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一轮复习化学:跟踪检测十 选择题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检测(十)选择题中的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命题点综合练1.(2017·天津高考)下列有关水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处理废水中的酸
B.用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处理水中的悬浮物
C.用氯气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
D.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氨
解析:选C石灰、碳酸钠等碱性物质能与废水中的酸反应,因此可以用于处理废水中的酸,A项正确;可溶性的铝盐和铁盐溶于水,电离出的Al3+、Fe3+水解分别生成Al(OH)3、Fe(OH)3胶体,其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因此可以处理水中的悬浮物,B项正确;氯气与Cu2+、Hg2+等重金属离子不反应,不能用Cl2处理水中的Cu2+、Hg2+等重金属离子,可用Na2S来处理,C项错误;烧碱能与NH+4反应生成NH3,因此可用烧碱处理含高浓度NH+4的废水并回收利用NH3,D项正确。

2.(2018·湖北七校联考)下列关于Fe、Cu、Mg、Al四种金属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四种元素的单质都能和盐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氢气
B.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C.将Mg棒和Al棒作为原电池的两个电极插入NaOH溶液中,Mg棒上发生氧化反应
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铜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
解析:选B A项,Cu单质不与盐酸反应。

C项,一般情况下,在原电池中,金属性强的作负极,但也要根据电解质溶液的实际情况考虑,Mg的金属性大于Al的,但是电解质溶液为NaOH溶液,而Mg不与NaOH溶液反应,Al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Al棒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D项,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3.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稀硫酸
C.盐酸D.稀硝酸
解析:选A根据Al与NaOH溶液、稀硫酸、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确定存在的定量关系,分析消耗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关系。

NaOH溶液、稀硫酸、盐酸与金属铝反应时,存在关系:2Al~2NaOH,2Al~3H2SO4,2Al~6HCl,因此等物质的量的Al与上述物质反应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最少。

Al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和H2O,得不到H2。

4.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是按(“―→”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解析:选C C项,NaAlO2不能直接转化为Al2O3,Al2O3也无法一步转化为Al(OH)3。

5.(2018·大庆联考)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
B.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C.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D.由于铝元素和铁元素都有+3价,由2Al+6HCl===2AlCl3+3H2↑可知:2Fe+6HCl===2FeCl3+3H2↑
解析:选C Fe2O3与Al粉混合物发生铝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Fe2O3===2Fe+Al2O3,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变,故A错误;金属的活泼性不同,冶炼方法不同,钠、铝为活泼金属,可用电解法冶炼,铜不活泼,可用热还原法冶炼,故B错误;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2,当硝酸浓度降低时,铜继续和稀硝酸反应,可生成NO,故C正确;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D错误。

6.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
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则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若A是铁,则E可能为稀硝酸
B.若A是CuO,E是碳,则B为CO
C.若A是NaOH溶液,E是CO2,则B为NaHCO3
D.若A是AlCl3溶液,E可能是氨水
解析:选D Fe和过量的稀HNO3反应生成Fe(NO3)3,与少量稀HNO3反应生成Fe(NO3)2,Fe(NO3)2可以被氧化为Fe(NO3)3,Fe(NO3)3能与Fe反应生成Fe(NO3)2,符合转化关系,故A正确;CuO与少量的C反应生成CO2,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CO,CO2被过量C还原为CO,CO与O2反应生成CO2,符合转化关系,故B正确;NaOH溶液与过量的CO2反应生成NaHCO3,与少量的CO2反应生成Na2CO3,Na2CO3溶液与CO2反应生成NaHCO3,NaHCO3与NaOH反应生成Na2CO3,符合转化关系,故C正确;AlCl3溶液和氨水反应生成Al(OH)3沉淀,Al(OH)3不溶于氨水,不能实现转换,故D错误。

7.下表各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可实现如图所示物质间转化的
是()
解析:选B Al2O3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Al(OH)3,NaAlO2也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Al2O3,A项错误;NaCl溶液电解得到NaOH,NaOH与Na2CO3之间可以相互转化,Na2CO3与盐酸反应可得到NaCl,B项正确;Mg(NO3)2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MgCl2,C项错误;Fe无法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Fe(OH)3,D项错误。

8.某同学欲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将铁粉加入热的浓硫酸中:探究铁的活泼性
B.将热的NaOH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
C.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FeSO4溶液:制备FeSO4·6H2O
D.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验证Fe3+的氧化性强于Cu2+
解析:选D热的浓硫酸不仅能与铁反应,还能与铜等不活泼金属反应,因此将铁粉加入热的浓硫酸中,不能用于探究铁的活泼性,故A项方案不可行;将热的NaOH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会得到氢氧化铁沉淀而不是氢氧化铁胶体,故B项方案不可行;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FeSO4溶液,一方面氧气可将FeSO4氧化,另一方面会得到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故C项方案不可行;将铜粉加入FeCl3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3+===Cu2++
2Fe2+,该反应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Cu2+,故D项方案可行。

9.几种中学常见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

下表中R、X、Y、Z对应物质正确的是()
解析:选B Cu不和稀硫酸反应,A项错误;甲基橙遇稀硫酸变红色,Fe(NO3)2遇稀硫酸变成铁盐,Fe(OH)2与硫酸反应生成FeSO4,Cu2(OH)2CO3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B
项正确;稀硫酸不能使酚酞变色,C 项错误;硫酸与Fe 2O 3反应生成Fe 2(SO 4)3,溶液呈黄色得不到红色溶液,稀硫酸与NaAlO 2反应得不到黄色溶液,稀硫酸与Na 2SiO 3反应得不到浅绿色溶液,D 项错误。

10.下表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不可能实现如图X ――→M
Y ――→M
Z 所示转化的是( )
解析:选A Fe 与Cl 2反应生成FeCl 3,A 项符合题意。

CO 2+2NaOH===Na 2CO 3+H 2O ,H 2O +CO 2+Na 2CO 3===2NaHCO 3,B 项不符合题意。

4NH 3+5O 2=====催化剂
△4NO +6H 2O,2NO +O 2===2NO 2,C 项不符合题意。

AlCl 3+4NaOH===NaAlO 2+3NaCl +2H 2O,3NaAlO 2+AlCl 3+6H 2O===4Al(OH)3↓+3NaCl ,D 项不符合题意。

11.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Al 2O 3――→NaOH (aq )
△NaAlO 2(aq)――→CO 2
Al(OH)3 ②饱和NaCl(aq)――→NH 3,CO 2
NaHCO 3――→△
Na 2CO 3 ③Fe 2O 3――→HCl (aq )
FeCl 3(aq)――→△
无水FeCl 3 ④MgCl 2(aq)――→石灰乳
Mg(OH)2――→煅烧
MgO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③④
解析:选C ①Al 2O 3可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NaAlO 2溶液,NaAlO 2溶液与CO 2反应可生成Al(OH)3,①正确;②饱和NaCl 溶液与NH 3、CO 2反应可生成NaHCO 3,NaHCO 3加热分解生成Na 2CO 3,②正确;③直接加热蒸发FeCl 3溶液,促进FeCl 3的水解,应该在HCl 氛围中加热蒸发,才能得到无水FeCl 3,③错误;④MgCl 2与Ca(OH)2反应生成Mg(OH)2,煅烧Mg(OH)2分解生成MgO ,④正确。

1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解析:选D 铁块表面被浓H 2SO 4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并不是没有发生反应,A 项错误;根据原子守恒知,即使碳酸钠分解也不能生成水,试管内壁有水珠可能是碳酸钠不干燥导致的,B 项错误;氯水中溶有的Cl 2有强氧化性,能将FeCl 2氧化为FeCl 3,Fe 3

遇KSCN 溶液变红色,虽然氯水中的次氯酸有漂白性,但次氯酸能将有机色质漂白褪色,不能将该红色溶液漂白,C 项错误;先滴加盐酸无明显现象,排除某些离子的干扰,再滴加BaCl 2溶液后出现白色沉淀,可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 2-
4,D 项正确。

13.用下列装置不能达到相关实验目的的是( )
A .用甲图装置证明:ρ(煤油)<ρ(钠)<ρ(水)
B .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 .用丙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D .用丁图装置比较NaHCO 3和Na 2CO 3的热稳定性
解析:选D 甲可以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A 正确;Fe(OH)2容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所以制备时利用煤油隔绝空气,同时将胶头滴管插入FeSO 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B 正确;丙是利用铝热反应制取Mn 单质的,C 正确;丁的实验中外试管的温度比内试管的温度高,即使NaHCO 3分解,也不能证明NaHCO 3比Na 2CO 3的稳定性差,D 不合理,应将Na 2CO 3放在外试管中,而NaHCO 3放在内试管中。

14.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 A .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 .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 .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解析:选D A项,MgO是碱性氧化物,与NaOH溶液不能反应,而Al2O3是两性氧化物,可以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产生NaAlO2,过滤后洗涤,就得到纯净的MgO,向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沉淀达到最大量,过滤洗涤,不溶物加热得Al2O3;B项,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氯化铁变为Fe(OH)3沉淀,氯化铝变为NaAlO2,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当沉淀达到最大值,过滤,得到Al(OH)3,再分别向两种物质的沉淀中加入适量的盐酸溶解,就分别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C项,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而氧化铁与NaOH溶液不反应,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过滤洗涤,就得到纯净的氧化铁;D项,二者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当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入盐酸时,二者都溶解,而且得到FeCl3溶液,不能分离、提纯二者。

15.某同学采用硫铁矿焙烧取硫后的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SiO2、Al2O3,不考虑其他杂质)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解烧渣选用足量硫酸,试剂X选用铁粉
B.固体1中一定有SiO2,控制pH是为了使Al3+转化为Al(OH)3进入固体2
C.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D.若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直接加NaOH至过量,得到的沉淀用硫酸溶解,其溶液经结晶分离也可得到FeSO4·7H2O
解析:选D A项,由题意知,要制得的产物是FeSO4·7H2O(硫酸盐),故溶解烧渣应选用硫酸,以防引入其他的杂质离子,溶液1中含有Fe3+,需加入Fe使之转化为Fe2+,A 项正确;B项,根据烧渣的成分,加入硫酸后只有SiO2不能溶于硫酸,固体1中一定有SiO2,同时,根据溶液2及最终产物可以判断,控制pH是为了使Al3+沉淀为Al(OH)3,B项正确;C项,从溶液2得到FeSO4·7H2O,要防止Fe2+在空气中被O2氧化,同时防止FeSO4·7H2O 分解失水,C项正确;D项,改变方案,在溶液1中加入过量NaOH可以将Al3+转化为AlO-2,SiO2转化为SiO2-3,Fe3+沉淀为Fe(OH)3,但是加硫酸溶解后生成的是Fe2(SO4)3,不是FeSO4,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