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一中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考试-政治(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铜陵一中18-19学度高二上年中考试-政治(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政治试题〔理科〕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合计50分〕
被称为美国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据此回答1—2题。

1.富兰克林撞上门框,获得了人生智慧。

这一事例说明的道理是〔〕
A、懂哲学的人不会犯错误
B、哲学智慧是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形成的
C、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哲学智慧
D、人人都有哲学
2.富兰克林的经历告诉我们,低姿态是一种哲学智慧,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这启示我们〔〕
A.哲学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B.任何哲学都给人以智慧,使人更聪明
C.不懂哲学的人,就无法生存
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3.2017年,好莱坞电影《2018》幻想世界在2018年将会毁灭,上映后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应。

有人断言:地球毁灭之后,只有更强大的神才能把人重新创造出来。

“这种论断”〔〕
①是正确的,看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极其荒谬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4.“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

”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表达了〔〕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5.有人曾问哲学家约翰·罗尔斯为什么要研究哲学,他说:“一个没有人去思考形而上学、知识论、道德与政治哲学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残缺不全的社会。

”这一观点意在强调哲学()
①能够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②能够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③是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能够推动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6.“坐直了,挺起胸!”,在大多数人的潜意识中,坐得笔直,不仅可以美化外表,对骨骼和消化系统也是有利的。

然而在英国阿伯丁市伍登德医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证实,135度角的坐姿是最正确生理角度,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90度。

这说明〔〕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7.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

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
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

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表达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
D、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它第一次实现了〔〕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②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④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

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

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
10.一头驴子又渴又饿,在它面前等距离放着一束干草和一桶水,因为驴子不能确定先喝水还是先吃干草,结果死于饥渴,这就是法国哲学家布里当提出的著名的论点——“布里当的驴”。

回答:“布里当的驴”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寻求最优目标②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作出取舍④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1.宋代诗人陈简斋的诗作:“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首诗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存在的
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的
12.钱学森在美国期间,在他撰写的一篇文章封面先是写上“Final”(最后的定稿),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③随着实践的发展,已经确定的真理会被推翻
④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阿杜的《天黑》异常受FANS们的追捧,尤其其中一句“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传达了一种对现实生活的逃避,更是受到许多年轻人的追捧。

“闭上眼睛就是天黑”从哲学上看是()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14、一作家说:“散文随笔的写作……只要心有意态,笔有情氛,信马由缰,收桨放舟,乱花飞絮,野溪奔流,一任天然。

”这说明()
A、散文随笔的写作可以任意发挥主观能动性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D、意识有时可以决定物质
15.“没有景物,何来感情”与“没有感情,何来景物”两者的根本分歧是()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C、是否承认客观世界的可知性
D、是否承认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
16.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上沁出汗珠。

突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

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是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7.“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

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

”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18.下图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与以下选项
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A、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存在就是被感知
19.首家太空旅馆“银河套房”将于2018年对外开张,它将以每80分钟环绕地球一次的速度运行,不过费用也是银河系中最昂贵的,入住3天需要花费400万美元。

人们能够建成“银河套房”()
A、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B、尊重客观规律是办事情的前提和基础
C、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眼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能感觉到你的眼泪,因为你在我身边。

”对这段话的理解中,最恰当的是〔〕
A、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真理是客观的
C、认识没有是非标准
D、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21.材料一: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来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面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坚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分)
22.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

但黄金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加大了对景区的破坏,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等。

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增设了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根据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20分〕
高二政治期中考试答案(理)
1-5BDCAB6-10CADCB11-15CADCB16-20DBDCD
2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

〔7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7分〕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发展低碳经济是人们自觉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表达。

〔6分〕
22、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实行黄金周以来,公民的休息权利得到了充分保障,也有效拉动了假日经济。

但黄金周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国家的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使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5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发挥正确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调整法定节假日,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增设清明、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的假日,这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5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要求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国家对法定节假日作出了适当的调整,表达了国家深化和发展了设立法定节假日的认识。

〔5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国家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要顺应现实的需要,符合变化的客观实际,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和历史的统一。

〔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