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中多一份宽容--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育中多一份宽容
--读《叶圣陶教育名篇》有感
《叶圣陶教育名篇》再现了叶圣陶先生教育教学的理念,而且以创新的眼光论及了教育的规律。

行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对教育教学的问题进行把脉与诊断,给我的教学工作当中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有效建议与措施。

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

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毕生的真实写照。

它勉励我在工作上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心胸开阔,不计较个人得失;要做事大度,勤勤恳恳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如今读完《叶圣陶教育名篇》更是让我领悟到在教育中应该多一份宽容。

一、宽容是尊重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因为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就要不伤害学生的人格。

要知道,每个人都想当个好人。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他的价值和品质,这不仅包括他的优点和长处,也包括他的缺点和短处。

叶圣陶先生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

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与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小朋友的成长和进步是我的欢快;小朋友的赢弱和拙钝是我的忧虑。

对朋友的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的朋友,我只好辞职。

”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


师的宽容心很大方面上就是要去宽容学生的不足,古语说得好“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是人总会犯错,总会有不足,就看你看待不足的态度了。

要成为孩子眼中的教师,不是把学生当作一无无知的凡夫俗子,自己趾高气昂的成为上帝。

我们要互相尊重,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托尔斯泰说过:“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人”,“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宽容打折,学生本是孩子,请允许他们犯错,将心比心,我们也曾是学生,在犯错时我们需要的是关心和爱护,而教师的爱心和善举便是种子,在学生们这块沃土播种下,他们将会一代传承一代,将爱心和善举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

二、宽容是引导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起着导向的作用。

乖巧的孩子总是受到大家的肯定。

学校和老师所要求的好学生大多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形象,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我们对学生要求循规蹈矩,如出一辙。

而过多过滥的条条框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学校的纪律和老师的要求往往是对孩子的天真的否定和成人文化的肯定,在清除孩子的天真中,学生的个性连同天真一同抹杀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为什么长期以来,相当多的语文教师还只是注重在‘教’上用功夫,而不愿在‘导’上花气力呢?那是因为‘教’比‘导’容易,‘导’比‘教’困难;‘教’有地方搬用,如教学参考书或优秀教师的教案等,而‘导’却完全得由自己去反复
琢磨,精心设计。

”我们教师应该有宽容的胸怀,对待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是各有特色的花,他们有着不同的花期。

每个孩子都是一块美玉,需要老师去雕凿,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多元化,不是处处以纪律和规章制度约束他们,而是用理解和宽容来认可学生的少年天性,再引导和培养发展他们的个性,指导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对后进生应有要有一颗宽容的心,高高举起那颗心,让学生看得见--那是指路灯;让学生摸得着--那是炙热的;让学生感觉得到--那是充满希望的。

老师对后进生是宽容的,允许他们学得慢,允许他们努力,允许他们创造奇迹,最主要的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们。

宽容使后进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宽容是公平
何谓公平?就是在宽容的问题上对所有的学生平等对待,对同样的行为表现坚持同样的态度,不因行为者的不同而不同,否则极易导致部分学生的对立情绪。

公平原则和因材施教并不矛盾,它体现了一种平等、民主的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公平、公正思想,并不妨碍教师因人而异地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叶圣陶先生说过:“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

”教师自己要以身作则,才有说教的资格,对待每一个孩子,更要做到“一碗水端平”,才能说”平等”;对待“问题学生”,要做到“允许孩子犯错”,给他一个台阶,才算是“宽容”。

对待一个优秀的学生,教师认识到该学生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每个教师都能做到。

但对待一个“差生”,
每个教师却未必都能意识到这一点。

有些教师因为“恨铁不成钢”或是疾“恶”太严,缺乏宽容的气度,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人格价值和品质,就难以和“差生”沟通,从而无法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赞扬差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更文明。

”事实上,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只要对“差生”多一些宽容和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其查出“病因”,“对症下药”,就能使他们的潜力得到开发,而这种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迸发出来的力量是惊人的,甚至一点不比“优生”差。

四、宽容是改正
正确对待学生犯错。

学生犯错应分情况而处理。

对于非原则性的小错误,尽量宽容对待。

叶圣陶先生说过:“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一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和决定。

”我认为一般发现学生第一次犯小错,都是装作视而不见,但实际上学生应明白老师已知道,会自觉改正。

这一点上我是充分信任我的学生的,并给其一个改正的机会。

一旦发现其第二次犯错,此时应作必要的提醒,让其感到内疚、自责。

极个别第三次再犯,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恼火,冷静地分析原因,切切实实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而不能因自己的权威受到触动,认为丢了面子,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

而对于原则性错误应坚决反对,就没有了宽容一说。

但还要根据具体情况,态度诚恳地客观评价,就事论事,既不夸大,也不缩小,简明扼要指出错在何处,帮助找出改的方法,从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改正错
误。

或许,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令人火冒三丈,但宽容远胜过指责和批评,在宽容之下、学生会心悦诚服地改正其错误,而决不是表面的顺从。

宽容有时比声色俱厉的“严格”更有力量,它既不是消极的放任自流,也不是有意回避矛盾,它和严肃批评一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反省,知错,从而改正。

既然批评和宽容的最终目的一样,而经常批评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用宽容对待学生却能保护学生的自尊,那么,我们对学生少些批评,多些宽容不是更容易与学生相处得融洽吗?
多一份宽容,就是给孩子自省的机会;多一份宽容,就是给自己施行教学民主;多一份宽容,就是体现教师海纳百川的胸怀。

让宽容如阳光照亮每一个孩子的心吧!
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宝贵的经验和财富,叶圣陶先生的教育名言是我教育之路的一盏明灯,指引我继续前进、感悟和探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