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管圈在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
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中的提升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区400例患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为2020年4月-2020年10月,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00例采取品管圈管理干预,对比不同管理模式下患者饮食知晓率,以及两组患者血糖管理水平变化,并展开组间满意度问卷调查。
结果: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知晓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知晓率更高,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管理前两组血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满意例数及一般满意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水平较高,能提升饮食知晓率,改善满意度。
关键词:品管圈;糖尿病;饮食知晓率;满意度;血糖水平
前言
不健康的饮食对糖尿病患者疾病恶化带来促进作用,糖尿病的管理包含运动、药物、饮食监测、教育等方面[1]。
良好的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基础,临床上很多患者不具备饮食管理能力,存在严重饮食知识不足,在饮食认知误区的基础上,导致血糖水平管理并不可靠[2]。
采用品管圈管理方式,是按照一定活动程序,依据科学统计工具和方式,解决目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问题[3]。
对此,本研究将探讨品管圈用于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的提升效果,现将方法与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区400例患糖尿病患者,住院时间为2018年6月-2020年6月,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在糖尿病治疗期间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该组患者年龄范围为小于70岁,均值(56.28±5.26)岁,男性例数110例,女性例数90例;观察组200例采取品管圈管理干预,该组患者年龄范围为小于70岁,均值(56.31±5.05)岁,男性例数105例,女性例数95例;两组病患基线资料水平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患者年龄<70岁且生活自理,沟通良好,至少住院1天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排除标准:儿童,妊娠糖尿病患者除外。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并确定职责成立品管圈有本院内分泌科及各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共10名组成。
1.2.2选题由圈员用头脑风暴法提出护理工作中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问题的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员能力,采用5、3、1评分方式,将得分最高的问题进行明确。
最后确定: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选题理由:对患者而言,需要有效的方法来指导患者进行饮食管理,降低或延缓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护士而言,改变原有的护理
观念及护理工作模式,提高健康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优质服务活动;对院方而言,缩短患者住院日、节省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加科室床位周转率。
1.2.3 拟定活动计划绘制甘特图,确定活动周期至2020年4月-2020年10月。
1. 2. 4 使用品管圈工具头脑风暴法、鱼骨图等。
1.2. 5 现状调查小组自制调查表,通过调查表调查患者对糖尿病饮食原则、饮食摄入量、加餐最佳时机、血糖控制目标等情况。
2020年4月13-日2020年4月19日,本院糖尿病患者200例,完全知晓20例,知晓率10%,部分知晓16例,知晓率8%,完全不知晓164例,不知晓率82%。
小组成员对住院糖尿病患者不知晓饮食知识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知晓饮食摄入量、不知晓加餐时机、不知晓血糖控制目标是饮食知识不知晓的主要原因(见表1)
表1 住院糖尿病患者不知晓饮食原因调查情况
项目例数不知晓率(%)
患者不知晓饮食摄入量 148 33.9%
患者不知晓加餐时机 138 31.44%
患者不知晓血糖控制目标 95 21.68%
患者不知晓饮食原则 57 12.98%
1.2.6 设定目标目标值=现状值+(标准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能力,得出目标值为64%。
1.2.7 要因分析绘制鱼骨图,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人、机、料、法、环等5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找出明确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低的主要原因,明确整改的重点内容。
1.2.8 要因确认,通过要因分析,得出7个要因:①护士宣教不到位;②院内培训不到位;③护士未掌握饮食热卡计算方法;④护士未主动学习;⑤缺乏宣教资料及工具;⑥科内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宣教资料;⑦护士宣教内容不统一。
1.2.9制定并实施对策
1.2.9.1加强院内各临床科室理论培训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并采用模拟案例教学,提高各护士对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的掌握,护士长每周督查学习效果。
12.9.2 提升糖尿病小组联络员的工作能力选取具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联络员,由科室推荐上报糖尿病小组,今天糖尿病小组考核合格后方可担任,要求各临床科室不得随意更好糖尿病联络员,特殊情况需要更换时同样选取2年及以上工作经验的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通过小组考核才可更换,并做好详细的交班工作。
针对联络员制定相关工作职责。
1.2.9.3 增加宣教工具院内统一制作饮食热卡计算流程表、饮食热卡套餐模板、手掌法健康宣教单、糖尿病饮食知识查检表,并将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制作成二维码供患者及家属扫码学习。
1.2.9.4 标准化制定糖尿病小组联络员任职资格标准,将糖尿病饮食相关知识查检纳入常规健康教育及评价项目、各科室统一按饮食热卡计算流程给与患者进行热卡计算、饮食热卡套餐模板供护理人员参考选择。
1.3评价方法
1.3.1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患者饮食知晓率:在开展品管圈管理前后,对患者进行饮食知晓率比较,以完全知晓、部分知晓、不知晓作为评价指标。
1.3.2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管理水平:在两组不同护理干预前后,针对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展开对比,并以正常血糖值作为参照标准,衡量值邻近于正常则定义为控制效果较好。
1.3.3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以自制调查问卷就护理满意度展开分析,百分制情况下,总获分值越高,越满意,所涉及内容与护理人员展开的干预措施、干预流程、人际沟通及应急能力等,由患者填写问卷。
1.4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涉及的数据均在SPSS22.0中精准录入,组间计量资料血糖控制效果应用()予以表述,经t检验获取结果,计数资料饮食知晓率、护理满意度在表述时应用(%),施以χ²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患者饮食知晓率
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饮食知晓率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知晓率更高,但两组数据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比较品管圈管理前后患者饮食知晓率[n(%)]
组别例数完全
知晓
部分
知晓
不知
晓
总知
晓率
观察组200120
(60.00)
36
(18.00)
44
(22.00)
156
(78.00)
对照组20020
(10.00)
16
(8.00)
164
(82.00)
36
(18.00)
χ²----144.2
31 P---- 3.163 2.2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管理水平
管理前两组血糖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管理水平(x±s,mmol/L)
组别
例
数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管理前管理后管理前管理后
观察组
2
00
7.45±1.
03
5.02±1.
01
10.46±2.3
6
7.11±1.06
对照组
2
00
7.33±1.
05
6.85±1.
36
10.02±2.1
1
9.86±1.98
t- 1.15415.277 1.96617.523 P-0.2490.0000.0500.000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非常满意例数及一般满意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总
满意度较对照组呈更高水平,组间差异显著(P<0.05)。
见表3.
表3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n(%)]
组别例数
非常
满意
一般
满意
不满
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200
120
(60.00)
45
(22.50)
35
(17.50)
165
(82.50)
对照组200
150
(75.00)
35
(17.50)
15
(7.50)
185
(92.50)
X2----9.143
P----0.002
2.4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活动对护士的凝聚力、沟通配合、团队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发幅度提升。
3讨论
糖尿病血糖的良好管理,与科学合理的饮食目标存在联系,品管圈活动能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知晓率[4]。
开展品管圈管理模式,能提高饮食认知、完成饮食计划、促进血糖水平的管理[5]。
在品管圈管理开展期间,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护理人员之间的培训,提高护患沟通及交流频率,促进糖尿病住院患者饮食知晓率的改善,并针对护理工作中存在出质量分析并予以解决,将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有效性改进,提高患者血糖管理效果。
就上述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品管圈管理期间,饮食知晓率明显改善,且患者血糖水平得到良好控制,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突出品管圈管理模式应用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品管圈管理模式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管理水平较高,能提升饮食知晓率,改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朱玉芬,解红文,赵正清,等. 应用品管圈提高内分泌科住院糖尿病患者自我注射胰岛素合格率的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2):1695-1699.
[2]李亿娟,罗桂情,陆柳雪,等.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套餐执行率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8,24(11):119-121.
[3]汤月萍. 品管圈活动在糖尿病患者护理质量提升中的应用效果[J]. 医疗装备,2018,31(18):156-157.
[4]聂去燕,戈娟,李莉. 品管圈法对提高妊娠期糖尿病产妇出院相关知识知晓率的作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0):94-97.
[5]宋云娣. 品管圈在提高糖尿病病人饮食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20,34(22):4105-4107.
[6]沈晓君,隋光梅,张曙萱. 临床路径指导下的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9):2465-2468.
[7]范红云. 个性化护理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影响评价[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0,10(33):83-85.
[8]李小涛,张咏梅.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联合动机性访谈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0,42(09):9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