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新人教版语文必修4同步练习 第10课 短文三篇 第2课时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第10课短文三篇2
一、双基夯实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消.磨时光(xiǎo)回避.(bì)
器皿.(mǐn) 枯燥.无味(zào)
B.躁.动不安(sào) 丰盈.(yínɡ)
弥.补(mí) 不堪.重负(kān)
C.稍纵.即逝(zònɡ) 顽.石(wán)
推衍.(yǎn) 虚度.此生(dù)
D.风和.日丽(hé) 囊.括(nánɡ)
根茎.(jìnɡ) 老练通达.(dá)
【答案】C(A.消xiāo,B.躁zào;D.茎jǐng)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称颂恩赐宛惜垂暮之年
B.糊途寄托坚辛公平游戏
C.饱满光荫脆弱坚实可靠
D.赋予苦恼畜牲一无所知
【答案】D(A.宛—惋;B.途—涂、坚—艰;C.荫—阴)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有误的一句是()
A.而风和日丽
....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地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B.光阴似箭
....,转眼就过了二三十年。

C.今天的晚会太精彩了,真让人流连忘返
....。

D.天赐良机,我终于靠他的一次失误击败了他,如愿以偿
....,得了第一名。

【答案】C(语境不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慧并不在高等学府的大山顶上,倒是出自孩子们玩的沙堆中。

B.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C.我不能想像人没有思想,那样就成了一块顽石或一头畜牲了。

D.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加强生命的分量。

【答案】D(动宾搭配不当)
阅读《热爱生命》,回答5~6题。

5.《热爱生命》的作者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把日子分为两种,一是令人不快的时候,一是风和日丽的时候(即“坏日子”和“好日子”)。

然后,对两种不同的日子采取两种不同的度日态度和方法,“坏日子”“要飞快地‘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最后再把那些“哲人”和“我”对生命的不同看法作对比,他们“打发”“消磨”“无视”它,认为生命是“苦事”“贱物”;“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赞”“富有乐趣的”,是“自然的厚赐”,是“优越无比的”。

6.那些“哲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我”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糊涂人”对生命是怎样认识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哲人”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我”觉得生命值得称赞,富于乐趣。

认为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它是优越无比的。

“糊涂人”觉得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而白白虚度此生。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7~10题。

①有东西大家分享。

②公平游戏。

③不打人。

④交还你捡到的东西。

⑤收拾好你自己的一摊子。

⑥不要拿不属于你的东西。

⑦惹了别人你就说声对不起。

⑧吃东西之前要洗手。

⑨便后冲洗。

⑩热甜饼和冷牛奶对你有好处。

⑪过一种平衡的生活——学一些东西,想一些东西,逗逗乐,画画画儿,唱唱歌儿,跳跳舞,玩玩游戏,外加每天干点活。

⑫每天睡个午觉。

⑬当你们出门,到世界上去走走,要注意来往车辆,手拉手,紧挨一起。

⑭要承认奇迹。

别忘了聚苯乙烯培养皿里的那粒小不点的种子:它的根往下生,茎叶往上长,没有人真正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或者为什么,而我们大家也都差不多是这么回事。

⑮在那杯皿里的金鱼、老鼠、小白鼠甚或那粒种子,它们都会死去。

我们也会。

⑯再就是记住迪克们和琼们的识字课本,以及你从那上面学到的头一个字——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字——一个大大的“看”字。

7.以上属于生活习惯的是哪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⑧⑨⑩⑫⑬
8.属于遵守公共道德的有几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④⑥⑦
9.属于个人修养的有哪几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③⑦⑪
10.为什么说“看”字最重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人认识世界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就是用眼睛来观察世界。

这里含有“要正确认识、观察、思考世界”的意思。

离开正确的理性的观察,就无法获取关于世界的正确知识,也就很难在生活中明辨是非,活得更加精彩,因而“看”对于一个人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

三、课外延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欺骗
闫岩
范长寿这些天老感觉浑身没劲,正赶上单位就要搞职称考试,这是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大事,一点都马虎不得,所以一点小病他也不在乎。

考试完后,他才去找他的妹妹长英看病,
他的妹妹是市医院的医生。

长英给哥哥检查后笑着对哥哥说,没什么大事,给你开点药,吃了就没事了。

长寿和长英是同父异母的兄妹,长寿的亲妈死了后父亲娶了现在的母亲,然后生了妹妹,后来父亲得了尿毒症,那时医术还没那么高明,不能换肾,就病死了。

后来,继母没有再外嫁,就带着8岁的长寿和4岁的长英一起生活。

继母没有外看他,把他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

他和妹妹都为母亲争了光,上了大学有了出息。

如今母亲和长英住在一起,长寿一家人星期天过去团聚。

几天后,长英突然给长寿打来电话,说母亲病了,是肾衰竭,和父亲一样需要换肾,她的肾不匹配,正在想办法找和母亲匹配的肾。

长寿马上赶到医院,看到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焦急万分,问妹妹找到合适的肾没有,妹妹无奈地摇了摇头。

长寿心里顿时思绪万千,继母含辛茹苦养育他这么多年,如今病了,他应该不顾一切地救母亲,他应该把自己的肾换给母亲,可一种自私的念头涌上心头,现在他正处于事业上升的阶段,如果身体状况不好了,对他的前途肯定有很大的影响。

他翻来覆去地想,一会儿是母亲怎么疼他爱他养育他,一会儿又是自己的前途渺茫。

他看着妹妹期望的眼神,最后终于下了决心:换!其实他还有一个自私的想法:他的肾也不一定能匹配母亲。

可结果一出来他就有点懵了,他和母亲的肾是匹配的。

他已别无选择。

长英已看出了他的心思,把他叫到一旁说,哥哥,你要想好了,换不换你自己说了算,虽然你也跟她叫妈,可她毕竟和你没有血缘关系,其实妈也不想让你换的,我是救母心切。

长英的一席话让他很感动,他肯定地说,换。

手术很成功,母亲醒过来躺在床上面带微笑问他:“儿子,感觉怎么样?”看到母亲欣慰的样子,长寿突然感觉有点恨母亲,他觉得母亲应该为一个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子的捐献而感到难过,可她偏偏是在笑,他想,如果是自己的亲妈肯定不会让他这样做的。

换肾后他的身体是虚了点,但还没出现什么大事,母亲一恢复便经常跑到他家里来照顾他。

那天晚上,母亲在家里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在地,马上昏迷过去,在医院里抢救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抢救过来。

妹妹长英哭得昏天黑地,他和妻子也掉了不少眼泪。

妻子埋怨他说,你做事太草率了,看,换得不值了吧?他无语以答。

母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兄妹俩来到母亲的坟上,长英突然问:“哥,你后悔把肾换给妈吗?”长寿不知道怎么回答。

长英说:“哥,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你,妈生前死也不肯让我对你说明白,可是我实在瞒不下去了,因为我不想让你对死去的妈有什么怨恨和不满。

其实,妈身体一直好好的,没有换你的肾,而是把她的肾换给了你。

”长英擦了擦泪接着说,“你那次来检查身体。

我知道了你的肾有了大毛病,可不敢对你说,回家和妈一说,妈也不让我把病情告诉你,妈说如果让单位的领导知道了,会影响你的前途,最后妈想了一个办法,说她病了需要换肾,然后把肾换给你。

开始我不同意,可是妈说如果不这样她就先死,她不能看着自己的儿子受苦。

”长英已泣不成声了。

长寿的头开始发胀,他想起了母亲躺在病床上那欣慰的笑容,此时他才明白,那曾经让他起恨的一瞬其实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

选自《文学报·微型小说》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母亲一直将范长寿“当自己的亲儿子一样养着”,就是在要将自己的肾脏换给儿子范长寿时,所想到的仍是不要影响了儿子的前途。

B.母亲谎称自己“肾衰竭”,想让儿子给自己捐献肾脏,从而将自己健康的肾脏换入儿子体内。

范长寿毫不犹豫地“捐献”了自己的肾脏。

C.文中写到母亲躺在病床上面带“微笑”,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母亲为儿子成功换肾的欣慰,引出对长寿的心理描写,产生一波三折的艺术效果。

D.范长寿的妹妹长英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是必不可少的人物,她自始至终都是“欺骗”事件的支持者和促成者,最后还向哥哥揭示了事件的真相。

E.母亲用全部的心血甚至生命呵护着儿子的健康,妹妹关心着哥哥的身体,儿子也深切地感受到伟大的母爱,全文主要突出了“亲情的可贵”这一主题。

【答案】AC(B“毫不犹豫”不合文意。

D从第六段中可知,长英开始是不同意母亲的决定的。

E对小说主题的概括不够准确、全面、深刻。

本文重在歌颂母爱的圣洁和伟大。

) 12.小说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中母亲是一位平凡而伟大,智慧而无私的母亲,她关心照顾儿子无微不至,以无私诠释了母爱的伟大。

具体表现:①母亲并非长寿的亲生母亲,而是继母,可见其无私;②母亲在生活中处处为儿子着想,儿子生病后毫不犹豫地为儿子献出肾脏,而且巧妙
地让儿子接受了自己的肾脏;③母亲用全部心血呵护儿子的健康,在对儿子的爱与自己的生命之间毫无保留地选择了前者,甚至忽略了后者。

13.小说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试结合作品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说将儿子的自私和母亲的无私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母爱的圣洁和伟大。

母亲谎称自己需要换肾而决定将自己的肾换给儿子;母亲手术后尽力照顾儿子,希望儿子早日康复,也因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而儿子以为是要将自己的肾换给母亲,一再犹豫,手术前还心存侥幸,想着自己的肾也许不一定和母亲的相配,手术后看到母亲的微笑心存恨意,母亲去世后更是后悔,认为自己做了一件没有意义的事。

14.这篇小说以“欺骗”为题,可能有作品主题、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以“欺骗”为题能使文章内容更集中,主题更深刻,意蕴更深远。

文章通过母亲瞒着儿子为儿子换肾的故事,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一位继母能对儿子做出这样的牺牲,更能表现出母亲的心底善良,大爱无私。

文章对母爱的赞颂,有助于我们理解广大的母亲为子女无私的奉献精神,从而唤醒良知,孝顺母亲,关心母亲。

示例二:以“欺骗”为题能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母亲为了儿子的健康和前途,欺骗儿子自己病了需要换肾,从而将自己健康的肾脏换给了儿子,这是善意的欺骗、无私的欺骗,这种充满温情的谎言真正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伟大,突出了母亲朴实、善良、无私的形象。

示例三:以“欺骗”为题能使情节曲折、集中,引人入胜。

小说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一次“善意的欺骗”展开的。

主要事件是母亲“欺骗儿子”为他换肾,所以小说就以范长寿为视角展开叙述,很好地刻画了他的心理活动,让情节在儿子的误解中进行,直到结尾处才亮出本意,发人深省。

前面抑得充分,后面才扬得有力。

情节引人,结构新颖。

四、高考热点
15.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①他穿着很旧的布马褂、破布鞋,显得很寒素。

②现在是躲在乡下,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③回到故乡之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可容。

④但因为有时觉得很气闷,所以也乘了航船进城来。

⑤谈起自己的经历来,他说他后来没有了学费,不能再留学,便回来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⑤③②④
16.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签证”下定义。

①本国或外国公民出入本国国境或者过境,必须持有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

②国家主管机关要在这些证件上签注、盖印。

③签注、盖印的作用是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过境。

④签证就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在这些证件上签注、盖印的手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签证是指国家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签注、盖印,表示准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过境的手续。

17.从“高”“明”“正”三个字中任选一个填入下文方框中,然后仿照画线的语句另造句子。

要求:句式协调,文意贯通。

在中国人的词汇中,有许多美好的称誉,往往是“清”字打头:廉洁的风气叫清风,正直的官员称清官,文章儒雅是清文,友谊纯洁是清交。

也有不少的称谓是字当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高示例:高尚的作风叫高风,高明的见解称高见,品行优秀为高士,技能突出叫高手。

明光明的道路叫明途,锐利的眼光称明眼,见识高超为明鉴,心地坦荡为明人。

正刚正的气节叫正气,正确的道理称正理,言谈合理为正论,质量可靠是正品。

(五)读写创新
18.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许多已经过去的成为历史的人或事件,对今天的我们有借鉴或者警示意义,以史为鉴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少走或不走弯路,请把“以________为鉴”填充词语补充完整后,作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佳作赏读】
以慈禧为鉴
大清帝国衰落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生产力低下,中国没有坚船利炮吗?不是,是腐败,是自上至下的无可救药的腐败。

(用设问句引出话题)
那个叫做什么慈禧的什么老佛爷,就是在电视上常出现的那个,从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到1908年寿终正寝,这个值得唾骂千古的女人,统治了中国四十八年。

(此为“染”) 中国被糟蹋了四十八年,近半个世纪呀!(此段点明了主观感受,为“点”)
不说她“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也不说她残害珍妃虐待光绪镇压变法,单表她的几个生日庆典,就足以让我们怒火万丈:“时日曷丧?予与汝偕亡!”(此段仍是表达主观感受,为“点”,同时有过渡作用)
这个女人四十岁生日,1874年,中国割让琉球;50岁生日,1884年,中法战争炮声隆隆;60岁生日,1894年,日本开战,这个女人开庆。

这次60岁生日大典,用银不下10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

其中,动用边防经费100万两,铁路经费200万两。

正敲锣打鼓之时,大连失陷,这个女人照样在紫禁城大宴群臣,连放三天大戏。

不久割让台湾,赔了日本二万万两白银。

70大寿,1904年,山河破碎风飘絮,大厦将倾风满楼,这个女人仍要大庆。

(这一段是叙述事实,为“染”)
真是“天子万年,百姓花钱。

万寿无疆,百姓遭殃”。

这样的女人作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千千万万的老百姓就只有受苦的份儿,国家还有什么前途可言?(激情充溢,为“点”) 当时的中国没有坚船利炮吗?非也。

有统计数字表明,当时中国的海军力量排名世界第八,而日本是第十一位。

中方主力舰“定远”“镇远”各7300吨的吨位,日本最大的战舰不过4000吨。

中方编制参差不齐,日本整齐有序。

中方炮弹数量有限,而日军炮弹充裕。

(这一段陈述事实,为“染”)
炮弹哪里去了?让慈禧吃掉了,花掉了,让贪官污吏克扣掉了。

(点)
大战之际,这个女人却倾巨资修建颐和园和北海、中海、南海的“三海工程”,挪用海军军费1300万两。

海军出发前,天津机械局竟无弹可发,每舰只配十四枚炮弹,最大的两舰只有重弹三枚。

钱哪里去了?李鸿章的女婿张佩纶是天津机械局的出纳,一切购置弹药材料皆出其手。

悲夫!更可悲的是,这样有限的炮弹里竟还多有假冒伪劣,击中日本吉野号的炮弹击穿钢板,损坏其发动机,但没有爆炸,吉野号逃了性命。

事后日军拆开一看,里面根本就没装炸药!(这是事实的陈述,为“染”)
听到这样的历史真实,你,我,他,会有什么感想?这个女人,即使千刀万剐,腰斩车裂也不能弥补其罪过之万一!两国交兵,关系民族存亡,这样至关重大的事情,那个什么老佛爷竟然视同儿戏!……(这里饱含激情,是“点”)
痛心历史,以鉴今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