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破产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岛破产的原因分析及启示
摘要: 冰岛是一个人口仅有32万的北欧岛国,但却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2006年冰岛GDP为11417亿克朗(181亿美元),GDP年增长2.6%,人均GDP达60370美元。

冰岛长期跻身“世界最幸福国家”之列,多次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

联合国发布的2007/2008人类发展指数显示,以人均水平为标准,冰岛是全球第五大富国,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高额失业救济等高福利政策……世人眼中的冰岛宛若天堂。

然而,在08年那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冰岛却率先兵败如山倒,陷入国家破产的危机,损失极为惨重,冰岛人民不得不面对9倍于GDP的银行负债重担。

其根本原因即是冰岛过度发展金融业,金融杠杆比率太高,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极度膨胀。

关键词:冰岛次贷危机国家破产虚拟经济
正文:
引言:次贷危机虽然已经过去了,但它带给人们的影响却还远远未曾消除,特别是对于某些国家。

凯恩斯说过:“没有什么手段比破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更可靠地颠覆社会的现有基础了。

”不幸的是,冰岛在次贷危机中的遭遇很好的验证了这个真理。

原本世界上最美丽干净、人民幸福安逸的天堂,一夜之间却成了一个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出现严重国际收支危机濒临破产的地狱。

每名冰岛公民身负3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53万元)债务,冰岛总理甚至建议国民自行捕鱼来节省粮食开支。

这其中的过程值得我们探讨,其中的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一、金融危机前冰岛的主要经济结构
1、渔业。

渔业是冰岛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主要鱼种为毛鳞鱼、鳕鱼和青鱼,渔产品出口
占商品出口总额的近70%。

冰岛渔船队装备精良,鱼类加工技术在世界上占领先地位。

2、旅游业。

冰岛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冰川、火山地貌、地热喷泉和瀑布,再加之世界上
堪称第一的清新纯净的空气和水源使得冰岛令旅游者无法抗拒。

议会旧址国家公园、瓦特纳冰川国家公园和冰川峡谷河国家公园远近闻名。

3、金融业。

随着20世纪90年代全世界进入一个连续十年高速增长的连续时代,冰岛的银
行体系也在此时迅速萌芽并以疯狂的速度扩张。

冰岛效仿英美等国的金融体系,制定了高利率与低管制的开放金融政策,从国际资金市场中借入大量低利息短期债,转而投资高利润高风险次贷衍生品业务。

金融服务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渐提高,最终成为冰岛的支柱产业。

二、冰岛危机档案
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倒闭时,国外短期信贷渠道被关闭时,冰岛第三大银行Glitnir银行不得不向冰岛中央银行提出短期借款要求。

然而,冰岛中央银行反应却出乎意料,它不仅拒绝了借款要求,还根据有关条例对该银行强行实施国有化。

这使得市场认为冰岛中央银行无法成为可靠的最后贷款人,从而使得整个国家的银行风险骤然上升,本已贬值的冰岛克朗一时暴跌。

9月29日,冰岛宣布将第三大银行Glitnir收归国有。

2008年10月6日,冰岛金融系统急剧恶化:当天的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猛跌25%,雷克雅未克股市中所有银行股全部停止交易,国际信贷评级机构把冰岛的信贷级别从A-降为BBB……冰岛总理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称:“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

”冰岛外汇储备迅速减少,主要银行陷入危机。

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手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同时宣布将寻求从俄罗斯借债40亿欧元以渡过难关。

总理哈尔德呼吁储户保持冷静,不要急于从银行取走存款,他还承诺冰岛所有的居民储蓄将得到政府担保。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第一大银行Kaupthing;冰岛证券交易所以“不寻常市场条件”为由宣布所有股票交易暂停,;同一天,德国和英国政府分别采取措施,暂时冻结冰岛陷入困境的主要银行在各自国家分支机构的资产,保护本国储户利益。

2008年10月11日,冰岛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相应形式确保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在遭政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

媒体传出冰岛将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助的消息。

2008年10月14日,冰岛股市在暂停交易三天后重新开市,OMX15股票指数当天猛跌77.4%,创下了全球有史以来股市最高跌幅的纪录。

冰岛证券交易所宣布,上述三家被收归国有的银行股价为0。

至此,冰岛经济全线崩溃,冰岛大学教授阿尔萨埃尔·瓦尔费尔斯称:“冰岛已经破产,冰岛克朗已经成为历史。


三、冰岛破产原因分析
冰岛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是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发展严重失衡。

冰岛银行的私有化开始于1998年,农业银行、国家银行和冰岛银行等银行在2005年底前完成了私有化。

私有化使得冰岛的银行大多数落入了和当时保守执政联盟密切却缺乏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人手中,自此,冰银行业如脱缰野马,迅速从商业性银行扩展为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成倍增长。

银行私有化后,商业银行迅速扩展为商业投资银行,业务范围和规模成倍增长。

银行在国内、国际市场急剧扩张,尽兴“狂赌”,其操作手段类似对冲基金,通过大量借贷而不是国内储备,扩展银行融资、商业投资及炒作业务,获利大,时间短,风险极大。

资料表明,2007年末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累计达1800亿美元,这几乎是该国GDP的10倍,其中80%是海外贷款。

与此同时,冰岛银行还在疯狂且盲目地向海外进行扩张。

以冰岛国内最大银行Kaupthing银行为例。

2000年10月,Kaupthing银行首先在冰岛国内上市,Kaupthing先是在卢森堡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然后又在丹麦等北欧国家建立了分支机构。

2002年,Kaupthing在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

2003年,Kaupthing进行了一系列收购,包括收购冰岛央行所属的农业银行和挪威及芬兰的几家银行。

Kaupthing同时还在丹麦拥有资产,在北欧国家搞证券交易,在英国搞储蓄业务,就此成长为冰岛第一大银行。

2005年,Kaupthing 在英国收购了Singer&Friedlander,2007年又以30亿欧元收购荷兰商业银行,并在印度进行了收购。

2007 至2008年,Kaupthing又在英国开设了基于互联网和呼叫中心的Kaupthing Edge储蓄银行。

与Kaupthing的发展路径相似,冰岛的另外两家大银行也都在国际市场上展开了大规模的并购和扩张。

2005年,Landsbanki兼并了3家欧洲证券公司,2006年兼并了英国Cheshire银行。

这样的行为带来的后果便是,截至2008年6月30日,冰岛三大银行Kaupthing、Landsbanki和Glitnir的资产规模总计达到14.4万亿克朗(约合1280亿美元)。

与之相比,2007年冰岛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3万亿克朗(约合193.7亿美元),中央银行能动用的国外流动资产更是仅有54亿美元。

冰岛政府一共欠外债590亿美元,人均负债20万美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213%。

这说明,冰岛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实体经济,而是依靠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

下表显示的是冰岛1996、2001、2006年产业结构(单位:%)
因此,冰岛为它的经济冒进付出了沉重代价。

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后,冰岛银行国际融资陷入困境,融资困难,融资成本过高,2008年3月底三大商业银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缺失互换超过500点,有的银行甚至逼近1000点,很多投资机构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国内企业和家庭也由于借贷出现问题陷入危机,房地产市场萎缩,克朗大幅贬值。

经济发展持续下滑。

2001年至2007年间,居民因无节制贷款消费,负债额超过家庭总资产的80%。

同时,面对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产业界和民众逐渐趋向放弃克朗采用欧元,支持加入欧盟和采用欧元。

但执政的独立党在入盟问题上态度保守,坚持渔业主权和控制权,反对加入欧盟。

同时高通胀和经济严重失衡等经济指标与欧盟要求相差甚远。

没有了实体经济的背后支撑,再加之进入欧盟无路,冰岛金融业迅速垮台,落到了国家破产的境地。

四、总结:
“每一次当潮水退去时,会发现到底是谁在‘裸泳’。

”巴菲特如是说。

冰岛无疑是此次金融危机中的“裸泳者”。

如今,这个国家的很多人的财富都严重缩水。

一些人根本就不可能偿还巨额的抵押贷款,只有失去房子。

那些贷款买股票的人严重亏损。

没有预见到危机的人、过度贷款消费的人,都成为了难民。

时寒冰先生这样说过:“当虚拟经济完全脱离实体经济极度膨胀时,就会形成经济泡沫,最终引发金融危机。

如果把实体经济比作岩石,覆盖于其上的雪层就是虚拟经济,积雪过厚导致雪崩—如果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超过一定的度,必然导致危机产生。

”冰岛银行业的迅速扩张脱离了实体经济的背后支撑,没有足够的国家储备作为后盾,投资也过多地集中于高风险领域,就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没有坚实的基础,纵然浮华繁盛,在全球金融的风云涌动中,也无法长久。

即使在金融业和金融衍生品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中,传统的实体经济依然应该作为国家的经济支柱,才能是国家经济更加稳定,更加持久。

参考文献:
【1】孙飞赵文锴:《金融风暴启示录》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2】时寒冰:《当次贷危机改变世界中国怎么办》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严行方:《直面金融危机》金城出版社2009年
【4】朱民:《改变未来的金融危机》中国金融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