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版高中地理三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共22题;共60分)
1.地理信息系统有地图处理、数据库和空间分析这三大功能。
GIS不仅能够完成与“地点”“状况”有关的查询,而且能进行趋势分析及复杂的“模式分析”,用“虚拟模拟”进行推测性分析。
假如将GIS新技术用来监测森林火灾,能够()
A.用来分析、判定引起森林火灾的缘故
B.用来推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和灭火所用的大致时刻
C.用来推测森林火灾发生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明白火灾的地点、范畴,推测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尽快制定灭火方案
2.要想随时明白自己所处的地理坐标,需要拥有()
A.全球定位系统
B.GP S信号接收机
C.地理信息系统
D.遥感技术
3.以后借助于数字校园技术,有关地理课的变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不再使用地球仪,学生只要戴上显示头盔,就能看见太空中的地球
B.关于区域的学习,利用声音识别系统,就能够得到关于行政区域范畴、动植物物种分布、人口等各方面的信息
C.课堂上不再需要老师,学生完全靠运算机自学
D.想要有关地区更多的信息,能够通过“数据手套”,单击一下链接按钮,就能够看见
4.下列有关GPS应用领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GPS航海自主导航系统要紧用于近海和内河船舶导航和治理
B.应用GPS能够对农业进行监控
C.应用GPS有助于实施紧急救援
D.应用GPS能够精确地测量某山的海拔高度
5.图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2021年人工改道。
比较两幅影像,可判读和分析出()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
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连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
增
D.三角洲形状变化要紧与河流改道有关
6.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A.搜索营
救 B.灾难推测 C.环境评估
D.都市规划
7.随着网购业务的进展,在网上你只需输入订单号,就可实时地了解快递的最新状态。
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表中的结果是某消费者利用网站的物资跟踪查询功能得到的,支撑该项服务所需要的技术是()
A.RS、GIS
B.GPS、RS
C.GP S、GIS
D.RS、INT ERNET
(2)据《央广新闻》报道,为提高交通线路的通达性,国家电网将在一些要紧交通线路建设高速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在高速公路每个休息区都建设有汽车快速充电系统。
电动汽车充电站的选址可利用GIS系统作综合
分析,需调取的参考图层有()
①交通图②公共停车场分布图③电力网络图
④地势图⑤住宅区图⑥充电设备生产商分布图
A.①②③
⑤ B.①②④⑥ C.②
③④⑤
D.①③⑤⑥
8.数字都市能够使一般百姓()。
A.周游世界各地
B.同意远程教育
C.进行网上购物
D.网上求医
9.能够为在无人区进行考察的科技工作者全天候提供本人具体地理位置的技术是()
A.RS技
术 B. GIS技
术 C. GPS技
术 D. GSM技术
10.GPS技术给测绘界带来了一场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GPS技术,测量精度能够达到毫米级的程度
B.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测量精度高的优点
C.GPS技术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
D.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等领域
11.在以后的农业生产中,依靠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第一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通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
依据图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RS—GIS
B.RS—GIS—G PS
C.GIS—RS—GP
S D.RS—GPS—GIS
(2)“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都市规划中可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质
量
B.统计都市GDP增长量
C.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车流
量
D.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
12.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地理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也逐步走进一般人的生活。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有不同的反射率,依此原理,能够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B.判定人口分布
C.判定水体污
染 D.分析都市大气污染
(2)要想随时明白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需要拥有()
A.GPS信号接收
机
B.数字地
球
C.GI
S
D.RS
(3)能够制作地理图件的技术是()
A.GPR
S
B.GI
S
C.R
S
D.GPS
13.土地荒漠化是指风沙腐蚀和水土流失的进展,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要对我国荒漠化土地进展状况进行宏观监控,宜选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C.遥感系统
D.人工科学考察
14.2021年年底至2021年1月23日“永安行”公共自行车投放南昌市老城区多个站点,覆盖南昌市中心东湖区和西湖区的大部分区域,数量已达2万辆,还会连续增加。
“永安行”公共自行车是一款无桩共享单车的模式,即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就能快速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公里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南昌市某用户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缘故最不可能的是路口邻近
()
A.公交站点集中
B.紧邻都市CBD
C.工业区集中
D.办公区集中(2)图中所示的手机功能要紧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
S B.
GPS和GI
S C. RS和GP
S D. RS和GIS
(3)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阻碍要紧有()
①都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②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③都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④都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①②
③
B.①③
④
C.①②
④
D.②③④
15.据报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显现大片“红色荒漠”。
下列有关数字地球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数字地球确实是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运算机网络来治理的技术系统
B.数字地球确实是地理信息技术
C.数字地球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
D.数字地球是RS、GIS、GPS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
16.GIS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能够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下列各题:
(1)都市交通图层与都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能够()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
性 C.运算都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2)对1985年与2021年都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运算交通流量的变
化
B.推测洪涝灾难的发生
C.了解都市地域结构变
化
D.推测都市降水变化趋势
(3)不管是在飞机或汽车内,依旧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有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明白()
A.自己所在的季节
B.自己所在地的天
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17.能够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妄图的是()
A.互联
网 B.虚拟世界 C.数字地球 D.信息高速公路
18.关于遥感技术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遥感探测范畴大,受地面条件的限制
多 B.遥感是地图的延伸
C.卫星遥感对地物的辨论率比飞机遥感
高 D.遥感技术可对环境实施动态监测
19.某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对本地水库分布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其工作步骤如下图,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
术
B.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虚拟现
实
D.遥感技术、虚拟现实
20.下列各组遥感类型中分类方法不一致的一组是()
A.航天遥感航空遥
感
B.主动式遥感被动式遥感
C.微波遥感大气遥
感
D.环境遥感地质遥感
21.下列遥感类型中,探测范畴由大到小依次是()
A.近地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
感 B.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C.航空遥感、近地遥感、航天遥
感 D.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近地遥感
22.《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1~2021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21~2021年)》。
读图回答。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猎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形,最快捷的途径是()
A.RS技
术
B.GPS技
术
C.GIS技
术
D.实地考察
二、综合题(共3题;共34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治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材料2:“三条黄河”,即“原型黄河”、“数字黄河”和“模型黄河”。
“原型黄河”也叫自然黄河,是治理开发和治理的对象。
对原型黄河的建设,要紧是为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的“四不”治理目标。
“数字黄河”可形象地喻为运算机中的黄河。
“模型黄河”是构建包括黄土高原模型、水库模型、河道模型、河口模型在内的完整的流域物理模型体系,通过对“原型黄河”自然现象的反演、试验,探求黄河自然规律。
(1)“数字黄河”工程包括五个环节,即________、________、数学模拟和决策支持,建设的最终目的是________。
(2)依照黄河治理开发和治理的具体情形,“数字黄河”有七个方面的应用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利工程运行与治理、电子政务、黄河网七个方面的应用。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2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大典的时候,那一架架雄姿英发的战鹰,分秒不差地列队通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场景,令人难忘。
(1)飞机编队能保持如此整齐的队形准时通过天安门广场,背后的隐秘是什么?
(2)在此次飞行中,全球定位系统要紧发挥了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保证________始终如一;二是保证________通过天安门广场。
为此,事先在飞机上的________设备中输入了各飞机间的距离和角度数据,及每架飞机起飞的时刻,以保证飞机按时起飞并按一定路线飞行。
25.依照下列材料回答(1)~(3)题。
材料为实现黄河的长治久安,我国提出了建设“数字黄河”的现代治黄理念,借助现代化手段及传统手段采集基础数据,对全流域及相关地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等要素构建一体化的数字集成平台和虚拟环境,以功能强大的系统软件和数学模型对黄河治理开发与治理的各种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研究,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
“数字黄河”以众多高新技术为支撑:一是信息采集系统,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遥测、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手段采集数据、图像、声音、视频等基础信息;二是数据传输系统,通过微波、超短波、光缆、卫星等快捷传输方式,传输防汛指挥、水资源治理、水质监测和水土流失治理等所需差不多信息;三是数据储备及处理系统,“数字黄河”的信息是海量的,利用高容量储备和高速度运行的运算机系统完成;四是数字模拟系统,利用优越的运算机性能和水利学、气象学、环境学等学科的知识,实现对天气系统、水流及泥沙运动、生态及水环境变化等现象的实
时模拟;五是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内容全面的知识库,优化选择一个可行的黄河治理开发与治理方案。
(1)“数字黄河”的五大技术环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支持优化黄河治理开发与治理方案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_。
(2)下列属于建设“数字黄河”的积极意义的是(多选)()
A.洪水预报
B.水量调
度 C.水质监
测 D.水土流失监
测 E.工程模拟
(3)若建立黄河流域内水能资源地理信息系统,你认为应该储存哪些方面的空间数据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GIS可及时了解某次灾难发生的地点、范畴及其进展趋势,可分析灾难阻碍范畴,确定救灾物资调配的最佳路径,以及受灾人员财产的安全有效转移等提供决策依据,但不能用来分析判定引起森林火灾的缘故;故选D。
【点评】考查GIS的应用;GIS是对数据进行储备、分析的过程,明显难以确定火灾的缘故、后果及灭火所用时刻等问题。
2.【答案】B
【解析】【分析】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要紧功能,GPS接收机能随时提供当地的经纬度和高度三维坐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3S”技术的各自要紧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3.【答案】C
【解析】【分析】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明显不管技术如何发达,都离不开教师;故选C。
【点评】考查数字地球对教育的阻碍;数字地球进程的推进必将对社会经济进展与人民生活产生庞大的阻碍。
4.【答案】A
【解析】【分析】由于近海和内河船舶导航和治理复杂,自动化程度低,不能完全利用GPS航海自主导航系统;故选A。
【点评】考查GPS的应用领域;民用GPS,要紧用于交通车辆导航治理、航空器的定位及导航,以及大地测量、野外勘测、紧急救援、旅行探险、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方面;GPS航海自主导航系统,向用户提供位置、航速、航向和时刻信息,以及海图航迹显示等。
5.【答案】D
【解析】【分析】由题图,能够专门明显地看出,1989年时,河流入海口在东南方向,而2009年时,该河流入海口则改道向东北入海,选项A错误。
由图片能够看出,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积,其面积几乎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
从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能够专门明显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该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绿化工作较好,水土流失减少,选项C错误。
明显选项D正确。
【点评】遥感的应用、区域地理特点、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海岸带的合理开发与爱护问题。
6.【答案】A
【解析】【分析】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属于区域性的定位导航系统,其要紧功能是定位和导航,故A项符合。
【点评】本题难度一样,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其所属的“3S”技术的具体系统,属于常规考点。
7.【答案】(1)C
(2)A
【解析】【分析】⑴为消费者提供物流信息,需要依照物资的运输线路和站点进行分析和查询,需要的技术为GIS技术,而物资所在站点的地理
位置需要GPS技术来定位,故答案选C项。
⑵电动汽车充电站的位置要紧受交通流量、公共停车场位置、电力网络分布、住宅区位置等阻碍,而与地势、充电设备服务商的位置关系不大。
故①②③⑤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⑴C ⑵A
【点评】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信息的查询需要用到定位和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系统需要分析能源供应和市场分布。
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要紧考查的是数字地球的相关知识。
数字都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都市的内容要紧包括:都市设施的数字化、都市的网络化(包括互联网、有线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光纤网、广域网、局域网等)和都市的智能化(包括网上商务、网上金融、网上教育、网上医院、网上政务等)。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要紧考查的是数字地球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答案】C
【解析】【分析】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要紧功能,GPS接收机能随时提供当地的经纬度和高度三维坐标。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3S”技术的各自要紧功能和应用领域,属于常规考点,学生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10.【答案】A
【解析】【分析】利用GPS技术,测量精度能够达到厘米级的程度;故选A。
【点评】考查GPS特点与应用;与传统的手工测量手段相比,GPS技术有着庞大的优势: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仪器体积小,便于携带,全天候操作,信息自动接收、储备,减少了繁琐的中间处理环节;当前,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大地测量、资源勘查、地壳运动观测、地籍测量等领域。
11.【答案】(1)B
(2)D
【解析】【分析】⑴依照地理信息技术含义及其应用可知, “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是利用的RS技术;“系统分析”是利用的GIS;能够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即定位到有病虫害的农田,利用的是GPS,故选项B正确。
⑵注意题目要求是“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的应用,因而与应急避难场所的“质量”、“都市GDP增长量”、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车流量”等无关;决策公交线路是否合理布局与交通用地等有关,故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1)B(2)D
【点评】试题要紧考查3S技术的应用。
在做关于“3S”技术中如何选取适当手段之类的题目时,第一看其工作对象是“点”依旧“面”;“点”与定位有关,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
假如是“面”,则需看是突出监测方面,依旧需分析、处理、运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大面积监测森林火灾,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都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则应选用GIS 技术。
12.【答案】(1)C
(2)A
(3)B
【解析】【分析】(1)遥感要紧是猎取信息,能够利用遥感判定水体污染,遥感可不能估算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IS)能够。
(2)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可确定自己所处的位置,A正确。
(3)地理信息系统(GIS)要紧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治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判,能够制作地理图件,B正确。
【点评】地理信息技术是指猎取、治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要紧包括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
三者既各自独立进展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遥感要紧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猎取,全球定位系统要紧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要紧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治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判。
13.【答案】C
【解析】【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遥感技术是借助对电磁波敏锐的仪器,在不与探测目标接触的情形下,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等信息,揭示目标物的特点、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是一种采集、储备、治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对我国荒漠化土地进展状况进行宏观监控,适宜采纳遥感技术,故C项正确。
【点评】3S技术的应用,区域可连续进展
14.【答案】(1)A
(2)B
(3)C
【解析】【分析】(1)在时刻15:20单车数量多,假如是公交站点,那个时段公交车比较多,人们不大可能选择用单车,晚上23:35又单车数量专门少,晚上没有公交车人们反而会选择用单车,故选择A。
(2)确定地理位置要紧依靠GPS,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工作应该使用GIS,故选择B。
(3)共享单车是新型环保出行,有利于都市空气质量的改善,缓解交通拥堵,对都市交规会有所阻碍,但单车出行多为短途,对公交客流可不能造成大的阻碍,选C。
故答案为:(1)A.(2)B.(3)C.
【点评】考查人们的出行规律和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
都市中人们活动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能够通过功能区的特点判定人们的出行规律。
第2
小题的解答关键是学生要了解各地理信息技术的特点。
第3小题,共享单车丰富了人们的短途出行方式,关于公交客流的阻碍不大。
15.【答案】B
【解析】【分析】数字地球是地理信息技术与虚拟技术、网络技术等各种技术的综合应用;故选B。
【点评】考查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学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GI S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6.【答案】(1)A
(2)C
(3)C
【解析】【分析】。
⑴都市交通图能显示都市各地区的通达度,都市人口分布图能显示都市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密度,GIS中将两图层叠加,能够显示都市人口密度最大、交通通达度最好的地区,而这恰好符合商业网点交通最优、市场最优的选址原则。
⑵对1985年与2021年都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了解都市土地利用的变化,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都市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都市内部结构,也叫做都市地域结构。
⑶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它是利用卫星在全球范畴内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在飞机或汽车内,依旧在野外考察,拥有一部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就能随时明白所在地的经纬度和高程,即精确的三维地理坐标。
C
选项正确。
若想要明白自己所在地的季节、天气和气候,需查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因此A、B、D项错误。
故答案为:(1)A;(2)C;(3)C。
【点评】GIS的数据储备采纳“分层”技术,立即地图中的不同要素,储备在不同的“层”中。
将不同“层”中的要素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
本题考查了GIS技术的原理、应用等知识,作答时应将“3S”技术的相关知识与所学的其他知识相结合。
17.【答案】C
【解析】【分析】数字地球将有关地球上每一点的信息,按地球的地理坐标加以整理,然后构成一个全球的信息模型;人们能够快速、形象地了解地球上的任何一点、任何方面的信息,从而实现“信息就在指尖上”的妄图;故选C。
【点评】考查数字地球的概念;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比体。
18.【答案】D
【解析】【分析】能够第一从面上的区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后有重点地选择若干点、线进行野外验证和检查。
不仅能够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而且节约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遥感(RS)一般用于资源评估、环境监测和灾难监测,具体应用见下表。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19.【答案】B
【解析】【分析】读图,确定水库位置,使用全球定位系统。
调查水库用途、库容,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
该研究小组工作过程中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B 对。
遥感技术是猎取遥感图像,不能定位、分析数据,A错。
虚拟现实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C、D错。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20.【答案】C
【解析】【分析】微波遥感是按电磁波的波谱范畴划分的类型,大气遥感是按应用领域划分的类型;故选C。
【点评】考查遥感的分类;遥感技术的类型往往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划分:依照工作平台层面区分:地面遥感、航空遥感(气球、飞机)、航天遥感(人
造卫星、飞船、空间站、火箭);
依照记录方式层面区分:成像遥感、非成像遥感;依照顾用领域区分:环境遥感、大气遥感、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地质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等;按传感器的探测范畴波段分为:紫外遥感(探测波段在0.05~0.38微米)、可见光遥感(探测波段在0.38~0.76微米)、红外遥感(0.76~1000微米)、微波遥感(1毫米~1米)、多波段遥感;按工作方式分为:主动遥感、被动遥感。
21.【答案】B
【解析】【分析】依照不同遥感类型的距地面远近可判定探测范畴,距地面越远则探测范畴越大,而比较三种类型,距地面又远到近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近地遥感。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把握三种遥感类型的差不多差异,并结合遥感平台距地面的远近判定遥感范畴的差异即可。
2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的领域要紧表现为: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难监测中的应用(可对农作物进行估产、有助于防灾减灾);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要紧用于位置方面的定位和导航);地理信息系统在都市治理中的功能(用于都市的信息治理与服务、交通道路治理、环境治理以及都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要及时猎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形,最快捷的途径是采纳RS技术。
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二、综合题
23.【答案】(1)数据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储备及处理应用
(2)防汛减灾;水量调度;水质监控;水土流失治理与监测
(3)应储存的空间数据信息有:①全流域及干支流的水能蕴藏量;②已开发水能的量及空间分布;③重要河段水能资源的时空分布;④水能可开发河段的地质、地貌特点的相关数据;⑤流域内人类的经济活动状况等【解析】【分析】(1)“数字黄河”要紧侧重于对各种地理信息的分析处理,并在可视化的条件下提供决策支持,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