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导游词_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乐寺导游词
独乐寺导游词
独乐寺导游词1
独乐寺位于蓟县古城的中心位置,共有独乐寺和白塔两个景点。
独乐寺始建于唐朝,现存建筑为辽代统合二年(984年)重修,是我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它集古建、壁画、塑像三大艺术于一体,拥有九个“全国之最”的桂冠,是1961年我国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独乐寺占地16500平方米,整个建筑坐北朝南,依次为山门、观音阁、韦驮亭、报恩院和乾隆行宫。
关于独乐寺的由来,有两种说话:一种是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颗大肚梨树切削而成,以谐音而取名;还有一种是说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取其首尾得名“独乐寺”。
眼前的山门是入寺的主要通道,山门正中匾额上书“独乐寺”三个字,字体苍劲雄浑,为明代英式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所书,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中间做穿堂。
山门前稍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这两尊力士像没有按佛教仪轨持金刚杵,而是手握长剑,这与辽代的门神持剑有关,老百姓俗称他们为“哼哈二将”,由于塑像身材高大,气势威严,加之身体向前倾近20度,居高临下虎视眈眈,令人生畏。
山门内金柱间原有大门,现在只剩下门框门槛,这道门槛也是观音阁的视野分界线。
站在门槛外,只能看到观音阁的局部,跨过门槛,则大阁全貌尽收眼底,犹如画中,令人称奇。
再看后门两稍间为清代绘制的“四大天王”彩色壁画。
他们各自手持法器,怒目而视,东西南北各护一方,取其法器意为“风调雨顺”。
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迈过山门之后,眼前一座巍峨挺拔的楼阁平地而起,这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观音阁整体通高23米,东西面阔五间,宽26.7米,南北进深四间,长20.6米,外观两层,实则三层,中间设一暗层,全木结构是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建筑。
大阁设计别具匠心,28根立柱,用梁枋椽斗拱等联成一整体,斗拱多达24种,斗拱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分解来自上方给柱头的压力,其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是斗拱间增加了木构件连接的灵活性;三是美观大方,富于装饰性,其设计建筑技艺非常高超,它历经28次地震仍然巍峨屹立,不愧是我国古建筑的瑰
宝。
好,现在大家请看高阁上哪四个引人注目的大字“观音之阁”,他是诗仙李太白来此游览时所题,已被收入“世界名匾大全”。
细心的游客会注意到其中的“之”
字头上的点好像是溅上去的。
关于这个“之”字的由来啊,还流传着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唐朝天宝一年,李白北游蓟州来到独乐寺,恰逢大阁落成,众所周知,李白不但是“诗仙”,而且还有“剑仙”“酒仙”之称,于是主持命人以酒款待,当主持请他题匾时,李白早已酩酊大醉,但心里明白,趁着高兴,提笔一挥而就。
第二天,当人们把匾额挂上去之后,现场一片哗然,原来“观音之阁”的“之”字少了一点,这下可急坏了主持,急忙跑到李白面前鞠躬施礼:“先生您看如何是好?”,李白一愣,接着便开怀大笑,高声断喝,“拿酒来”,此时有人备上两坛酒,笔墨随之奉上。
但见李白抱坛而饮,直到脸红微醉时,抓起手笔,蘸满浓墨,眼望大匾,踉跄两步,一个举炬烧天,笔脱手而出,只见笔不偏不斜的正好点在“之”字头上,这就是著名的李白飞笔点“之”字。
好,现在大家随我进入阁内,请大家向上仰视,这就是独乐寺的主像“十一面观音”,它穿过暗层直达阁顶,呈顶天立地之势,通高16米,是我国现存最高的彩色泥塑。
观音阁一层四周墙壁上,是元代绘制,明代重绘的壁画珍品,在乾隆十八年即1753年一次大修独乐寺时,被覆盖上一层1厘米厚的灰,1972年修整观音阁时偶然剥出,才再现世人面前。
这组佛教壁画以十六罗汉和二明王为主题,内容以宣传佛教因果报应,劝人施舍,修行正果为主。
绕过观音阁之后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韦驮亭,韦驮亭为一八角亭,小巧别致,独成一体,为明代所建。
里面供奉的是佛教的护法天神韦驮,他身着盔甲,表情肃穆,双手合十,怀抱金刚杵。
经过韦驮亭后,我们就来到了报恩院。
报恩院始建于明代,乾隆年间重建,它位于独乐寺中轴线的最低端,布局严谨,独立成局,又与寺院融为一体,为明清两代僧人重要的礼佛场所,形成了一道独特的“寺中寺”景观。
报恩院的前殿为弥勒殿,正中供奉的是一尊铜制弥勒菩萨像,两边为我国历史上
有名的四大疯僧的塑像,分别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癫,这种布局在全国寺院中实属罕见。
报恩院的后殿是三佛殿,里面供奉着“横三世佛”,正中为释迦摩尼,东侧为药师佛,西侧为阿弥陀佛。
参观完独乐寺之后,大家随我去游览下一站辽代白塔。
眼前的这一座白塔就是蓟县古城另一座千年建筑,是早期独乐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塔高30.6米,平面呈八角形,通体雪白,下面为花岗岩的须弥座,上面为覆钵,是印度佛教文化
与中原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
独乐寺导游词2
独乐寺坐落蓟县城武定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
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这儿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独乐寺的主体修建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内部,即是一颗参天而立的独梨树;第二种说法是,安禄山起兵反唐,这儿是誓师地,他“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独乐寺: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少私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
整个独乐寺有三有些组成,东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宫,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门,观音之阁,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组成。
全体修建规划简练,主题杰出,雄伟庄重。
独乐寺有五个之最:观音阁是中国仅存的最陈旧的木布局高层楼阁;观音像是中国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门为现存最早,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上有最早的鸱吻;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维护单位。
如今,咱们到站了。
如今咱们咱们看到的这个修建即是山门,他高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心坐穿堂,两边是稍间。
在山门的檐下有一块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听说他在北方只留下六个字,别的三个字即是北京的“六必居”三个字。
在山门的前两稍间有两尊辽代的金刚力士站像,也即是咱们俗称的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面这尊沉默,握手为“哼”将,右边张口,伸手为“哈”将,他们都是4.5米高,肌肉拱起,威武雄壮,紧守着山门,他们站在此地现已是一千多年的前史了。
咱们看这两根中柱的中心,相传
曾经有一扇大门,由于年代久远,这门及应不存了,但这儿是山门和观音之阁的分界线,站在门槛这一边看观音之阁,只能看到部分,跨过门槛一步,大阁全貌就尽收眼底了。
咱们无妨试一下,这是魏晋时期,遍及选用的画框式布局。
山门北稍间的两边是清光绪年间制作的四大天王像。
先看东侧:南边增加天王,手持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
西侧的两尊:北方多闻天亡,手持雨伞;西方广目天王,手握银蛇。
四大天王手中所持之物组成一个成语“风调雨顺”,表达了中国老百姓的希望。
咱们去看一看主体修建。
咱们面前的即是独乐寺的主体修建“观音之阁”,它通高23米,从外观上看分为上下两层,实际上是三层,在它正中心有一个暗层,整个大阁最杰出的特色是没有一根钉子,都是榫卯布局的,咱们看这一朵朵的即是斗拱,方形木块为斗,长条拱木为拱,整个大阁共用了152朵斗拱。
大阁的房顶为九脊歇山式,檐下有一块匾额“观音之阁“,它是李白的真迹,这块匾额现已收入全国名匾大全了,下面这块匾额是“具足圆成”它是咸丰的手笔,意思是说里边的观音现已修行满意,具有成佛条件了。
咱们从这个方位回头看一下山门,整个山门是由12根粗大的柱子支挺的,柱头悉数向内歪斜。
它是中国古修建的一个特色,称为侧角,使修建物愈加安稳,在山门的正脊上有两个饰物,尾巴向内翘起,似鸟非鸟,似鱼非鱼,叫做鸱吻。
传说为龙生九子之一,能喷浪成雨,取喷水震火之用。
如今咱们走进大阁里边来看一下。
在咱们面前的即是十一面观音像,它通高16米,站在莲花台上,经过暗层,直达阁顶。
观音有33种改变方式。
十一面观音为其间一种,这种体裁在别处是肯定看不到的,由于就全国来讲,只要这儿供奉的是十一面观音,它在世界上也仅存13尊。
咱们看整个观音略向前倾,给人以亲切感。
它的两个飘带从手腕处一向垂到莲花台之上,实际上是起了支撑点的作用了。
咱们说这个观音是泥塑的,并不是说它完全是用泥堆起来的,它的内部有仿人体骨架的木布局,外面雕琢的是泥。
十一面观音两旁的是善财,龙女两位胁持菩萨,他们腰部微扭,头顶五佛冠,显得生动活波,给人以真实感,这三尊塑像加上前面的哼哈二将,独乐寺共有5尊辽代的塑像,教授评估独乐寺的前期塑像即是“少而精,艺术价值高”。
在里边来看,每个柱头上都有一个斗拱,整个大阁152朵斗拱,24种方式,散布在大阁各个部位,它恰似人的关节相同,这是观音之阁历经1000多年的风风雨雨,28次地震,仍然安然无恙的缘由之一。
整个大阁是以三大艺术于一堂的,它即是古修建,塑像,通栏布满墙面的五颜六色岩画。
这组岩画制作于元代,1972年才发现出来的,本来一向维护在一层泥土里边,它的发现有很高的前史价值,科研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现已被描摹收入国库了,岩画以释教十六罗汉和二天王为主题,间以释教有关的神话故事,尘俗体裁组成一组组各有独立,又互相相连的巨幅画卷。
现场说明到此结束,下面的时刻,咱们能够自个旅游。
独乐寺导游词3
今天我将带领各位参观千年古刹独乐寺。
今天我们要游览的路线是山门,观音阁,韦陀亭,报恩院和乾隆行宫。
在此我先就独乐寺的基本情况给您做一简要介绍。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于蓟县城内,其创建已无文献可考。
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说:“寺之创建,至迟必在唐初。
观音之阁的太白书匾落款即可为证。
”现存建筑为辽统和二年,即公元984年建。
其主要建筑由山门,观音阁,韦陀亭,报恩院和乾隆行宫组成,它可以是说集古建,壁画,雕塑三大艺术为一体,拥有全国三个之最的桂冠,同时也是61年国内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即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请大家随我下车参观。
关于独乐寺得名,众说纷纭。
其一是说寺内主雕塑观音像内的称架是有一颗巨大的杜梨树切削而成,取其谐音而得名。
而更多的人和专家则认为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度众生为乐。
所以得名独乐寺。
无独有偶,清代的乾隆皇帝也曾发出了“公乐亭,独乐寺,公乐不如独乐乐”的感慨。
来到这里,您看便是独乐寺的山门,正面书有独乐寺三字匾额,乃明代的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师严嵩所书。
因其人是奸臣奸相,所以后人将落款抹掉。
只剩“独乐寺”三个字。
您随我里面请。
整个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
前两梢间是两尊辽代彩色泥塑哼哈二将。
造型生动,形象逼真。
下面请各位朋友随我继续参观。
那整个山门的大门已荡然无存,只剩门框门槛。
其实这就是后面观音阁
的视野分界线。
站在门外只能看见阁的局部,但只要您迈过门槛一步,观音阁的全貌便能尽收眼底。
不信咱可以试一试。
买过门槛之后,您看两侧是绘制的四大天王像。
各个手持法器,怒目而视,东西南北各护一方,满足人们无边的善愿。
那现在就请各位跟随我前面请,咱们来参观一下观音阁的主体建筑。
我们面前的就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观音阁。
您先随我的手势看上面的方扁。
上书有“观音之阁”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乃李太白亲笔所书。
整个大阁阁高23米,东西长20.23米,南北宽14.26米。
整个大阁从外观看分上下两层,中间一暗层,是为三层木结构。
同时它也是我国现存最高大的阁楼木结构建筑。
下面就请随我前面走。
各位朋友,步入观音阁之后,请您随我的手势看一下。
眼前莲花座之上的便是主雕塑观音塑像。
整个观音塑像高十六米,被称为十一面观音。
同时据考证,这十一面观音也是现存我国最高大的彩塑泥像之一。
在主雕塑观音像的两侧,是两尊斜视菩萨,旁边是元代绘制,明代重绘的十六罗汉及二明王像。
这些画像曾于乾隆年间被封存于墙内,直到1972年青皮自然脱落才重见于世。
今天咱们大家能够观览到这些壁画,也可以说是一种缘分了。
整个阁的`内部共分为上下三层。
第一层是矩形井口,第二层是六角形井口,上侧则为八角的斗藻井。
这些空井虽然在建筑形式上不同,但错落有致,更重要的是能够抵御侧压力,增加阁的刚性。
观音阁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施用了复杂的斗拱。
现在我们来到了整个观音阁的外侧,您看,远处方形的木块叫做斗,弓形的木块叫做拱,而斜伸出来的叫做昂。
这三个部件组合在一起就叫做斗拱。
同时站在这个位置您可以看到,整个观音阁共分为上下七层,一三五为筑框层,是刚性层;二四六为斗栱层,是柔性层,可以说整个大阁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并进。
而上层的屋顶则是屋盖层,屋顶为九脊歇山顶。
众所周知,整个观音阁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记述的一共有28次地震,其中两次是比较大的,一次是康熙年间,另外一次就是发生在76年的唐山大地震。
当时据当地的居民说,大阁摇晃左右近一米,但现在仍然恢复了原貌,并没有坍塌。
由此可见,观音阁的整个建筑形式在减震上已经经过历史的检验了。
绕过观音阁之后,我们来到了韦陀亭。
这里面供奉的就是护法神韦陀。
但独乐寺的韦陀于其它寺的韦陀在位置上有所区别。
一般情况下,韦陀是供奉在天王殿内,而这里则是供奉在观音阁的后侧。
原因就是原来在韦陀亭的后侧建有一座卧佛殿。
不过现在已经改建成报恩院,下面的时间就请各位跟随我共同参观一下。
我的身后侧就是报恩院了。
报恩院在全国的寺庙中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里面供奉的是寒山,普化,风波和济公四大疯僧。
我不说大家也知道,这四位在历史上都颇具性格。
下面的时间就请各位跟随我到里面去了解一下。
步出报恩院后,前面就是三佛殿。
三佛殿里供奉的是横三世佛。
也就是说中间供奉的是现代佛释迦摩尼佛,在他的左侧是药师佛,右侧是阿弥陀佛。
下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进去参观,五分钟之后咱们在停车常见。
独乐寺导游词4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
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
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梁思成在发现独乐寺之初即强调建筑物所具有的突出的唐代风格,并且推测独乐寺创建于唐朝初年。
鉴于最早提及独乐寺名称的辽代碑文就称统和二年(公元984年)的工程为“再建”(建筑物)以及“重塑”(观音像),因此建筑和雕塑应是公元984年以前创建。
而除了梁思成提到的观音阁的建筑整体风格以及观音阁两尊胁侍的风格唐风浓郁之外,天津大学建筑学院辽代建筑研究课题组进而发现了另外几方面的证据,从而把独乐寺观音阁的始建年代更为明确的推至唐代前期的武则天朝7世纪末)。
而从观音阁使用的移用木构件的碳十四测年(树轮校正)结果看,似乎在唐代两个重要时期即“安史之乱”和“会
昌灭佛”前后,观音阁也分别有一次维修。
梁思成分析,在唐代地属中国,其文化自直接受中原影响,五代以后,地属夷狄,中国原有文化,固自保守,然在中原若有新文化之产生,则所受影响,必因当时政治界限而隔阻,梁思成据此判断在观音阁再建之时,中原建筑若已有新变动之发生,在蓟北未必受其影响,而保存唐代特征亦比较多。
梁思成曾称独乐寺为“上承唐代遗风,下启宋式营造,实研究中国建筑蜕变之重要资料,罕有之宝物也。
”
独乐寺导游词5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和大家介绍一下!
独乐寺坐落在蓟县城内,是中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享誉中外的千年古刹。
独乐寺始建于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辽代统和二年(公元984年)重建。
明万厉、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维修,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增砌照壁,增设观音阁重檐上下各四根擎檐柱,并建寺东行宫。
独乐寺占地总面积1.6万平方米,山门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上下为两层,中间设平座暗层,通高23米,是国内最古老的高层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该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
布局、结构都比较奇特。
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
这些都反映出唐、辽时期佛寺建筑布局的特点。
独乐寺行宫,建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又称乾隆行宫,是清代皇帝去东陵谒陵途中小憩的地方,也是天津地区仅存的一处行宫。
行宫存有正殿一层,附属建筑三间,现恢复回廊十四间,垂花门一座,使行宫独立成院。
乾隆之后的皇帝都来过独乐寺行宫,并留下了大量赞美独乐寺的诗篇,行宫内新增设的展览,辑录了12首清帝即兴之作和与行宫有关的帝后嫔妃画像17幅。
传说独乐寺是鲁班显圣修建,因此蓟州人为纪念这位建筑祖师单独建庙供奉。
鲁班庙位于独乐寺东北300米,堪称全国仅有。
独乐寺历经千年风雨侵蚀、兵火劫难,经历了30多次地震的考验,至今巍然屹立,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
庙会:近年,独乐寺又在每年正月恢复传统庙会,内容包括观音赐福、民间花会调演、杂技表演、戏曲表演、地方小吃、土特产展卖等,成为蓟县冬季文化旅游活动的特色品牌。
法会:独乐寺于每年正月初一(弥勒佛诞辰日),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四月初八(佛祖诞辰日),六月十九日(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十二月初八(佛祖成道日),举行规模盛大的纪念法会,八方信徒云集至此。
独乐寺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独乐寺俗称大佛寺,坐落在蓟县城区武定街。
独乐寺始建年间不详,现存建筑为辽统和二年所建,是我国古代大型木结构高层楼阁式建筑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关于独乐寺得名说法不一。
有人说:观音塑像内部支架是由一颗大杜梨树切削而成,以谐音得名。
还有人说唐玄宗时,安禄山起兵反秦,在此誓师,其言: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而命名。
大家看,独乐寺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
依次由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组陈一套完整的建筑群。
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做穿堂。
山门前两稍间是两尊辽代彩泥金刚力士象。
山门内金柱间原有大门,现在只剩门框和门槛。
这道门槛也是观音阁的视野分界线。
站在门槛外,只能看见观音阁局部;迈过门槛,则大殿尽收眼底犹如画中,令人惊奇。
再看观音阁,这样精美绝伦的的建筑,终究是为了本殿之主——观音塑像而设。
相传,这里最早供奉的是铁铜观音像,唐太宗李世民东征高丽时,到渔阳境内,粮草枯竭,不能进兵,李世民一筹莫展。
当他到独乐寺拜观音时,突然发现是铜铸的,便借铜身一用,并许愿将来以十倍金身奉还,之后,将铜像化铜水,以铜铸钱币,置办了粮草,解了燃眉之急。
东征回朝之后,他时时为此事发愁,因为即使把国库里的金子都拿出来,也不够造一尊16米高的金像。
在此时,大臣魏征递上奏折,上有一句当以十倍泥像金身奉还李世民看到泥像两字非常高
兴,即命尉迟敬德赴渔阳重修独乐寺,重塑十一面观音像,因为当时塑像是1.6米,扩大十倍,当然是塑一尊十六米高的泥塑金身像啦!
独乐寺是一座千年古刹,久负盛名,独乐寺庙会为独乐寺传统节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到了清代的鼎盛时期,但后来逐渐衰落。
2022年春节,蓟县人民政府又恢复了独乐寺传统庙会,他是集民间艺术、地方习俗、佛教文化为一体的民族盛会,游人在浓厚的节日气氛中,可以真正体验到蓟县地方民俗的魅力。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今天我的导游就要到此结束了,我们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
祝您一路平安!
独乐寺导游词7
独乐寺位于蓟县城武定北侧,它始建于天宝十一年,辽代重建。
关于独乐寺的得名,这里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独乐寺的主体建筑是十一面观世音的内部,就是一颗参天而立的独梨树;第二种说法是,安禄山起兵反唐,这里是誓师地,他盖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故名独乐寺:还有一种说法是,佛家清心寡欲,独以普渡众生为乐故名独乐寺。
整个独乐寺有三部分组成,东路是清朝皇帝辟建的行宫,西路是僧房,中路由山门,观音之阁,八角亭,卧佛殿,三佛殿组成。
整体建筑布局简洁,主题突出,宏伟庄严。
独乐寺有五个之最:观音阁是我国仅存的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楼阁;观音像是我国仅存的最大古代泥塑之一;山门为现存最早,等级最高的庑殿顶山门;山门正脊上有最早的鸱吻;独乐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我们到站了。
现在我们大家看到的这个建筑就是山门,他高10米,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中间坐穿堂,两侧是稍间。
在山门的檐下有一块匾,上书独乐寺三个字,为明代大学士严嵩手笔,据说他在北方只留下六个字,另外三个字就是北京的六必居三个字。
在山门的前两稍间有两尊辽代的金刚力士站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哼哈二将,从他们的嘴形和手形可看出,左边这尊闭口,握手为哼将,右边张口,伸手为哈将,他们都是4.5米高,肌肉隆起,威武雄壮,紧守着山门,他们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