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色彩的旋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奏响色彩的旋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色彩的对比关系,了解色彩中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的作用。

使学生懂得色彩对比在绘画和生活中的应用及意义。

重点:了解色彩的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在绘画中的作用。

难点: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在绘画中的应用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资料书、色彩绘画工具等等。

教学过程:
二、导入:“听画”
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歌曲《天堂》。

学生:学生闭目倾听,联想歌中的画面。

设问:同学们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媒体展示: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湖水、蒙古包、美丽的姑娘------
教师讲述:音乐家用音符,配合优美的旋律与节奏,在我们的心中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同学们你们向往吗?想去草原吗?(激发学生的课堂情趣)
三、画家笔下的草原
教师:多媒体展示三幅草原油画作品
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讨论一幅,谈谈作品中传达了怎样的一种情境,谈谈你对作品的体会。

(草原油画,有的宁静空旷,有的明亮奔放,有的色彩感觉很跳跃,像一种欢快的节奏。


教师:如果说图像是画家的语言,色彩则是艺术家心灵的乐曲,同一主题在不同画家的笔下,却演奏出不同的乐章------为什么色彩在艺术家的笔下能表达出如此生动的画面,如此真挚的情感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色彩的旋律。

四、艺术家的魔法
魔法一:了解色轮中的色彩关系
图例:展示色轮图片
老师:太阳照射下,形成七色光谱,首尾相接,形成了色相环。

简单地了解邻近色(15-30度)、对比色(120-165度)、类似色(30-60度)、互补色(165-195度)在色轮中的关系。

(展示部分图片说明)
巩固知识练习:色轮关系与相关图片进行连线。

魔法二: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对比
1、色相对比:
①对比分析:色相对比在画面中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教师:展示《多尤的小河》、《絮语》
学生: 对比分析两幅作品的不同感受。

思考绘画中体现的音乐旋律。

②教师总结归纳:第一幅:用了差别较大的不同色色彩的并置,对比强烈,色彩之间
产生了较大的反差。

第二幅:出了黑白色外,画面主要色彩的色相十分接近(深浅不同的黄色),氛围宁静,与画面主题《絮语》相呼应。

③拓展:
2、尝试从画中提取出几种不同色相的色彩,从明到暗填涂在方格里。

结合音乐,提取民间年画中的色彩进行分析,谈谈民间绘画的一般用色特点。

年画特点:(红-绿、橙-蓝、黄-紫,色彩鲜艳,基本都是对比色搭配,体现了欢快的节奏感,配上乡土乐器,更显民间艺术的粗狂、大气、体现了春节的热闹气氛。

)总结色相对比: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色彩组合在一起,会产生色彩间差别的对比,这种对比成为色相对比。

每一个画面是由不同色彩构成的,根据画面色彩对比的强弱,可以分为强对比和弱对比。

2、明度对比:
①明度排序活动:
音乐有音阶的变化:1 2 3 4 5 6 7。

美术中有七色光:红、橙、黄、绿、青、蓝、紫。

②明度魔力的体验:
教师:展示不同明度的作品四幅
学生:比较分析,谈各自的欣赏感受。

③教师归纳分析:明度对比是由色彩的明暗差别或黑白差别而形成的对比,是其它对比关系的基础。

包括单纯的明度对比,和复合的明度对比。

④拓展:略谈生活中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明度的应用。

3、纯度对比:
①观看图片,比较色彩的纯度关系。

a. 同类色的纯度比较:例1:柠檬黄、浅黄、黄绿色。

b. 低纯度色与高纯度色:例:灰色——大红、橙色——紫灰。

老师归纳:在可见光谱中,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是色彩的基本色相,然而当我们观察大自然里面的色彩时,我们所看到的远不止这些颜色,更多的是由这些颜色混合变化出来的“万紫千红”,同样是红色,玫瑰红比桃红更加浓艳,同样是黄色,柠檬黄比土黄更加耀眼。

②色彩纯度对比的魅力:
③拓展: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纯度对比。

(举例说明)比如四季分明
拓展:看画《几个圆圈》康定斯基,画家是根据音乐来创作这幅画的,你能感受到画面中音乐的旋律吗?为什么?
作业:学生分成A、B两大组,分别听两段音乐,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表达自己所感受到的旋律。

小结:艺术是相通的,我们应该用心灵和眼睛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色彩韵律之美。

教学反思:
针对我校高一美术新课程模块教学的一些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新课改对高中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其条件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

国家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为了实现美术课程各模块的教学要求,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提出了相应的更高要求,要求在高中担任教学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能开设3个或3个以上模块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因此,作为美术教师就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广泛的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社会、不同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

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种渠道接受美术信息。

其次,新课改对美术课堂的要求。

为了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尽快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中去,我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有所突破,切忌千篇一律、作品分析避免面面俱到。

如果每件作品都是“形象造型生动、构图均衡稳定、色彩层次丰富”之类的老套数,学生们便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的讲解不但达不到教学目的,甚至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当然也就没有任何欣赏的意义了,更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鉴赏模块中,常常要作一些诸如作者介绍、时代背景、作品意义的阐述。

这还不够,还需要进行较深入的艺术分析,包括形式美要素和技艺处理方面的知识,只有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实实在在的增强,才有可能更深刻的认识作品的内涵,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了分析作品的方法才有可能从中受到启发获得感悟。

应该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在参与中从体验出发,运用比较的方法,积极开展对作品的评论,在活动中增强能力。

美术欣赏教育是以视觉欣赏为主,欣赏教学所需的范图和音像质量要精美,缺少必要的设备设施和辅助材料、资料,势必使美术欣赏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我具体做法是: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手段,通过对图像的欣赏,比较(横向比、竖向比),提示、议论、提问,最后总结归纳。

有的内容还可配放音乐。

视听结合,如临其境。

能够更好地拓宽自己的听觉和视觉空间,产生良好的共鸣。

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
“年文化”的代表,寄托着老百姓的美好愿望。

民间年画所表现出的生活、感情和情趣,是乐观的、向上的、充满信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