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p21和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地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16、p21和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地细胞癌中
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薪茹
(北京市健宫医院皮肤科,北京 100032)
【摘要】目的 分析并探讨p16、p21和ki67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地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SCC、38例BCC组织、20例正常皮肤(NS)组织中p16、p21及ki67蛋白的表达。
结果 p16蛋白在BCC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SCC、NS中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
p21蛋白在NS中无表达,与SCC、BCC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
ki67蛋白在NS、SCC、BCC中的阳性表达率,相互间均有差异(P<0.05)。
结论 p16、p21、Ki67与皮肤鳞状细胞癌及基底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增殖程度密切相关,p16、p21蛋白的表达与皮肤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16、Ki67蛋白对判断肿瘤恶变程度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地细胞癌;p16;p21;ki67
【中图分类号】R7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8.13.22.02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16,p21 and ki67 in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cell carcinoma
WANG Xin-ru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of Beijing Jiangong Hospital,Beijing 100032, 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explore the express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16,p21 and ki67 in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cell carcinoma.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p16,p21 and ki67 in 60 cases of SCC,38 BCC tissues and 20 normal skin (NS) tissues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p method.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p16 protein in BCC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SCC and NS (P<0.05). P21 protein was not expressed in NS, and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in SCC and BCC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 of ki67 protein in NS, SCC and BCC wa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P<0.05). Conclusion p16,p21 and Ki67 and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basal cell carcinom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roliferation of degree, the expression of p16 and p21 protein is associated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degree of skin squamous carcinoma,p16,Ki67 protein is of some significance to judge the degree of tumor progression.
【Key words】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ell carcinoma of the base; P16. P21. ki67
皮肤鳞状细胞癌和基底细胞癌是最常见的皮肤恶性肿瘤,二者均为起源于表皮或其附属器角质形成细胞的恶性肿瘤。
肿瘤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影响,多基因作用,多步骤的复杂过程,癌基因的突变,细胞分裂增殖的状态等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
随着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某些免疫组化标志物存在着非特异染色、抗体间交叉反应、肿瘤细胞异常表达和肿瘤细胞摄入抗原等[2]。
及时检测和发现这些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减少复发及转移等十分重要。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SCC、38例BCC组织、20例正常皮肤(NS)组织中p16、p21及ki67蛋白的表达。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SCC和38例BCC标本均来自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2010年12月间保存的门诊及住院病人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获取的石蜡标本。
98例标本中男58例,女40例,年龄31~85岁,SCC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91±11.75)岁,BCC患者平均年龄为(61.06±11.33)岁。
正常对照组25例均取自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手术切除的正常皮肤标本,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7~80岁,平均年龄为(64.90±9.31)岁,与病例组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切片侵入0.01M柠檬酸抗原修复液中,加热至沸2 min,自然冷却,大约20 min,PBS冲洗;将石蜡切片滴加3%H2O2去离子水,37℃温箱孵育30 min,PBS冲洗;滴加10%正常山羊血清封闭液,37℃温箱孵育30 min;倾去多余液体,滴加p16抗体,置于4℃湿盒中过夜,PBS冲洗5 min×3次;滴加生物素二抗工作液,37℃温箱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滴加辣根酶标记链霉卵白素,37℃温箱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3次。
1.3 观察指标
染色强度评分标准:基本不着色为0分,淡黄若为1分,棕黄为2分,棕褐为3分。
着色细胞百分比评分标准:<5%为0分,5~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3分,>75%为4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用%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p16蛋白在B C C中的阳性表达率(90.00%)明显高于S C C(78.33%)、N S(55.26%)中的表达有明
(下转26页)
属于第三代铂类抗癌药,其与顺铂的作用机制相一致,主要为铂原子嵌入DNA内碱基上以形成复合体,进而对DNA 功能产生破坏。
但与卡铂、顺铂等相比,奥沙利铂与DNA 形成复合体体积更大[6],同时疏水性相对显著更强,不仅对DNA产生的作用显著更强,而且与DNA的结合速率是其将近10倍,且结合牢固,因此,奥沙利铂阻断DNA转录及复制作用更为强烈,且其具备的细胞毒作用亦更强。
经研究综合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组46.67%相比,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73.53%显著更高;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生活质量各维度(SF、EF、RF、PF)分值均更高;提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行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疗效更佳,耐受性好,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这与邓洁[7]等人研究结果基本上接近。
本研究对2组毒副反应情况由于样本量过少等因素制约未加以分析,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再作报告。
总结上文,与顺铂相比,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肺腺癌化疗患者效果显著更佳,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可作为该病临床化疗联合用药理想方案。
参考文献
[1] 周莉,朱小鹏.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
的临床研究[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4,23(9):715-717.
[2] 李贺群,黄大福.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顺铂治疗晚期肺腺癌
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3):29-30.
[3] 王卫军,李冬雷,李润浦等.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
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4(2):236-238.
[4] 田述梅.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或顺铂一线治疗晚期肺腺癌的
临床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570-2572.
[5] 李函阳,方鹤,南钰,等.培美曲塞或吉西他滨联合奈达
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9):2433-2435.
[6] 王卫军,李冬雷,李润浦,等.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
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23(2):236-238.
[7] 邓洁.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一线治疗老年或功能状态评分
差的晚期肺腺癌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4,22(10):36-37.
本文编辑:李豆
显差异(P<0.05)。
p21蛋白在NS中无表达,与SCC (78.33%)、BCC(55.26%)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差异(P<0.05)。
ki67蛋白在NS(5.00%)、SCC(86.67%)、B C C(68.42%)中的阳性表达率,相互间均有差异(P<0.05)。
见表1。
表1 p16、p21和ki67在BCC、SCC、NS中的阳性表达率(%)
BCC SCC NS p1690.0078.3355.26
p2178.3355.26无
ki6768.4286.67 5.00
3 讨 论
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M期,即DNA合成前期、DNA合成期、DNA合成后期及有丝分裂期四个时相,G1到G2期又称有丝分裂间期[3]。
G1期DNA合成前的准备时期,包括从上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DNA合成开始前的整个准备阶段,是细胞生长的重要阶段,与细胞增殖周期的调控密切相关。
另一个重要的时期即S期,因为它是遗传信息传递的主要过程,包括DNA的复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等染色体的组成蛋白的合成,精确的将遗传信息传递给M 期的子细胞[4]。
如果在此过程中受到一系列特异或非特异的不利因素的影响,遗传信息的传递就会发生改变。
Ki67早期只应用于冰冻切片组织,随着抗原修复技术的完善现已普遍用于石蜡切片组织。
如已经普遍联合应用p16和ki67诊断宫颈鳞癌,分级及判断预后。
可能成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组免疫组化指标。
乳腺癌、肝细胞癌、白血病的ki67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阳性率越高预后越差。
瘢痕增生中ki67的表达与细胞增殖正相关,可作为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鉴别指标之一,且与其恶性变相关。
细胞凋亡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是某些因素的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在基因调控而发生的程序性死亡,它在生物体内普遍存在。
组织可以通过凋亡保持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间的动态平衡,以维持组织稳态。
凋亡功能的紊乱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细胞凋亡对肿瘤起着负调控作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不仅与细胞增殖加快有关,同样,也与细胞死亡速率下降有关。
肿瘤增殖过程中,凋亡的减弱使细胞净增长率提高,不同肿瘤的凋亡过程不同,通常淋巴瘤最高,腺癌次之,肉瘤最低。
SCC是最常见的皮肤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现已从抑癌基因的突变失活、甲基化、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多角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基因参与多级变化的复杂过程,其发病机制仍不确切,有待国内外学者的进一步探索。
p16、p21和ki67均参与SCC与BCC中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
综上所述,p16与p21参与SCC与BCC的细胞周期调控过程,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生长,ki67可标记SCC与BCC中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p16与p21均在高分化SCC中呈高表达,与SCC的分化程度相关,Ki67与其分化程度无关。
参考文献
[1] 张维.GRIM-19对头颈部皮肤鳞状细胞癌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及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
[2] 宫模杰.阿维A酸联合TNF-a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增殖和
Caspase-3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2.
[3] 沈金翠.PTEN、Ki-67、CyclinD1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
及意义[D].泸州医学院,2011.
[4] 单葵,杨坤,李惠.42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J].重庆医学,2010,39(23):3217-3218+3220.
本文编辑:吴卫
(上接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