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QC培训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内容
(一)IPQC工作的意义
(二)IPQC工作内容
(三)制程不良统计区分
(四)过程检验三种形式
一 IPQC工作意义
为防止出现批量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去继续进行加工。

二 IPQC工作内容:
1. 首件检查(各类变更文件的跟踪)
2. 4M1E的巡查,
3. 发现异常(反馈,要求改善,追踪,验证)
具体工作内容如下::::
1、IPQC人员应于在每天下班之前了解次日所负责制造部门的生产计划状况,以提前准备检验相关资料(生产仕样书)。

2、制造部门生产某一产品前,IPQC人员应事先了解查找相关资料:
(A)生产仕样书;
(B)检验用技术图纸;
(C)产品用料明细表;
(D)检验范围及检验标准(生产仕样书);
(E)工艺流程、作业指导书(作业标准);
(F)品质异常履历记录;(尤其为之前没做过马达)
(G)其他相关文件;
3、制造部门开始生产时,IPQC人员应协助制造部门主要协助如下:
(A)工艺流程查核;
(B)相关物料、工装夹具查核;
(C)使用计量仪器点检;
(D)作业人员品质标准指导,辅导;
(E)首检产品检验记录;
4.IPQC根据图纸、样本所检结果合格时,方可正常生产,并及时填写产品首检检验报告与留首检合格产品(生产判定第一个合格品)作为此批生产样板。

5、制造部门生产正常后,IPQC人员依规定时间按4M1E进行巡检工作。

6、IPQC巡检发现不良品应及时分析原因并追溯不良流程品,及时对作业人员之不规范
的动作序以及时纠正。

7、IPQC对检检测工位不良需及时反馈并协同制造部门管理人员(课长,部长)或技术人员(PE)进行处理、分析原因并做出异常之问题的预防对策与预防措施。

8、当发现重大的品质异常,IPQC不能处理时,应开具《制程异常通知单》经部门主管确认后,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9、重大品质异常未能及时得到处理,IPQC有权利要求制造部门停机或停线处理,制止继续制造不良。

10、IPQC应及时将巡检状况记录到《制程巡检记录表》每日上交给部门主管,以方便及时掌握生产品质状况,并且可为以后不良追踪有寻可查。

如:日报,周报(日报内容:不良数统计,
当天拉上发生重大问题,以及个人认为存在的隐患)
三制程不良统计区分:
依不良品产生之来源区分如下::::
(1) 作业不良
A: 作业失误(人,法)
B: 管理不良(环)
C: 设备问题(机)
D: 其它原因所致不良
(2) 物料不良(物)
A: 采购物料中原有存在的不良
B:前工程之加工不良混入(半成品物料的不良)
C: 其它明显为上工程或采购物料所致不良
(3) 设计不良(环)
因设计失误导致作业中出现的不良
详细的说:
IPQC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定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工序要素(如 4MIE)。

实际上,在正常生产成熟产品的过程中,任何质量问题都可以归结为4M1E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出现变异导致,因此,过程检验可起到两种作用:
1. 根据检测结果对产品做出判定,即产品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
标准的要求;
2. 根据检测结果对工序做出判定,即过程各个要素是否处于正常
的稳定状态,从而决定工序是否应该继续进行生产。

为了达到
这一目的,过程检验中常常与使用控制图相结合。

过程检验通常有三种形式:
(1)首件检验:
长期实践经验证明,首检制是一项尽早发现问题、防止产品成批报废的有效措施。

通过首件检验,可以发现诸如工夹具严重磨损或安装定位错误、测量仪器精度变差、看错图纸、投料或配方错误等系统性原因存在,从而采取纠正或改进措施,以防止批次性不合格品发生。

通常在下列情况下应该进行首件检验:
一,一批产品开始投产时;
二,设备重新调整或工艺有重大变化时;
三,轮班或操作工人变化时;
四,材料发生变化时。

首件检验一般采用“三检制”的办法,即操作工人实行自检,班组长进行复检,检验员进行专检。

首件检验后是否合格,最后应得到专职检验人员的认可,检验员对检验合格的首件产品,应打上规定的标记,并保持到本班或一批产品加工完了为止。

对大批大量生产的产品而言,“首件”并不限于一件,而是要检验一定数量的样品。

特别是以工装为主导影响因素的工序,首件检验更为重要,模具的定位精度必须反复校正。

为了使工装定位准确,一般采用定位精度公差预控法,即反复调整工装,使定位尺寸控制在1/2 公差范围的预控线内。

这种预控符合正态分布的原理,美国开展无缺陷运动也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应该重视IPQC的首件检,毕竟国内生产的企业,工艺自动化程度低,主要依赖员工的操作控制。

因此,新品生产和转拉时的首件检查,能够避免物料、工艺等方面的许多质量问题,做到预防与控制结合。

(2)巡回检验
巡回检验就是检验人员按一定的时间间隔和路线,依次到工作地或生产现场,用抽查的形式,检查刚加工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图纸、工艺或检验指导书中所规定的要求。

在大批量生产时,巡回检验一般与工序控制图相结合,对生产过程发生异常状态实行报警,防止成批出现废品的重要措施。

当巡回检验发现问题时,应进行两项工作:
一)是寻找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恢复其正常状态;
二)是对上次巡检后到本次巡检前所生产的产品,全部进行重检和筛选,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客户)。

巡回检验是按生产过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的,因此有利于判断工序生产状态随时间过程而发生的变化,这对保证整批加工产品的质量是极为有利的。

为此,工序加工出来的产品应按加工的时间顺序存放,这一点很重要,但常被忽视。

(3)末件检验:
靠模具或装置来保证质量的轮番生产的加工工序,建立“末件检验制度” 是很重要的。

即一批产品加工完毕后,全面检查最后一个加工产品,如果发现有缺陷,可在下批投产前把模具或装置修理好,以免下批投产后被发现,从而因需修理模具而影响生产。

过程检验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但如前所述,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通常要把首检、巡检同控制图
的使用有效地配合起来。

过程检验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质量改进密切联系,把检验结果变成改进质量的信息,从而采取质量改进的行动。

必须指出,在任何情况下,过程检验都不是单纯的剔出不合格品,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和质量改进紧密结合起来。

最后还要指出,过程检验中要充分注意两个问题:
一:要熟悉“工序质量表” 中所列出的影响加工质量的主导性因素(常见不良);
二:是要熟悉工序质量管理对过程检验的要求。

工序质量表是工序管理的核心,也是编制“检验指导书”的重要依据之一。

工序质量表一般并不直接发到生产现场去指导生产,但应根据“工序质量表”来制定指导生产现场的各种管理图表,其中包括检验计划。

对于确定为工序管理重点的工序,应作为过程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除了应检查监督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工
艺操作规程及工序管理点的规定外,还应通过巡回检查,检定质量管理点的质量特性的变化及其影响的主导性因素,核对操作工人的检查和记录以及打点是否正确,协助操作工人进行分析和采取改正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