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学生和企业需求的调研
教学计划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使其所学知识尽量不与社会脱节,有利于将来顺利地走上企业的工作岗位,所以在进行教改前我们首先对学生和企业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1是学生调查的部分结果。

从学生的选择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太清楚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

在选择学习和就业方向时,比较偏向网络和程序设计方向。

在我们对企业的调查中,企业认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生进入企业、适应企业工作需求的基本条件。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应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并且应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就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而言,主要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因此更应贯彻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原则。

2教学计划改革的原则
在制定新的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遵循着“理论够用、实践够厚、知识够新”的原则,把课程体系调整为以软件为主,偏向网络应用。


调整过程中主要突出了四个特色。

(1) 课程设置模块化。

把计算机应用专业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能力分解为七个模块,并围绕这七个模块组织教学。

对每一模块都分别提出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并且把教学和取得岗位证书联系起来。

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岗位技能;另一方面是为学生以后的就业考虑,为方便他们求职打基础。

(2) 加强实践环节。

我们把上机学时由过去的296学时提高到558学时,占总课时的比重由17.3%提高到25.8%,同时安排了27周的实践教学环节,使他们尽可能地多动手,适应将来走向社会之后的工作环境。

(3) 引入证书培训。

我们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和企业建立联系,签订合同,根据他们的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二是考察和分析社会上针对职业培养而开设的各种企业培训项目,包括劳动部各种职业资格认证,全国计算机应用软件人员水平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及信息高新技术考试、计算机应用水平测试和各种国外著名大计算机公司组织的计算机证书考试等。

本着节约实用的原则我们选择了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政府补贴微软双认证项目。

政府补贴微软双认证项目是ATA联合微软与上海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共同推出的“双认证”项目。

它根据企业岗位要求进行培训,使学员的能力充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由微软提供最热门的培训课程,学员可快速掌握IT主流技术;同时,它是政府大力支持项目,政府为学员参加培训和认证考试提供费用补贴;培训课程通过后,可以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与微软国际认证证书。

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费用,而且使学生学到了实用的知识,掌握了技能。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就业,我们主要选择了两大方向: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管理员,面向.net的Web应用程序设计的程序员。

(4) 增加技术讲座。

我们定期邀请一些专家,也邀请我们的老师向学生们介绍当前最新、最实用的计算机技术和应用。

为了使学生不与社会脱节,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定期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来为学生做技术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

3基本素质和岗位综合能力要求
我们归纳出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岗位综合能力要求是:
(1) 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各类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

通过上海市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

(2) 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3) 具备使用高级语言进行初步程序设计的能力,可以进行面向.net的web 应用程序设计或基于C#的windows应用程序设计。

通过上海市或者国家的计算
机等级考试(二级);通过程序员(.net)(四级)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微软国际认证证书。

(4) 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能力。

掌握一种常用的DBMS 及其开发环境,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熟悉SQL语言,并能进行数据库系统的初步开发。

(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结构、组成和应用,熟悉INTERNET的使用和计算机局域网的设计、安装、维护和管理过程;通过计算机网络与系统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微软国际认证证书。

(6) 能够进行初步的网站规划与设计,熟练掌握最新的网页制作及其相关软件。

(7) 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原理,具有初步图形、图像数据的处理能力和三维动画制作的基础知识;能使用常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和图形图像处理软件。

4与证书配套的主要专业课程设置
在专业课程设置中,与获得岗位职业技能证书直接相关的课程一共有10门,如表2所示。

其中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和C程序设计语言实践是为了加强其动手能力而配套的实践课程。

完成这些课程的学习,获取相应证书,有助于完善知识结构,培养专业能力,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慧清,李宏高. 浅谈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要求[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01):39-40.
[2] 李惠.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 黎扬. 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专业建设的探索[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4):43-4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