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受流域内生态环境特点、上下游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污染源分布等因素影响各有不同。

目前国内已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大多是在流域上下游政府与政府之间建立的。

本文根据贵州赤水河流域上下游行政区域分布、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特点,探索和研究包括企业在内的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

标签: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主要河流生态补偿案例
2008 年初,江苏省政府发布《江苏省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办法(试行)》和《江苏省太湖流域环境资源区域补偿试点方案》,对流域上下游行政区,依据交界断面水质情况进行环境补偿,将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水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

补偿标准为:化学需氧量1.5万元/吨,氨氮10万元/吨,总磷10万元/吨。

补偿资金核算方法为:单因子补偿资金=(断面水质指标值-断面水质目标值)×月断面水量×补偿标准。

补偿资金为各单因子补偿资金之和。

(二)贵州省已实施的流域生态补偿案例
清水江是流经黔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的一条河流,受上游黔东南自治州境内的磷化工排污影响,清水江总磷长期超标。

2009年,贵州省政府在清水江流域上下游的黔南自治州和黔东南自治州政府间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规定在两州交界断面水质实测值若超过可控制目标,则黔南自治州应向省级财政和黔东南州财政缴纳水污染补偿资金。

补偿资金由省级财政和黔东南州财政按3∶7的比例进行分配。

补偿因子及标准为:总磷0.36万元/吨,氟化物0.6万元/吨。

二、贵州赤水河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一)赤水河流域基本情况
赤水河为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北部,由毕节市七星关区鸡鸣三省村进入贵州,沿川黔边界流至仁怀市茅台镇,流经四川省合江县与习水河汇合后注入长江,干流全长436.5 千米,流域面积约18932千方平米,其中贵州省境内流域面积占56.4%。

赤水河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国酒茅台等酱香型优质白酒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区域。

贵州境内赤水河流域主要涉及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和仁怀市、赤水市、习水县、遵义县、桐梓县等8个县(市、区)100个乡(镇、办事处)。

赤水河流域人均生产总值最低为大方县,最高为仁怀市,农业为流域支柱产业,工业主要以酿酒和采掘业为主。

赤水河流域城镇化率平均为25.6%,最高是习水县,为40.3%,最低是金沙县,为13.3%。

(二)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现状
目前,贵州省赤水河干流水质总体较好,上、中游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下游保持在Ⅱ~Ⅲ类。

但由于近年来赤水河流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白酒企业的迅猛增加,下游仁怀市茅台镇、赤水市等沿江城镇附近河段水污染有加重的趋势,流域以COD、氨氮超标段较多,2012年COD总排放量为72528.01吨,氨氮总排放量为9700.76吨。

(三)贵州省赤水河流域建立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
贵州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矿、硫铁矿、高岭土、铜矿、铅锌矿等。

仅毕节市七星关、大方、金沙已勘探煤炭资源储量达27.31亿吨。

贵州省政府批复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规定:贵州省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为生态环境保护区,“区内禁止新建白酒、化工、造纸、涉重金属、煤炭和其他矿产采选类等易造成水体污染的项目和破坏地貌、生态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相关活动”。

由于禁止上游地区煤炭企业进行新建、改建及扩建,已造成七星关、大方、金沙共12家煤炭企业停产,停产企业生产规模共计达138万吨/年,仅煤炭行业这一项税收就导致上游每年财政收入减少达2亿元。

此外,由于煤炭产业受限,直接影响到农民就业、生活用煤成本增加、用煤行业生产成本提高等。

三、贵州省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一)补偿原则
贵州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建议采取“谁保护谁受益,谁开发谁补偿”和“下游补偿上游”的原则。

(二)补偿对象的确定
根据贵州省政府批复的《贵州省赤水河流域环境保护规划》规定,发展受限的主要为赤水河流域上游地区的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桐梓县等县(市、区)。

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受益较大的为下游的仁怀市、习水县、赤水市以及众多白酒生产企业。

(三)补偿成本及标准计算
1.环境容量测算
(1)模型选择。

采用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河流污染物一维稳态衰减微分方
程进行水环境容量计算:
(2)目标水质。

国家“十二五”规划总量控制水污染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且以上两种污染物为赤水河流域主要污染物。

(3)计算单元。

将毕节市河段(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河段)和支流桐梓河(遵义县、桐梓县段)各乡镇概化为排污节点,将各乡镇境内的河段作为一个计算单元,排污流量选取河段区间汇流流量,排污节点距离控制点的距离为各乡镇河段中点距离控制点距离。

(4)河流污染物降解系数k 。

在进行理想水环境容量计算过程中,需要确定综合降解系数、入河系数以及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参数。

(5)设计流量。

毕节市境内河段选取赤水河站为代表水文站(资料系列1957-2013),遵义县和桐梓县境内河段选取二郎站为代表水文站(资料系列1962-2013),在毕节市境内的赤水河段的设计流量根据流域面积比例法对计算河段进行流量插值,计算得到各个河段上、下端点的流量作为计算河段的流量条件,区间流量采用河段上下断面流量差值;桐梓河设计流量根据二郎站控制的流域面积计算流域内的径流模数,进而根据计算流域内遵义县和桐梓县流域面积计算的河段多年平均流量和径流量。

(6)地形条件。

赤水河干流选取赤水河站、茅台站、赤水站大断面实测地形,提取河道宽度、平均水深、水面坡降,并根据河道长度进行插值,计算各个断面的河道地形因子。

支流桐梓河选取二郎站断面地形资料,提取河道宽度、平均水深、水面坡降,并根据河道长度进行插值,计算各个断面
的河道地形因子。

2.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
参照国内及省内主要污染因子目前的排污权交易和生态补偿标准COD为4000元/吨、氨氮20000元/吨进行计算,得到上游环境容量价值为12627万元。

该环境容量价值主要考虑污染物治理成本,未考虑环境容量其他价值,如生态环境保护需投入成本、保护地区投入的机会成本及社会成本等。

(四)补偿资金分配比例的确定
生态补偿资金缴入省财政后,省财政可留25%作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水质监测经费以及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经费,其余按照流域面积比例进行分配到毕节市和遵义市有关县(市、区),具体为:毕节市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三县(区)占总额60%、遵义市遵义县和桐梓县两县占总额15%。

毕节市的七星关区、大方县、金沙县具体分配比例为54%、24%和22%,遵义市的遵义县、桐梓县两县具体分配比例为42%和58%。

四、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展望及建议
本文对赤水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研究,虽然突破了常规政府与政府间的补偿,将范围扩大到企业,但尚未彻底实现赤水河上下游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收益的平衡,一方面是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成本只是计算牺牲环境容量的成本,没有计算产业受限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成本;另一方面,赤水河流域流经云、贵、川三省,流域的保护需要三省的协调与配合。

要想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赤水河流域上下游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发展,不仅要进一步核算上游为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还要从范围上扩大到云南、贵州和四川三省,只有通过国家层面调控,形成云、贵、川三省联动、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对赤水河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才能让这条“美酒河”持久地香飘万里。

参考文献
[1] Wang Y,Lin F,Pang W.Ammonium exchange in aqueous solution using Chinese natural clinoptilolite andmodified zeolite[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7,142:160~164.
[3] 黄友谊,吴志超,陈和谦等.沸石生物联合吸附再生工艺及铵沸石再生[J].环境化学,2006,25(05):615~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