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策路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小学生师生课堂交往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金花
教科院07级小学教育专业
1011407045
摘要: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良好的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师生之间的交往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促进学
生发展功能的实现,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意义重大。
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需要改善教师的素质,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教师改进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需
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
关键词:课堂交往师生改善
课堂交往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方式,课堂交往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学生的发展,而且这也是衡量教学质量和水平的基本标准。
课堂交往对于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师生之间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合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1]
然而,课堂交往价值的实现是建立在课堂交往良好展开的基础之上的。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尚存在着诸多现实的师生交往问题,影响着课堂交往的有效展开,阻碍和限制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因此,研究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克服现实中的交往问题,增强课堂交往的发展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课堂交往的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是交往的主体,本文将主要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谈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一、良好的课堂交往的价值
(一)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结构的建立和发展时期,在课堂交往中,老师带着他们通过沟通、交流、合作、探索,师生之间能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相互启发和借鉴。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被激活,不同性质的知识之间形成联系,不同功能的知识之间相互转换。
这些将为学生新知识的内化和新的认知结构的形成提供积极支持。
(二)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道德的发展
师生的课堂交往是在一定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这种教育情境本身就是一种隐性的课程,它与正式的课程内容一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师生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由和权利,尽力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兴趣和爱好等。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渐渐地就会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权利和责任,学会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关心他人等,这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具体表现。
(三)良好的课堂交往能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师生的课堂交往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因素的场所,学生会遇到来自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现实的问题。
良好的师生课堂交往可以使学生应对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协调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在良好的课堂交往中,学生的需要将会得到满足,比如安全、归属、爱、自我实现等。
能否与环境保持良好的关系,基本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现实中师生课堂交往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着诸多问题,师生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不能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一)教师唯我独尊的观念
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被教育者,这种关系不免使教师产生师道尊严的意识,在师生交往中,有的教师把自己当做知识的权威者、学生的管理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是一种简单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关系,教师习惯于“我说你听”,学生习惯于“你讲我记”的状态,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都没有良好的交往互动。
教师认为自己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
(二)教师语言暴力
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时,教师的语言中充满着暴力,辱骂、贬损、恐吓等等,这样的交往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失去彼此的尊重与信任,彼此厌恶。
(三)体罚学生
一些教师的管理方式十分粗暴,如果学生没有遵从教师的教导,教师往往还会采用站墙角、蹲马步、罚抄等形式使学生被迫服从自己的权威。
(四)用偏激的观念来衡量学生
一个人的容貌,家庭背景是我们自己决定不了的,但由于错误的教育观念、学生观念
的影响,教师往往拿这些来衡量学生,在实习中我看到,对于那些家庭好,每天早上给班级学生带糖或者外貌好看的的小孩,老师对他们特殊看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攀比心理,还有分数高的学生,老师也给予特殊爱护,对于“一般的”或他们所谓的“差生”却视而不见。
总之,在现实的师生课堂交往中,还有着不平等、不公正等现象,教师的管理倾向明显,交往方式单一,师生之间的交往存在着隔阂。
三、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1.教师要爱学生,更需要智慧的爱
爱,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教师应该用爱去点燃学生的心灯,老师应该平易近人,老师应该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进行互动,人们总是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现出爱的人交往,当教师爱的情感被学生感受到时,他们将会对教师产生信任,更加愿意亲近教师,乐于与教师交流。
这一切就为课堂中的师生交往奠定了好的情感基础。
教育不能缺少爱,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但是这个爱也要严慈相当,让学生知道你的骂中有爱,是在关心他,所以教师应有爱,更要有智慧的爱。
在师生的课堂交往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有和缓的也有激烈的。
在遇到师生冲突的时候,不同的老师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
有的老师是“横眉冷对千夫指”,对学生进行讽刺、批评、呵斥、惩罚等等。
这种方式虽然可能会暂时平息冲突,但是可能却会造成学生对教师失去信任、尊敬,对以后的师生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
曾经有一则案例是这样的:
某城市小学,一次测验后,教数学的孙老师发现原本优秀的唐伟成绩下降了许多,就在课堂上说:“有的同学骄傲自大,自以为了不起,上课的时候还做其他作业。
”唐伟考差了,心情不好,听孙老师这么说,于是没好气地顶了一句:“谁骄傲自大了?”孙老师听到了非常生气,说:“唐伟,站起来,你还没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吧?”唐伟不站,说:“我的事情不要你管。
”孙老师说:“唐伟,你这是什么态度?”唐伟说:“我就这态度,怎么了?”孙老师怒不可遏,把粉笔向唐伟丢去,大声喝道:“你给我滚出去!”唐伟也不示弱,拿起圆珠笔也朝孙老师扔去。
你能否认案例中的孙老师爱学生吗?正是因为孙老师关心这个学生的学习,所以他成绩下降之后才对他课堂上的表现如此关注。
可是,令人遗憾,这位孙老师与唐伟在课堂上的交往却落得失败的结局。
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孙老师没有智慧的爱。
在得知唐伟测验成绩下降了许多之后,孙老师所应该做的是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帮助其解决,而不是对他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进行冷嘲热讽。
发现唐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时,孙老师应该根据学生个性特点采取恰当的方式提醒他,而不是言语挖苦。
在学生顶撞之时,孙老师应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将与学生的冲突弄得如此激烈。
孙老师原本本着一颗爱唐伟的心,唐伟不但没有感受到,最终却以师生激烈的冲突收场。
可想而知,如果孙老师再没有采取恰当的方式处理这件事,那么在以后与唐伟的课堂交往中将是怎样的局面,冷战、淡漠都有可能。
可见,要改善与学生的课堂交往不能缺少爱,尤其不能缺少充满智慧的爱!
2.课堂中要文明用语,温暖生心
老师的课堂语言是提高课堂氛围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中老师尽量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文明用语,为温馨的课堂教学活动的展开打好基础。
(1)能用提醒的,尽量不用批评
在课堂上,小学生一般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45分钟课堂时间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漫长,他们好奇、好动,这是老师尽量用委婉的语气把学生拉回课堂,比如:一个学生走神了,老师就说:“某某同学,赶快,我们就等你了,”还有一个同学被墙角的一只小强吸引了,老师就说:“小强走了,你也该回来了吧”。
如果全班都开始躁动了,老师可以用表扬的语气说:靠近我的这组,表现的最好,一点声音都没有,这时他们会争先恐后的安静下来。
(2)尽量用表情语言,肢体语言
在课堂中,需要强调纪律,不用嘴说的,就尽量不用,一个眼神,或者上前摸一下头等方法,既不会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又保护了学生的幼小的自尊心。
(3)不出现人格侮辱的词汇
小学生长的很小,小胳膊,小腿,感觉很脆弱,既然身体都这么脆弱,更不用说他们幼小的心灵了,但有些教师往往顾及不到这些,用一些很肮脏的,难听的语言来贬低他们的自尊心,使心灵受到创伤和阴影,最后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在课堂上老师应尽量避免出现这类词汇。
3.不能滥用惩罚、公平的对待学生
每个学生是平等的,公平对待他们是老师的职责,课堂纪律中需要奖惩措施,但要有度,老师应合理把握,正当的进行。
(二)改善课堂交往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
课堂是师生之间围绕着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双边活动的交往场所。
教师交往的对象是具有不同个性和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中随时都可能遇到难以预料的特殊问题。
教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一方面将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进行,另一方面因为这些问题与师生双方都有关系,所以也将直接影响到师生之间的交往。
要想处理好这些问题,教师需要一定水平的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
教育机智能力强的教师,往往能够对课堂中突发的教育问题沉着应对,巧妙处置,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缺乏教育机智的的教师则往往相反,甚至“好心办坏事”。
乌申斯基说:“教师缺乏了教育机智,无论他怎样研究教育理论,永远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上的好教师。
”
有一位唐老师正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突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
唐老师照样上课,请学生思考“诗人拜访友人为什么‘小扣’门扉而不是‘猛扣’?”学生齐声回答:“因为那样不礼貌。
”唐老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面前轻声说:“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呢?”这位学生脸开始发红,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不礼貌。
[3]
唐老师对于这名学生的不良行为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随即应变,借题发挥进行教育,一方面让学生理解了“小扣”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教育了那位迟到的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这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的体现。
相反的,如果唐老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这种不良行为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停下讲课并批评这位学生,将会是怎样的结果?一是,课堂教学因此中断,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二是,这名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心情不悦,从而造成了不好的师生之间交往的不良效果。
当然并不是说,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时教师不能批评学生,在这里强调的是要讲究批评的艺术,而这种艺术就是教育机智的体现。
这位教师随机应变,就地取材的教育机智在课堂交往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再来看一则相反的案例。
上课铃响了,两个学生还在打闹。
牛老师见状,火帽三丈。
下面是他的“训辞”:“你
俩是聋了还是瞎了?上了这么多年的学,连这点规矩都不懂?×××,昨天上自习课说话的事儿,我还没找你算账呢,今天你又捣乱!我可告诉你,今天下午你必须把家长找来,让他看看你这次期中考试考的是倒数第几名,看看你今天在学校干的什么好事!上课铃响过这么长时间了,还在闹?下午,如果你叫不来家长,就别想上课!你俩先给我站在后边听课去!”“老师,是他先打我的。
况且,我没听见铃声,不是故意破坏纪律的。
请原——”
“别给我将这么多理由,我不听,你俩都不是好东西!”[3]
这位牛老师也是在处理突发事件,但他并非是急中生智,而是恶语相向,不听解释,大大地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难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使师生之间无法正常交往。
衡量教育机智的最终标准是:处理方法是否正确,效果是否良好。
牛老师对这起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不正确,效果差,当然说不上是教育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机智有很多种,不仅仅表现为教师的随机应变、就地取材,还表现为教师的幽默风趣、掌握分寸等方面。
巧妙应用教育机智将给改善课堂交往带来良好的效果。
[2]
(三)改善课堂交往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于师生的课堂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内容是学生获得系统科学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师生课堂交往的主要中介和媒体。
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承担者实现课堂师生交往的重任。
教学方法得当就会有助于建立积极的师生交往。
课堂教学的形式对课堂师生交往具有特殊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师生交往表现出单一化、程序化,师生之间的交往仅停留在知识传递的层面,师生之间很少能达到心灵的交流,因而交往质量不高。
要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3]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合作教学模式,认为它在增加学生的交往、促进社会技能、社会情感的发展上、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上具有重大意义。
合作教学模式要求将学生看作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平等协作者,要充分的了解和尊重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在融洽的气氛中充分发展。
它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信息的获取,与学生共同理解、体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心理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使他们改变被动接受的状况, 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使其不仅掌握了教材, 更超越了教材,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材的主人。
[7]
合作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一种变革,它不仅有利于提高师生的课堂教学质量,而且因为强调师生之间在课堂交往中的合作,所以也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
(四)改善课堂交往需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是制约师生课堂交往的重要因素。
课堂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两方面。
一个好的课堂环境将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
(1)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
课堂的物质环境包括教室的整洁程度、室内的光线强度、噪声污染等,还包括教室的座位编排。
[3]所以要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教师要做好教室的卫生管理,尽量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营造合适的室内光线强度,排除可能影响课堂教学活动的噪声污染。
还应该尽量使教室变得美观。
一个干净、整洁、光线适宜、美观的教室将使学生和教师心情愉悦。
马斯洛和明茨曾经做过环境诱人性的经典研究。
他们的实验比较了在“丑陋的”屋子里和“漂亮的”屋子里进行的会面。
会面者和实验对象都不知道,调查的真正目的是评估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影响。
马斯洛和明茨发现被分配到丑陋屋子了的会面者抱怨头疼、疲劳和不舒服,而且,在丑陋屋子里的会面会结束的更快。
很明显,在丑陋屋子里的人试图尽快完成工作,以便早早离开让人不舒服的环境。
另外的研究也发现,美观令人愉悦的环境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比如,两个大学水平的研究显示,诱人的环境对学生的出勤率、集体凝聚力、课堂讨论的参与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4]
可见,一个好的物质环境是多么重要。
如果学生们的教室脏、杂、乱、暗,因为课堂学习的限制,他们不能赶紧离开,而且必须要和教师“会面”,那么这样的“会面”的效果肯定是不好的,会严重影响师生课堂交往的质量。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教师还必须注意的是学生的位置的编排。
学生位置的编排反映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物理空间,也反映着教学理念的差异,甚至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的心理状态。
教师权威的提高不是讲台高度赋予的,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主动打破传统的位置编排方式,拉近和学生的心理空间,为师生之间良好的交往创设好的课堂情景。
传统的“秧田式”的位置编排,是以教师讲台的高度作为教师权威地位的象征,这一形式有利于教师向学生传授他认为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在这种形式下,学生与教师难以开展平等的对话,教师是权威者,学生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
有一位教育学的博士曾说:讲台实际上代表着一种权威,它有一种隐喻:教师与学生是不同的,
两者之间就应该是不平等的,教师完全有权利对学生指手画脚,学生只能听任教师的摆布。
[5]
姑且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是师生交往不平等的事实是肯定的。
而且研究证明,在这样的位置编排下,教师的注意X围是有限的,在课堂上将会有一些学生被老师“忽视”,那么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师生之间只能进行局部的交往,会给那些被“忽视”的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在近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国不少中小学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方面也尝试进行了改革,采取了小组式、圆桌式的师生位置编排,它试图搬走教师的讲台,为师生之间平等、有效地交往创造更为和谐的交流环境。
[5]
(2)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社会心理环境
从课堂的社会心理环境来讲,主要是努力形成一种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种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交往发生的心理背景。
要形成这样的氛围,从而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社会心理环境,关键还在于教师要对学生理解、信任、尊重、激励等。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交往中,教师否定的目光或消极的话语,将对学生有着极大地“摧毁力”。
[6]
相反,教师如果能够经常给学生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又可以使一个学生充满自信。
教师应该宽容学生,这种宽容意味着理解学生的一些小错误,给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理解学生的一些不恰当的举动,合理的处理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应该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权利。
一种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师生双方的思维活跃,灵感迸发。
这样师生在课堂交往中能够达成情感交融、心理共振、配合默契,教师教的最佳心理状态和学生学的最佳心理相吻合,师生各自的潜能得到发挥,课堂活动达到有序、高效,教学目标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相反,消极的或对抗的课堂氛围将会导致课堂交往中的师生冲突,造成师生交往呈现疏远、对抗、情绪低落等等。
学生的思维反应迟钝,注意力专一,课堂问题行为频繁发生,课堂交往效果极差,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理想。
五、结语
课堂是师生交往的主要活动场所,课堂中师生交往的效果如何对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
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教师充满智慧的爱,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需要创造一个好的课堂环境,。
总之,如何改善师生的课堂交往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参考文献:
[1]查啸虎.课堂交往:现实偏误及其矫正[J], 中国教育学刊2008,(9):52-54
[2]黄娟娟.教师的教育机智[M].XX:东北师X大学,2001年.11-19
[3]陈时见、杨素萍.试论课堂教学交往[J].基础教育研究, 2000,(3):30-32
[4]卡罗尔•西蒙•温斯坦著、田庆轩译.中学课堂管理[M].XX:华东师X大学,2006年7月第1版.33
[5]钟海青、戚业国主编.走向高效能的教学[M].XX:XX师X大学,2004年9月第1版.177-179
[6] X宝歌、孙平.论课堂交往中师生合作的有效性[J].当代教育科学,2007年(18):38-39
[7] 王铁钢. 论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及实施原则[J].科教文汇,2008,(7):28
[8] 王晓春. 课堂管理会者不难[M].中国轻工业,2010,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