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道德第二章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教育劳动方式创造性P31: ①从目标看:教育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 和创造能力的创造性人才; ②从内容看: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对 象不同,内容不同;内化内容、情感的 状况同外化效果相一致。) ③从方法看:教育教学方法具有创新性。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3. 教师职业道德 P36: 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 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 德品质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 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 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 求。
3、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作为主体以其思 想、感情、见解和态度等,影响乃至改 变着教师和教师的劳动。学生的评价帮 助教师端正劳动态度;学生以自己的热 情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引起学生积极、肯定的 反应时,教师的要求才具有积极的价值 和作用. 4、主客体双重性使得教师劳动具有特殊 的复杂性和艰难性。。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①道德要求比一般职业道德更高、更全面。 “长善救失,教事喻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北 师大校训)——“教育者,寂寞之事业,而实为神圣之天 职:扶危定倾,皆来于此。”——“立于世俗,高于世 俗”。 ②道德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更深远 自身道德完善的需要;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影响社会的 重要道德资源。 ③道德调节方式更具有自觉性 教师是社会人群中最具有自律精神的人:“处微不自卑, 自由不放任”的精神境界和处世方式。
“没有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影响就没有教 育” “你要记住,在担任教师之前,你必须把 自己造就成为一个值得学生推崇的模 范。” 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 处处做楷模。
主客体双重性(重点,结合正确对待师生关系的意义
理解)
1、 教育劳动是以人为对象的创造性劳动,但这 一对象与其他劳动实践过程中的对象不同,学 生是一个有意识的、有思想的、有主动性的人。 2、 教师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过程,也是学 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在这些活 动中,学生是作为主体的主动的一方,接受不 接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操有某种“主动权。 3、 教师劳动对象的主体性,还反映在劳动过程师职业道德
1. 教育劳动对象特殊性P29- 30: ①复杂性
“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 学生来源复杂; 学生内心世界复杂; 学生发展过程复杂。
社会复杂性决定学生个体的多样性; 对待学生不可能像加工物质产品那样, 按固定工艺流程,用一个模子来铸造;
②向师性
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 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 教师的道德品行、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 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生学习 的直接榜样; 教师必须从育人高度注意自身劳动的示范性; 教师的榜样作用对于学生成长,是任何教科书、 任何奖罚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