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师物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师物语
作者:暂无
来源:《羽毛球》 2021年第8期
主讲老师:卢聪聪
原广西羽毛球队队员,曾入选国家羽毛球二队。
退役后一直从事执教工作,作为羽毛球原
创作者及赛事评论员,其作品深受广大业余爱好者的认可与喜爱。
现为专业队教练。
文/ 卢聪聪
在每一期杂志上都有深受广大球迷喜爱的林立文老师的专栏,林老师是我在国家羽毛球队
时期的主管教练,他在那段难忘的时光里,给予了我莫大的关怀和教导,很多细节我一直受用
至今,并且还能不断地传递给我的学生。
这使我深深体会到一个好老师的作用,绝不止于教育
行为本身的价值,其传承作用更是无以量化。
记得我们刚到国家队时,第一项工作就是改造杀球。
当时,男单组正当矛叔主事时期,手
法上学霸王杀,步法上学“等待”,成为矛叔系单打的两大标签。
我自觉不是一个好学生,杀球的掌握始终不上不下,尤其对于贴网线的控制很难找到感觉。
林老师教我瞄准不要瞄地面上的落点,而要瞄准经过网时网线上的落点。
这一方法后来被沿用
到所有后场下压技术之中,以及双打的中场中高位控网处理,使我和很多在这方面不好的队员
得到长足进步。
在我后来的教练生涯中,也用这一办法辅助队员练习下压球,获益良多。
当时,我的力量很弱,打法上只能慢拉慢吊,靠搓网前和打反击与这帮杀上网爱好者周旋。
我的网前从小就很好,滚网很多,但林老师的观点是——网前不应该追求滚网。
这在当时成为
我们师生之间的一大分歧,因为我唯一的优势技术你不让我发挥,我心理上很难接受。
但多年
以后,我体会到了林老师这一观点是从高水平实战的角度出发。
因为在顶级对抗中双方差距很小,相互限制非常苛刻,双方都不容易获得太舒服的网前机会,而过度追求近网的操作会增加
失误的风险。
这个细节给我的教育是,球员往往拘泥于一城一地的得失而不能自拔,教练却必
须保持清醒的全局观念。
球员是战术家,而教练不仅是战术家,还必须是战略家。
林老师在二十年前就提出搓球要先求近网而不是先求旋转的理论,因为旋转的搓球是以得
分为目的,技术难度较高,对于大多数单打球员来说都是无法经常实现的;而近网搓球是以助
攻为目的,是以创造突击机会为目的,好的搓球未必个个能有,但好的突击是单打球员的标配
却是事实。
从过去这二十年的单打发展来看,林老师求近网不求旋转的理论切合群体实际,少
数个体例外并不能抹杀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林老师当年的远见卓识令人难忘,每每回忆,犹在
眼前。
王国维说人生三境界,打球亦是如此。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
得国家队者,哪一个不是孤高不群,自命不凡;“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得
江湖后,渐渐有了些追求和执着,不知觉岁月蹉跎;“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学球路坎坷,一步一重天,终于有回头看看的时候,老师就在那里,我会心一笑,原来这就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