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物理八上期末调研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泰安市2020届物理八上期末调研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一本八年级物理教科书(上册)的质量约为
A.0.02千克B.0.2千克C.2千克D.20千克
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分别盛有深度相同而密度不同的液体,已知a、b、c 三点处液体压强相等,则各容器中液体密度的大小、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大小排列顺序都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 P甲=P乙=P丙
B.ρ甲<ρ乙<ρ丙, P甲<P乙<P丙
C.ρ甲>ρ乙>ρ丙, P甲=P乙=P丙
D.ρ甲>ρ乙>ρ丙, P甲<P乙<P丙
3.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无锡市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汉字听写大赛。

下列词语中涉及的物理现象和对它的解释相符的是()
A.清澈见底——光的反射 B.坐井观天——光的折射
C.海市蜃楼——光的直线传播 D.波光粼粼——光的反射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cm B.10 cm C.15 cm D.18 cm
5.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

拿一个远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

在拿走远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6.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相互垂直,如图所示。

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玻璃砖的右侧射出,则经过两块玻璃砖的出射光线与原入射光线()
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
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
7.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调的房间窗户玻璃表面,有时都会出现小水珠,那么,关于这种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
B.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C.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
D.无论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现在玻璃的外表面
8.下列自然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A.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升华 B.炎热的夏天,积水干涸﹣﹣液化
C.深秋的早晨,“雾淞”晶莹﹣﹣凝华 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熔化9.如图中展示的是穿越公园的“隔音蛟龙”,这样的道路设计在控制噪声方面的作用是
A.防止车辆产生噪声
B.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0.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
C.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超声波与次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
二、填空题
11.两个物体甲和乙,若它们的质量之比为2:3,体积之比为1:2,则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将甲切去1/3,乙切去1/4后,它们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12.如图是某人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mm。

戴上这种眼镜后,相当于眼镜和晶状体组成了一个焦距_____(选填“变小”或“变大”)的凸透镜。

13.2014年2月6日,厦门鼓浪屿出现“海市蜃楼”奇观,一座“仙山”悬浮在空中,山脉清晰,如图.这一奇观是由于光的________ 现象形成,所看到的“仙山”是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
14.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规律来测量温度的,如图所示是某病人测量自己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则他的体温是________℃。

15.音叉被敲击时会发声,说明了声音由物体_________产生,如图所示,是几种音叉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

16.站在上行扶梯上的乘客,以扶梯为参照物,乘客是_____的;以_____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三、计算题
17.一只空瓶子质量为5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900g,将水倒净后,再装满油,总质量为840g,求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18.两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s-t图象如图所示,运动2秒后两车相距0.6米。

求:
(1)甲车的速度。

(2)乙车的速度。

四、实验题
19.如图是李明同学“测量瓷砖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然后调节______使天平平衡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瓷砖块的质量时,所用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瓷砖块的质量为______g;
(3)因瓷砖放不进量筒,李强同学改用如图乙、丙所示的方法测量瓷砖块的体积;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砖块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作上标记,然后取出瓷砖块;
②量筒中原有 34ml 水,现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取出瓷砖块的烧杯中,让水面达到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4)该瓷砖块的密度为______g/cm3
(5)乙图中的实验顺序会导致瓷砖块密度的测量值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先调整凸透镜、光屏,使他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成像时,眼睛注意观察_____直到最清晰为止,如图所示。

(1)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像最小
(2)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像最大。

(3)把蜡烛放在_____点,光屏上不成像。

21.如图所示为某小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选择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并将其竖直放置,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确定_____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另一支_____的蜡烛B,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为止,通过比较发现像与物_____
(3)某小组同学实验时发现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不清晰,为此小组同学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

方案一:将实验搬至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通过实验发现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可以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方案二:将蜡烛B也点燃,用来增加像的亮度,通过实验发现这样做_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看到的像更清晰。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项操作?_____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

22.小琳同学使用两根粗细不同的琴弦,探究声音的特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

再用A、B两个三角形柱状小木块将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

(1)实验中,通过改变_____来改变琴弦的松紧情况。

(2)在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时,小琳的实验方法如下:选择较细的一根琴弦安装在桌面上,保持_____不变,通过改变_____之间的距离来改变琴弦的长短,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3)要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请写出实验方法:_____。

23.心电图仪(如下图)通过一系列的传感手段,可将与人心跳对应的生物电流情况记录在匀速运动的坐标纸上.医生通过心电图,可以了解到被检者心跳的情况,例如,测量相邻两波峰的时间间隔,便可计算出 1 min 内心脏跳动的次数(即心率).同一台心电图仪正常工作时测得待检者甲、乙的心电图分别如图甲、乙所示.若医生测量时记下被检者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则:
(1)根据甲的心率为 60 次/min 可知,甲每次心跳时间间隔(即甲心电图纸带相邻波峰走纸所用时间)为__________s;
(2)这台心电图仪输出坐标纸的走纸速度大小为多少毫米每秒 ___________?
(3)乙的心率为多少次每分钟?_____________
24.小明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发现倒入盘中的墨汁一会儿就干了,由此猜想液体的表面积越大可能蒸发的越快请你选取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来验证他的猜想井解答下列问题:
(1)实验器材和步骤:_____
(2)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4: 3 4: 3
12.远视小于变小
13.折射;虚
14.热胀冷缩 38.5
15.振动甲、乙甲、丙
16.静止地面
三、计算题
17.85g/cm3
18.(1)0.4m/s;(2)0.1m/s或0.7m/s。

四、实验题
19.平衡螺母 32 4 偏小
20.同一高度光屏上的像 a b c
21.较薄像的位置未点燃重合大小相等较暗不能 B
22.钩码数量钩码数量 AB 保持琴弦的材料、AB之间的距离和钩码数量不变,分别将粗细不同的琴弦安装在桌面上,拨动琴弦,比较声音的变化。

23.125mm/s75 次每分钟
24.在两个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等量、温度相同的水,把其中一个玻璃片上的水抹开,放在风速相同的教室内,观察哪滴水干得快现象:发现抹开的水干的快。

结论:相同条件下,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