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

合集下载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也称细菌性穗颈枯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会导致水稻产量减少、质量降低。

针对这一病害,科研人员常常会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比较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以期找到最有效的防治措施。

以下将对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试验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验证其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作用,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材料选取具有一定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作为试验材料,确保试验结果不受品种因素的影响。

2. 试验设计采用完全随机分组设计,设置不同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各设立3个重复。

3. 试验处理将不同杀菌剂按照建议的用量溶解后,喷施到水稻植株上,确保每个叶面都能被均匀喷施。

4. 观测指标观测处理后水稻植株的生长情况、病害发生情况和产量情况,以及对照组的相同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三、试验结果分析在试验结束后,对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有些杀菌剂能够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而有些杀菌剂的效果则较差。

2. 部分杀菌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试验中发现,部分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较好,能够显著降低病害发生率,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3. 对比分析不同处理组的数据,找出最佳防治方案。

通过对比分析各处理组的数据,找出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最佳方案,确定出最有效的杀菌剂和使用方法。

四、试验结论通过以上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存在一定差异,部分杀菌剂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3. 本次试验为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田间病害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

五、建议和展望当前,水稻穗颈瘟等病害对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仍然十分严重,需要进一步加强病害防治工作。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瘟药效试验
穗颈瘟。
关 键 词 药 剂 ; 水 稻穗 颈疽 ; 安 全性 ; 防 效 中图分 类 号 ¥ 4 3 5 . 1 1 1 . 4 1 ; ¥ 4 8 1 . 9 文 献标 识码

文章 编 号
1 0 0 7 — 5 7 3 9 ( 2 0 1 3 ) 1 9 — 0 1 3 4 — 0 1
对 象 为水稻 穗 颈瘟 。 1 . 2 试 验 药剂
Hale Waihona Puke 2 . 1 安 全 性 经 田间 观察 , 试验 药 剂和 对照 药 剂对 供试 作 物 安全 , 无
药 害发 生 。
2 . 2 防 效
由表 1可 知 , 供 试药 剂对 水 稻穗 颈瘟 均 有较 好 的防 效 。
供试 药 剂 为 3 0 %稻瘟 酰 胺 悬 浮 剂 ( 陕 西 省 汉 中农 药 化 工厂 ) 、 3 0 %嘧 菌 环 胺 悬 浮 剂 ( 陕 西 韦尔 奇作 物 保 护 有 限 公
病 情指 数 ( %) : ∑( 各 级病 株 数 × 相对级数值) x l 0 0 / ( 调
东 海 县 是全 国商 品 粮基 地 县 之 一 , 常 年 种 植 水 稻面 积 为6 . 3 3万 h m , 水 稻稻 瘟病 在东 海县 是常 发性 病 害 。 近 几年 ,
由于 主栽 品 种 为徐稻 、 连粳 系列 , 中抗稻 瘟 、 苗瘟 、 叶瘟 等 发
1 . 3 试 验 设 计
试 验 共 设 8个 处 理 , 分别为 : 3 0 %稻 瘟 酰 胺 悬 浮 剂 7 5 0 g / h m ( A) ; 3 O %嘧 菌 环胺 悬浮 剂 3 0 0 g / h m 2 ( B ) ; 3 0 %甲基 硫菌 灵・ 嘧 菌环胺 悬浮剂 6 0 0 m2 ( C ) ; 3 0 %稻 瘟灵乳油 5 6 2 . 5 m 2 ( D) ; 5 %已唑 醇 悬浮 剂 6 0 g / h m ( E) ; 3 5 %已唑 醇 ・ 稻瘟 灵悬 浮剂 3 6 7 . 5 g / h m  ̄ ( F ) ; 7 5 %三 环唑 可 湿性 粉 剂 2 7 0 g / h m ( G) ; 以 清 水 作 为对 照 ( C K) 。 4次 重复 , 共3 2个小 区 , 随机 区 组 排 列. 小 区面 积 为 2 0 m2 [ 句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稻瘟病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穗颈稻瘟病试验研究

·97·试 验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摘要:水稻穗颈稻瘟病是稻瘟病的一种,在孕穗至抽穗期遇到低温(25~28℃)、雨、雾等气候条件,该病发生较为严重,对水稻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绝收。

为减少和减轻该病对水稻的危害,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气候特点开展试验研究;选用市场上常用的7种不同品牌的农药进行科学防治,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遇到低温、阴雨、雾天等不良气候条件下,筛选出防治效果最佳的农药品种及防治时期,以减少和减轻该病害的发生与为害,进而提高水稻产量,提升品质。

关键词:药剂;防治;穗颈稻瘟病;试验研究1 试验材料选用市场上常用的七种不同品牌的农药:20%烯肟·戊唑醇悬乳剂,30%三环·乙唑醇悬乳剂,35%异稻稻瘟灵乳剂,40%稻瘟灵乳油,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5%丙环唑水乳剂,25%咪鲜胺乳油。

2 试验处理试验共设8个处理:①20%烯肟·戊唑醇悬乳剂;②30%三环·乙唑醇悬乳剂;③35%异稻稻瘟灵乳剂;④40%稻瘟灵乳油;⑤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⑥45%丙环唑水乳剂;⑦25%咪鲜胺乳油。

⑧喷清水为对照,以排序号为参试处理代号。

每个处理宽7.26m,长9.19m,面积66.7m 2。

行距0.33m。

采用大区处理,随机排列,设3次重复。

每处理间距0.4m,走道0.6m。

各处理中间2行第19~29穴为定点调查区。

3 试验地点试验安排在正阳县大林乡涂楼村委一科技户责任田,地势平坦,易灌易排,肥力均匀,前茬小麦产490~500kg/667m 2。

4 田间管理秧田按常规秧田整理与施肥,并按照品种说明和用种量进行播种,播后踏谷,既有利于出苗,防止雀害,又可以防止品种间混杂。

芽谷要求根长1谷芽半谷,以利于培育壮秧。

秧田管理同大田用秧一样进行,掌握秧满月后进行插栽,做到无虫无病进试验田,当天试验地插栽结束。

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筛选 出有 效 防治德 颈瘟 的药 剂 种 ,笔者选 择市 场
上部 分应 j 较 人 的稻瘟病 防 治约剂 进 行药 效 试验 。 { j
15 调查 时 间和 方法 . 施 药后7d( ) 3 74 日)和 l d( 月 l 4 7 0日)各 调查

现将 试验 结果报 告 如下 :
分秕谷;
9 :每 穗损 火7 %以上 ,或 穗颈 发病 造 成 白穗 。 级 0 药效 计算 方 法 :
病穗率 % = ()
×0 1 。

指数 :
圳 。
收稿 日期 :2 1.72 0 0 .2 1 作 者 简 介 :邓 芳 , 殳 . 江 竹宜 人 , 农 岂『 , 主 要从 事植 物 保 护 愉疫 T 作 。 J 巾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 果 . 从 表 l可 以看 出,供试 约剂 对水 稻穗瘟 均有 一 定 的防治 效果 ,效 果随删 约量 的增 加而 显著提 高 防 治效果 最 佳 的药 剂 为亩 , 4 %春雷 霉 素・ 铜WP L 7 } { 王 6 gl 5 0  ̄1 %咪鲜胺 E 0 ,药后 7 防治效 果分别 达 2 C 8 ml d 8 .9 I 58 %。药后 1d 治效 果 分别 达8 .1 6 % ̄I .1 4 8 4防 74 %  ̄ 8 . %,显 著高 丁其 它约 剂处 理 。其它 各种约 剂 [ 46 1 2 药后 7  ̄l4 的防治 效果均 达7 %以上 , 有较好 的 dl d 1 0 均
第3 4卷 第 3朗 2 1 年 9门 01

西


Vo1 3 N O . 4. .3
J ANGXI P I LANT PROTECTI ON

不同药剂对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效试验研究

不同药剂对防治水稻稻瘟病的药效试验研究

1 . 3 . 4 3 0 %爱苗 E C l O O m L/6 6 7 ; 1 . 3 . 5 7 5 %三 环 唑 可湿 性 粉 剂 l O O g / 6 6 7 n  ̄ ; 1 . 3 . 6 7 5 拿敌稳 W G 1 0 0 g / 6 6 7 ; 1 . 3 . 7 7 5 %稻 艳 W P 1 0 0 g / 6 6 7 ; 1 . 3 . 8 2 %春 雷 霉 素 液 剂 l O O m L /6 6 7 ; 1 . 3 . 9 4 0 硫 ・ 酮・ 多菌灵悬浮剂 1 0 0 g / 6 6 7 n / : 1 . 3 . 1 0 4 5 %戊 唑 醇 ・ 丙环水剂 4 0 m L/6 6 7 n  ̄ ; 1 . 3 . 1 1对 照 C K 。
不 同药剂对 防治水稻稻瘟病 的药 效试验研究
彭先 勇
( 安 徽 省 宁 国 市 胡 乐 镇农 技 中 心 , 安徽宁国 2 4 2 3 6 1 )
播要 : 【 目的】 探究 1 0种杀 茵剂 对 水稻稻 瘟病 的 田 间防 效。 『 方法1 以稻 瘟病 感病 品 种新 两优 6号 为试 验 对 象 ,测定 了 1 0 种 药剂 对 水
关键调 : 水稻 ; 稻 瘟病; 药剂 ; 药效 试 验
稻瘟病属 于一种真菌性水稻 病害,其病 原菌为真菌稻 梨孢 菌, 属半知菌亚 门、 丛梗孢 目、 丛梗孢科、 梨孢霉属 。 其有性世代为 稻卵球腔菌, 属子囊菌亚 门。它与 白叶枯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 大主要病 害 。 近些年来 , 随着我 国水 田面积 的扩大、 不合理 的栽培 措施 以及不利 的气候条件等 , 使水稻稻瘟 病的发生率与危害逐年 加重。目前 , 防治稻瘟病 的主要方法有采用种植抗病品种、 合理施 肥及 化学药剂 防治, 其 中防治水稻稻瘟病最常用的方法是应用药 剂。 如 果 连 续 多 年 使 用 同种 杀 菌 剂 防 治 稻 瘟 病 , 一般情况下, 病 原 菌都会对 杀菌剂产 生一 定的抗药性 ,从而导致 杀菌剂 药效下降。 因此 , 对 于 水 稻 稻瘟 病 的 防 治 , 应 采 取 不 同 时 期 选 择 不 同 药 剂 防 治 的 方法 。 1 .材料与方法 1 . 1供 试 药剂 1 . 1 . 1 4 0 %稻瘟灵可湿性粉剂 ( 青 岛凯源祥化工有 限公司) ; l _ 1 . 2 3 2 . 5 % 阿米 妙 收 S C( 瑞 士 先 正 达 作 物 保 护 有 限公 司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着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许多农业科学家和农民对不同的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这些试验的目的是找到最有效的杀菌剂,以便帮助农民有效地防治水稻穗颈瘟,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对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水稻穗颈瘟是由水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生长期,尤其是水稻灌浆期和抽穗期,会导致水稻穗颈和穗部受损,甚至导致水稻减产。

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在水稻穗颈瘟的防治过程中,杀菌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杀菌剂是一种能够抑制或杀灭病原真菌的化学药剂,通过喷施或浸泡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穗颈瘟。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研究的进步,不同类型的杀菌剂被应用于田间药效试验,以寻找最有效的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方法。

一般来说,不同的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来评估它们的药效。

田间药效试验是通过在水稻田间设置不同处理组,对比它们的防治效果来评估杀菌剂的效果和适用性。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杀菌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田间药效试验。

首先是多菌灵,多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真菌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在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中,研究显示多菌灵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不易产生抗药性。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多菌灵处理组,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有效控制了病害的扩散,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杀菌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田间药效试验可以看出,不同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同地区和气候条件,不同的杀菌剂可能会有不同的适用性和效果,因此在实际应用时需要综合考虑。

合理的施药时机、剂量和方式对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效果

水稻稻瘟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是选用抗病品种及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但是抗病品种的更新复壮工作普遍滞后,导致品种退化严重,加之不断使用农药,极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或分化出抗病小种。

其次,由于人们对水稻稻瘟病的认识不足及防治意识不强,不能及时有效的施用农药,错过了最佳的防治时期,导致水稻稻瘟病发生与蔓延。

随着近几年异常天气增多,病虫害基数增大,对水稻病害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探索防治效果更好、农药残留更低的水稻病害防治药剂是当前重点工作之一。

一、水稻稻瘟病的症状及发病时期1、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症状稻瘟病发病面广,危害严重,病原菌主要由种子携带或自然传播,不同水稻品种抗病性不同,不同生育阶段发病的情况也不同。

若水稻发生病害,正常情况下减产25%~40%,感染严重的田块甚至颗粒无收。

①苗瘟苗瘟的产生是由种子带菌造成的,从而使种子在发芽以后感病,常发生于3叶期后。

轻则产生病斑,重则导致秧苗死亡。

②叶瘟叶瘟在水稻的发育过程中,发生几率高,最初时期病症主要表现稻叶出现病斑,然后病斑逐渐扩大,最后导致叶片的枯死。

因为气候条件和品种的抗病性不同,所以产生的病症也不一样。

新叶较老叶更容易发生病害,病害发生较慢的情况下,斑点中央灰白色,病斑纺锤形,边缘铁锈色;急性病害病斑多为椭圆形,斑点上有霉灰状物。

③叶枕瘟及节瘟叶枕瘟是发生在水稻叶枕部位的稻瘟病症状,一般年份较少发生,严重的可以蔓延到剑叶叶枕,从而诱发穗瘟,叶枕瘟发病后病叶从叶枕处折断,有叶枕瘟的田块常能在后期见到节瘟和穗瘟。

一般有叶枕瘟的苗较易出现节瘟,节瘟多在灌浆期易发现,典型症状是节点慢慢发黑、容易折断。

而且,叶枕瘟及节瘟在田间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病症可以快速地扩散。

2、危害时期在水稻生长的整个时期都会发生稻瘟病。

苗期发病率不高;在移栽返青期后,秧苗在移栽过程中易发生叶瘟,一般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分蘖末期和孕穗期是叶瘟和节瘟发病的旺盛时期;出穗期到灌浆期是穗颈瘟的发病盛期。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材料和方法:
选用水稻品种“京鼎优8”作为试验材料,栽种于田间,按照标准的农业生产管理措
施进行管理,适时施肥、灌溉、除草等。

试验区划为34个单位,每个单位面积为30平方米。

在穗颈瘟发病期前7天,将不同杀菌剂进行喷雾处理,处理剂量为每亩水稻使用1.5
升药液。

试验共分为7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三唑酮、硫酸铜、苯醚菌酯、泼尼松龙、氧化锌和福美双。

观测指标:
观察水稻植株的生长状态、叶片病情及穗颈瘟的发病情况,并记录每个处理组的防治
效果。

结果:
经过观察和记录,发现不同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存在差异。

其中,三唑酮、硫酸铜、苯醚菌酯、泼尼松龙、氧化锌和福美双等6种杀菌剂均能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
并呈现出显著的杀菌作用。

其中,三唑酮的防治效果最好,发病率为3.74%,福美双的效
果最差,发病率为17.97%。

此外,观察结果还发现,部分杀菌剂的喷施会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如泼尼松龙和福
美双的使用会导致水稻叶片因药害而出现干枯、卷曲等症状,产量有所下降。

相比之下,
三唑酮、硫酸铜和氧化锌等杀菌剂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较小。

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建议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对水稻穗颈瘟效果好、药害小的杀菌剂,
如三唑酮、硫酸铜、苯醚菌酯和氧化锌等。

此外,进行杀菌剂喷施时,需注意喷雾剂量和
喷雾时间,确保防治效果和安全性的平衡。

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

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
1 . 3 防治 对象
水稻 穗颈瘟 。 1 . 4 试 验 设 计
穗 颈 瘟 防 效 ( % ) = 堇 堇 监 竖 喾 藿 } } 堕 圣 塑 × 1 0 0
1 . 7 防 治 非 靶 标 生 物 情 况
从 移 栽后 到收 获共 施 药 4 次 防 治 非靶标 生 物 ,第 1 次
试 验在 池 州市 贵池 区梅 街镇 姚 街村 二队 某 单季 晚 稻 田 中进 行 , 试 验 田为 连 片单 季 晚稻 种植 区 , 田面 平 整 , 排灌 便
利。 土壤 质地 为黏 壤土 , p H值 6 . 6 , 有机 质含 量 1 . 9 g / k g , 水肥
条件 较 好 , 全程 烤 田较 好 , 水 稻 通 风透 光 。 试验 水 稻 于 6月
每穗损 失 7 1 %~ 1 0 0 %( 穗 颈发病 , 造成 白穗 ) 。
穗 颈瘟 药效 计算公 式 : 病穗率( %) = × 1 0 0 %
2 4日移 栽 , 试验 田前茬 为冬 闲 田 , 所 有试 验 小 区 的土 壤 , 栽
培 和肥 水管 理水 平 一致 。
1 . 2 试 验 材 料
植物 保护 学
现 代农 业科技Biblioteka 2 0 1 3年 第 8期
不 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 究
钱 叶启 姚 卫平
( 一 安徽 省 池 州 市 贵 池 区 梅 街 农技 推 广 区域 站 , 安徽池州 2 4 7 0 1 6; 池 州 市 贵 池 区 农 技 推 广 中心 植 保 站 )
病情 指数=
X l 0 0
供试药剂 : 加 收米 ( 2 %春 雷霉 素 , 日本 北 兴化 学 工 业株 式会 社 生产 , 市售) 、 拿敌 稳 ( 7 5 %肟 菌 ・ 戊唑 醇 , 拜 耳 作 物科 学公 司生 产 , 市售 ) 、 稻艳( 7 5 %三 环唑 , 美国 陶 氏益农公 司生 产, 市售 ) 、 丰派( 4 0 %稻 瘟 灵 , 澳 大 利亚 纽发 姆 公 司生 产 , 市 售) 、 使百克 ( 2 5 %咪 鲜 胺 , 江 苏辉 丰 农 化 股份 公 司 生产 , 市 售) 。 供 试 水稻 品种 : 太 湖糯 。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穗瘟效果试验
1 0 0毫升/ 亩在 水 稻破 口初 期 施 药 1次 . 齐穗 期 再施 药 1次对 水稻 稻 瘟病 穗 瘟 的 防治 效 果较 好 。 防治 效 果分 别 为8 7 . 3 4 %、 8 6 . 9 2 %、 8 5 . 5 1 %, 且 对水稻 生长安 全 , 今后 在 防 治 水稻稻 瘟 病 穗 瘟 时可轮 换使 用 , 以延 长 药剂 的使 用
2 5 %咪鲜 胺乳 油 1 0 0毫升 / 亩、 4 0 %富士 一号 乳 油 1 0 0 毫 升/ 亩、 3 0 %克瘟散 乳 油 1 0 0毫 升/ 亩、 4 0 %异 稻瘟 净
乳油 1 5 0毫 升/ 亩、 7 5 %三 环唑 可湿 性粉 剂 3 0克/ 亩 在 水 稻破 口初期 施药 1次 , 齐 穗期再 施 药 1次对水 稻 稻 瘟 病 穗瘟 的 防治 效 果分 别 为 8 7 . 3 4 % 、 7 7 . 9 2 % 、 8 5 . 5 1 %、 7 2 . 7 1 %、 8 6 . 9 2 %。采用 D P S软 件进 行 差异 显 著性 分 析 , 2 5 %咪 鲜 胺 乳油 1 0 0毫 升/ 亩、 7 5 %Z 环 唑 可湿性 粉 剂 3 0克/ 亩、 3 0 %克 瘟散 乳 油 1 0 0毫 升/ 亩 相
为 了 明确 2 5 %咪 鲜 胺 乳 油 1 0 0毫 升/ 亩、 4 O %富 士 一 号乳 油 1 0 0毫 升 / 亩、 3 0 %克 瘟 散 乳 油 1 0 0毫 升/ 亩、 4 0 %异 稻瘟净 乳 油 1 5 0毫升/ 亩、 7 5 %三环 唑可 湿性 粉 剂3 0 g / 亩对穗 瘟 防治效果 。笔 者于 2 0 1 3年在 岩前 镇 灵 岩村 进行 了该项 试验 。为 今后应 用提 供科 学依 据 。 现 将试 验结果 总结 如下 。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摘要】本篇文章通过田间防效试验比较了四种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显示,生物药剂A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表现出色,具有显著的防效。

生物药剂B和C也显示出一定的防治效果,但不及生物药剂A。

而生物药剂D的防效相对较弱。

通过对比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产量和品质上的影响,发现生物药剂A对提高水稻产量及改善品质具有显著作用。

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存在明显的效果差异,结合实验结果,建议在进一步研究中重点关注生物药剂A 的防治机制及应用效果,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水稻穗颈瘟、生物药剂、田间试验、防效比较、产量、品质、进一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

这种病害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民的种植带来很大损失。

目前,化学农药是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手段,但由于长期使用会导致病菌产生抗药性,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方法,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生物药剂的应用。

生物药剂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生产的一种农药,可以利用有益微生物或植物提供的抗性成份来对抗病害。

相比于化学农药,生物药剂不易产生抗性,对环境友好,且对作物和人体无害,因此备受关注。

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生物药剂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水稻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解决水稻穗颈瘟带来的种种问题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试验结果,为水稻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比较不同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评估它们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优劣,为选择合适的生物药剂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药剂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实现病害防治的同时保障水稻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试验的研究,进一步了解不同生物药剂的作用机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实验比较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选择了几种常见的生物药剂,设置了对照组和不同处理组,进行了系统的田间试验。

实验结果显示,某种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中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数据分析显示,该生物药剂能有效抑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有积极影响。

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未来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本研究启示了生物农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性,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对不同生物药剂的筛选和应用效果评估,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有益信息。

【关键词】水稻穗颈瘟、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试验、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材料与方法、田间试验设计、实验结果、数据分析、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应用前景、研究启示、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病害的影响,其中穗颈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

穗颈瘟是由真菌病原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表现为水稻穗颈上出现黑色病丝及粉红色子囊盖,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传统的化学农药在控制穗颈瘟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环境造成污染、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可能危害、真菌易产生抗药性等。

研究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生物药剂是利用生物制剂中的活性成分来干预农作物病害,其具有无残留、对环境友好、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有望成为替代传统化学农药的有效途径。

本研究旨在通过田间试验评估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并探讨其应用前景,为绿色、可持续的水稻病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对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为我国水稻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田间防效试验,评估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为选择最有效的生物药剂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摘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包括生物药剂A、生物药剂B和生物药剂C。

结果显示,生物药剂A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效果最好,其次是生物药剂B,最后是生物药剂C。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药剂A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

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研究为生物药剂在水稻防病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启示,有助于改善水稻产量和质量,推动生物农药的发展和应用。

【关键词】水稻穗颈瘟、生物药剂、田间防效试验、试验设计、防效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应用前景、存在的问题、研究成果、启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Oryza sativa L.)作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许多国家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由于水稻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其中穗颈瘟是造成水稻减产甚至死亡的重要病害之一。

穗颈瘟是由水稻稻瘟病病菌引起的一种重要的病害,主要在穗颈部位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传统的化学药剂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控制穗颈瘟的发生,但长期使用会导致病菌抗药性的增强,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1.2 研究目的本次田间防效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效果,探究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潜力。

通过对不同生物药剂的防效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其在防治水稻穗颈瘟方面的实际效果,并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验证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总结其特点和优缺点,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比较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效果差异,探讨其适用范围和优劣势,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探讨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提出相应的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通过本次实验,旨在为推动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穗颈瘟,科学家们通过不同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找到最有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水稻穗颈瘟的病害特点、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的过程和结果。

一、水稻穗颈瘟的病害特点水稻穗颈瘟是由水稻穗颈瘟菌引起的水稻病害,主要发生在水稻的穗颈部位。

该病害主要在水稻穗颈处形成小黑点或小黑斑,随后逐渐扩大并蔓延至整个穗颈部位,严重时会导致穗颈烂熟,影响稻谷的发育和成熟。

水稻穗颈瘟不仅降低了水稻的产量,还影响了水稻的品质,严重时会导致大面积的减产,甚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穗颈瘟,科学家们研究了多种杀菌剂,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估它们的防治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杀菌剂及其防治效果的简要介绍:1. 三唑酮类杀菌剂:三唑酮类杀菌剂是一类广谱杀菌剂,对多种水稻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经过田间试验,三唑酮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穗颈瘟方面表现出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介绍的只是一部分常用的杀菌剂,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病情,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三、田间药效试验的过程和结果为了评估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试验设计:科学家们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土壤环境等因素,设计了合理的试验方案,并选择了适合的田间试验地点。

2. 杀菌剂施药:根据试验设计,科学家们按照一定的施药浓度和施药时间,在不同的水稻田地上进行了杀菌剂的施药。

3. 病情观察:在施药后,科学家们定期对不同试验区的水稻进行病情观察,记录下病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

4. 数据分析:科学家们收集了试验期间的数据,并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估了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通过以上试验过程,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些初步的结论:三唑酮类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穗颈瘟方面表现出了较好的效果,咪鲜胺类杀菌剂也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而多菌灵类杀菌剂效果略显不足。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农业专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各种杀菌剂的药效,以期能够找到最适合的防治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项针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通过比较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为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

一、试验目的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不同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穗颈瘟中的效果,为农民提供科学的防治建议,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地点:选择水稻穗颈瘟发生较为严重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点。

2. 试验材料:选用常见的水稻穗颈瘟杀菌剂,包括有机磷杀菌剂、三唑酮类杀菌剂、咪唑类杀菌剂等。

3. 试验方案:将试验地均分为若干个小区域,每个小区域使用一种不同的杀菌剂进行处理,以比较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4. 试验观测:对每个小区域的水稻进行定期观测,记录水稻穗颈瘟病情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

三、试验方法1. 杀菌剂施用:按照杀菌剂的使用说明书,科学合理地将杀菌剂喷洒在水稻植株上,确保每个小区域的杀菌剂施用量和方法一致。

2. 观测记录:定期观测每个小区域的水稻植株,记录水稻穗颈瘟的发生情况和严重程度,进行科学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四、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测和统计,得出了如下的试验结果:1. 有机磷杀菌剂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和传播。

2. 三唑酮类杀菌剂的效果一般,对水稻穗颈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3. 咪唑类杀菌剂的效果较差,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不明显。

五、试验结论通过对不同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防治水稻穗颈瘟方面,有机磷杀菌剂是比较理想的选择,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和稳定性。

2. 对于三唑酮类杀菌剂和咪唑类杀菌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使用,但需要注意其防治效果相对较差。

六、建议和展望1. 建议农民选择有机磷杀菌剂进行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水稻产量。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穗颈瘟(Magnaporthe oryzae)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极大地影响了水稻产量和质量。

目前,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主要依赖化学农药,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抗药性菌株的产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也造成一定风险。

寻找替代化学农药的生物防治方法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田间实验的方式,我们将评估几种常见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效果,并对其防效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田间生物防治提供更科学的依据,推动生物农药在水稻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和推广。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田间防效试验,比较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效果,评估其在农田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通过对各种生物药剂的田间施用方法、防效对比分析和数据统计分析,探讨不同生物药剂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优劣势,为生物防治技术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为农民提供更有效的病害防治技术,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为水稻生产提供更可靠的生物防治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穗颈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着水稻产量和质量。

针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治问题,传统的化学农药存在着环境污染、残留量高、抗药性增强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2. 正文2.1 试验设计试验设计是本研究的核心部分,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后续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准确性。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水稻发病严重的田间进行试验。

将选定的田地按照大小分成若干块,每块设立不同的处理组和对照组,保证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土壤和环境条件尽量一致。

在试验中,我们将选择多种生物药剂进行施用,每种药剂设立相应的处理组,根据施用量和频次进行操作。

设置对照组使用传统化学药剂进行比较分析。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水稻的一种重要病害,常常给水稻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穗颈瘟,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确定最佳的防治方案。

本文将对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水稻穗颈瘟病原及发病规律水稻穗颈瘟是由真菌Magnaporthe grisea引起的一种病害。

病菌常常通过气溶子传播,侵入水稻叶片内部并在潮湿的环境中形成孢子,然后由风传播至水稻的叶片和穗部,引起病害。

水稻穗颈瘟常在水稻拔节至抽穗阶段发病,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二、不同杀菌剂的特点和作用机制1. 杀菌剂A杀菌剂A是一种常用的杀菌剂,具有广谱杀菌作用,能有效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破坏病菌细胞壁结构,阻断病菌的代谢过程,从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三、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和方法1. 试验地点:选择病害发生较严重的水稻田作为试验地点,确保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试验设计:将试验地点划分为若干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相似,然后随机分配不同的杀菌剂处理组和对照组,以便比较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3. 试验方法:在水稻拔节至抽穗阶段,按照不同杀菌剂的建议用量和施药时间进行处理,并定期观察病害的发生情况和水稻的生长状况,以评估不同杀菌剂的防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观察和数据统计,得到了以下结果和分析:1. 杀菌剂A的防治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抑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并且对水稻植株的影响较小。

这表明杀菌剂A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防治水稻穗颈瘟的药剂。

2. 杀菌剂B虽然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杀菌作用,但其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不能有效抑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且对水稻植株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田间药效试验是评估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能够为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基于本次试验结果,可以提出如下建议:1. 在实际生产中,应该优先选择杀菌剂A进行水稻穗颈瘟的防治,以提高防治效果和保障水稻产量。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田间药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病害,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农业科研人员经常进行不同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

本文将就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进行详细阐述。

选择合适的试验田地是田间药效试验的关键。

试验田地应该是水稻穗颈瘟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病害程度要符合试验的需求。

试验田地的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和水稻种植史等因素也应该充分考虑。

只有选择合适的试验田地,才能真实反映出不同杀菌剂的防效。

确定试验方案。

试验方案包括杀菌剂的种类、剂量、喷药时间等。

常用的杀菌剂有敌百虫、托布津、福美双等。

在确定杀菌剂种类的时候,要根据其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机理和防效选取。

剂量的选择应根据杀菌剂的推荐用量和试验田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喷药时间一般选择在水稻穗颈瘟发病初期或初期,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的扩散。

然后,组织试验进行。

试验组和对照组是试验的基本组织形式。

试验组选择使用不同杀菌剂进行喷药处理,对照组则不进行喷药处理。

需要进行试验田地的预处理,清除杂草,保证试验的准确性。

然后,按照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喷药处理。

试验中需要注意水稻的生长情况、天气情况等变化,及时调整喷药剂量和喷药时间。

试验期间,还需进行注意事项的记录,并密切观察不同杀菌剂的防效。

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杀菌剂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效果。

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评估不同杀菌剂的防效优劣。

还可以分析不同杀菌剂的剂量和喷药时间对防效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

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水稻穗颈瘟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粮食安全问题。

为了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现有许多种药剂可供选择。

本文选取了不同生物药剂,在田间条件下进行了防效试验。

实验选取了南京市建邺区某水稻田地,采用八八二施肥办法,累计施肥量为氮肥225kg/hm²,磷肥90kg/hm²,钾肥150kg/hm²。

在水稻拔节期使用生物药剂进行喷雾,观察防效。

首先是病害发生情况。

观察了田地中水稻穗颈瘟的病害发生情况,发现地块间差异不是很大,但全田病害程度还是较高的,病害指数基本在25%以上。

因此需要使用药剂进行防治。

接下来是不同药剂的防效试验结果。

选取了4个生物药剂进行防效试验,分别是壮阔菌根菌固液、壮阔菌根菌颗粒、甲基红孢霉素、菜单宁。

结果显示,4种药剂的防效均不错,能够将病害指数降低到10%以下。

其中,壮阔菌根菌固液的防效最佳,其次是壮阔菌根菌颗粒和甲基红孢霉素,菜单宁的防效次之。

对于壮阔菌根菌固液,该药剂是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属于壮阔菌根菌菌根固定剂。

经过喷雾后,可在水稻根系中固定一定量的氮肥、磷肥等营养元素,同时促进根系增长,提高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水稻穗颈瘟的效果。

壮阔菌根菌颗粒也是一种壮阔菌根菌根固定剂,适用于不同种类的作物。

该药剂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持水能力、降低土壤压实度,并能促进根系增长,增强植株的免疫力。

因此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甲基红孢霉素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农药,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优点,对水稻穗颈瘟也表现出很好的防治效果。

菜单宁则是一种由辅助活性菌、微生物肥料和植物营养素组成的生物农药,在防治水稻穗颈瘟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作用。

总结来说,不同生物药剂对水稻穗颈瘟的田间防效试验显示,壮阔菌根菌固液的防效最佳,壮阔菌根菌颗粒和甲基红孢霉素的防效次之,菜单宁的防效稍逊。

在日常防治中,应选择适合本地土壤和水稻品种的生物药剂,加强管理措施,提高水稻的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控制水稻穗颈瘟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药效研究摘要对不同药剂预防水稻穗颈瘟的药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加收米1 500 ml/hm2、40%丰派1 500 ml/hm2、75%拿敌稳225 g/hm2、75%稻艳450 g/hm2 2次用药对水稻穗颈瘟的预防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最终对水稻穗颈瘟防效分别为
91.49%、83.51%、77.06%、69.07%,建议今后在生产上重点推广。

关键词水稻穗颈瘟;预防效果;安全性;2%加收米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090-01
水稻穗颈瘟是池州市贵池区水稻生产后期的主要病害之一。

梅街镇地处山区,是稻瘟病老病区,加上昼夜温差大,雾露重,在感病品种上极易重发,轻则减产10%,重则绝收[1-2]。

水稻穗颈瘟应以预防为主,目前市场上防治稻瘟病的药剂较多,防效不一,为筛选出一批适合当地的高效低毒农药,特从当地农资市场购买5种预防稻瘟病销量较大的药剂,在单季上进行了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为以后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二队某单季晚稻田中进行,试验田为连片单季晚稻种植区,田面平整,排灌便利。

土壤质地为黏壤土,ph值6.6,有机质含量1.9 g/kg,水肥条件较好,全程烤
田较好,水稻通风透光。

试验水稻于6月24日移栽,试验田前茬为冬闲田,所有试验小区的土壤,栽培和肥水管理水平一致。

1.2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加收米(2%春雷霉素,日本北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生产,市售)、拿敌稳(75%肟菌·戊唑醇,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市售)、稻艳(75%三环唑,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市售)、丰派(40%稻瘟灵,澳大利亚纽发姆公司生产,市售)、使百克(25%咪鲜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公司生产,市售)。

供试水稻品种:太湖糯。

1.3 防治对象
水稻穗颈瘟。

1.4 试验设计
试验根据所用药剂不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2%加收米1 500 ml/hm2(a)、75%拿敌稳225 g/hm2(b)、75%稻艳450 g/hm2(c)、40%丰派1 500 ml/hm2(d)、25%使百克1 500 ml/hm2(e),以清水作对照(ck)。

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33 m2。

1.5 施药方法
采用台州市路桥绿艺塑业公司生产的3wbd-16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水450 kg/hm2对水稻进行均匀喷雾,工作压力为0.2~0.4 mpa,施药均由1人操作完成。

此次预防穗颈瘟病害试验共施药2次,第1次施药时间为9月5日上午,此时水稻倒1叶与倒2叶叶枕相平
齐,水稻正处破口前12 d左右;第2次施药时间在第1次施药后7 d,即9月12日下午,此时水稻正处破口前5~6 d,施药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

1.6 调查方法
共调查5次,每次施药后4、7 d观察有无药害现象,第2次施药后24 d(水稻处灌浆至乳熟期,穗颈瘟病情已基本趋于稳定),采取平行跳跃式5点取样,每小区调查5点,每点调查50株稻穗,共调查250株稻穗,以穗为单位,统计病穗数和严重度,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水稻穗颈瘟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0%(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0%(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3-4]。

1.7 防治非靶标生物情况
从移栽后到收获共施药4次防治非靶标生物,第1次施药在7
月21日,使用5%甲维·毒死蜱1 500 ml/hm2、50%啶虫脒180 g/hm2、16%井·酮·三环1 875 g/hm2防治二化螟、稻飞虱、稻苞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害,第2次施药在8月17日,用20%氯虫苯甲酰胺225 ml/hm2、25%吡蚜酮360 g/hm2、40%稻瘟磷1 500 ml/hm2、30%苯甲·丙环唑450 ml/hm2混配防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
病等多种病虫害;第3次施药在9月5日,各处理小区在添加按试验方案要求的杀菌剂外均另添加了10%阿维·氟酰胺450 ml/hm2、25%吡蚜酮360 g/hm2以兼治二化螟、稻飞虱等虫害;第4次施药在9月12日,各处理小区在添加按试验方案要求的杀菌剂外均另添加了80%吡蚜·烯啶虫胺90 g/hm2以兼治稻飞虱。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水稻的安全性
2次施药后4、7 d观察,各药剂处理区的水稻生长正常,与空白对照基本一致,未见明显的药害。

2.2 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处理a 2次用药后,对穗颈瘟的平均预防效果为91.49%,防效最高;其次为处理d,对水稻穗颈瘟的平均预防效果为83.51%,比处理a防效低7.98个百分点;处理b对穗颈瘟的防效为77.06%,居第3位;而处理c、e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不高,仅为69.07%、64.43%。

经dmrt新复极差法进行方差分析,处理a与处理e防效差异显著,但达不到极显著水平,处理a与处理b、c、d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b、c、d与处理e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加收米1 500 ml/hm2、40%丰派1 500 ml/hm2、75%拿敌稳225 g/hm2、75%稻艳450 g/hm2 2次用药对水稻穗颈瘟
的预防效果较好,并且对水稻生长安全,无药害,可以重点推广,建议在破口前12 d和破口前3~5 d各施用1次。

4 参考文献
[1] 陈秀峰,吴彩玲,黄蔚兰,等.75%硫磺·三环唑粉剂防治稻瘟病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5(6):28-29.
[2] 赵秀梅.40%敌瘟磷乳油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8):39-40.
[3] 赵德明,汪涛.490 g/l丙环·咪鲜胺防治水稻稻曲病和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5):157.
[4] 王飞,郝绪春,邵成.6%戊唑醇微乳剂防治稻瘟病效果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14.
[5] 王晓蔷,李晓光,董本春,等.生物制剂对水稻穗颈瘟防治效果试验研究[j].北方水稻,2012(4):33-34.
[6] 刘小丽,陈汉.75%拿敌稳wg防治水稻穗颈瘟试验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9):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