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骨断层解剖及CT三维重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壁 鼓室盖壁 鼓
鼓 室
下壁 前壁 后壁
颈静脉壁 室
颈动脉壁 内
乳突壁
锤骨 砧骨 镫骨

外侧壁 鼓膜壁 结 鼓膜张肌 (上颌N)
内侧壁 迷路壁 构 镫骨肌(面神经)
4
鼓室上隐窝 镫骨
前庭窗 前庭蜗神经 面神经
鼓膜张肌 咽鼓管
5
鼓室的解剖
解剖:根据鼓膜紧张部上下缘的水平面将鼓室 分为上、中、下三部。
在胚胎第4周初,其头端的脑泡(菱脑泡)两侧的表面部分 外胚层增厚,形成听板(otic placode),听板随之内陷,逐 渐形成听窝(otic pit),然后听窝闭合并与表面外胚层分离 ,形成一个囊状的听泡(otic vesicle)。听泡开始时为梨子 形,以后向背腹方向延伸增大,形成前庭囊和耳蜗囊,并在 背端内侧长出一小囊管,这就是内淋巴管。前庭囊形成三个 膜半规管和椭圆囊;而耳蜗囊形成球囊和膜蜗管。这样,听 泡及其周围的间充质便演变为内耳膜迷路。胚胎第3个月时 ,膜迷路周围的间充质分化为一个软骨囊,包绕膜迷路。这 个软骨囊在第5月时,便骨化成为骨迷路,而此时膜迷路已 达成人大小和形状。于是膜迷路完全被套在骨迷路中,两者 间仅隔以狭窄的外淋巴间隙。
14
第四周------第五个月
15
二:断层解剖
16
弓状下窝
平弓状下窝及 弓状隆起层面
上半规管顶部
17
平内听道上部及 内听道上壁层面
上鼓室 Prussak间隙
总骨脚
前庭导水管 前(上) 半规管
后半规管
18
平内耳道中上层面
岩浅大神经
面神经迷路段 前庭蜗神经
膝状神经节 乳突窦入口 乳突窦
后半规管
面神经管内分支:岩大神经(翼腭N节),鼓 索(舌神经),镫骨肌神经。
膝状神经节:特殊内脏感觉纤维,支配舌前2/3 味蕾。
36
内耳的血管:
动脉 内听动脉起自椎-基底动脉系统,颈 乳动脉起自耳后动脉,均为终末动脉。
静脉 迷路静脉汇入岩下、岩上窦或横窦 。
THANK YOU !
39
9
第九周 六个月
10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全部位于颞骨岩部的骨质内,位于 鼓室内侧壁和内耳道底之间。
耳蜗
蜗螺旋管围绕蜗轴旋转两圈半
骨迷路 (18.59
mm)
前庭
骨迷路中间部分,为不规则腔隙
骨半规管 前(上)、后和外(水平)骨 半规管
膜迷路: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蜗管组成
11
骨迷路
12
13
内耳的胚胎发育

3.迷路段(3-4mm) 神
4.鼓室段(8-12mm) 5.乳突段(15-20mm)


C
P
R
2
3 4
5
35
面神经管及膝状神经节
面神经管是有膜化骨和软骨化骨共同形成。面 神经管迷路段上壁和水平段外侧壁,下壁为膜 化骨,其余部分为软骨化骨。胚胎后期膜化骨 不全可引起水平段骨壁缺损。垂直段骨壁缺损 多由乳突气化过度与面神经管相通所致。
特别是第IX对脑神经与耳蜗导水管外口的 距离1mm 左右剖与多层螺旋 CT影 像学研究
30
前庭导水管 (内淋巴管)
31
上半规管
上半规管 外半规管
后半规管
32
骨 三 维 重 建
V R
33
面神经
面神经出脑桥后全长可分6段
1. 小脑、桥小脑角段 2. 内耳道段 3. 迷路段
咽鼓管
鼓膜
平外耳道下缘 及下1/3层面
23
前庭窗(卵圆窗)和蜗窗(圆窗)
前庭窗
蜗窗
CT重建 (AW4.4)
横轴位(层厚加宽)
砧骨长脚及镫骨
听 小 骨
砧骨短脚
25
锤骨 上鼓室
听 小 骨
M 乳突窦 P
R
锤砧关节 乳突窦入口
26
前庭窗
MIP 层厚加厚
半规管
MIN IP 层厚加厚
耳蜗
27
28
耳蜗导水管的外口与舌咽神经凹在轴位CT 上无法区分。
膝状神经节 迷路段
4. 鼓室段(水平段)
内听道段
5. 乳突段(垂直段)
6. 颞骨外段
面神经出迷路段后有一膨大区,为膝状神经节,由
此向前有一分支为岩大浅神经,向后为面神经鼓室
段,此结构呈“T”型,即面神经迷路段垂直于岩
大浅神经和面神经鼓室段。
34
面 1.颅内段(23-23mm)
神 2.内耳道段(7-8mm) 面
CT:平行于骨性外耳道上壁以上的鼓室为上 鼓室,体积最大;外耳道下壁水平以下的鼓室 为下鼓室,体积最小;中间为中鼓室。
6
(二) 听小骨
A :锤骨malleus 分头、柄、外侧突
和前突
B:砧骨incus 有体和长、短二脚
C:镫骨stapes 分头、颈、前后
脚及底 三者关节关系由韧带 固定。
7
鼓膜张肌及镫骨肌
颞骨断层解剖及CT重 建
1
鳞部 外耳门
颞骨大体解剖
鼓室盖
弓状隆起
岩上窦沟
鼓部 下颌窝 内耳门 茎突
乙状窦沟
2
鼓室盖
弓状隆起
岩上窦沟 乙状窦沟
岩下窦沟
内耳门
3
中耳
中耳位于颞骨内,由鼓室、咽鼓管、乳突窦和乳突小 房4部分组成。鼓室( Tympanic Cavity )由颞骨岩部、 鳞部、鼓部 及鼓膜围成的含气不规则小腔。
面神经
镫骨肌
中耳胚胎发育
在胚胎第9周时,第1咽囊向背外侧扩伸,其 远侧盲端膨大,逐渐形成后来的原始鼓室, 而近端细窄形成咽鼓管。此时附近的间充质 密集形成3个听小骨原基。第6个月时,听小 骨原基逐渐骨化形成3块听小骨,此时已近 成人大小,同时,听小骨周围的组织被吸收 而成为腔隙并与原始鼓室融合而形成鼓室, 这样,听小骨就渐入鼓室内。第1咽囊与第1 鳃沟之间的膜发育成鼓膜,位于鼓室与外耳 道底之间。
19
砧骨短脚
岩浅大神经
面神经鼓室段
锤骨头
前庭
面神经迷路段
内听道下1/3及 外半规管
内听道中部层面
前庭导水管
20
砧骨长脚及镫骨
内耳道底
前庭
面神经 乳突段
平外耳道顶及
内耳道底层面
21
外耳道中1/3 和上1/3层面
锤骨
砧骨长脚
蜗螺旋管 第一周
圆窗龛
锤骨柄 耳蜗
后半规管
22
面神经乳突段
乙状窦 颈内动脉岩内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