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自动站自动化试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市气象系统2016年第一次业务理论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基于现代总线技术和嵌入式系统技术构建,其核心是基于( )技术进行设计,涉及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的标准定义。
A.CAN
B.CON
C.PAN
D.PON
2.目前,规定主、分采集器以默认的( ) 波特率进行通信。
A.50
B.125
C.250
D.27
3.主采集器通过()服务取得分采集器的监控数据。
A.SOD
B.ADS
C.SDO
D.CDS
4.分采集器的PDO 采用事件触发的( )方式发送。
A.分类
B.同步
C.平行
D.管理
5.监控操作命令分一级和二级,若为二级命令时,一级与二级命令之间用()分隔
A.星号
B.逗号
C.下划线
D.半角空格
6.设置或读取土壤湿度常数(SMC)命令符:SMC XXX其中,XXX为土壤层次标识符,20 cm土壤层次标示符是()。
A.SM2
B.SM3
C.SM4
D.SM5
7.读取数据采集器电源电压用()命令符。
A.PLA
B.SMC
C.PSS
D.MDC
8.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各要素位长为4 Byte的()。
A.本站气压
B.云高
C.水汽压
D.能见度
9.风速静态测量实际测试点和规定测试点风速值的偏差不应超
过
A.±1m/s。
B.±2m/s
C.±0.5m/s
D.±3m/s
10.蒸发传感器的测试点为:1mm、5mm、10mm、20mm、()。
A.25mm
B.30mm
C.40mm
D.50mm
11.嵌入式软件中的数据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标识()描述“不一致”:一个或多个参数不一致;不同要素的关系不满足规定的标准。
A.1
B.2
C.3
D.4
12.“正确”的瞬时气象值气压过去60分钟最小应该变化的速率为()
A.2 hPa
B.0.5 hPa
C.0.3hPa
D.0.1 hPa
13如果日照时间SD >0,而太阳辐射E =0则,( ) A. 这两个瞬时气象值均可信B. 这两个瞬时气象值均不可信C. 日照时间SD >0可信D. 太阳辐射E =0可信
14. 自动气象站测量要素采样频率为1次/min的是()
A. 蒸发量
B.天气现象
C.能见度
D.草温
15.适合用滑动平均法计算气象变量平均值的是()
A. 相对湿度
B.1min平均风速
C.土壤水分
D. 10min平均风速
16. 对10min内的“正确”的1min平均值计算10min平均值,应有大于( )的1min平均值可用于计算10min平均值,若不符合这一质量控制规程,则当前10min平均值标识为“缺失”。
A.60%
B.70%
C. 75%
D. 80%
17. 气压测量传感器可采用振筒式、电容式等传感器。
基本型测量范围:( )
A.500~1100 hPa
B. 500~1000 hPa
C.450~900hPa
D. 450~1100hPa
18. 使用12V直流电源供电的自动气象站,在电源初级电路和机壳间绝缘电阻,不应小于( )MΩ。
A.1
B.2
C.3
D.4
19.每月对无人值守的能见度站进行现场检查维护。
A.一个
B. 两个
C.三个
D.六个
20.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基座的接地线就近接入观测场地网,接地电阻应≤( ) Ω。
A.1Ω
B.2Ω
C.3Ω
D.4Ω
二.填空题
1.主采集器实现CANopen 的主站协议,承担整个系统的调度和管理任务,主要有()管理、()管理、状态监控、时钟管理、配置管理等功能。
2.在主采集器中,把每一个气象要素的( )看作一个对象,
这些对象具有数据类型、单位等属性。
3.为了在主采集器中识别分采集器的每一个传感器通道,在主采集器中需要建立一个( )。
4.列表条目的( )和子索引组成相应传感器通道的逻辑编号。
5.在主采集器和分采集器中,每一个( )为一个对象,这些对象具有数据类型、单位等属性。
6.分采集器实现( )时钟,且由主采集器通过时间戳服务每分钟进行对时。
7.分采集器定义时间事件:2s 事件。
当时间为( )且秒值为2 的倍数时,产生2s 事件。
8.分采集器实现SDO 服务,主采集器通过SDO 服务,可以对采集器进行参数设置和读取,查询( )数据等。
9.当分采集器有蓄电池作电源时,( ) 对象必须实现。
10.()命令为主采集器和终端微机之间进行通讯的命令。
11.主采集器运行状态“0”表示正常工作;“2”表示有故障,不能工作;“9”表示没有检查,不能判断当前工作状态;“N”表示()。
12.一般情况下,稳定时间应大于时间常数的( )倍。
13.起动风速至少应测量3次,每次都应从( )开始,重新进行测试。
14.静态测试前,被试气压传感器应与标准器在自然大气压力条件下进行比较读数,比较读数应不少于( )次,间隔
10min~15min。
15.主采集器是自动气象站的核心,由硬件和()组成。
16.降水测量传感器测试时被试传感器应()安装在支架或地面上,承水口应与地面平行,被试传感器应处于测量状态。
17.自动气象站使用的传感器,根据输出信号的特点,可分三类:模拟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18.采集数据在外存储器(卡)以文件方式进行存储,能够存储至少()月全要素分钟数据,全部数据以FAT的文件方式存入。
19.主采集器存储1小时的采样瞬时值、7天的瞬时气象(分钟)值、1月的()值,以及相应的导出量和统计量等。
20.应有大于66%(2/3)的采样瞬时值可用于计算瞬时气象值(平均值);对于风速应有大于( )的采样瞬时值可用于计算2分钟或10 分钟平均值。
21.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应安装在远离产生热量及妨碍降雨的设
施,避免()、树阴、污染源的影响。
22. 一般每()月定期清洁传感器透镜,可根据设备附近环境的情况,延长或缩短擦拭镜头的时间间隔,切忌长时间直视发射端镜头。
23.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实现了固态、液态和( )的自动化观测。
24.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内筒用于收集降水,盛装防冻液和( )。
25.称重式降水传感器,启用前应进行安装调试、现场测试,测试结果应在当日观测记录( )栏中。
26.液态降水溢出或固态降水堆至口沿以上,则该时段降水按()处理。
27. 预计将有沙尘天气但( ),应及时将桶口加盖;沙尘天气结束后及时取盖。
28. 降水过程中,因降水量较大可能超过量程时,应在降水( )及时排水。
29. 当内筒内的液体较多或杂物过多时,应( ),然后添加相应的防冻液和蒸发抑制油
30. 维护之前应先断开称重式传感器( ),拔下的数据线。
三.判断题
1.通过SDO 服务查询分采集器不支持的监控数据时,应中止SDO 服务,中止码为0x06010000L。
2.智能分采集器测量云高、云量、天气现象、积雪、积冰等气象要素。
3.各种终端命令由命令符和相应参数组成,命令符由若干英文字母组成,参数可以没有,或由一个或多个组成,命令符与参数、参数与参数之间用1个半角空格分隔。
4.在监控操作命令中,若命令符后不跟参数,则为读取数据采集器中相应参数据。
5.按照操作命令性质的不同,终端命令分为监控操作命令、数据质量控制参数操作命令、观测数据操作命令和报警操作命令四大类。
6.数据采集器自检,命令符:AUTOCHECK返回值<SOIL 1>↓或<SOIL 0> ↓表示土壤水分分采挂接状态
7.单个传感器的开启状态。
用“0”或“1”表示,“0”表示传感器开启,“1”表示传感器关闭。
8.传感器工作状态标识,“4”表示“偏高”:采样值偏高。
9.在一条指令中,当下载多个时间数据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返回各时间的完整数据帧,若只有1个或几个时间有数据,则按实有时间的数据返回。
10.返回数据格式为数据帧,采用ASCII码,每个数据帧包括三个部分:数据帧标识字符串;
站点区站号或代码;观测数据列表。
11.能够读取采样数据的要素至少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湿敏电容或露点仪)、风向、风速、地温、总辐射、直接辐射、净辐射、表层海水温度。
12.自动气象站数据文件包括直接写入外存储卡的实时数据文件、通过终端微机写入的采集数据文件两大类。
13.RRYYMMDD.DAT,简称RR文件。
其中:RR为指示符,表示为降水要素数据;YY为年份的后两位,MM为月份,DD为日期,月份和日期不足两位时,前面补“0”,DAT为固定编码。
14.传感器工作状态,6:表示采样值超测量范围下限。
15.新型自动站,分钟常规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按北京时计时。
16.采集器接线端子的标示内容包括:通道类型、通道号、端子含义,采集器中的单通道或单一接口,不能没有通道号。
17.传感器信号线、电源输入线、通讯线等部分的接线连接一律采用插座式接线端子插头。
18.接地线不可直接接到机箱底板上的接线柱上。
19.地面气象仪器通常在整个测量范围选5~10个测试点,每个测试点应取得3~6次测量数据。
20.所谓稳定时间,是指在静态测试时,从测试设备中的模拟气象量开始稳定,到读数之前的一段使传感器测量敏感部分与被测量达到充分平衡的时间。
21.在静态检定时,根据被试测品本身的准确度要求,标准器或标准装置,必须符合附加误差不超过1/3和1/10的要求。
22.新型自动气象(气候)站静态准确度测,若被试测品的技术指标没有明确规定,整机测量性能的静态测试应在室内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其测量结果考虑环境条件的影响。
23.采用定点测试法时,被试传感器每次读数前的温度改变量应大于5℃而小于10℃。
24.计算风速所用温度的误差应不超过±0.2℃,气压误差应不超过±0.5hPa、湿度误差应不超过±5%RH。
25.风速传感器应固定在风洞试验段底面中心,中心轴垂直于底平面。
其感应部分转动时,边沿和风洞壁的距离应大于10cm。
26.若实际的起动风速与技术指标规定的数值很接近,根据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不能判定是否合格时,应增加测量次数,直至可以96%概率进行合格或不合格判定。
27.主采集器应具备外接存储器,包括:1 个CF 卡;1 个USB。
28.为了实现自动气象站的最小配置,将基本气象要素传感器直接挂接在主采集器上
29.测试温度由技术指标规定的传感器温度适用范围确定,一般每隔15℃取一温度点,至少要进行0℃和温度适用范围上限和下限值的测试。
30.在利用自然压力条件进行测试时,气压标准器和温度试验箱应安装在同一房间内,相距不应超过2m。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应安装在对周围天气状况最具代表性的地
点,应不受干扰光学测量的遮挡物和反射表面的影响,要远离大型建筑物。
32.能见度仪安装在观测场西北角,与风杆东西成行,与百叶箱南北成列。
接收端和发射端分别在南北方向。
33. 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具备通过软件自动对时的功能,每日19时对时一次,误差超过30秒,19时调整。
34.守班期间,每个正点前10分钟应查看能见度自动观测数据。
35.每月检查前向散射能见度仪供电设施,保证供电安全。
每6个月要对蓄电池进行充放电一次。
36.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现场校准应选择能见度很好(超过10km)的天气条件下进行,避免由于大气状况不同而导致的校准误差。
避免在雨雪天气进行校准。
37.前向散射能见度仪现场校准周期第一次使用1个半月后现场校准一次;之后每年现场校准一次;每次维修仪器之后都应做现场校准。
38.称重式降水传感器,防风圈应高于承水口约2cm。
防风圈开口应朝北。
39.抑制蒸发油应采用航空液压油,加入量应能完全覆盖液面。
40. 每日定时进行仪器小清洁,口沿以外的积雪、沙尘等杂物应及时清除,如遇有盛水口沿被积雪覆盖,应及时将口沿积雪扫入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