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1-1世界地理总论精品课件 湘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 3.七大洲地形特征
欧洲
南极洲
非洲 南美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澳大利亚)
亚洲
地形类型
平原为主 高原为主,称为“冰 雪大陆” 高原为主 西部为高山、中部为平原、东 部为高原(或高原山地)
西部为高原、中部为平原、东 部为山地
中部高、四周低(中部高原、四 周平原)
共同 特点
典型土壤
砖红壤 砖红壤 性红壤① 燥红土
荒漠土
陆地 自然带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带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带

纬 度
温带落叶阔
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气候 类型
地中 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和季风 性湿润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温带 海洋性气候 温带大陆
性气候 温带大 陆性气候
典型 植被 亚热带 常绿硬 叶林
洲(佛得角群岛)、大洋洲(太平洋岛屿)、北美洲(格陵兰岛)。 • ④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 ⑤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 • ⑥地跨南、北两半球的大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非洲。
• (3)地跨热带、温带、寒带三带的大洲:亚洲、北美洲。
• (4)七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 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
印度洋东部;
• 180°——太平洋中部; • 120°W——北美西部、太平洋东部; • 90°W——北美中部; • 60°W——北美东部、南美中部。
• 特别提醒 • 1.大洲和大洋的有关概念
概念
说明
陆地 地球表面未被水体淹没的部分 由大陆、岛屿组成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全球共分六块大陆,亚欧大陆 面积最大,澳大利亚大陆面积 最小
• (2)对流雨:每当盛夏,或者在热带地区,近地面空气层因局部地区 增热而膨胀抬升,引起空气强烈的对流,使空气中的水汽因高空温 度低而冷却凝结并致雨。对流雨降雨范围小,雨时短,但强度较大。 这种雨的规律性很强,只要条件适合,几乎每日午后都能发生,对 流雨多发生在赤道地区。
• (3)地形雨:暖而湿的气流在遇到高山等地形阻挡时,被迫沿山坡抬 升,上升时水汽因冷却而凝结成云,并导致降水。通常在迎风坡降 水较多,背风坡降水很少,形成雨影区。我国台湾北端基隆南侧的 火烧寮背倚高山,面迎湿润的东南季风,地形雨充沛,是我国年降 水量最多的地方。
辐合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其特点是强度小,影响范围小。
• 要点四 世界气候类型 • 1.各大洲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大洲 亚洲
非洲
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起伏极 大;中高周低;高 原山地面积广大
被称为“高原大陆 ”,以高原、盆地 为主,地形起伏较 小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地形复杂,气候多样;面积广大,海 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环流典型 ;青藏高原隆起使大陆性气候增强
西部山脉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西岸气 候呈狭长分布;高原地势较低,平原向 东开口,利于大西洋气流的深入;山脉 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 ,降水少
大洋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 高原,中部平原, 东部山地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气流深入,东侧降 水较多,气候呈狭长分布;西侧为背风 坡,降水少,是小麦—牧羊带发展的限
• 七大洲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4400)、非洲(3000)、北美洲 (2400)、南美洲(1800)、南极洲(1400)、欧洲(1000)、大洋洲(900)。 可简化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 (2)七大洲的半球位置 • ①完全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无。 • ②完全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南美洲。 • ③地跨东、西半球的大洲:亚洲(西伯利亚东端)、欧洲(冰岛)、非
两极附近
南北 回归 线附 近
大陆东岸 大陆西岸
中纬度内陆 中纬度大陆东岸
中纬度大陆西岸
年降水量 降水多,为赤道 多雨带 降水少,为极地 少雨带
降水多
降水少,为副热 带少雨带
降水少
降水多
降水多
成因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为 主
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为 主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台风影 响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 ;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 海洋
赤道两侧纬度的对称分布和起伏和缓 的地形,使非洲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东非高原地势较高,虽在赤道附近, 却为热带草原气候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欧洲
海拔最低,以平原、山 地为主,冰川地形广布
山地南北分布、平原东西贯通、曲折的 海岸线,使欧洲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并由西向东大陆性不断增强
南极洲 冰雪大陆,海拔最高
• 3.建立全球海陆分布模型,掌握世界主要大洲、大洋的经纬度分布 (如下图所示)
• 按照面积大小、半球位置、特殊(重要)经纬线穿过、洲与大洋的相 对位置等顺序熟悉海陆分布。
• 纬线:赤道——非洲中部、马来群岛、南美洲北部; • 北回归线——非洲北部、西亚、南亚、中国南部、墨西哥; • 40°N——伊比利亚半岛、地中海、小亚细亚半岛、里海、中亚、我
典型 植被 亚寒带 针叶林
国新疆、北京、渤海、朝鲜半岛、美国中部。 • 经线:0°——大西洋、欧洲西部、非洲西部;
• 20°E——欧洲中部、非洲中部、地中海; • 50°E——欧洲东部、西亚、印度洋西部; • 80°E——俄罗斯中部、中国新疆和西藏西部、印度中部、印度洋中
部; • 120°E——中国东部、马来群岛中部、澳大利亚西部、太平洋西部和
地形 单一
分东、 中、西 三个 部分 地形 复杂
地面高低 海拔最低的一洲 海拔最高的一洲 从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西高,中间低
高低起伏大
• 特别提醒
• 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 以亚洲为例,亚洲地形中部高,四周低,所以河流从中间呈放射状
流向四周。
• 要点二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关问题
• 1.七大洲 • (1)七大洲的面积排序(单位:万千米2)
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 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3.主要的降水类型 • 根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可把降水分成锋面雨、
对流雨、地形雨、台风雨、气旋雨等类型。 •
• (1)锋面雨: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 升”,遇冷凝结而产生降水,叫锋面雨。锋面雨的降水时间长,雨 区范围广,是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形式。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典型 动物
阿尔卑 斯山羊、 (tiān)鹿
典型土壤 褐土
猕猴, 灵猫
黄壤、 红壤
温带落 叶阔叶林
松鼠、黑熊
棕壤、褐 土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黄羊, 旱獭
双峰驼, 子午沙鼠
黑钙土 荒漠土
陆地 自然带
亚寒带 针叶林带 高 纬 寒带苔原带 度
极地冰原带
气候 类型
亚寒带气候
寒带苔 原气候 寒带冰 原气候
全球分四大洋
海 海洋的边缘部分
分为陆间海、边缘海、内陆 海
大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有某些海峡成为大洲界线

边缘海
濒临大陆,以岛屿或半岛与大 洋分开的海
黄海、东海、南海
内陆海
四周被陆地包围,仅有海峡与 大洋相通的海
渤海、黑海、波罗的海
陆间海 介于两三个大陆之间的海
红海、地中海、加勒比海
• 2.岛屿类型
• (4)台风雨:台风是发生在低纬度地区海洋上的一种热带气旋。由于
气流自四面八方流入气旋中心,气旋中心的空气被迫抬升,空气因
上升冷却而成云致雨,称为台风雨。台风雨的强度很大,破坏力强。
但台风雨可解除或缓解江南地区的伏旱,给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好处。

(5)气旋雨:气旋雨形成和分布于气旋中心区,是气旋中心气流
• (1)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 和南极洲之间。其近于椭圆形,南北窄,中间宽。北经白令海峡同 北冰洋相通;西南有马来群岛、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的水域同印 度洋相连;东南与大西洋相通,两者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 经67°经线为界。
• (2)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和南、北美洲之间 。 北连北冰洋,南临南极洲,并与太平洋、印度洋的水域相通。东南 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同印度洋为界,西南以 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西经67°经线同太平洋为界。
平均海拔高,以及冰雪陆面对阳光反射 强烈,是酷寒原因之一
北美洲
三大地形纵列分布,西 部为山地,中部为平原 ,东部为低矮高原和山 地
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大陆性显著;西部 山地阻挡太平洋水汽深入;使西岸气候 呈狭长分布,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大洲
地形特征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南美洲
三大地形区:西部 山地,中部平原, 东部高原
• (3)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南极洲和大洋洲之 间。其北部封闭,南部开敞。西南同大西洋相通,两者以通过非洲 南端厄加勒斯角的东经20°经线为界;东南同太平洋相通,两者以 通过塔斯马尼亚岛的东经147°经线为界。
• (4)北冰洋——世界面积最小的大洋。位于北极圈内,被亚、欧、北 美三大洲所包围,近于半封闭状态。它通过挪威海、格陵兰海、加 拿大北部的一些海峡与大西洋相通,并以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 相通。
夏威夷岛
• 要点三 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 • 1.降水的时间分布
类型 全年多雨区 全年少雨区 夏季多雨区 冬季多雨区 常年湿润区
分布 赤道附近 干旱地区、两极地区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 2.降水的空间分布
位置 赤道附近

•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 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 论怎样划分,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 于陆地面积。多数大陆的形状大致呈三角形。
• 特别提醒
• 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 跨纬度最多,南北跨度最大;大洋洲面积最小;南极洲跨经度最广。
岛屿类型
大 基岩岛 陆 岛 冲积岛
海 洋
珊瑚岛

火山岛
成因
特点
原为大陆的一部分,后由 于地壳陷落或海平面上升 面积较大,地势较高 与大陆分离
由河流泥沙堆积而成
地势低平
珊瑚虫的遗体堆积而成
面积不大,地势低平 ,有些呈环状
由海底的火山喷发物堆积 而成
海拔较高,地势险峻
举例 台湾岛、 海南岛 崇明岛 大堡礁
• 第一讲 世界地理总论
• 要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 1.世界的海陆分布大势
• 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海洋面积约为3.6l亿平方 千米,陆地面积约为1.49亿平方千米。海洋彼此连成一片,陆地被 海洋分割成许多大大小小的陆块。亚欧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 陆,澳大利亚大陆则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陆。陆地和海洋的分布 构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
大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或湖泊的部分 洲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 岛
地峡
两端连接大块陆地,两侧濒临 海洋的狭窄陆地
如中美地峡被称为“美洲大陆 的桥梁”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格陵兰岛面积最大
大洲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的总称
全球分七大洲
概念
说明
海洋 地球上最广阔而连续的水域 分为洋、海、海峡三部分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 要点五 自然景观的地区差异(重点)
陆地 自然带 热带 雨林带 热带季 低纬 雨林带 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气候 类型 热带 雨林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热带沙 漠气候
典型 植被 热带雨林 热带 季雨林 热带草原
热带荒漠
典型 动物 猩猩, 河马
象,孔雀
长颈鹿, 羚羊 袋鼠, 沙漠狐
制性因素
• 2.气候的形成因素(如下图)
• 3.有关气候类型的判定 • (1)定南北半球:以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定,凡7月气温
高于1月者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 • (2)定气候带:以最冷月气温确定。 • (3)定气候类型:以水热组合状况确定气候类型(如下图)
• 以气温确定热量带,以水热组合确定气候类型的方法在解题时用处 很大,应将此方法融会贯通才能适应考试要求。
土耳其海峡。 • 亚非两洲分界线——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 欧非两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 亚洲和北美洲分界线——白令海峡。 • 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 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 •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 2.四大洋
• 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穿插分割,形成彼此相连的四个大洋。面积最 大(占将近一半)、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的是太平洋;面 积最小、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水温最低的是北冰洋;呈“S”形 的是大西洋;印度洋具有热带海洋面积大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