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西辛营乡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河北省张家口市西辛营乡中学高三历史测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
1966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是生活更多是阳光午后。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英国民众内心的迷漫与孤独
B.为了缓和国家干预导致的财政困难
C.英国社会矛盾尖锐,缓和矛盾的需要
D.二战后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参考答案:
D
2.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东条英机对日本议院作年度军事总结报告说:“昭和十五年度,敌军讫未进行主力的反攻,只有共产军于去年在华北举行大规模的出击。
”“大规模的出击”指()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枣宜会战 D.百团大战
参考答案:
D
3. 中国古代某一朝代出现“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的现象。
这说明当时
①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
②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③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④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A
4. 1935年《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可以拥有等于英联邦成员国海军总吨位35%的军舰和45%的潜水艇。
该协定
A.违反了《凡尔赛和约》
B.突破《五国条约》海军军备的限额
C.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
D.推动了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的形成
参考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巴黎和会。
根据《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军备的规定,德国不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不得拥有军用飞机和潜水艇,所以该协定违反了《凡尔赛和约》,故A项正确;《五国条约》规定了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军备问题,与德国无关,故B项错误;国联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纵容,拉开了绥靖政策的序幕,故C项错误;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1933年希特勒上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5. 克里斯提尼废除传统的4个血缘部落而代之以10个新的地区部落,将平原、海岸、山地三大区各分为10区,每三种不同地区的小区又组成一个行政区。
这表明
A.环境对民主政治有一定影响 B.民主制度进入繁荣时期
C.城邦制推动了民主制的发展 D.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参考答案:
D
6.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对某事件这样评价:“在其开始,是共产主义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是当时运动中的右翼)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的革命运动。
它的弱点,就在只限于知识分子,没有工人农民参加。
但发展到六三运动时,就不但是知识分子,而且有广大的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成了全国范围的革命了。
”这一事件指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
动
C.国民大革命D.抗日斗争
参考答案:
B
7. 下边是《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参考答案:
K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D
解析:从图表可知,1957-1960年工业总产值增产幅度较大,而农业总产值呈现下降趋势。
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大跃进”运动导致工业产值片面上升,但农业产值下降;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产值下降。
即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故选:D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图表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处理。
8. 1900年7月,八国联军组成“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俗称都统衙门,负责管理天津城厢事务。
右列款项是该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这批款项可能是用于履行下列哪一条约的?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
D
《辛丑条约》。
从条约内容可以看出,拆除山海关炮台;拆除大沽炮台,这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选D。
A项主要是协定关税、割香港岛通商等;B项主要是赔款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C项是割让台湾等。
9. 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参考答案:
C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朝廷这种做法具有强制性、专卖性和暴利性。
这从经济上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同时削弱了诸侯的经济实力。
故答案选C项;材料没有信息涉及货币政策或者币种变化,无法得出加强了货币管理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经济方面,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符合主旨和史实,排除B项;D项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加强了而非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10.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D
11. 军机处最主要的职掌是所谓的“承旨书谕”,上谕下发有“明发”和“廷寄”两种。
明发上谕指交内阁发抄,宜示天下的谕旨;廷寄上谕是由军机大臣直接密寄具奏人的谕旨,需封入信函,交兵部加封,加急传递。
这表明
A.“廷寄”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
B.军机处直接参与机要政务的决策
C.军机处成为内阁的上级机构
D.“廷寄”减少了中央决策的失误
参考答案:
A
依据材料可知,“廷寄”加强了处理机要事务的保密性和快捷性,这样就加强了中央集权,也就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管,故选A。
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没有决策权,故B错误;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可排除;“廷寄”只是传达中央政策的方式,而且是中央政策确定之后开始的,所以并不会对决策的正确与否产生影响,故D错误。
12.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
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3. 清末,出现了许多反映现实的灯谜,如“论伍子胥之为人”,谜底为“议员”;“颈上污尘”,谜底为“领土”;“独行三年丧”,谜底为“专制”;“成汤鸣条之役”,谜底为“商战”等。
对此分析有误的是
A.体现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B.体现了爱国主义的情感
C.体现了阶级斗争的思想 D.体现了追求民主的思想
参考答案:
C
清末民主化进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反映当时现实的“议员”、“专制”说明了清末追求民主的思想兴起,D项正确,“商战”能体现出“实业救国”的主张,A项正确,“领土”能够说明爱国主义情感的存在,B项正确,而“阶级斗争”思想无从体现,故答案选C项。
14. 1913年,钱玄同在浙江就职教育司长时,身穿孔子时代的深衣玄冠到军政府报到,并发表《深衣冠服考》向全社会推广,但没几年,却宣扬“共和与孔经绝不能共存”。
这一变化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成为共识
B.钱玄同对儒学态度摇摆不定
C.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D.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参考答案:
15. 15世纪有西欧学者提出:“这个世界和它的所有美好事物看来是由全能的上帝为了让人使用而首先创造与构建起来的……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
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中世纪的神学蒙昧
B.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借助神威阐扬新型人本观
D.冲击了教会的思想禁锢
参考答案:
C
本题旨在考查文艺复兴。
依据“15世纪”“人有知识和能力去统治它、管理它”“ “我(上帝)既没有使你进入天国,降入凡尘,也没有让你死亡或永生。
归根到底,……你是你自己的自由的创造者和塑造者”等信息可知该观点是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借助借助神威阐扬人文主义精神。
C项正确。
16.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
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
A.社会形态转变
B.政权发生更替
C.国力对比变化
D.文化途径迥异
参考答案:
A
西方文明的转型。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查理一世死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之中,此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资本主义在英国快速发展起来,英国成功实现了近代化,而中国明末的崇祯帝死于农民起义,此后统治中国的清王朝依旧沿着封建主义的道路缓慢前行,没有实现社会的转型,东西方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所以该为学者的观察点在于东西方社会的转型,所以答案选A,B
C D三项与题意不符。
17. 英国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在国家出现之前,每个人都享有“自然赋予全体人类的一切物品”。
人类为占有这些生存所必须的物品,无休止地厮杀。
于是,人类意识到成立国家以确保和平的必要,彼此订立协约,建立了国家。
他的观点()
A.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 B.认为国家的建立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
C.主张订立社会契约,走公有制道路 D.集中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主张
参考答案:
B
18. 恩格斯指出: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下列与材料中的“它”最相关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的殖民扩张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
D
根据材料“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可知是垄断组织的出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故D项正确。
资本主义萌芽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条件,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
殖民扩张与掠夺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尚未出现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排除C项。
点睛:本题以第二次工业革命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信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联盟,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结合垄断组织的特点和产生的时间即可得出答案。
19. 与杜鲁门主义相比,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强调“计划”的目标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
这表明“马歇尔计划”()
A.与杜鲁门主义手段相同 B.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
C.彻底颠覆了杜鲁门主义 D.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不一致参考答案:
B
杜鲁门主义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手段,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运用,实质都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秩序,确立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中“马歇尔计划“删掉”了“关于共产主义的明确提法”由此而言马歇尔计划更为隐蔽的特点,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实质相同,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目的相同:实现美国的称霸,故D项错误。
20. 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使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①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② 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③ 思想启蒙,民智渐开④民主实现,言路畅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④
D. ①③
参考答案:
A
21. 二战后,日本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制定出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回顾这段历史,日本政府将其称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风雨35年。
”从战后的国际情势来看,所谓的“机遇”应该是指
A.在国际冷战氛围下,日本幸运成为马歇尔计划的受援国家
B.在美苏对立加剧下,美国急需日本产业技术协助欧洲重建
C.在中朝相继独立后,反共阵营的日本幸免战后的赔偿责任
D.在两级格局体系下,美国扶植日本以抗衡社会主义国家
参考答案:
D
考察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
二战后逐渐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极对峙的格局。
在亚洲,日本成为美国反共的桥头堡,变二战后制裁日本为扶植日本以抗衡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为日本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机遇。
22. 明人董含说:“昔士大夫以清望为重,乡里富人,羞与为伍,有攀附者必峻绝之。
今人崇尚财货,贿拥资厚者,反屈体降志,或订忘形之交,或结婚姻之雅,而窥其处心积虑,不过利我财耳,遂使此辈忘其本来,足高气扬,傲然自得。
”材料信息表明当时:
A.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B.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士大夫逐利成风,道德败坏
参考答案:
A
23. 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
A.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
B.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
C.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
D.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
参考答案:
B
24. 元朝行省有权参与议定路府州县所掌的赋税数额、征收方式,也拥有对路府州县赋税额高低上下、此增彼减的调整权。
镇戍与淮河以南的汉军诸万户及新附军等,则直接由行省管辖。
材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下( )
A.地方成为自治单位
B.形成了以行省为单位的割据势力
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
参考答案:
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行省制材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度下行省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只能“参与议定”“ 调整”,说明行省仍要对中央负责,地方不可能成为自治单位和割据势力,故A、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行省制度一方面保留了行省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对中央负责,是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C项正确;地方权力被严重削弱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25. 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影响较大的局部战争之一。
关于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至今仍是众说纷纭。
下列观点,最有可能为我国现在史学界所接受的是朝鲜战争()
A.是金日成主谋并发动的
B.是斯大林指使金日成发动的
C.是美帝国主义的走狗李承晚发动的内战
D.是当时国际形势和朝鲜半岛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
D
略
26. 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为庆祝某一事件,给自己加封了一个新头衔“几内亚之主,及对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波斯和印度的征服、航海与贸易之主宰”。
这一事件是( )
A.达·伽马船队抵达印度海岸
B.哥伦布船队到达美洲大陆
C.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D.葡萄牙成为“海上马车夫”
参考答案:
A
27. 清代小说在描摹人情世故方面有着成功的表现。
下列作品,属于此列的是
A.《红楼梦》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水浒传》
参考答案:
A
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人情世故”。
结合所学知识,B、C、D三项描述的不是人情世故,排除。
《红楼梦》描述的是贾薛等家族的人情世故,A项符合题意。
28. 20世纪以来,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工业化的快节奏生活也加剧了人们的紧张感,他们开始用新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精神进行创作,来表现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这种文学流派被称为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新古典主义
D.现代主义
参考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19世纪以来世界的文学艺术。
依据所学可知,两次世界大战、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表现西方社会精神危机的现代主义成为文学主流。
所以应选D。
考点: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诗歌、小说与戏剧·现代主义文学
29. 近代一位日本官员说:“这就像乘坐三等火车一样,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但是,当更多的乘客进后,这里就没有位子给他们坐了。
假如你在肩肩相擦、用双臂支撑自己时失去了自己的地方,那么你就不可能再恢复原的位置……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
”据此可知,这位官员主张
A.大力发展交通
B.努力发展经济
C.学习欧美文化
D.进行对外扩张
参考答案:
D
解析:依据材料中“最初这里有足够的座位,必然的逻辑要求人们既要站稳脚跟,又要将双肘伸向任何可能出现的空间”的信息说明作者主张进行对外扩张,故本题选择D项。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日本对外扩张的理解。
30. “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
”由此可见此人主张
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
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
D.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
参考答案:
C
考察古代选拔官吏的条件。
材料“帝王耳目之司”实应为监察机关,作者认为这样机关的人选要“端劲特立之士”方可“授”,重视的是官员的自身素质。
故应选C。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材料一、英国的立宪政体是新旧社会势力之间达到力量均势的历史结果。
在英国社会内部,一方面,布尔乔亚阶级或市民阶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这一阶级为了保护市民社会和使民间社团组织的自主性不受专制国家的侵夺,并为了在政治上享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起而与国君抗衡并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政治势力。
另一方面,国君又仍然享有相当充分的权威合法性与尊严,这样,双方就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
——以上材料选自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二、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
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加其分的。
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
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玄革
命》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关系”的。
(8分)(2)依据材料二说明为什么把辛亥革命称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从政治文明的角度。
评价辛亥革命对中国民主政治的推动。
(7分)
参考答案:
(1)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旧贵族的制衡;市民社会和民间团体与政府的制衡;议会与内阁(首相)之间的制衡;党派之间的制衡。
(8分)
(2)原因: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方式进行;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权得以和平转移;协调了各方面利益,避免流血冲突和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
(4分,任答2点即可)
评价: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三权分立的国家组织原则;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分,言之有理即可)
32. 【重大改革回眸】(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人主之所以劝民者,官爵也。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今民求官爵,皆不以农战,而以巧言虚道,此谓劳民,劳民者,其国必无力。
无力者,其国必削。
——《商君书·农战第三》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三(公元四八五年)十月,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止四牛……魏无乡党之法,唯立宗主督护;民多隐冒,三五十家始为一户。
内秘书令李冲上言:“宜准古法:五家立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党长,取乡人强谨者为之。
邻长复一夫,里长二夫,党长三夫,三载无过,则升一等。
其民调,一夫一妇,帛一匹,粟二石……群臣多言:“九品差调,为日已久,一旦改法,恐成扰乱。
”文明太后曰:“立三长则课调有常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何为不可!”甲戌,初立党、里、邻三长,定民户籍,民始皆愁苦,豪强者尤不愿。
既而课调省费十余倍,上下安之。
——《资治通鉴》卷一三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国家兴亡的关键是什么?为此商鞅变法中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依据材料二概括说明。
(3分)
(2)概括材料三中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的深远影响。
(4分)
(3)对比材料二、三,指出两者改革相同点。
从两个改革的成功经验中你得到什么启示?(3分)
参考答案:
(1)关键:“农战”。
(1分)措施:兴农;(1分)社会风俗——控制单个家庭人口数量,推行小家庭政策等。
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兴战:(1分)奖励军功,实行十二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
(2)主要内容:推行均田制;设立三长制;推行租调制。
(任两点2分)影响: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化进程;缓和了民族矛盾,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2分)(3)相同点: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重视农业,打击传统既得利益势力。
(2分)启示:言之有理即可。
(1分)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到了16世纪,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在社会与文化方面开疆辟土,从而对传统的儒家价值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
商人不再仅仅对士的价值体系一味地“附庸风雅”,而是通过所谓的士商“异业同道”,使儒家的“道”获得了新的意义。
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并且受到有力的维护。
从“儒贾”在明清时期的出现,以及由“儒贾”所代表的商人价值取向等方面来看,不难发现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人们并非是要摆脱或挑战儒家既有的价值,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利双收。
——摘编自余英时《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人精神》
材料二近代以降,“士农工商”的金字塔状的社会等级结构初步被打破,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加剧。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这十几年,一个新兴的特殊的社会群体——近代市民群体开始产生和发展起来。
市民群体是指近代城市社会结构中具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取向,与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密切相关的市民所组成的集合体,主要包括工商业者(来源有近代外资企业的买办、新式商人、新式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学生和小业主等,他们构成了近代城市社会阶层体系。
在清末民初之际,市民群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即1895-1905年、1905-1911年、1911-1920年。
——摘编自程蕾《中国近代社会群体变迁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其影响。
参考答案:
(1)历史背景: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实力的增强;儒家思想的社会影响;“重农轻商”价值观的松动;儒家思想内涵的改变;商人对传统价值观的整合等。
(2)变化:封建社会阶层体系的分解;近代新阶层体系的形成。
影响: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的兴起;推动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进近代中国城市结构与功能的变化;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改变了社会价值观的取向。
本题考查“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和中国近代社会群体的变化及影响,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儒贾”在明清时期出现的历史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儒家传统的‘重农轻商’的价值观开始松动”“因为这一时期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经济实力的增强”“儒家价值在商人中间仍然得到尊重”“而是努力地要使自己‘获取利益’的行为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伦理规范、价值体系,以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