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三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8 我们上路了教案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8我们上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我们上路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了解象征手法.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前聆听歌曲《童年》,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童年往事.
2、师:是啊,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童年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然而,童年时光再美好,时间老人的脚步也不会为我们多停留。

如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告别父母、告别呵护,独自“上路”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们上路了》。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名朗读自己最喜欢的小节,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节
1、朗读第一小节.
2、师:本节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从哪句体会到“稚嫩”的?
3、指出“刚刚露出那嫩嫩的芽尖儿,刚刚染上那一抹淡淡的粉红,刚刚才捡到一张很小的邮票”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

提问:这些事物象征着什么呢?
4、启发: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事物也能象征我们人生的刚起步?
(如:初升的朝阳、展翅的雏鹰……)
5、师生配合表演:早晨,要上学了,临走时,妈妈会说些什么?你怎样回答?
6、体会“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应读出什么感情?(自豪、骄傲、摆脱束缚的快乐等)
7、齐读、轮读最后一句:“反正我们是上路了,一步一步地上路了。

"
8、过渡:是啊,我们就要告别童年,成为少年了。

我们的双手变得有力,我们的思想逐步成熟,尽管路上会有风雨飘摇,但不管怎么样,我们上路了!路上会遇到哪些情况呢?请喜欢第二节的同学朗读。

(二)学习第二节
1、朗读本节。

2、生反馈:本节告诉我们人生路上会有哪些可能性?(师板书)
3、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实际,谈谈当遭遇打击、困难时,你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会怎么样去处理?(生畅所欲言)
(三)学习第三节
1、承接学生的满怀豪情,引读第三小节.
2、师:哪句写了人生路上的“美丽”?
3、学生结合文中小资料及课件理解“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林”的象征意义。

4、遇到美丽的事应该怎么办?从这小节中找到一个关键词语。

(走下去)(师板书)
5、师:哪句写了人生路上的“挫折”?
6、学生体会“风、雨、雷鸣电闪”的象征意义,并说说怎样面对挫折。

(师板书)
7、(课件出示)人生之路,你准备怎样走下去?
学生按照“人生之路,……走下去。

"的形式说一说,并齐读。

8、师:读得真好!读得人心情激荡,读得人斗志昂扬!让我们痛痛快快地抒发一下自己的感情吧!配乐齐读第三节。

四、回顾全文,创作诗歌
请学生大胆地仿写“告别童年”的小诗,先朗读后赏析.
五、阅读推荐,拓展延伸
阅读帕特里夏·舍洛克的《写给快十三岁的梅格》和赵丽宏的《岁月和青春》.
六、赠送寄语,总结全文
(课件出示“成长寄语”)师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声中总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

”开弓没有回头箭,人生的车站不售返程车票,不管什么样的路,都是一种经历,一种收获,相信大家都能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祝福同学们的人生之路明天会更好!
七、板书设计
我们上路了
美丽-走下去脚踏实地
挫折—不退缩勇往直前
4*花之歌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语文要素】
3.感受并交流课文和“阅读链接"中想象奇特的地方,体会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1。

板书课题:花之歌。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交流对花的认识。

2。

作者简介:
纪伯伦(1883年~1931年),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本文选自《泪与笑·组歌》.《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课文为其中一首.
3。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读懂词语。

二、走进课文,理解“我"是花
1.学生读课本中的阅读提示,明确任务: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

2。

自主学习,在能体现“我"是花的地方作批注.
(1)学生反馈,引导提炼关键词。

(2)引导学生用“读到()时,我仿佛看到花儿( )”的句式让学生交流,初步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提炼出作者描绘的各种花的形象。

3。

适当点拨,引导学生理清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我”是什么;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我”每天都在做什么.
三、感受奇特的想象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想开去:如果请你也来想象花的形象,你会想到“我”是什么?“我”还会做什么?
(1)关注“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礼品”“冠冕”“祭献”
等词语,理解作者由花的各个方向想开去,赋予了它独特的名称。

(2)关注“欢迎”“送行”“摇曳”“呼吸"等拟人化的动词,想象花的“行为”。

2.将文中的“我"改为“花”可以吗?为什么?
3.文中哪一种花的形象最能打动你?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点拨: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领悟作者其实是在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4.“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句中“这些哲理”指的是什么?
点拨:指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向往光明,充满希望.
四、阅读《杨柳与水莲》,感受画面
1.学生朗读《杨柳与水莲》,思考: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杨柳和水莲对话的方式,写出了它们对刚逝去的夜的不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积极、执着追求美好的人生态度的肯定。

2.文中杨柳对夜的遐想奇特而美好,请在你认为想象奇特的地方作批注。

预设:“夜的幕上有繁星……碧夜的幕中!”由“夜”想开去,都想到了什么?
3。

教师小结:想象让文章更具画面感,内容更丰富。

[教学板书]
4*花之歌
“我”是什么
“我”每天都在做什么独特想象力→积极向上
向往光明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

教学时我以引导学生围绕学习提示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自读自悟,从而感悟作者笔下花的形象,由花的形象想开去,对比感受课文中奇特的想象.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深刻地体会到作者其实是借花表达自己积极向上和追求光明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参考2)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
《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读后感,学习了课文我们不能不引导孩子说说,这篇读后感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来展开的?
我让学生围绕着课题进行质疑,孩子们问了以下问题:“男孩子必读的书?女生要不要读?”“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这本书讲了什么事?”
我先让学生回答:这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学生阅读了前六个自然段后,找到了爷爷的题词中的话:“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又找到了爸爸的题词:“教我们学会生存的书",还从课文中找到了:“真是一本三代相传的书"。

“这本书讲了什么故事?”围绕着这个问题,我们找出了书名——《鲁滨逊漂流记》,学生找到了课文第八自然段到第十二自然段讲的是鲁滨逊的故事,通过朗读,我们了解了鲁滨逊是一个怎样的人?
随后,我问学生:“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是阅读了《鲁滨逊漂流记》之后的读后感。

我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通过朗读,再次感受了鲁滨逊——一个探索者,一个发明家,一个善于创造性劳动的人。

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理解了笛褔的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
接着,我引导孩子们回归前文,引读道:难怪爷爷说—-生读:这是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难怪爸爸说-—生读:这是教我们学会生存的书;难怪我说——生读:等我有了儿子,我就把这本书再传给他。

孩子们,我们仅仅传的是一本书吗?
学生回答,我们传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无畏、一种冒险、一种进取的精神。

传的是一种能力,一种生存的能力。

我引导孩子:“那么,如果你要将书传给你们的孩子时,你们该在书上写些什么呢?”孩子们写完之后的交流让我感动,特别的精彩。

因此我认为:这节课解决了难点的突破。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六年级语文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总分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8分)
wēi xiào fèi téng bào fāxuán yá
()
páo xiào zhào gùpò suìkāng kǎi
二、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他一边散.(sǎn sàn)步,一边回味着刚刚读过的散.(sǎn sàn)文。

2.妈妈划.(huáhuà)着了一根火柴,点燃了蜡烛,明晃.(huǎng huàng)晃的烛光照得屋子里分外温馨.
三、选字填空。

(4分)
1.雹苞咆 ( )哮花() 冰( )
2.坪评萍浮( ) ( )估草()
3.燥躁藻暴() 海( )()热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
2.全副精神高度集中。

()
3.身体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4.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
五、给下面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3分)
沸腾:①液体达到一定温度时急剧转化为气体,产生大量的气泡。

②形容喧嚣嘈杂.③形容情绪高涨。

1.听他一席话,我满腔的热血在沸腾。

()
2.钱塘江大潮来了,大堤上立刻人声沸腾。

()
3.锅里的汤沸腾了,像在欢笑.()
六、写出下面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
3.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
七、课文佳句填空。

(10分)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_______,是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________书画,有一牧童见之,____________,曰:“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_______________,今乃_________________,谬矣.”
3.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_______________,照着她睁得___________.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的大海。

八、按要求写句子。

(6分)
1。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缩句)
.
2。

通过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修改病句)。

3。

我走到哪里.我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为一句话)
.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30分)
九、课内阅读。

(15分)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

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4分)
A.解释说明
B.声音的延长
C.语气的转折
D.语意的转变
2。

《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4分)
A.贝多芬
B.聂耳
C.纪伯伦
D.田汉
3。

“这战斗的声音”指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课文,当中国人民听到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喜讯后,会是怎样的表现?请你写一段话。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15分)
藏羚羊的跪拜
这是一个发生在西藏(zàngcáng)的故事。

过去,藏北有一个老猎人,他无名无姓,随身携带的一顶小帐篷就是他的家。

有一天早晨,他从帐篷里出来,突然看见对面不远处的草地上站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赶紧转(zhuǎnzhuàn)身拿来猎枪,瞄准了那只藏羚羊。

奇怪的是,那只藏羚羊好像知道自己逃不掉了,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请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向前走了几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与此同时,两行眼泪从它的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着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他明白藏羚羊下跪是在向他(请求、乞求)饶命。

但是,以打猎为生的他早已变得冷冰冰的。

他双眼一闭,扣动了扳机。

随着枪声,那只藏羚羊栽倒在地.它倒下去的时候,仍然(保持、坚持)着跪拜的姿势,两行泪痕也清晰可见。

第二天,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剖开了那只藏羚羊的腹腔。

突然,他吃惊地叫出了声,手中的刀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在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已经成型的小藏羚羊!原来,藏羚羊跪拜是为了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啊!老猎人的心颤抖了,他对自己的行为懊悔不已。

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1。

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或读音,打“√”。

(5分)
2.照样子,写词语。

(2分)
冷冰冰:肥肥壮壮:
3。

第3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2分)
4。

“从此,老猎人在藏北草原消失了。

”对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4分)
5.保护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共同的呼声。

请你拟一条公益广告词,宣传这一主张。

(2分)
第三部分习作表达(30分)
十一、习作。

(30分)
题目: 真了不起
提示: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能耐、有特长的人,请你围绕“了不起”选择二、三件事,把人物的本领叙述下来。

注意人物动作、语言及心理的描写。

100 100
100
答案:
一、微笑沸腾爆发悬崖咆哮照顾破碎慷慨
二、1. Sàn sǎn 2.huá huǎng
三、1.咆苞雹 2.萍评坪 3.躁藻燥
四、1.自作自受 2.全神贯注 3.粉身碎骨 4.独创一心
五、1.③2.② 3.①
六、1.反问 2.拟人 3.比喻
七、略。

八、1。

毁灭是损失.
2。

通过读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

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忘记辛勤培育我的老师。

九、1.A
2.D B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4.示例: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十、1.zàng zhuǎn 乞求请求保持
2.例:红扑扑(绿油油、光秃秃)漂漂亮亮(整整齐齐、平平安安)
3.解释说明
4.那头母藏羚羊的行为撼动了老猎人那颗善良的心,杀害它们使老猎人感到深深的忏悔,为了不伤害更多的小生灵,他选择了离开藏北草原。

5.示例:请不要让动物的今天,变成人类的明天。

3.了不起的女孩
I.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2.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指导写简单的读后感。

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
1.词语听写。

2.指导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

(1)复习。

前面学的两篇课文,我们是怎样借助课题归纳主要内容的?
(在课题前后添加时、地、人,起因,经过,结果。


(2)这个添加内容的思路适合于记事类文章(或写入的文章),这是一篇介绍人物的文章,写的事比较多,怎样借助课题添加内容?可以依据课题中心词,联系课文内容提几个问题。

围绕中心词“了不起”试提问——综合归纳板书:
谁了不起?怎样了不起?在什么活动中谁因为什么表彰她了不起?怎么表彰她了不起?
(3)逐项回答提出的问题。

(4)综合语言完整归纳主要内容。

(李欢身患绝症,她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疾病和学习上的困难,成绩优秀。

1992年5月应邀参加“给孩子一个世界”国际慈善活动.临行前,她用无力的小手剪了一幅象征中国儿童热爱世界和平的剪纸送给活动组织者.组织者命令在儿童村升起中国国旗表彰李欢.)
(5)完成作业本第5题,课堂交流并评价语言综合。

3.总结。

写简短的读后感。

(1)说说你从李欢身上学到了什么?
(2)小结,指导写读后感。

李欢身上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归根结底是她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的精神。

写读后感就要紧扣这一点,简要引用课文一二个事实,展开议沦,赞美、颂扬新中国少年儿童的风貌。

也可以联系自己或周围同学的实际,寻找差距。

(防止写成检讨。


(3)课堂写作一交流、评价。

4 作业。

(1)联系句子写出带点词语的意思c
①妈妈铁.着心没上前扶她一把。

( )
②被邀请者必须
..是身患绝症而学习成绩优秀的儿童。

( )
①老亨利无法相信这件精巧的礼物,竟然
..瘫痪的儿童之手。

..出自一位几乎
( )( )
(2)缩句.
①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儿童村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五十多个孩子.
②这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国女孩送给他的礼物。

③儿童村的工作人员和来自世界各国的孩子都赞叹不已.
(3)选择作业。

照样子写词。

例:出.神入.化(一对反义词夹在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