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psinA、TTF-1、ERCC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psin A、TTF-1、ERCC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发布时间:2021-04-23T06:10:19.529Z 来源:《医药前沿》2020年35期作者:宋超1 朱博2(通讯作者)
[导读] 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1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安徽蚌埠 233000)
(2蚌埠医学院理学教研室/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安徽蚌埠 233000)
【摘要】目的: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收治的23例肺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23例肺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检查Napsin A、ERCC1、TTF-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观察并分析多种肿瘤标志物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关系。
结果:肺腺癌患者中Napsin A的阳性表达率较肺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更低。
差异显著(P<0.05);
ERCC1、TTF-1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两组差异显著(P<0.05);RRM1在肺腺癌中则无显著表达,两组差异显著(P<0.05)。
Napsin A、ERCC1、TTF-1、RRM1等表达与年龄无相关性;Napsin A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RRM1表达肺腺癌病理特征、预后无相关性(P>0.05)。
单因素分析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ERCC1呈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较呈阴性表达患者更优(P<0.05)。
结论:Napsin A、TTF-1、ERCC1等标志物与肺腺癌的发生、病情发展具有相关性,对三种标志物进行检测,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且利于判断患者预后。
【关键词】Napsin A;TTF-1;ERCC1;RRM1;肺腺癌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35-0116-03
腺癌是肺癌最为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人们养成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环境的污染以及饮食结构变化导致肺腺癌发病率逐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
现目前,由于肺腺癌发病主要机制还未完全明确,造成早期诊断过程中不易确诊,患者因未及时诊治导致病情延误,导致预后不太理想[1]。
依照我国临床诊治现状看来,还未发现有理想的肿瘤标志物为临床医师确诊病情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次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P法)检查Napsin A、ERCC1、TTF-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旨在探讨Napsin A、TTF-1、ERCC1、RRM1等标志物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2月在我院收治的23例肺腺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收治的23例肺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10例,女性13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5.42±5.49)岁。
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37~75岁,平均年龄(55.32±5.69)岁。
本次研究纳入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版)》中相关诊断标准,患者对本次研究享有知情权,医院伦理委员会对本次研究知情并批准进行。
本次研究要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末次随访时间为2015年12月。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使用10%中性甲醛对采集的所有组织标本实施固定,而后实施脱水、包埋等处理,并将组织连续切片6张,厚度应维持在4μm,取一张切片应用于HE染色,核实组织后再进行病理学诊断,其余组织切片应用于免疫组化染色。
取切片将其放置于pH6.0的0.01m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之中实施抗原修复,在水浴锅之中煮20min后将其取出,在经过10min冷却之后再将其置入磷酸盐缓冲液(PBS)进行3次冲洗,每次冲洗时间应维持在3min内,而后再加入一抗(Napsin A 1:100、ERCC1 1:100、TTF-1 1:50、RRM1 1:50),温度应维持在4℃放置一夜,一夜后再将其置入PBS进行3次冲洗,每次冲洗时间应维持在3min内,而后加入第2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温度应维持于37℃,30min后,再将其置入磷酸盐缓冲液进行3次冲洗,每次冲洗时间应维持在3min内,DAB显色10min后,使用苏木精衬染、分化、蓝化、脱水以及树脂封片等[2]。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果判定:①阳性染色定位:Napsin A定位于细胞质,ERCC1、TTF-1定位于细胞核,且均以棕黄色可以为阳性表达信号,RRM1为细胞浆;②评分标准:不着色=0分、黄色=1分、棕黄色=2分、黄褐色=3分。
除此之外,阳性细胞占比评分标准分为几下几类:<10%=0分,10%~40%=1分,>40%~<70%=2分,≥70%=3分。
2种评分结果相加后如处于0~70%范围内的患者为2分,≥70%的患者为3分。
两者相加后如处于0~2分为(-),3~6分则为(+),以上述标准对结果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apsin A、ERCC1、TTF-1、RRM1等蛋白表达比较
结果显示,肺腺癌患者中Napsin ARRMI的阳性表达率较肺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更低(P<0.05);ERCC1、TTF-1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P<0.05);RRM1在肺腺癌中则无显著表达(P>0.05),见表1。
2.2 Napsin A、ERCC1、TTF-1、RRM1的阳性表达与年龄、性别以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
Napsin A、ERCC1、TTF-1、RRM1等表达与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Napsin A阳性表达与不同分化程度患者呈正相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RM1表达肺腺癌病理特征、预后无相关性(P>0.05),见表2。
2.3 单因素分析之Kaplan-Meier法
单因素分析之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ERCC1呈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相较呈阴性表达患者而言更优(P<0.05)。
3.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肺腺癌属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之一,发病率、病死率较高,不仅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甚至会直接危及生命。
现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的发病主要机制尚不完全明确,所以该病存在较高隐匿性、病情发展较快的特性,由于这一系列特性的干扰,导致临床早期不易确诊,促使患者预后较差。
Napsin A属于一种天冬氨酸蛋白酶,主要依附于人体肺部、肾脏的上皮细胞中。
相关研究发现,Napsin A在参与小鼠肾脏、脾脏及肺的生长过程中,且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发育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Napsin A还参与疏水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前体的蛋白水解过程,且在其中发挥着促进蛋白前体成熟、维护肺部功能正常运作及肺部形态的作用。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肺腺癌患者中Napsin A的阳性表达率较肺腺癌旁正常组织患者更低,Napsin A阳性表达与肺癌组织类型具有相关性,且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性,低分化阳性表达率为、中分化阳性表达率为、低分化阳性表达率为,主要机制可能与Napsin A蛋白降低、缺乏,从而促使肺癌进展,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认为Napsin A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可以将其作为一种判断患者预后的依据。
ERCC1属于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主要在人体19号染色体上进行表达,该基因编码297个氨基酸蛋白,与XPF基因多态形成异源二聚体,并对DNA单链受损处的5,端进行有效剪切而发挥一定的功能[3-4]。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ERCC1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且ERCC1呈阳性表达患者总生存率相较呈阴性表达患者而言更优。
说明ERCC1基因在肺腺癌组织中所呈现的高表达,使ERCC1基因所产生的表达产物与DNA修复酶缺乏互补基因F(XPF)形成紧密连接,从而形成ERCC1-XPF异源二聚体,ERCC1-XPF异源二聚体具有核酸内聚酶功能,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可以有效连接5,端,同时对DNA单链受损处进行识别,必要时进行有效剪切,从而避免患者发生癌变。
TTF-1蛋白主要是在人体甲状腺上皮、气管纤毛柱状上皮细胞以及间脑进行表达,属于细胞核蛋白的一种,是近几年来临床发现的新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TTF-1蛋白主要参与了肺的整个生长、发育以及分化过程,相关研究表明,TTF-1蛋白的表达被局限于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支气管上皮内,所以可以将其作为肿瘤及终末气道细胞的标志物,在临床诊断肿瘤以及鉴别诊断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肺癌预后指标。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看出,TTF-1在肺腺癌中呈高表达,较肺腺癌旁正常组织阳性表达明显更高,这与以往的相关文献所表达的相符合。
相关研究表明,TTF-1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的主要原因是,肺组织的发育会对TTF-1有所影响,TTF-1会随着发育情况在支气管、柱状上皮中表达呈下降的趋势,但是对于Ⅱ型肺泡上皮、Clara细胞中仍呈高表达,这是由于大部分肺腺癌均是原子支气管上皮周围性肺癌,所以TTF-1会在肺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
除此之外,还要相关研究提出,TTF-1蛋白表达与细胞增殖抗原(Ki67)表达呈负相关性,这表明TTF-1如呈高表达,那癌细胞增值率则会较低,如此表明患者预后效果较佳[5]。
研究结果显示RRMI蛋白表达与RRM1表达肺腺癌病理特征、预后无相关性,推测可能存在抗体与蛋白异构体识别特异性较差的问题,在这还需要优化医疗技术进行下一步论证RRM1表达与肺腺癌预后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Napsin A、TTF-1、ERCC1等标志物与肺腺癌的发生、病情发展具有相关性,对三种标志物进行检测,其表达水平的高低可以为临床医师评估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且利于判断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新东,马静,王祥阁,等.CK5/6、DSG3、P40、TTF-1、CK7、Napsi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20,27(2):218-221.
[2]屠蒙,张国俊,李靖.肺腺癌组织中TTF-1、Napsin A的表达与EGFR、ALK基因突变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9,46(23):1-5.
[3]余清,吴宁,苏亚婷,等.TTF-1及NapsinA在肺腺癌胸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19,24(4):618-621.
[4]李科,曹永清,肖劲军,等.TTF-1,NapsinA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河北医药,2018,40(5):735-738.
[5]邓凯琳,张瑰红,杨枫,等.浸润性肺腺癌国际多学科分类与预后的关系及TTF-1、Napsin A的表达及意义[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8,34(005):553-556.
[6]林振中,徐新宇,许里,等.ASCL-1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7,2(9):37-40.
[7]金琳芳,浦勇,浦柯艳,等.原发性肺腺癌中Napsin A,TTF1及SPA蛋白的表达及其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J].肿瘤防治研究,2017,44(9):618-621.
[8]蒋中秀,黄鲁众,崔国元,等.TTF-1在小细胞肺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18,26(20):3232-3236.
[9]尚春香.耐药基因ERCC1、RRM1和BRCA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0):122-123.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KJ2018A1029)
蚌埠医学院自然科学重点项目(BYKY2019062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