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敏试验及CLSI标准更新 马筱玲
药敏试验及CLSI标准更新_马筱玲
• 研究体内药物浓度与药物抗菌效果关系—— 药效动力学(PD)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有什么不同?
体外: 药物浓度 固定不变
Cmax
AUC
T1/2 β
体内: 药物浓度 随时间改变
细菌MIC位于什么水平临床治疗有效?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的关联(PK/PD参数)
浓度
Cmax/MIC
Cmax Cmax / MIC
AUC/MIC T>MIC
AUC / MIC
AUC
MIC
MIC
T> MIC
时间
各类抗菌药物PK/PD参数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Cmax/MIC >10
多数β -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T>MIC
>50%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AUC/MIC >125
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
• 自1998年以来卫生部将CLSI制定的药敏标 准定为我国的部颁标准。依照(CLSI)所 制定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作为选药指南
CLSI—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dandards Instituste
• M02-A11纸片扩散法(2012) • M07-A09 稀释法(2012) • M11-A07厌氧菌稀释法(2007)
CLSI M S 第 版 主要更新内容解读
2016年CLSI M100S(第26版)主要更新内容解读张雅薇? ? 王辉(通讯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此文发表在《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6年3月第39卷第3期,165-169建立和完善病原菌鉴定和体外药敏试验的标准化操作规程,是加强微生物室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
其对优化临床药物选择、减缓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CLSI制定的药敏试验标准是我国实验室遵循的指导性文件。
作为CLSI批准的药敏试验标准(包括M02-A12、M07-A10和M11-A8)的补充文件,2016年M100-S26正式更名为M100S(第26版)。
本文将重点解读CLSI M100S(第26版)文件[1]中的主要更新内容,以供临床实验室参考。
一、常规试验及报告药物的更新CLSI M100S(第26版)文件新增了多种目前新上市的新药如ceftolozane-他唑巴坦、奥利万星、泰地唑胺和特拉万星作为临床选择性报告的药物,并修订了几种抗菌药物的临床药敏报告组别,见表1。
注:a A组: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
b B组:常规测试,但选择性报告的药物。
c C组:补充性抗菌药物,选择性地报告。
d U组:仅用于泌尿道感染的抗菌药物。
e O组:其他药物,是指对微生物有作用,但在美国不常规要求测试的药物。
f其他非肠杆菌科:包括假单胞菌属和其他非苛养、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外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二、药敏折点的相关更新2016年CLSI M100S(第26版)文件修订了头孢唑林对肠杆菌科的纸片法和MIC 折点,并建议将头孢唑林药敏结果用于预测口服头孢菌素的药敏。
当头孢唑林用于治疗由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非复杂性尿路感染时,建议使用新修订的折点,见表2,折点建立基于的给药方案为1g每12h;除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外,当患者为其他感染时,仍沿用M100-S25中头孢唑林对肠杆菌科的折点。
药敏规范及更新2014
头孢洛林(Ceftaroline)
• 头孢洛林是一种具有体外抗GP和GN活性的 头孢菌素。 • 杀菌作用是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结合而介导的。 • 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PBP2a以及肺炎链球 菌与PBP2X 结合,所以对MRSA、青霉素 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有效。 • GP: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和MRSA )、 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常见细菌药敏试验主要变更
CLSI药敏试验标准变更
• • • • M02-A11纸片法,每三年更新一次(2012) M07-A09 稀释法,每三年更新一次(2012) M11-A07厌氧菌稀释法(2007) M100-S24药敏试验解释标准,每年更新一 次 (2014)
近年来CLSI重要变更内容
• SDD:表示分离菌株的敏感性依赖于感染 患者的给药方案。 • 针对检测(MIC法或纸片扩散法)结果为 SDD的菌株,要达到临床治疗有效的目的, 需要使用更高剂量或/和更频繁给药次数方 案,以增加药物暴露的剂量和时间。 • 临床医师针对SDD结果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时应当考虑使用已批准的最大剂量方案和 保护器官功能。
药敏试验主要规则
1998年以来,卫生部将CLSI药敏标准定为我国部颁标准 ◆ 选择试验的药物应针对该菌所引起的感染具有确切临床疗 效(已知天然耐药不做药敏试验) ◆ 检测预报药、指示药,而不是检测所有的药物 ◆ 使用的药敏方法经证实是可靠的 ◆ 药敏判读需依据最新标准,S、R、I解释取决于特定的给 药方案和感染部位 ◆ 罕见耐药模式及流行病学有重要意义的细菌需核实和确认 ◆ 特殊细菌、特殊部位的药敏需依据特殊规则报告 ◆ 分级试验和报告规则
如何执行“SDD”
• 与医院抗感染团队共同讨论,将这些变化通告给 他们,并商定一个计划来告知临床医生。 • 与药敏试验设备的制造商商量确定如何在设备上 修改折点。 对于大多数系统,可以手动更改折点。 • 与LIS工作人员的一起设定,当分离菌株为肠杆菌 科细菌,头孢吡肟的MIC为4-8μg/mL时,在结果 报告中显示为“SDD”或“D”,并确保SDD结 果能够被传到HIS系统,并被临床医师使用。 •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和临床医生进行培训。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随着医学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CLSI药敏试验标准一直是临床检验领域中的重要指南。
而随着2023年版的中文版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布,对于临床实验室和医护人员来说,这意味着有了更多便捷和权威的参考文献,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药敏试验质量和准确性。
在新的标准中,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含义和基本原则。
在整个流程中,从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到试验的操作和结果的解释,都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
这包括对于药敏试验中所使用的培养基、药物浓度、试验操作方法等方面的规范。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了解标准中所规定的各种试验方法和技术。
比如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我们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药敏试验?对于不同类型的药物,又应该采用怎样的浓度和操作方法?这些都是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和遵循的问题。
在新的标准中,也会对一些常见问题和困扰进行详细的说明和分析。
比如对于一些难以培养或者多重耐药的细菌,我们该如何进行药敏试验?又或者对于一些药物的混合使用,应该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和判断?这些都是实验室中常见的难题,新的标准将会给出更为明确和实用的指导。
除了对于试验方法和技术的规范外,新的标准中也会对实验室管理和质控方面进行更为全面的要求。
在实验室内部,我们需要建立怎样的质控体系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当出现异常结果时,又该如何进行排除和处理?这些都是在实验室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规范的问题。
新的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将会为临床实验室带来更为全面和权威的参考依据。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提高操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和技术,以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和挑战。
在我看来,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更新和发布,不仅是对临床实验室的一种规范和指导,也是对医学发展的一种促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更新,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临床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和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药敏试验及CLSI标准更新_马筱玲
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2013
取消苯唑西林纸片扩散试验检测耐甲
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路登葡萄 球菌
葡萄球菌—2013
• 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检测方法
mecA或PBP2a检测 苯唑西林MIC法 头孢西丁MIC以及纸片扩散试验
青霉素注射剂 (非脑膜炎)
≤2 4 ≥8
S:肾功能正常成人每 4h静脉给药至少200 万单位,每天至少 1200万单位 需用最大剂量静脉给 药治疗(如肾功能正 常成人每4h静脉给 药至少300万单位
青霉素注射剂 (非脑膜炎)
≤0.06
-
≥0.12
口服青霉素
≤0.06
0.12-1 ≥2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
• • • • 广谱具有抗MRSA活性头孢菌素(五代头孢) 仅有静脉制剂 FDA批准的适应症 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 MRSA、MSSA、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 – 大肠、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
•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
• 肺炎链球菌、MSSA、流感嗜血杆菌 • 大肠、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
流感嗜血杆菌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
• 特殊情况下的药敏试验及结果报告
• 特殊细菌
• 特殊情况下的药敏试验及结果报告
• 特殊部位
• 对分离于脑脊液中的细菌,下列抗菌药物 不作为选择药物进行常规报告,因为用这 些药物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脑脊液感染可 能无效,这些药物包括:
仅通过口服途径给药的 Ⅰ和Ⅱ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钠除外)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氟喹诺酮类
T> MIC
MIC
时间
clsim100 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CLSI M100-ED32:2023是一份关于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的性能标准,不过,到2023年为止,我并未了解到有“CLSI M100-ED32:2023药敏试验标准中文版”的发布或具体细节。
但是,根据以往的CLSI药敏试验标准,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该标准可能包含的内容的一般性信息。
CLSI的药敏试验标准通常包括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的详细描述,这些方法用于确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这些标准还可能包括对测试条件的规范,如培养基的组成、接种物的制备、药物的稀释和测试结果的解释等。
对于CLSI M100-ED32:2023,虽然我不能提供具体的中文版内容,但一般来说,它可能会包含以下方面的更新和改进:
1.新增或修订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方法,以反映最新的科学进展和临床需求。
2.对现有测试方法的优化和改进,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对测试条件的进一步规范,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可比性。
4.对结果解释的更新,以反映最新的临床和流行病学数据。
请注意,以上信息仅是基于以往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推测,并不能代表CLSI M100-ED32:2023的实际内容。
为了获取最准确的信息,建议直接查阅CLSI的官方网站或联系CLSI进行咨询。
同时,如果你需要中文版的药敏试验标准,可以尝试在国内的相关医学或微生物学专业网站、论坛或学术机构进行查找,可能会有一些专家或机构进行了中文翻译或解读。
但是,请注意确保来源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以免误导实验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马筱玲
Ⅰ型SCCmec复合体
B型mec基因复合体
IS431
mecA mecR1 IS1272
ccr1型
ccrA1 ccrB1
Ⅱ型:由A型mec基因复合体和ccr2型基 因复合体组成。
是目前医院感染MRSA中常见的基因型, 代表株为N315,是1982年从日本分离 的MRSA菌株。
在Ⅱ型SCCmec中含有完整的pUB110质 粒和Tn554转座子,pUB110与细菌对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耐药有关,Tn554编码红霉素、壮观霉 素抗药性。
mecA或PBP2a阴性的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葡 萄球菌是罕见的
MRSA检测方法
基因水平:mecA基因——PCR扩增法 蛋白水平:PBP2a蛋白——胶乳凝聚法 表型水平:
– 琼脂筛选法 – 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 – 头孢西丁纸片扩散法 – 稀释法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检测
4%NaCl- 6ug/ml苯唑西林盐平板筛选法 – 培养条件:35℃,24-48小时 – 结果:>1个菌落生长,判定为甲氧西林耐药
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时,药物可与 PBPs结合,使其功能被抑制,使细胞壁合 成受阻,导致细菌因不能抵抗外界的渗透 压力而死亡。
MRSA的耐药机制
MSSA→mecA基因→MRSA
mecA能编码合成一种新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a (PBP2a) PBP2a能执行PBPs的生理功能,但与β-内酰 胺类抗生素的亲和力低,当有β-内酰胺类抗生 素存在时,正常的PBPs与之结合,功能被抑制, 而PBP2a不与其结合,则可替代PBPs发挥作用, 使细菌能够正常生长,产生耐药性。
(MR)菌株 苯唑西林纸片法:1ug/片 – 金葡菌 11-12mm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17mm 头孢西丁纸片:30ug/片 – 金葡菌、路邓 ≤21mm(2007CLSI)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孢西丁纸片扩散法: –修改了对金葡菌和路登葡萄球菌的“S” 折点 –缩短金葡菌的孵育时间到18小时 – 增加注释某些菌株可能甲氧西林耐药而 头孢西丁敏感
CLSI药敏试验标准CarbaNP试验更新
2016-01-12 CLSI
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 ni cal a nd Laboratory Sta ndards In stitute, CLS)于2015年引入Carba NP试验,用于检测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菌属细 菌中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试验。 该试验采用比色法,目前主要用于流行病学研 究或感染控制。研究表明,Carba NP试验在检测KPC NDM、VIM、IMP、SPM和SME型碳青霉烯酶方面具有较好的敏感性(>90%)和特异性(>90%)。
0.5%酚红溶液
1)称量1.25g粉红粉末
1年或不超过各成分保质期
2)加入250ml实验室试剂级纯水
3)混合,室温保存
4)使用前混匀
0.1 N氢氧化钠溶
1)将20ml 1N NaOH加入180ml实验室试
1年或不超过各成分保质期
液
剂级纯水中
2)室温保存
Carba NP试剂A
1)取25-50ml烧杯,将2ml0.5%酚红溶液
2.结果解释:
管a溶液A(作为内质控)
管“:溶液B
结果解释
红色或红-橙色
红色或红-橙色
阴性,非碳青霉烯酶产
生株
红色或红-橙色
浅橙色、深黄色或黄色
阳性,碳青霉烯酶产生
株
2周或不超过各成分保质期
溶液
加入到16.6ml实验室试剂级纯水中
(溶液应为红色或橙色,其他
2)加入180出10mM硫酸锌溶液
颜色均不可使用)
3)以0.1N NaOH溶液(若pH值太高以10%
HCl溶液)调整pH值为7.8 ±0.1
4)4-8C小瓶保存,避免长时间光照
Carba NP试剂B
2008年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主要改变
草绿色链球菌 青霉素和氨苄西林 (仅稀释法) 头孢吡肟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万古霉 素
C组 U组
头孢噻肟 、头孢曲松 、氯霉素
氯霉素 、利奈唑胺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
星 、达托霉素 3 、奎奴普丁2达福普汀
洛曼沙星或氧氟沙星 、诺氟沙星 、磺胺 、
四环素
氯霉素 、克林霉素 、红霉素 、利奈唑胺
述菌株的青霉素 MIC ≤0 . 12 mg/ L 或抑菌圈 ≥29 mm 者应 可采用头孢硝噻吩法测试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阳性者 对青霉素 、氨基苄2、羧苄2、呋脲苄青霉素耐药 。
(2) 推荐头孢西丁稀释法检测甲氧西林耐药菌 ( MR2 SA 、MRCNS) ,除纸片扩散法外 ,增加头孢西丁微量稀释法 。 头孢西丁的 MIC ≥8 mg/ L 为甲氧西林耐药 ; ≤4 mg/ L 为甲 氧西林敏感 。该方法和标准仅适用于金葡菌和路登葡萄球 菌 。如 mec A 基因阳性的菌株应该报告为甲氧西林或苯唑西 林耐药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应报告耐药 。由于非 mecA 基因介导的苯唑西林耐药机制罕见 ,故 mec A 基因阴性但苯 唑西林 MIC ≥4 mg/ L 的菌株也应报告对苯唑西林耐药 。
达 托 霉 素 3 、达托霉素 3 多烯环素
黏菌素 3 、 多黏菌素 3
480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08 年 11 月 20 日第 8 卷第 6 期 Chin J Infect Chemot her , November1 2008 , Vol1 8 , No1 6
表 2 2008 年 CL SI 新增加药敏试验的品种
5 . 苯唑西林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的药敏试 验需培养至 24 h ,且需在光源之上阅读结果 。只要有 1 个或 以上的菌落生长以及任何可见的薄霾菌苔生长均应视作对 上述抗菌药物耐药 。遇不敏感株需要重新鉴定菌种 ,并用稀 释法进行药敏试验 。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安徽省立医院马筱玲
*mecA = gold standard 47
courtesy of Swenson and Tenover
Sensitivity/Specificity
Tests for mecA-mediated Resistant CoNS
Sensitivity:
OX MIC = OX DD = CX DD = PBP2a = mecA* 99% 99% 98% 100%
MRSA SCCmec基因盒研究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头孢唑啉
环丙沙星 氯霉素 红霉素 克林霉素
苯唑西林 呋喃妥因 青霉素G 利福平
四环素
甲氧苄啶/磺 胺甲噁唑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左氧氟沙星
MSSA 耐药率(%)
68.1* 4.2* 0.0* 9.8* 62.2* 24.4* 0.0* 2.2 93.3 0.0* 26.9* 15.1*
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及药敏试验的临床应用
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 马筱玲
概述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致病菌 对环境抵抗力强,容易产生耐药性
金葡菌主要耐药类型和耐药机制
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β-内 酰胺酶,水解青霉素中有效基团。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Mec 基因,编码产生PBP2a,亲和力降低 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获得耐药
头孢西丁 纸片法是..
首选 用于检测 mecA介导的耐药 作为苯唑西林的 “替代物” (report oxacillin
NOT cefoxitin) 对 S. lugdunensis 只用头孢西丁(不用 oxacillin
disk)
金葡菌:与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相当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
CLSI药敏试验标准2023一、药敏试验定义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AST)是一种实验室方法,用于测定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药敏试验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来治疗感染,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传播。
二、试验规则1.试验方法:CLSI推荐使用微量稀释法(microdilution method)进行药敏试验。
该方法通过在试管或微孔板中加入细菌悬液和不同浓度的抗菌药物,测定细菌生长情况,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2.试验菌种:CLSI推荐使用临床分离的细菌菌种进行药敏试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非发酵菌等。
3.药物浓度:药敏试验中使用的抗菌药物浓度应符合CLSI标准,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4.孵育时间:孵育时间应根据菌种和药物特性确定,一般为16-20小时。
5.结果判定:根据细菌生长情况,药敏试验结果可分为敏感(S)、中介(I)和耐药(R)三种类型。
三、质量控制1.室内质控:每次试验应包括阴性对照(无菌生长)和阳性对照(细菌生长),以验证试验的准确性。
2.室间质控:参加CLSI组织的室间质控计划,以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具有可比性。
四、抗生素敏感性试验1.常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氨基糖苷类(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等多种抗生素。
2.特殊抗生素:针对某些特定感染,如结核病、真菌感染等,需使用特殊的抗结核药物或抗真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五、抗菌药物分组CLSI将抗菌药物分为五个组别,分别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抗真菌药和其他抗菌药物。
药敏试验时应根据抗菌药物的分组选择相应的药敏试验方法。
六、选药流程1.根据感染部位和临床诊断,选择可能有效的抗菌药物。
2.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
3.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如年龄、肾功能等)和药物相互作用,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
药敏规范及更新2014
临床常见菌药敏试验标准及近年来CLSI主要变更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马筱玲交流内容•药敏试验操作规范基本要求•MIC与抗菌药物浓度(PK/PD)•临床常见菌药敏试验标准主要变更•药敏试验结果审核•药敏试验结果解读和应用药敏试验操作规范基本要求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定义:使用体外方法测定抗菌药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
•评价参数:最低抑菌浓度(MIC) ——在体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主要目的:预测体内抗菌效果药敏试验基本原则•仅对明确的感染菌进行药敏试验–标本中混合菌生长,不能确定其致病性时不进行药敏试验–污染菌或正常菌群生长•所试验的药物均为临床有确切疗效的–天然耐药不需要做药敏试验•从细菌的种属特征不能推测其对某类药物的敏感性,或其药敏结果易变时,需做药敏试验。
–已知肯定敏感的抗菌药物可以不做药敏试验,如β-溶血性链球菌可以不做青霉素敏感性试验必须使用推荐的试验方法才能按推荐的折点解释药敏试验培养基•肠杆菌科细菌、非发酵菌、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等:Mueller-Hinton(MH)琼脂•链球菌属: 5%脱纤维羊血(马血、兔血)MH琼脂•淋病奈瑟球菌:GC培养基+1%特定的生长添加剂•脑膜炎奈瑟菌: 5%脱纤维绵羊血药敏试验菌悬液制备•菌悬液制备–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苛氧菌:直接菌落悬液法药敏试验孵育条件•孵育(温度、气体、时间)–温度:35℃ ±2 ℃–气体:空气, 5%CO2(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时间: 16-18小时,20-24小时葡萄球菌质控:纸片扩散法与MIC 法质控菌株不同四、关于天然耐药及罕见耐药◆药敏试验结果违背细菌的天然耐药,或出现罕见的表型特征,应进行如下检查:◆试验细菌是否有污染;◆是否使用了有缺陷的药敏试验板条,琼脂平板或卡条(如损坏、充料不足等);◆抄写是否错误◆与患者以前的结果是否一致◆假如以上检查不能查明原因,必须重新进行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同时要保留菌株。
clsim100 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
clsim100 32药敏试验标准2023中文版介绍:药敏试验是一种通过检测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来指导临床用药的测试方法。
药敏试验标准是为了确保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更新了之前版本的内容,添加了新的试验项目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临床需求。
本文将对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范围: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适用于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药敏试验。
其中包括对常见病原体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的药敏试验,以及对罕见病原体如多重耐药菌株、病毒等的药敏试验。
该标准还适用于临床、科研和药品监管等领域。
二、试验项目: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包括以下试验项目:1.最小抑菌浓度(MIC)测定:该项目通过测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最低抑制浓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MIC测定是药敏试验的核心内容之一。
2.抗生素敏感度测试:该项目通过对不同抗生素的浓度进行渐进性稀释,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水平。
3.抗菌圈直径测定:该项目通过测定抗生素在琼脂平板上形成的抗菌圈直径,来评估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在临床上,抗菌圈直径的大小通常用来判断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
4.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该项目通过检测细菌分泌的特定酶或蛋白质的水平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5.分子生物学检测:该项目通过检测细菌或真菌的特定基因或基因片段的存在与否,来评估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三、试验方法:2023年版的药敏试验标准规定了具体的试验方法,包括实验器材和试剂的准备、试验操作步骤、结果解读等。
标准强调了试验的操作规范和结果的准确性。
四、质量控制:标准强调了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要求。
试验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阳性对照菌株和阴性对照菌株来进行比对和验证。
质控菌株的选取和保存也在标准中有所规定。
五、结果解读和报告:标准对试验结果的解读和报告也进行了明确规定。
重视药敏试验的标准化及CLSINCCLS规则的应用
常规开展耐药菌检测
了解各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 熟悉各种耐药菌的耐药表型 对各种耐药菌作出正确评价,给临床作出合理
用药的建议 按照CLSI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执行标准进行药物
试验及报告、评价
按照CLSI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执行标准进 行药物试验及报告、评价
药物结果的审核
药敏结果与鉴定菌株是否一致 药敏结果与鉴定菌株活性规律是否符合 细菌是否出现不常见的药敏结果 同前次细菌药敏结果进行比较
正确报告
按照CLSI抗菌药敏标准报告。 准确判断结果。 正确理解CLSI药敏标准与治疗有关注释。 根据耐药机制准确修改报告 根据细菌感染部位审核报告
谢谢!
报告方式
报告:敏感、耐药、中介 不常见细菌无药敏解释果
药敏实验结果的评价
沙门氏菌和志贺菌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铜绿、嗜麦芽假单胞菌,不动杆菌 葡萄球菌 肠球菌 嗜血杆菌 淋病奈 链球菌(甲型、乙型) 产超广谱酶肠杆科菌等
目的和意义
1.促进和帮助临床实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
2.规范药物试验方法,保证药敏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 安全性。
3. 提高细菌耐药监测工作质量和水平。 4. 减低细菌耐药性,降低医药费。 5. 有效控制HI,提高医疗质量。
正确选择药敏试验方法
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 浓度梯度法
加强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
抗菌药物的选择
咨询感染科医生、药师、感控医生 药物对细菌的针对性,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临
床疗效一致性 即要考虑到药物疗效,也要防止药物诱导耐药
菌的产生 药物须经过FDA和CLSI批准 按照CLSI药物分组 原则.见表
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研究探究 进展安徽省立医院马筱玲资料文档
MRSA基因分型及其意义
在MRSA的mec基因复合体中mecR1和mecI可同 时存在,也可仅有mecR1存在,而mecI缺失。 根据mec基因复合体结构,可分为A和B型 – A型:IS431–mecA–mecR1–mecI – B型:IS431–mecA–mecR1–IS1272
Ⅱ型(4株)
氨苄西林 4(100)
头孢唑啉 4(100)
氯霉素
2(50 )
克林霉素 4(100)
红霉素
4(100)
庆大霉素 4(100)
呋喃妥因 0(0)
苯唑西林 4(100)
青霉素G
4(100)
利福平
1(25)
四环素
4(100)
甲氧苄叮/磺 1(25) 胺甲噁唑
万古霉素 0(0)
左氧氟沙星 4(100)
对1~2类抗生 69 58.0
素耐药
对3类以上抗生 25 21.0
素耐药
总计
119 100
MRSA
株数 百分率
4 4.7
1 1.2
81 94.1
86 100
P值
﹤0.05 ﹤0.05 ﹤0.05
——
MRSA耐药特征及机制
PBP2a仅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亲 和力降低,为何对其他非β-内酰 胺类抗生素呈交叉耐药?
0.0 14.3* 8.9*
MRSA 耐药率(%)
97.7* 95.3* 73.1* 40.0* 94.2* 82.6* 100* 3.4 98.8 13.6* 62.8* 40.7*
0.0 85.0* 79.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增ceftaroline到葡萄球菌A组药敏
• 广谱具有抗MRSA活性头孢菌素(五代头孢) • 仅有静脉制剂 • FDA批准的适应症 • 急性细菌性皮肤及皮肤结构感染
– MRSA、MSSA、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 – 大肠、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
• 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肺炎(CABP)
• 肺炎链球菌、MSSA、流感嗜血杆菌 • 大肠、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
β -内酰胺酶( BL )诱导试验
• 血平板分离细菌 • 贴药敏纸片诱导BL生
产(例如:苯唑青霉 素或头孢西丁) • 过夜培养 • 选择边缘区域的待检 细菌 • 如果BL阳性,则报告 青霉素R
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BL)
• 常用头孢硝噻吩BL诱导试验,但并非总是 用此检测葡萄球菌BL
• 其他BL试验对BL更敏感 :
三叶试验
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
• blaZ基因PCR不是BL检测的最佳方法: blaZ编码BL的产生 blaZ 基因的几种类型
金葡菌β -内酰胺酶阳性的 (四叶交叉试验)
• 5%羊血琼脂 • 金黄色葡萄球菌
ATCC25923 作为β -内 酰胺酶阳性指针 • 1U青霉素纸片 • 阴性菌株(青霉素敏感)
金葡菌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 ( 10 U青霉素纸片的标准纸片扩散法)
模糊:β-内酰胺酶阴性, 青霉素 – S
清晰:β-内酰胺酶阳性, 青霉素 - R
3个实验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BL的 研究结果(N=348)
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 ( MIC ≤0.12微克/毫升)的报告
青霉素MIC ≤0.12 µg/ml
一般感染:青霉素,阿莫西林 严重感染:青霉素+庆大霉素
或青霉素+克林霉素 或万古霉素
检测结果
青霉素 苯唑西林
推 测结果
S
S
所有青霉素类、 ß-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 符合物、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敏感
R
S
耐药:不耐酶青霉素类 敏感:耐酶青霉素
ß- 内酰胺类/酶抑制剂符合物 头孢菌素 碳青霉烯类
R
R
耐药:所有青霉素类、 ß- 内酰胺类/酶抑 制剂复合物、头孢菌素和碳青霉烯类
除外头孢洛林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酮内酯类、两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
Cmax/MIC >10
多数β -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T>MIC
>50%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AUC/MIC >125
药敏试验中抗菌药物的选择
• 自1998年以来卫生部将CLSI制定的药敏标 准定为我国的部颁标准。依照(CLSI)所 制定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作为选药指南
• 研究抗菌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和清除的动 力学过程——药代动力学(PK)。
• 研究体内药物浓度与药物抗菌效果关系—— 药效动力学(PD)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有什么不同?
体外: 药物浓度 固定不变
Cmax
AUC
T1/2 β
体内: 药物浓度 随时间改变
细菌MIC位于什么水平临床治疗有效?
体外试验与体内情况的关联(PK/PD参数)
克林霉素
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
氟喹诺酮类
特殊情况下的药敏试验及结果报告
特殊部位
下列药物一般不适宜治疗尿道感染: – 阿齐霉素 – 氯霉素 – 克拉霉素 – 克林霉素 – 红霉素
CLSI M100-S17 (M2-DD, M7-MIC) 37
药敏试验结果报告
• 罕见耐药菌株的处理和报告 • 如果解释标准中仅给出“S”的标准,那
ceftaroline
• 对产ESBLs、AmpC和碳青霉烯酶的肠杆 菌科细菌无抗菌活性
• 对铜绿无抗菌活性 • 对厌氧菌有部分抗菌活性(对脆弱类杆菌
无活性)
头孢洛林(MIC法、纸片扩散法)
葡萄球菌—2013
表1A和表2C:2013
从B组删去利泰霉素; 添加脚注注明来自下呼吸道的菌株不应该报道达
需用最大剂量静脉给 药治疗(如肾功能正 常成人每4h静脉给 药至少300万单位
药敏试验结果的报告
• 报告方式
– 药敏试验结果以敏感、中介和耐药表示 – 有些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没有或罕见有耐
药菌株,如β-溶血性链球菌对万古霉素, 当这些细菌检测的MIC高于敏感临界值或 抑菌圈直径小于敏感临界值时,则应报告 为非敏感。出现这种情况应证实细菌鉴定 和药敏试验结果,随后将菌株保存并递交 到参考实验室。
注1:革兰阳性菌对氨曲南,多粘菌素 /粘菌素和萘啶酮酸也有固有耐药 性
主要病原菌CLSI药敏试验变更
葡萄球菌的天然耐药和获得性耐药
天然耐药
氨曲南,奈啶酸 替莫西林,多粘菌素 头孢他啶
葡萄 球菌
获得性耐药
青霉素耐药,约95%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约50% 耐甲氧西林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约
80%
是由于某些细菌/抗菌药物组合,尚不存 在或罕见耐药菌株。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链球菌对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出现耐 药 –应证实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保藏菌株 –递交到参考实验室证实其结果
药敏试验结果报告
• 处方注释报告
严重的肠球菌感染如:心内膜炎,通常需要氨
苄西林、青霉素或万古霉素(敏感株)加上一种 氨基糖甙类联合治疗,除非证实对庆大和链霉素 高水平耐药
头孢硝噻吩β-内酰胺酶 阳性
报告青霉素“R”
头孢硝噻吩β-内酰胺酶 阴性
进行青霉素抑菌圈边缘试验
≥ 29 mm的模糊区
≥ 29 mm的清晰区
报告青霉素 “S”
报告青霉素“R”
注意:如果定期做纸片扩散试验,只用检查那些> 29mm的边缘区域。
葡萄球菌属——青霉素药敏报告
• 如实报告“R” 的结果, • “S”不报告,但添加注释“如需要青霉素
头孢洛林(Ceftaroline)
• 头孢洛林是一种具有体外抗GP和GN活性的 头孢菌素。
• 杀菌作用是通过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结合而介导的。
• 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PBP2a以及肺炎链球 菌与PBP2X 结合,所以对MRSA、青霉素 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有效。
• GP: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和MRSA )、 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
CLSI—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dandards Instituste
• M02-A11纸片扩散法(2012) • M07-A09 稀释法(2012) • M11-A07厌氧菌稀释法(2007)
• M100-S23每年更新一次
– 药敏测定方法 – 与方法相对应的判断标准折点 – 专家系统(天然耐药、获得性耐药) – 质控指南
– 温度:35℃ ±2 ℃ – 气体:空气, 5%CO2( 溶血性链球菌、
肺炎链球菌、奈瑟氏菌属等) – 时间: 16-18小时,20-24小时
药敏试验最低限度的质控建议
纸片扩散法 与MIC法质控 菌株不同
药敏试验结果判读
• 必须使用推荐的体外药敏试验方法 • 根据CLSI所公布的最新判断标准进行
浓度
Cmax/MIC
Cmax Cmax / MIC
AUC/MIC T>MIC
AUC / MIC
AUC
MIC
MIC
T> MIC
时间
各类抗菌药物PK/PD参数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药敏试验及 CLSI标准更新
安徽省立医院检验科 马筱玲
药敏试验一般知识
药敏试验
• 药敏试验定义:使用体外方法测定抗菌药 物抑制病原微生物生长的效力。
• 主要目的:预测体内抗菌效果 • 评价参数:MIC(最低抑菌浓度) ——在体
外能够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抗菌药物在体内的情况
• 不同给药方式,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吸收) • 不同组织,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分布) • 不同时间,药物浓度不同(药物的清除)
• 链球菌属: 5%脱纤维羊血(马血、兔血) MH琼脂
• 淋病奈瑟球菌:GC培养基+1%特定的生 长添加剂
• 脑膜炎奈瑟菌: 5%脱纤维绵羊血
药敏试验条件• 菌悬Fra bibliotek制备– 肠杆菌科、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
– 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苛氧菌:直接 菌落悬液法
药敏试验条件
• 孵育(温度、气体、时间)
万古霉素耐药,非常罕见
葡萄球菌属——青霉素
• > 90%的葡萄球菌对青霉素“ R ” • 青霉素很少用来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但是如果青霉素已知是“S ”时,它可能会被用来治疗需要较长时间 疗法的感染(例如:心内膜炎,骨髓炎)
• 某些葡萄球菌属可能实际上具有β-内酰胺酶 ( BL ),通过MIC或纸片扩散试验对青霉素 “S ”,这可能会导致病人对青霉素治疗失败。所 以必须检测BL以确认青霉素的敏感性
– 进一步阐明
• 非肠杆菌科细菌—新增 • 葡萄球菌—新增 • 肠球菌—新增
• M100-S23 page 176-179
固有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附录B)
注1:革兰阳性菌对氨曲南,多粘菌素B /粘菌素和萘啶酮酸也有固有耐 药性
固有耐药性— 肠球菌(附录B )
*警告:对于肠球菌,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除可能出现高水平耐药 筛选)、克林霉素和SXT在体内具有活性,但是在临床上使用无效时, 不应报告敏感。
– 针对每一菌群所选择的药物具有确切临床疗效 (天然耐药不做药敏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