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姓卞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写姓卞的历史和现状研究报告
姓氏源流
一、卞bi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布尔津,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广东之高要,贵州之普安,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汉族、鲜族、蒙古族有此姓。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元和姓纂》云:“周曹叔振铎之后,其支子封卞,遂以建族。


2、“一云:鲁庄子为卞邑大夫,后因氏焉。

望出济阴。


二、卞
卞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姓人口0.02%。

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多此姓。

上述5省卞姓约占全国汉族卞姓人口72%。

卞姓起源:
1、相传黄帝有子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之子明,封于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之卞桥镇),称卞明,其后以国为氏。

商时汤臣卞随或其后也。

一说,卞随之后有卞,见《姓源》。

2、系自姬姓。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择之庶子封于卞(故城同上),遂建族,子孙以为氏。

3、卞为鲁邑,鲁勇士卞子(即鲁庄子,又称鲁仲孙速、孟庄子)为卞邑大夫,其后以为氏。

4、满族姓。

卞姓名人:
卞和,春秋时楚人,得玉璞献之楚厉王,厉王以为诈,刖其左足。

复献于武王,武王亦以为诈,刖其右足。

待楚文王即位,才识其玉,乃名和氏之璞,封卞和为零陵侯,和不受。

郡望:济阳。

堂号
济阴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证璞堂:系出自《韩非子·和氏》中著名的“卞和献玉”故事之典。

忠贞堂:来源于卞氏第三世祖卞壸为国牺牲的光辉历史。

东晋明帝时,太后临朝,卞壸与大臣庚亮共同辅政。

后来,庚亮解除大将苏峻兵权。

咸和三年(公元328年),苏峻率军谋反,卞壸以尚书令(宰相)身份领军抵抗,军败战死。

二子卞眕,卞盱因力战救父而死难。

卞壸之妻裴夫人将幼孙卞钦、卞镛寄于邻家,率女卞春英、卞春芳服毒而亡。

卞氏一门同时死亡六人,父为国死,子女为父死,妻为夫死。

后来,晋明帝追封卞壸为忠贞公,旌表其居为“忠孝之门”,敕卞氏堂名为“忠贞堂”。

卞壸后裔自称“忠贞堂卞氏”,表示对先祖报国忠心念念不忘。

传胪堂:资料有待补充。

江苏江阴人卞思敏小聪明过人,孩提时就能写诗。

他勤奋苦读,明弘治八年(公元1495年)参加乡试考中举人。

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会试中式,在殿试中,卞思敏考中二甲第一名,仅次于状元、榜眼、探花,称为“传胪”。

五十五岁罢官回乡,以耕读传家,寄情诗酒。

卞思敏终年六十一岁。

江阴县衙在城内大街为之建立了传胪坊,卞氏在三房巷盖了传胪厅,并以其为堂号。

一、卞biàn
现行较常见姓氏。

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黄骅、景县、阜平,山东之龙口、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陕西之韩城,新疆之塔城、布尔津,湖北之老河口,福建之清流,广东之高要,贵州之普安,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

汉族、鲜族、蒙古族有此姓。

《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元和姓纂》云:“周曹叔振铎之后,其支子封卞,遂以建族。


2、“一云:鲁庄子为卞邑大夫,后因氏焉。

望出济阴。


二、卞
卞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姓人口0.02%。

尤以江苏、四川、黑龙江、河南、山东等省多此姓。

上述5省卞姓约占全国汉族卞姓人口72%。

卞姓起源:
1、相传黄帝有子龙苗,龙苗生吾融,吾融之子明,封于卞(故城在今山东泗水东之卞桥镇),称卞明,其后以国为氏。

商时
汤臣卞随或其后也。

一说,卞随之后有卞,见《姓源》。

2、系自姬姓。

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择之庶子封于卞(故城同上),遂建族,子孙以为氏。

3、卞为鲁邑,鲁勇士卞子(即鲁庄子,又称鲁仲孙速、孟庄子)为卞邑大夫,其后以为氏。

4、满族姓。

卞姓名人:
卞和,春秋时楚人,得玉璞献之楚厉王,厉王以为诈,刖其左足。

复献于武王,武王亦以为诈,刖其右足。

待楚文王即位,才识其玉,乃名和氏之璞,封卞和为零陵侯,和不受。

郡望:济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