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说管仲的“三归”到底指什么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韩非子中三归从齐桓公在管仲老时赏赐变为了管仲索要但此处三归意与晏子春秋相子认为三归为管仲不俭之证据史记也认为三归是富贵之意
历史上说管仲的“三归”到底指什么呢?
关于“三归”两字,各种典藉皆有记载,比如《晏子春秋》之“昔吾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劳齐国,身老,赏之以三归,泽及子孙”,再如《论语·八佾》之“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还有《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等等。
二、家产、采邑说
据《晏子春秋·杂(下)》记:“先君桓公,有管仲恤劳齐国,身老,赏之以三归,泽及子孙。”从“泽及子孙”来看,这里的三归是采邑之意,而《韩非子》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仲相齐,曰:‘臣贵矣,然而臣贫。’桓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在《韩非子》中,“三归”从齐桓公在管仲老时赏赐变为了管仲索要,但此处“三归”意与《晏子春秋》相近,为家产之意,这也与《论语·八佾》“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的“三归”相吻合(从语意来看,孔子认为“三归”为管仲不俭之证据),《史记》也认为“三归”是富贵之意。
综上所述,我认为“三归”的意思是齐桓公赏赐给管仲的采邑或家产。
对于三归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三姓女说
这种说法源于包咸,包咸说“国君取三姓女,管仲亦取三姓女”,何晏在《论语集解》中也引此说“三归,娶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后世亦有不少人引此说,大致有宋代邢昺的《论语注疏》,唐代张守节的《史记正义》,唐初颜师古注《汉书》,南宋鲍彪注《战国策》亦用此说。皇侃又有不同意见,他认为“管仲是齐大夫,而一娶三国九人,故云有‘三归’也”。这种说法依据今仍不详。
三、市租之说
郭嵩焘的《善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中,考证为三归为“市租”,其依据为《管子·山至数》中“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但是这里“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并不是市租之意,而是管仲教齐桓公利用放贷多收粮:这从上下文就可看出:“……某县之壤广若干,某县之壤狭若干,则必积委币,于是县州里受公钱。泰秋,国谷去参之一,君下令谓郡、县、属大夫里邑皆籍粟入若干。谷重一也,以藏于上者,国谷三分则二分在上矣。泰春,国谷倍重,数也。泰夏,赋谷以市櫎,民皆受上谷以治田土。泰秋,田:‘谷之存予者若干,今上敛谷以币。’民曰:‘无币以谷。’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所以市租与“三归”无关,而刘向的《说苑·尊贤》又有“桓公赐之市租”,但刘向这种说法至今不知出处,也只能算作孤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