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学期寒假作业八上综合测试七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库县东湖第二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度寒假作业
八上语文综合测试卷(七)
温馨寄语:有决心,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愿这四颗“心”,永远伴随着你的人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哽咽(yè) 酝酿(niàng) 篝火(gōu) 强人所难(qiáng)
B.揣测(chuǎi) 蓦地(mò) 单薄(báo) 忍俊不禁(jìn)
C.刹那(chà) 潸然(shān) 倔强(juè) 半身不遂(suì)
D.逶迤(yí) 砭骨(biǎn) 裨益(bì) 分道扬镳(biāo)
2.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盛夏时节的梅州是个收获的季节。
B.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
C.通过学习学校发的《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我们的家长都受到了一次教育。
D.去年“五一”期间,我市个别景点由于垃圾箱设置过少,导致游客垃圾乱丢。
对此,我们认为景点管理部门并非不无责任。
3、近日,八3班开展了以“红烛颂——献给老师的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个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2分)
同学们纷纷在“师恩似海”留言簿上给老师留言。
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您不是建筑师,却构建着我们知识的大厦;您不是音乐家,却奏响着我们心灵的乐曲;,。
衷心感谢您,我敬爱的老师!”请你仿照前两句,为画线处补写一个句。
4.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或名言(每空1分,共9分)
⑴箫鼓追随春社近,。
⑵《渔家傲》抒发将士们思乡之情和建功之志的诗句是,。
⑶写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先人后己的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⑷写出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自己决心以死殉国,决不投降元朝统治的诗句是
,。
(5)《水浒传》中,有两位打虎英雄,在沂岭杀四虎的是____;在景阳冈打虎的是____。
5.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6、综合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是大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实验课。
教授拿出一个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现出常态。
然后,他把上升,冰慢慢融化,沸腾,变成了水蒸气。
实验结束了。
教授问:“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水升华到了辽阔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水的状态是由温度决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态的人生就地,还会拥有蓝天;人生的温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
(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材料的观点。
(不超过15个字)(1分)
(2)教授的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
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⑶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⑷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饿其体肤(饥饿)行拂乱其所为(违反,阻挠)
B.曾益(增加)困于心,衡于虑(平衡)
C.畎亩(田间水沟)入则无法家拂士(辅弼、辅佐)
D.空乏其身(空心)所以动心忍性(忍受)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既克,公问其故
B.入则无法家拂士乃入见
C.人恒过国恒亡
D.人恒过以其境过清
3.下面对文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⑴段中所举六位历史名人,都是经过一番磨练后才有所作为的。
B.第⑵段告诉我们,一个人能否成才,全凭命运的安排。
C.第⑶段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说明了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应该有忧患意识。
D.第⑷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归纳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4分)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
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译:
乙文(12分)
国有三不祥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
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所谓不祥也?”晏子对曰:“国有三不祥,是①不与焉。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
所谓不祥,乃若此者。
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
如②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曷为不祥也!”
注:①是:这件(事);②如:去,到。
5.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归,召晏子而问之曰
A.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也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C.先天下之忧而忧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香远益清(远:远播)以光先帝遗德(光:发扬光大)
B.学而时习之(时:按时)腰白玉之环(腰:腰上系着)
C.斟酌损益(益:增加)晏子对曰(对:回答)
D.薄暮冥冥(薄:迫近)凄神寒骨(凄:凄凉)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晏子借的机会,巧妙向君王进谏,他委婉地建议君王要。
(4分)
三、现代文阅读(一)19分
传递
⑴夜色凄冷,阵阵江风袭来,她不禁打了个寒颤。
⑵一年前,她禁不住好友的怂恿,拿出所有的积蓄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火锅店。
生意本来红红火火,不料厨师的一次失误,导致两位顾客食物中毒。
尽管她们第一时间为对方治疗,火锅店的声誉还是受到了影响,顾客开始越来越少。
关键时刻,好友撤资,一走了之,她内心十分痛苦。
⑶风更大了,她走到自己的汽车前面,竟发现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男孩趴在车前睡着了,手里拿着一个脏兮兮的蛇皮口袋,看样子是捡废品的。
⑷她轻轻摇醒小男孩:“你怎么趴在这里睡觉?”男孩揉揉眼睛问:“阿姨,您丢东西了吗?”她下意识地一摸口袋,手机居然不见了!小男孩见状,拿出一部手机,笑着说:“这是您的吗?”原来,小男孩捡废品时,在汽车旁边发现了这部手机,为了物归原主,他耐心等待,竟睡着了。
⑸真是个好孩子!他要捡多少废品才能换一部手机?她非常感动,问道:“天晚了,你一个人在这儿不怕吗?”男孩笑着说:“没啥怕的,每天放学后我都来,为了赚学费呀!”
⑹原来,男孩的母亲是聋哑人,他还有一个妹妹,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父亲打零工维持。
男孩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利用放学的时间出来捡废品。
她看了看他的蛇皮口袋,里面放着几个饮料瓶子。
她忽然想起来,放在汽车后备箱里的空饮料瓶还在。
她赶快从后备箱里搬出来,又找出车内散落的旧报纸和杂志,全倒在男孩的蛇皮口袋里。
男孩开心地笑了。
⑺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不久,重拾希望的她关了原先的店,筹钱开了一家新的火锅店。
从那时开始,不管生意好坏,她都坚持资助小男孩上学,直到他大学毕业。
男孩能自食其力了,他走过很多地方,尝试过很多工作,不管收入如何,他都会拿出一笔钱打到她的账户中。
她把那些钱又重新汇给男孩,并打电话告诉他不必这样做,因为她出资援助他,完全是因为他的善良,根本不求
回报。
⑻又过了几年,因房子要拆迁,曾经红火的火锅店生意再次变得冷清,最艰难的时候她甚至付不起房租。
正在她心急如焚之际,小城电视台的记者忽然跑来采访她。
原来当地的小学收到一笔捐款,捐款人正是她。
她沉思了片刻,很快就明白,这件事的幕后策划者一定是男孩。
这条新闻播出后,很多人被她的善良感动了,宁肯绕很远的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吃饭,火锅店的生意很快又好转起来。
⑼重新赚到钱的她,十分感激所有帮助过她的人,继续资助贫困孩子。
每次捐款,她总写下那个男孩的名字。
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原文有改动)
1.通读全文,根据下面提示找出表现“她”情感变化过程的词语。
(4分)
十分痛苦①重拾希望②十分感激2.选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3.第(6)段划线部分运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4分)
4.结合上下文说一说第⑺段“风停了,她感到了一阵温暖。
”一句中加点词语“温暖”的含义。
(2分)
5.分析结尾划线句“其实,对她和男孩来说,写谁的名字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他们手中,善心如一簇小小的火苗,正在悄悄传递,它无法照亮整个世界,却温暖了很多人的心。
”在选文的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3分)
6.请结合选文的内容,谈一谈你读了本文之后的感受。
(3分)
(二)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9分)
朱铁志
(1)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
打算把自己置于生活的哪个层次、何种境界,是每一个严肃生活的人都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也决定了这个人基本的生活方式。
鲁迅立志揭出劣根性,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所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
哈佛大学集中了全美甚至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的校训正是“追求
卓越”。
是的,雄鹰不甘宇下,骏马难守圈栏。
一个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2)所谓习惯,是一种常态,一种下意识,一种自动化,一种经过长期培养历练而形成的自然而然的状态,一种无需思考即可再现的回忆。
其程序好像早已置于大脑和肌肉中,成为一种特殊的记忆,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是优秀的外化和证明,都会使人眼前一亮,为之折服和赞叹。
(3)优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可以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但肯定没有固定的终点。
但只要不断追求,每一个阶段性的成果都会成为一个新的起点。
即便生命个体终结,后来者依然可以从他倒下的地方起步,向着更高的境界跋涉。
(4)优秀和勤勉是天然的盟友,是孪生兄弟。
优秀的人无一不是勤勉的,而勤勉的人即便不是最优秀的,起码是比较优秀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勤勉本身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所有天才无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请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天才的神话,那种似乎不需练习就能演奏的神童,那种不费吹灰之力就品学兼优的学子,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不可太当真。
即便有莫扎特那样的特例,于我等也毫无借鉴之可能,不可作为榜样盲目复制。
道理很简单,你是你,你不是莫扎特。
你我遍地都是,莫扎特只有一个。
哲学常识告诉我们,特例不揭示必然性。
聪明的人从来不把自己当特例,聪明人只知道下笨功夫。
(5)因为追求优秀,做什么都必须有“争创一流”的意识。
食人俸禄,尽其本分,是常人的标准,而在优秀的人看来,是起码的德性;考上名牌大学,获得全优成绩,将来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是一般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而在优秀的头脑中,仅仅是一个通向优秀的起点而已。
因为定位于优秀,别人可以睡的懒觉自己不能睡,别人可以敷衍的责任自己不能推,别人可以视而不见的工作自己不能躲,别人可以心安理得的生活自己不能忍。
(6)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当然离不开客观环境。
但真正优秀的人懂得:命运只有把握在自己手里,才是真正的命运。
平庸的人总是把别人的成功归结为环境好、条件好、人缘好、运气好,而把自己所有的失败归结为外在原因。
优秀的人心里明白成功离不开客观条件,但从不过分依赖客观条件。
他们懂得: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他们成功的时候往往以感恩之心面对社会、面对所有帮助过他们的人,把成功的功劳归结于客观条件。
他们失败的时候,往往把原因归结为自己努力不够。
优秀的人总是说自己不行,认为自己无知;平庸的人总是利用各种机会表白、粉饰自己。
在真正优秀的人看来,世界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情了。
(7)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套用一句诗人的话:优秀是优秀人的通行证,平庸是平庸者的墓志铭。
7.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8.第(1)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请谈谈你对下面这个句子的理解。
(2分)
优秀是一种酵母,把它用到生活中会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答:
10.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有什么优点,你怎样让它成为一种习惯。
(2分)
答:
四、下面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50分)
(1) 题目:那一刻,我明白了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如“发妈妈的心”、“生活的真谛”、“什么是珍贵”等等,然后作文。
②自选文体;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2) 以“读”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不可用话题作题目;②自定立意;③自选文体;
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文中的人名、地名、单位名一律用“××”代替。
⑤作文题目居中,上下各空一行。
不少于600字,最多写满格。
揭示了本文的主旨,让人备受启迪。
八上语文综合测试卷(七)
一、1.A 2.D 2.B 3、略 4、.略、5、D、6、(1)人生应当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2)对生活有热情的人,他能创造更大的成功。
二、1.C 2.C 3.B
4.⑴(一个国家)国内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灭亡。
⑵忧患能激励人,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5.B(2分) 6.D(2分) 7.(1)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从而增长他的才干。
(1分) (2)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1分) 8.为景公解疑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信任人才。
(4分)
三、记叙文(共19分)
1. ①非常感动(或感到温暖)(1分)②心急如焚(1分)
2.善良(拾金不昧)、懂事、勤劳、乐观、知恩图报、(答出三点即可)(3分)
3.插叙。
(1分)交代了小男孩贫苦的家境和捡废品的原因,(1分)突出了小男孩懂事、善良、乐观的品质,(1分)为下文写“她”给男孩废品并资助他上学做铺垫。
(1分)
4.既指风停了,“她”的身体感到暖和,(1分)也指小男孩的善良、懂事使“她”内心倍感温暖。
(或小男孩的乐观坚强使“她”深受鼓舞,重拾希望。
)(1分)
5.总结全文,(1分)照应题目(或点题),(1分)点明善心的传递可以温暖人心这一主旨。
(1分)
6.能联系选文(1分),谈感受(1分),语言连贯、通顺(1分)。
示例:小男孩因为善良,受到“她”的资助读完大学;“她”因为善良,火锅店的生意由冷清又好转起来。
善良不仅温暖了别人也帮助了自己。
7.参考答案:一具志存高远的人,必定将追求优秀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作为一种近乎本能的习惯。
(或: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评分标准:2分
8.参考答案:举例论证。
以鲁迅和哈佛大学为例,既论证了“每个人的人生定位不同,生活态度自然就不同”的观点,又引出并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评分标准:3分,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9.参考答案:示例:这句话以酵母为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优秀的巨大作用,优秀的人才随时随地都会受到欢迎,同时会给周围的人带来许多正能量。
评分标准: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参考答案:略评分标准:2分,能结合自己实际,言之成理即可,只答出优点不给分。
三、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