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文学常识填空。
《诫子书》作者,字,时期的家,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非淡薄无以明志
B、非宁静无以至远
C、淫慢则不能厉精
D、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理由: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意与日去,,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明心立志”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3)文章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躁”的危害,这句话是:“”。
(4)全文围绕“”这句话展开议论的。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 ) 淫.慢( )遂.成枯落(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2)俭以.养德( )
(3)非学无以广.才( )
(4)淫慢
..则不能励精( )
(5)年与时驰.( )
(6)意与日.去( )
7、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练习。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③年与时驰.(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
(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X仲淹有志于天下
X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
②昏怠:昏沉困倦。
③沃:浇,引申为“洗”。
④既:副词,不久,后来。
⑤每:常常。
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
⑦谪:贬谪,贬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啖.粥而读( ) (2)辄.以水沃面( )
(3)食不给.( ) (4)乃至被谗.受贬( )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4、文中表明少年X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X仲淹所作《某某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
1、诸葛亮;孔明;三国时期;政治;军事。
2、D
3、C
4、(1)年与时驰;遂成枯落;将复何及。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险躁则不能治性。
(4)静以修身。
5、fú yín suì
6、(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使……广博,增长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7、A
8、(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二、阅读理解
(一)
1、①告诫②振奋,振作③消失,逝去④立志
2、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D
4、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5、(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二)
1、(1)吃(2)往往,总是(3)供应(4)说别人的坏话
2、B
3、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4、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5、揭示主题
参考译文:
X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
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
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
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
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
X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
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