一变化可能()
A.增加霜冻对农作物的危害
B.不利于农作物的安全越冬
C.有利于延长农作物的生长周期
D.增加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
3.A 4.C5。
D[第3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无霜期比黄淮海区短。
第4题,由表可知,华南区无霜期为363天,长江中下游区无霜期为295天,黄淮海区无霜期为229天,东北区无霜期为154天,由此说明自南向北无霜期随纬度增加逐渐减少,故C 项正确。
西南区无霜期为300天,黄淮海区无霜期为229天,东北区无霜期为154天,自西南向东北无霜期是减少的,故A项错误;长江中下游区无霜期为295天,西南区无霜期为300天,自沿海向内陆无霜期并不是逐渐减少的,故B项错误;
长江中下游区无霜期为295天,青藏区无霜期为116天,自东向西随海拔升高,无霜期是减少的,故D项错误.第5题,北方农区、甘新区和青藏区无霜期延长,说明气候变暖,这有利于害虫繁殖,会导致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频率增加,故D项正确。
气候变暖,霜冻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会减弱,故A项错误;气候变暖,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故B项错误;农作物生长周期与无霜期无关,故C项错误。
]
●考向3 我国的河湖水文特征分析
(2017·福建模拟)北半球季风区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水面海拔)和TSS通量(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流入为正、流出为负)随季节变化统计表。
读表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增多④湖泊调蓄功能下降⑤湖泊对周围局地气候的调节作用减弱
A.①②④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7.该湖泊可能位于我国( )
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
C.东北平原D.长江中游
6.B7。
D[第6题,材料提示该地位于季风区,可知降水季节变化大,再根据湖泊与河流存在“吞吐”关系,以及表中湖泊水位和TSS通量可知,夏季河流水注入湖泊,河流挟带的泥沙进入湖泊,TSS通量为正值,冬季相反。
计算可知,全年TSS通量为正值,说明湖泊泥沙增加,淤积严重,会使湖泊航运条件变差;湖泊调蓄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气候作用减弱;但泥沙淤积将提高湖畔土壤肥力。
第7题,根据该湖泊位于季风区和水面海拔仅10米左右,可排除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TSS通量正负可以反映河湖之间补给的方向,间接反映流域雨季的长短,据此可以判断该湖泊是位
于南方还是位于北方,5~9月TSS通量为正值,可知该时期河流水注入湖泊,该地雨季较长,属南方地区.]考点二|中国的经济地理特
征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逐层突破
1.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地区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
东部地区种植业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平原地区
林业东北、西南的天然林区,东南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地区畜牧业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①粮食作物:分布格局为“南稻北麦”。
水稻: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春小麦:主要分布在古长城以北;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古长城和秦岭-淮河之间.
②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经济作物差异
项目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Ⅰ。
挑战: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Ⅱ.对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2.中国的工业
(1)空间分布
①铁路沿线: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等铁路沿线.
②河流流域:
Ⅰ。
黄河流域: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Ⅱ。
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展地带。
③沿海地区:集中了四大工业区: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2)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
①产业特点
Ⅰ。
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Ⅱ.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②地区差异
地区优势方向
沿海地区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
产业
沿边地区国家的开放政策、沿边的
地理优势
发展贸易外向型产业
内地优势资源、工业基础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
中国的交通
(1)分布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南昆线,e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沪杭线,i京九线。
(3)水运
①海运错误!
②河运: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北京、上海、广州。
●考向1 中国的农业生产分布特征分析
读我国四种农作物的分布图,回答1~3题。
1.①②③④四种作物分别是( )
A.小麦、水稻、棉花、油菜
B.小麦、棉花、花生、水稻
C.小麦、油菜、花生、甘蔗
D.甜菜、甘蔗、棉花、水稻
2.我国北方地区不能种植图中农作物④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不足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D.地势低洼
3.下列省区中既有棉花分布又有油菜分布的省区是()
A.新、川、豫、贵B.湘、鄂、皖、赣
C.冀、鲁、豫、晋D.黑、吉、辽、内蒙古
1.C 2.A3。
B第1题,图中①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
②作物集中分布在长江流域,应为油菜;甘蔗分布在南方,④作物应为甘蔗。
第2题,甘蔗需要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北方不适合种植,主要原因是热量不足。
第3题,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平原同时也是棉花的主产区。
●考向2 我国的工业分布及其发展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 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但全年销量中自主品牌未进前十.数据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
1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7。
44万辆,同比下降17。
4%,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汽车产业群地区分布图。
(1)描述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分析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分布特点。
(3)外资品牌企业多在中国投资建立汽车组装厂,而车型均为自国外引进的车型,原因是什么?我国应如何应对?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但外资品牌比重大,自主品牌比重小,自主品牌比重有所提高。
原因可从市场需求、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的汽车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沿线地区及东北地区。
第(3)题,原因要从在中国建组装厂的优势,如劳动力廉价等方面分析;应对措施要扬长避短,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答案】(1)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外资品牌占主导;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降低.原因:市场需求量大;原有汽车工业基础好;近年来外国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2)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沿线及东北地区。
(3)原因:组装环节需要较多的廉价劳动力,附加值低;设计环节附加值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
应对措施: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引进研发技术;加大自主品牌的技术投入、研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考向3 中国的交通运输建设
沪昆高铁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的快速客运通道之一。
下图为“沪昆高铁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铁路干线,纵向与沪昆高铁干线交会的是( )
A.陇海线B.湘黔线
C.京九线D.浙赣线
6.沪昆高铁干线()
A.途经昆明、武汉等省级行政中心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B.横跨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
C.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D.沿线地区多泥石流、洪涝等灾害
5.C 6.D第5题,读图,沪昆高铁是东西向铁路,纵向与之相交的干线是南北向的。
陇海线、湘黔线、浙赣线都是东西向的干线,A、B、D错。
京九线是南北向的铁路线,且与沪昆线相交,C对.第6题,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可以判断,沪昆高铁干线位于长江以南,不经过武汉,A错。
没有到达青藏高原,只是跨地势的第二、第三级阶梯,没有第一级阶梯,B错。
没有跨热带地区,C错。
所经地区降水多,山地丘陵地形分布广,多泥石流、洪涝灾害,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